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2020-11-24 騰訊網

王勁松博士,和鉑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現任華人抗體協會顧問、藥物信息協會(DIA)中國區顧問委員會主席。王博士曾任職賽諾菲中國研發中心總裁和亞太地區轉化醫學負責人。王博士有著新藥研發、臨床醫生和創業者的多元背景。

編者按: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迄今全球已感染超過1400萬人,並造成60多萬人死亡。過去的幾個月裡,新冠疫情已給世界公共衛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工業界和學術界正以不同的方式來尋找方案,以解決這一最緊迫的公共衛生需求。儘管一些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但人們還是希望能有更多控制疾病的方法。其中,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和抗體,就是最有希望取得成功的治療方案之一。

和鉑醫藥(Harbour BioMed)是最早與世界各地合作夥伴發現阻斷新冠病毒感染抗體的公司之一。和鉑醫藥與荷蘭知名大學研究團隊通力合作,採用和鉑醫藥的H2L2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研發新冠抗體,為了更深入了解此項工作的進展,華人抗體協會專訪了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

Q1:首先祝賀和鉑醫藥最近C輪成功融資!王博士可否介紹此次融資的背景?

王博士:本輪融資進一步表明了現有及新進投資者對我們產品管線與創新藥物研發平臺的充分肯定,以及對和鉑醫藥打造國際領先生物製藥公司戰略與願景的充分認可。募集到的資金主要用於支持和鉑醫藥下一代創新生物藥管線開發。

首先是支持已經處於臨床後期階段的重點項目,如全人源抗FcRn抗體巴託利單抗(HBM9161)的臨床開發。目前,巴託利單抗已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4個臨床試驗批件,分別是針對重症肌無力、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原發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以及Graves眼病4項適應症。巴託利單抗有望治療一系列因致病性IgG 水平異常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們著力將其打造為一款擁有廣泛適應症的重磅產品。此外,我們針對乾眼的新型TNF-α受體片段生物藥,也將於近期啟動三期註冊臨床實驗。

其次是支持新一代創新生物藥的開發,基於自有核心技術平臺,和鉑醫藥打造了包括重鏈抗體、雙靶點抗體的創新產品線。其中,基於和鉑HCAb小鼠平臺研發的新一代全人源重鏈抗CTLA-4抗體HBM4003已經進入全球臨床開發,目前該項目在澳洲的臨床研究正在順利開展,在美國已獲批IND,在中國,我們也已經提交臨床研究申請。HBM4003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研究的全人源重鏈抗體,臨床前研究數據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強大的抗腫瘤活性。我們將加速推動其全球臨床開發,爭取早日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加安全有效的創新藥物。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多個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的創新產品,正在全力推進。目前,我們與國際知名企業艾伯維(Abbvie)及荷蘭知名大學合作開發的新冠中和抗體,正處於關鍵的臨床前開發階段,此次募集的資金也為項目快速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Q2: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形勢非常嚴峻,全球感染者超過千萬人了,且數字還在不斷增加,全球人民都期待儘快能夠遏制此次疫情,從我們醫藥工作者角度,您覺得哪些方法會有效阻止疫情?

王博士:這次疫情影響面非常大,現代經濟賴以運轉的高流動性使疫情傳播更加廣泛。印象最深的是,今年5月24日,美國的死亡病例接近10萬,《紐約時報》用整個頭版和內頁共4個整版,刊登了1000名新冠死者的姓名、年齡和身份,這些不是冰冷的字母,而是鮮活的生命。

在全球,已有無數的醫務人員和科研人員投入這場抗疫戰爭,盡所有資源來治療和保護人群,整個醫藥行業做了非常多出色的工作,各個政府部門也鼓勵支持抗病毒藥物快速從實驗室研究階段進入臨床,目前該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階段性成果。

