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中和納米抗體藥物進入開發

2020-11-24 騰訊網

醫谷微信號:yigoonet

爆發於2019年底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大事件,給全球經濟和人們健康造成了巨大衝擊。目前新冠病毒全球蔓延形勢依舊非常嚴峻,國際上尚無針對COVID-19的特效藥物批准上市,《Nature Medicine(自然醫學)》相關研究顯示,疫苗保護力可能只有2-3個月,因此亟需開發安全、有效的新機製藥物以滿足巨大的臨床需求。

中和抗體是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相比於疫苗,中和抗體在已感染病人的應急治療中具有明確、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這一點在伊波拉病毒疫情的藥物開發中已得到充分證實。現有在研的中和抗體絕大部分為靜脈注射,如果能採用吸入式方式給藥,藥物可直達肺部,起效快,且易用性強,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中將發揮顯著作用。

2020年8月11日,位於張江科學城上海國際醫學園區的洛啟生物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吸入式COVID-19中和納米抗體藥物LQ050的研究成果在BioRxiv預印本平臺公布。論文題目為《A potent neutralizing nanobody against SARS-CoV-2 with inhaled delivery potential》。論文的通訊作者為公司創始人萬亞坤博士。

洛啟的LQ050相比於其它在研的疫苗和中和抗體藥物有非常顯著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採用吸入式給藥,藥物直達肺部,起效快,同時提高藥物利用率,降低治療所需劑量。

2、減少系統性暴露,降低毒性。

3、吸入式給藥治療無痛,方便,患者依從性高。

4、由於納米抗體穩定性好,藥物可放入口罩或者公共區域的中央空調系統,預防新冠病毒。

5、納米抗體相比於常規抗體沒有Fc結構域,可以有效避免抗體依賴性增強效應(ADE)。

6、利用畢赤酵母表達,周期短,產量高,適合批量生產並可推動產品加速上市。

LQ050是洛啟生物團隊耗時4個月開發出的一款可以高效中和(0.55 μg/mL)SARS-CoV-2真病毒的納米抗體,可有效阻斷多種冠狀病毒(SARS-CoV1和bat-SL-CoV-WIV1)與ACE2的結合,同時LQ050還可阻斷不同SARS-CoV-2突變體與ACE2的結合,具有很高的臨床開發價值。利用洛啟生物成熟的畢赤酵母CMC工藝開發平臺,LQ050的發酵產量高達20g/L,達到行業國際最高水準,極大降低了用藥成本。LQ050良好的穩定性為吸入式藥物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基礎。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工藝開發、質量控制、製劑開發等研究,正在進行最後工藝確認。下面將對該藥物的重點數據進行解讀:

一、 真病毒中和活性高

洛啟生物團隊首先從380多個分子中篩選出7個候選分子,緊接著對這7個分子進行了真病毒中和活性研究,發現Nb16-68和Nb11-59在濃度為5ug/ml時具有近100%的真病毒中和活性,通過進一步實驗發現Nb11-59(LQ050)比Nb16-68的真病毒中和活性更高(IC50:0.55 μg/ml vs 2.2μg/ml)。真病毒中和活性工作由武漢病毒所宮睿教授團隊開展。

二、 覆蓋多種突變體,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

研究發現Nb11-59(LQ050)可結合SARS-CoV-2的RBD及多種RBD突變體,並且能夠阻斷SARS-CoV2-RBD及不同突變體與ACE2的結合,此外LQ050還能識別SARS-CoV1-RBD及bat-SL-CoV-WIV1-RBD並能夠阻斷這兩種RBD與ACE2的結合。

三、 產量高,適合大規模生產:發酵工藝的開發與優化已完成,產量達到20g/L

洛啟生物團隊採用公司獨有的畢赤酵母CMC工藝開發平臺對Nb11-59(LQ050)進行7L小試生產,令人驚喜的是,213小時後Nb11-59的表達產量已達20g/L,這也是目前報導的表達量最高的酵母表達平臺。

四、 純度高:純化工藝開發與優化已完成

經下遊分離純化後發現,Nb11-59的純度已超過99.9%,這表明洛啟生物團隊已掌握Nb11-59的小試開發工藝,為後續進一步放大生產提供了重要的開發經驗。

五、 在優化的製劑處方條件下,該分子的穩定性好,適合開發吸入式給藥

更讓人驚喜的是,洛啟生物團隊利用公司自建的吸入式大分子藥物研發平臺,計劃開發全球首款吸入式COVID-19中和納米抗體藥物,經過多種嚴苛測試發現納米抗體的穩定性極佳,特別是霧化前後納米抗體仍然保持著優秀的穩定性,為後續進行吸入式COVID-19中和納米抗體藥物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持。