疫情早期,最直接和快速的方案是利用現有的抗病毒藥物緊急轉向臨床實驗,希望可以從已上市的或在臨床研究階段的藥中,找到有效治療新冠病毒的方案。這方面的研究在早期給大家提供了信心,並幫助我們加深了對新冠病毒的了解。在現有藥物的嘗試之外,疫苗開發工作也在快速開展,目前疫苗開發的投入規模相當大,有些項目已經進入中後期臨床實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推進。除此之外,也有很多針對新冠病毒的新藥開發,包括針對新冠病毒特有分子結構的抗病毒小分子藥物開發和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我們看到很多醫藥公司都積極投入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中和抗體開發方式大概有兩類,一是直接從恢復期的病人外周血中內分離,進行中和抗體研發,這方面的進展也相當迅速。另外一類是像和鉑醫藥利用H2L2全人源抗體技術平臺進行中和抗體開發。和鉑醫藥與荷蘭知名大學科學家們共同發現了新冠中和抗體,初步研究成果已經於2020年5月初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後續工作也取得了諸多積極的成果。今年6月,我們與頂級的生物醫藥企業Abbvie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該項目向臨床進展。

Q3:中和抗體相對於疫苗研究的周期,哪個開發周期上更快一點?另外中和抗體的應用場景有哪些?

王博士:從臨床開發角度,中和抗體比疫苗開發的速度要快,因為療效評估及抗體藥安全性可以預計和控制,所以臨床開發路徑相對比較直接。除治療感染者之外,可以為高風險行業人群提供保護和預防,也可以為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等對疫苗不響應人群提供保護。和鉑醫藥的中和抗體47D11有明顯的差異化優勢。首先該中和抗體不僅可以中和新冠病毒,還有SARS,有可能對潛在的變異新冠病毒有效。再者,47D11可以識別S蛋白保守區域,與目前大多數在研抗體的識別表位有差異的,因此,有望以47D11抗體為核心,進行聯合用藥,以防止病毒變異導致的藥效減弱或消失。

我們期待47D11抗體在以下兩個應用場景保護人們的健康:第一,對於新冠病人,通過阻止病毒進入細胞,減少病毒在體內的擴增從而控制病情,起到治療作用;第二,對於高風險人員如醫務人員、以及對於一些疫苗不適用的人群,起到預防與保護作用。我們正在全力開展各項工作,以期收集更多數據來證明其效果。

Q4:和鉑醫藥與國外醫藥研發機構具有廣泛的合作研究,相關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可以分享嗎?同時和鉑醫藥在抗新冠病毒抗體藥開發有其他的探索嗎?

王博士:我們與荷蘭烏得勒支大學、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世界頂級的冠狀病毒專家合作,利用和鉑技術平臺快速產生針對特定抗原的抗體。在幾年前,我們就一起基於SARS病毒開展合作研究,已經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基礎。所以面對新冠病毒,我們能夠第一時間發現47D11這一全人源抗體。

這一抗體因其獨特的機制和高度的可開發性,獲得全球知名企業Abbvie青睞。我們希望通過這一合作,加速該項目進入臨床研究,儘快滿足抗新冠病毒領域的迫切需求。

除了與荷蘭科學家、Abbvie聯合開發的這一新冠病毒中和抗體之外,我們也與紐約最大的學術醫療系統西奈山醫療系統(Mount Sinai Health System)合作,研發新型新冠中和抗體。此外,我們也和國內頂級的科研機構、企業在聯合開發新一代的中和抗體,期待通過多方位的合作與努力尋找創新療法。

Q5:據我們了解,和鉑中和抗體的加速開發,主要基於轉基因小鼠技術和Beacon單細胞光導系統,能介紹這些技術的應用情況嗎?

王博士:47D11是全球首個轉基因鼠產生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來自和鉑醫藥H2L2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技術平臺。該平臺具有國際領先地位,可以作為產生雙特異性和多特異性抗體的核心技術平臺。我們已經授權全球包括大型跨國製藥公司在內的超過45家公司與科研機構利用此技術開展項目,在研項目超過200個,其中包括新冠病毒藥物開發。目前和鉑醫藥轉基因小鼠平臺發現的抗體已經有6個進入臨床開發階段,進一步驗證了和鉑小鼠平臺的高效性和成熟度。

和鉑醫藥H2L2 轉基因小鼠品系產生傳統的兩重鏈兩輕鏈的全人源抗體。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在小鼠體內引入人源重鏈和輕鏈轉基因位點以產生全人抗體。H2L2 單克隆抗體可以使用常規的雜交瘤技術來開發,也可以用和鉑醫藥已經成熟應用的單細胞篩選技術來產生。H2L2 轉基因小鼠技術在全球擁有廣泛的專利保護。

2019年初,和鉑醫藥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家引進Beacon單細胞光導系統的企業,率先建立單細胞克隆技術,大大提升抗體篩選效率和藥物發現速度。我們的單細胞克隆技術不僅僅用於新冠病毒抗體開發,也在其他產品的開發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單細胞分析技術,單個B細胞技術大大提升藥物發現速度

Q6:對這次疫情,很多醫藥工作者都想利用自己的專業來做一些貢獻,您對年輕一代的醫藥研發工作者有什麼勉勵和期許?

王博士:在這半年的疫情經歷中,各行各業的人們都為抗擊疫情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對於醫藥行業從業者,我們更加感到重任在肩,因為治病救人本來就是醫藥人的初心與使命。

我們也非常高興地看到醫藥行業給整個社會帶來了一個又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這再一次證明醫藥行業對社會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偉大的行業,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事情可以做。

最近幾年,中國醫藥創新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很好的轉變,醫藥監管新政促進了創新活力的釋放,人才的聚集與投資機構的關注推動著行業的轉型升級與快速發展。這是前所未有的奔跑前進的生物醫藥創新體系,對於年輕人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而這樣一個氛圍是很多前輩共同推進才形成的,我們在享受成果的同時,也需要全力以赴去做更多的貢獻,不僅要關注我們自身的職業發展,更要去關注公司的發展與整個行業的發展,與團隊一起、與行業群體一起,用科學與創新,和疾病賽跑,在造福人類健康的同時實現價值。

關於和鉑醫藥:

和鉑醫藥是一家處於臨床開發階段的、全球化的創新生物製藥公司,公司專注於腫瘤免疫、免疫性疾病以及針對COVID-19病毒的創新藥物研發,通過自主研發及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快速拓展創新藥研發管線。

和鉑醫藥利用其擁有全球專利的兩個全人源抗體轉基因小鼠平臺(Harbour Mice)研發針對腫瘤免疫和免疫性疾病的突破性創新療法。和鉑醫藥的小鼠平臺可產生全人源單克隆抗體、重鏈抗體(HCAb)以及用於雙特異抗體開發的HBICE免疫細胞銜接雙抗技術。公司在國內率先建立了B細胞單克隆技術並完成了與和鉑小鼠平臺的整合。同時,公司還向全球範圍內的工業界和學術機構進行技術平臺授權。

和鉑醫藥在中國、美國、荷蘭等多地開展全球化運營。

參考文獻:

1. Dekker S, Toussaint W, Panayotou G, de Wit T, Visser P, Grosveld F, et al. Intracellularly Expressed Single-Domain Antibody against p15 Matrix Protein Prevents the Production of Porcine Retroviruses. J Virol. 2003;77(22):12132–9.

2. Janssens R, Dekker S, Hendriks RW, Panayotou G, van Remoortere A, San JK, et al.Generation of heavy-chain-only antibodies in mic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6;103(41):15130–5.

3. Laventie B-J, Rademaker HJ, Saleh M, de Boer E, Janssens R, Bourcier T, et al. Heavy chain-only antibodies and tetravalent bispecific antibody neutralizing Staphylococcus aureus leukotoxin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1;108(39):16404–9.