關於洛啟生物

洛啟生物是全球領先的納米抗體創新藥研發企業,公司成立於上海國際醫學園區,有超過1000平方米的研發生產基地以及特有的駱駝養殖基地。洛啟生物自主創建了基於納米抗體的五大核心技術平臺:納米抗體快速篩選平臺、畢赤酵母CMC工藝開發平臺、吸入式大分子藥物研發平臺、納米抗體長效平臺和納米抗體雙抗平臺,各平臺均具有非常獨特的行業優勢。公司目前主要在研產品覆蓋呼吸、眼科和腫瘤等熱門靶點,並制定了創新應用場景產品研發策略,提高藥物利用率和患者依從性。

關於納米抗體

納米抗體是由比利時科學家於1993年在自然雜誌中首次報導,在羊駝外周血液中存在一種天然缺失輕鏈的抗體,該抗體只包含一個重鏈可變區(VHH)和兩個常規的CH2與CH3區,但卻不像人工改造的單鏈抗體片段(scFv)那樣容易相互沾粘,甚至聚集成塊。更重要的是單獨克隆並表達出來的VHH結構具有與原重鏈抗體相當的結構穩定性以及與抗原的結合活性,是已知的可結合目標抗原的最小單位。VHH晶體為2.5nm,長4nm,分子量只有15KD,因此也被稱作納米抗體(Nanobody, Nb),納米抗體由於其分子量小,結構簡單,因此具有一系列優勢,如免疫原性低,水溶性高,穩定性強,易於生產,易與其它分子偶聯,給藥方式多樣化等。

不同類型的抗體結構

LQ050是洛啟生物吸入式大分子藥物研發平臺的產物,我們期待洛啟生物的吸入式COVID-19中和納米抗體藥物在抗擊疫情的嚴峻形勢下,能利用畢赤酵母表達的時間和成本優勢,加速研發,早日上市,成為抗擊疫情的主力軍,為新冠疫情的防治貢獻自己的力量,造福全球患者。