4. http://www.harbourbiomed.com/cn/about us.html和鉑醫藥官網

作者:陶維紅 董燁平;審閱:肖政;編輯:仝團團;來源:華人抗體

相關焦點

  • 和鉑醫藥與烏得勒支大學共同宣布與艾伯維就新冠抗體的許可協議並啟動臨床試驗
    麻薩諸塞州劍橋、中國蘇州和荷蘭烏得勒支2020年12月15日 /美通社/ -- 處於臨床開發階段的全球生物製藥公司和鉑醫藥(股票代碼:02142.HK)與烏得勒支大學>今日共同宣布由其授權艾伯維的針對COVID-19和相關冠狀病毒預防和治療的全人源中和抗體ABBV- 47D11,已開展一期臨床試驗。
  • 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中和納米抗體藥物進入開發
    目前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形勢依舊非常嚴峻,國際上尚無針對COVID-19的特效藥物批准上市,《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相關研究顯示,疫苗保護力可能只有2-3個月,因此亟需開發安全、有效的新機製藥物以滿足巨大的臨床需求。
  • 和鉑醫藥-B:今日啟動招股 貝萊德基石領投 FcRn抗體產品亮點突出
    (MNTA.US)(當日股價暴漲70%),核心原因為一款名為nipocalimab(M281)的抗FcRn藥物。圖表二:巴利託單抗作用機制 數據來源:公司資料,格隆匯整理作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種同類首創或同類最佳的治療,和鉑醫藥引進開發的巴託利單抗(HBM9161)是目前大中華地區唯一一款針對IgG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開發中的FcRn抑制劑。
  • 和鉑醫藥-B:今日啟動招股貝萊德基石領投FcRn抗體產品亮點突出
    (MNTA.US)(當日股價暴漲70%),核心原因為一款名為nipocalimab(M281)的抗FcRn藥物。圖表二:巴利託單抗作用機制 數據來源:公司資料,格隆匯整理作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種同類首創或同類最佳的治療,和鉑醫藥引進開發的巴託利單抗(HBM9161)是目前大中華地區唯一一款針對IgG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開發中的FcRn抑制劑。
  • 中國科學家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登上《自然》,將進入臨床試驗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時,國際頂級科技雜誌《自然》在線發布了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成果。他們篩選出兩種具有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活性的全人源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一種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預防和治療效果。
  • 和鉑醫藥新一代抗CTLA-4全人源單克隆重鏈抗體
    美國馬塞諸塞州劍橋、荷蘭鹿特丹和中國蘇州2020年9月21日 /美通社/ -- 處於臨床開發階段的全球創新生物製藥公司和鉑醫藥今日宣布,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其在研產品抗CTLA-4全人源單克隆重鏈抗體HBM4003單藥治療和與特瑞普利單抗(拓益®,抗PD-1,君實生物)聯合治療的兩項臨床試驗申請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6月5日,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以下簡稱「JS016」)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進入Ⅰ期臨床試驗階段。6月7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了首例受試者給藥。
  • 瑞典:找到能有效中和新冠病毒納米抗體 有望用於開發抗病毒藥物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從羊駝身上鑑定出一種小型中和抗體Ty1,這種納米抗體能阻止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納米抗體有望用於開發靶向新冠病毒的藥物。研究結果發表於最近的《自然·通訊》雜誌。  這次鑑定出的納米抗體是駱駝身上天然存在且可適應人體的抗體片段。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在馬爾堡大學開展新冠病毒中和檢測,並與勃林格殷格翰進一步合作開發。馬爾堡大學病毒學研究所所長、德國感染研究中心新興感染協調人Stephan Becker教授表示:「就對抗新冠病毒等新病毒而言,單克隆抗體展示出了良好的前景。如果該抗體被證明對新冠肺炎有效,這項發現將幫助我們應對目前和未來的疫情和疾病大流行。我很高興我們能夠協助開發這款化合物。」
  • 專注抗體藥物研究和開發的丹序生物獲近1億元A輪人民幣融資
    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進一步升級其世界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全速推進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臨床開發、以及擴展其產品管線組合。  丹序生物成立於2020年,致力於利用其全球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進行抗體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不斷推動針對包括傳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內的適應症創新型藥物研究。