文 | 浩悅資本生物醫藥行業組

相關焦點

  • 瑞典:找到能有效中和新冠病毒納米抗體 有望用於開發抗病毒藥物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從羊駝身上鑑定出一種小型中和抗體Ty1,這種納米抗體能阻止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納米抗體有望用於開發靶向新冠病毒的藥物。研究結果發表於最近的《自然·通訊》雜誌。  這次鑑定出的納米抗體是駱駝身上天然存在且可適應人體的抗體片段。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目前,病毒中和抗體正被研究用於中度或重度感染者的治療選擇,也可作為具有高感染風險或可能出現嚴重後果的非感染者的預防用藥。通過吸入給藥直接將BI 767551輸送到肺部,有望使藥物快速起效,防止呼吸道內的病毒感染。
  • 中國學者發現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 可被開發為新型藥物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學者發現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 可被開發為新型藥物中新社上海5月27日電 (孫國根 陳靜)記者27日獲悉,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應天雷教授等研究員人員發現了一系列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對開發新冠病毒新型藥物和治療方案有重要意義。
  • 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HBM4003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研究的全人源重鏈抗體,臨床前研究數據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強大的抗腫瘤活性。我們將加速推動其全球臨床開發,爭取早日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加安全有效的創新藥物。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多個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的創新產品,正在全力推進。
  • Science | 中和SARS-CoV-2的納米抗體
    截止到2020年8月底,全球確診病例超過2500萬,死亡超過80萬。另外,多數專家預測COVID-19不會像2003年的SARS疫情一樣在短時間內消失。目前很多國家都對COVID-19的疫苗寄予厚望並加急研發疫苗,但是近期的研究表明SARS-CoV-2的抗體可能不會持久,短時間內對SARS-CoV-2免疫的人群仍有可能再次感染病毒。因此,研發高效,經濟,安全的抗病毒藥物迫在眉睫。
  • 國內首款新冠DNA疫苗即將進入二期臨床,智飛生物新冠疫苗中和抗體...
    11月20日,在「2020中國生物製品年會」上,中科院研究員嚴景華作為主要研發者透露,智飛生物重組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900人,完成全部免疫程序14天後中和抗體陽轉率97%,中和抗體(GMT)以CPE法測試為102.5,相當於康復病人血清抗體的兩倍。  此外,嚴景華還表示,智飛生物重組新冠疫苗安全性也較高,一、二期臨床試驗中均未發生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 國內首款新冠DNA疫苗即將進入二期臨床,智飛生物新冠疫苗中和抗體水平超康復者
    「2020中國生物製品年會——疫苗研發和質量論壇」傳出消息,智飛生物新冠疫苗二期臨床結果積極,激發的抗體水平達到康復患者兩倍;另外,我國多個核酸新冠疫苗進展也較為積極。11月20日,在「2020中國生物製品年會」上,中科院研究員嚴景華作為主要研發者透露,智飛生物重組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900人,完成全部免疫程序14天後中和抗體陽轉率97%,中和抗體(GMT)以CPE法測試為102.5,相當於康復病人血清抗體的兩倍。此外,嚴景華還表示,智飛生物重組新冠疫苗安全性也較高,一、二期臨床試驗中均未發生與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
  • ...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大羊駝|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新華社倫敦7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1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大羊駝等一些駱駝科動物體內會天然產生大量結構簡單的小型抗體,這類抗體可用於製備更微小的納米抗體。
  • 瞭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突破
    據了解,在拿到臨床試驗批件後該中和抗體藥物即可進行臨床試驗,如果一切順利,今年10月即可完成試驗,屆時每月可生產14000人份的抗體藥物。這將成為我國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中的又一重要貢獻。3月20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嚴景華與團隊的學生們討論實驗結果 王強攝/本刊中和抗體藥物研發為何這麼快中和抗體是人體B淋巴細胞產生的一類特殊抗體。
  • 中國科學家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登上《自然》,將進入臨床試驗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時,國際頂級科技雜誌《自然》在線發布了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成果。他們篩選出兩種具有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活性的全人源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一種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預防和治療效果。
  • 君實生物與中科院微生物所 擬合作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君實生物與中科院微生物所,擬合作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抗體療法具備多種優勢,能夠同時用於治療和預防;與痊癒病人血清相比,抗體可以通過工程化實現藥物量產,從而保證臨床大量應用。為了尋找治療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藥企們正在開展不同的研發路徑。3月20日傍晚,君實生物(833330.OC、01877.HK)發布公告宣布,公司於近日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下稱「中科院微生物所」)籤訂項目合作協議,擬共同開發生產新型冠狀病毒中和抗體創新藥物。
  •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中和抗體,新冠肺炎「特效藥」
    相比疫苗或抗病毒藥物,抗體藥物之所以 獨特,是因為它們既能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又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相比「老藥 新用」的小分子抗病毒藥物,中和抗體是針對新冠病毒開發的療法,具有非常高 的特異性。同時,抗體在血液中的穩定性較高,注射中和抗體可以提供被動免疫 力,達到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在預防性疫苗問世之前,中和抗體可能是為 特定高危人群(例如老年人和一線醫務工作者)提供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 牛津大學:源自大羊駝的兩種小而穩定納米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
    源自大羊駝(llama)的兩種小而穩定的納米抗體(nanobodies),被證明可以中和新冠病毒SARS-CoV-2,並且以一種與其他抗體不同的新方式與刺突蛋白(S蛋白)結合。
  • 新冠特效藥接近成功:中和抗體,可治療可預防
    編輯:文章很長,簡單總結一下就是:「中和抗體」現在是最有希望開發成功的新冠特效藥。而現在快要開發成功的有兩款中和抗體,其中一款JS016是咱中國公司造的。川普能快速治癒新冠,就是用了中和抗體。中和抗體即能治療,也能預防,中和抗體只對中輕症狀的患者有效,對重症患者效果很小。
  • FDA批准2個緊急通道:首款新冠病毒1小時檢測&吸入式一氧化氮...
    首款新冠病毒1小時內即時檢測獲FDA緊急使用授權 《Science》:德國研究人員解碼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3D結構 新冠病毒(SARS-CoV-2)是一種單鏈RNA正鏈包膜乙型冠狀病毒。與引起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非典(SARS)和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MERS)的另兩種冠狀病毒類似的是,SARS-CoV-2的基因組編碼為非結構蛋白、結構蛋白和輔助蛋白。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6月5日,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以下簡稱「JS016」)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進入Ⅰ期臨床試驗階段。6月7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了首例受試者給藥。
  • 2020進博會禮來攜手產學研講述中國自主研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背後故事
    多方協力研發中和抗體在當前依然嚴峻的全球抗疫形勢下,中和抗體被國內外科學界普遍認為具有對抗新冠疫情的潛力,受到廣泛關注。禮來製藥正全力以赴通過自身在科學、醫學領域的專業能力,同時聯手創新合作夥伴,在全球範圍內抗擊COVID-19,目前有兩款中和抗體(LY-CoV555,LY-CoV016)及已上市的巴瑞替尼片進行研發試驗。
  • 直擊中關村論壇|謝曉亮:中和抗體或是新冠特效藥的希望
    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發表了《中和抗體——新冠特效藥的希望》主題演講。「新冠肺炎暴發後,中國科學家在第一時間測出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並向世界公布,為新冠肺炎的檢測和治療提供了基礎。」謝曉亮說,但目前新冠肺炎尚缺少特效藥。
  • 刷屏,新冠抗體藥物和疫苗開發又有這些重要進展
    今天,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一共有5篇關於新冠病毒抗體的研究論文同時上線,介紹了多款新發現的人源中和抗體以及抗體「雞尾酒療法」。
  • 俄羅斯:首次獲得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成功地從新冠肺炎患者血液中獲得了一種可以中和新冠病毒的抗體。據俄塔社報導,這是俄科研人員首次獲得能夠中和新冠病毒的抗體。此前,已有其他國家的科研人員發現了可以中和新冠病毒的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