  • ...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大羊駝|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新華社倫敦7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1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大羊駝等一些駱駝科動物體內會天然產生大量結構簡單的小型抗體,這類抗體可用於製備更微小的納米抗體。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能維持半年以上是怎麼會回事 新冠病毒抗體有什麼...
    近期,上海的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具有保護性的中和抗體在新冠病毒感染半年後仍在人體內穩定存在。其中,抗新冠病毒IgG抗體相較於病毒感染後2個星期至1個月仍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該研究成果發表於中國工程院院刊。
  • 君實生物與中科院微生物所 擬合作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君實生物與中科院微生物所,擬合作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抗體療法具備多種優勢,能夠同時用於治療和預防;與痊癒病人血清相比,抗體可以通過工程化實現藥物量產,從而保證臨床大量應用。為了尋找治療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藥企們正在開展不同的研發路徑。3月20日傍晚,君實生物(833330.OC、01877.HK)發布公告宣布,公司於近日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下稱「中科院微生物所」)籤訂項目合作協議,擬共同開發生產新型冠狀病毒中和抗體創新藥物。
  • 瞭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突破
    新冠肺炎治療藥物傳出好消息——安全性和特異性強且能大規模用於臨床的中和抗體藥物,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用於新冠肺炎的治療和預防。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嚴景華團隊史瑞博士接受《瞭望》新聞周刊採訪時說。此前,嚴景華團隊與高福團隊、王奇慧團隊聯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北京地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合作研發了針對新冠肺炎的全人源中和抗體藥物,並已利用恆河猴評估該中和抗體藥物在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中有效。這一成果5月2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 俄羅斯:首次獲得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成功地從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獲得了一種可以中和新冠病毒的抗體。據俄塔社報導,這是俄科研人員首次獲得能夠中和新冠病毒的抗體。此前,已有其他國家的科研人員發現了可以中和新冠病毒的抗體。
  • 2020進博會禮來攜手產學研講述中國自主研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背後故事
    11月6日,禮來中國攜手君實生物、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舉辦了「貫通產學研,抗疫同戰線」研討會,展示了中國自主研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LY-CoV016(JS016,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的研發經歷以及全球臨床試驗進展。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中和抗體,新冠肺炎「特效藥」
    中和抗體是一種大分子藥物,與小分子藥物相比,具有特異性好,副作用小,近 年來已有開發中和抗體藥物應對傳染性疾病的成功先例。針對伊波拉病毒,兩款 單克隆抗體藥物MAb114和 REGN-EB3已經通過臨床試驗證明能夠有效降低患者 死亡率,目前美國 FDA 已授予 MAb114 突破性藥物資格和孤兒藥資格,並批准 REGN-EB3 進行優先審查。
  • 刷屏,新冠抗體藥物和疫苗開發又有這些重要進展
    今天,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一共有5篇關於新冠病毒抗體的研究論文同時上線,介紹了多款新發現的人源中和抗體以及抗體「雞尾酒療法」。
  • 維亞生物攜手和鉑醫藥就共同孵化創新藥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中國蘇州和上海2020年7月31日 /美通社/ -- 作為世界領先的、基於結構的藥物發現平臺,維亞生物近日宣布與和鉑醫藥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將整合各自在藥物研發領域的資源優勢,共同參與孵化創新生物藥企業。
  • 和鉑醫藥宣布將與KiadisPharma合作研發mAb抗體和NK細胞療法
    8月19日,和鉑醫藥及其合作夥伴烏得勒支大學、伊拉斯莫斯醫學中心及Viroclinics-DDL宣布與 Kiadis Pharma就一項抗體(mAb)與自然殺傷(NK)細胞的聯合療法達成研究合作,具體合作細節暫未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