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發現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 可被開發為新型藥物

2021-01-21 瀟湘晨報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學者發現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 可被開發為新型藥物

中新社上海5月27日電 (孫國根 陳靜)記者27日獲悉,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應天雷教授等研究員人員發現了一系列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對開發新冠病毒新型藥物和治療方案有重要意義。

據悉,該成果已發表在最新一期《細胞》雜誌子刊《細胞宿主和微生物》上。

新冠病毒已導致全球數百萬人感染,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故亟需開發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抗體。應天雷教授介紹,全人源是指抗體的基因全部來源於人類。

近年來,一類被稱為「納米抗體」的新型抗體由於分子量小,且生產成本低、性質穩定,受到製藥行業青睞。但是,納米抗體來源於駱駝或羊駝,即使人源化後仍然含有一定駝源成分,使得其人體使用存在安全隱患。

為解決安全隱患問題,應天雷研究團隊與合作者開發了一種新技術,率先設計出具有天然胚系基因的全人源納米抗體。高親和力,兼具成本低、生產快、易於純化等,是這類全人源納米抗體的特點。

由於體積小且理化性質優異,該類全人源納米抗體,可被開發為霧化吸入製劑,將大量抗體迅速輸送到肺泡等病灶部位。應天雷表示,從理論上說,尤其適用於新冠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

利用這項新技術,研究團隊成功篩選到針對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的數十株全人源納米抗體,其中兩株可強效中和新冠病毒的全人源納米抗體,能靶向該病毒S蛋白的特殊隱藏表位。(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4月-5月部分科研成果: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小型基因編輯...
    五月主要科研成果  基礎醫學院應天雷團隊發現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因此,亟需開發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抗體,為抗擊新冠病毒提供新型藥物和治療方案。近期,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應天雷團隊在抗新冠抗體藥物研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了一系列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可靶向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上的五類不同表位。該成果於近日在《細胞》(Cell)雜誌子刊Cell Host &; Microbe上發表。
  •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感染抗體 人源單克隆抗體是什麼?
    據新華社,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等多家單位參與這項研究。
  • 聚焦抗體研發新思路新發現——2018新型抗體藥物論壇
    抗體工程等新技術的應用將抗體藥物研髮帶入了新的發展空間。目前人們通過對抗體結構的改造,發展出了抗體藥物研發的一些新方向,如抗體偶聯物、雙特異性抗體、單域抗體(又稱納米抗體)等新型抗體。多個新型抗體藥物已經在歐美同期註冊或開展臨床。
  • 新型抗體藥物:中國生物藥產業的未來力量——價值、版圖與開發策略...
    目前人們通過對抗體藥物結構的改造,發展出了一些新的方向,如抗體偶聯物、雙特異性抗體、單域抗體(又稱納米抗體)等新型抗體,這種調整有助於改進標準結構抗體的一些固有缺陷,更好地滿足臨床用藥需求。新型抗體藥物代表抗體產業新的發展方向,是中國生物藥產業的未來力量。本文對其中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目前的總體情況進行綜述介紹。
  • 全球首款吸入式新冠中和納米抗體藥物進入開發
    相比於疫苗,中和抗體在已感染病人的應急治療中具有明確、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這一點在伊波拉病毒疫情的藥物開發中已得到充分證實。現有在研的中和抗體絕大部分為靜脈注射,如果能採用吸入式方式給藥,藥物可直達肺部,起效快,且易用性強,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中將發揮顯著作用。
  • 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其中,基於和鉑HCAb小鼠平臺研發的新一代全人源重鏈抗CTLA-4抗體HBM4003已經進入全球臨床開發,目前該項目在澳洲的臨床研究正在順利開展,在美國已獲批IND,在中國,我們也已經提交臨床研究申請。HBM4003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研究的全人源重鏈抗體,臨床前研究數據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強大的抗腫瘤活性。我們將加速推動其全球臨床開發,爭取早日為腫瘤患者帶來更加安全有效的創新藥物。
  • 人源抗體基因小鼠研發及其在治療疾病中的應用
    19世紀末,研究者們首先證實,動物抗白喉毒素的抗血清具有抗微生物作用,這一發現為抗微生物感染開創了新的思路。1901年,德國微生物學家Behring也因此成為獲得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的第一人。1975年雜交瘤技術的突破性成功,使利用雜交細胞無限生產單克隆抗體成為可能。雜交瘤細胞技術的建立,喚醒了治療性抗體藥物研發領域的極大興趣。
  • ...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大羊駝|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新華社倫敦7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1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大羊駝等一些駱駝科動物體內會天然產生大量結構簡單的小型抗體,這類抗體可用於製備更微小的納米抗體。
  • 牛津大學:源自大羊駝的兩種小而穩定納米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
    論文通訊作者為牛津大學領導納米抗體項目的Raymond J. Owens教授,以及牛津大學結構生物學教授、羅莎琳德·富蘭克林研究所主任James H. Naismith 教授。 Naismith教授說,「這些納米抗體有可能以類似康復血清的方式被利用,有效地阻止患者體內病毒的發展。我們能夠將其中一種納米抗與人源抗體結合,並證明這種結合比單獨使用兩種抗體更有效。
  • 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發及市場現狀
    基因工程抗體技術主要包括人源化技術、抗體庫技術和轉基因小鼠技術等,在這些技術的推動下,單克隆抗體人源化程度不斷提高,並不斷往小型化、功能化等方向拓展。根據結構,可將單克隆抗體分為:單克隆抗體(鼠源單抗、嵌合單抗、人源化單抗、全人源單抗)和抗體偶聯藥物、多特異性抗體、抗體融合蛋白、小分子抗體(Fab、ScFv、VHHS)等新型單克隆抗體。
  • 高福等學者鑑定2種可阻新冠入侵的抗體,為疫苗提供結構基礎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等學者領銜的一項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最新研究顯示:B38和H4抗體可以阻止新冠病毒S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BD與人體細胞受體ACE2之間的結合。小鼠模型試驗顯示,這兩種抗體可降低小鼠感染後肺部的病毒載量。該研究還為疫苗設計提供了結構基礎。
  • 君實生物與中科院微生物所 擬合作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君實生物與中科院微生物所,擬合作開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抗體療法具備多種優勢,能夠同時用於治療和預防;與痊癒病人血清相比,抗體可以通過工程化實現藥物量產,從而保證臨床大量應用。為了尋找治療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藥物,藥企們正在開展不同的研發路徑。3月20日傍晚,君實生物(833330.OC、01877.HK)發布公告宣布,公司於近日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下稱「中科院微生物所」)籤訂項目合作協議,擬共同開發生產新型冠狀病毒中和抗體創新藥物。
  • 夏季上新!復旦最新科研成果等你來pick!
    五月主要科研成果基礎醫學院應天雷團隊發現抗新冠全人源納米抗體▲全人源納米抗體由於具有更小的體積,相比單抗CR3022能更好的結合三聚面隱藏表位,因此具有更強的病毒中和能力新冠病毒已導致全球數百萬人感染,目前尚無針對其的特效藥物。
  • 刷屏,新冠抗體藥物和疫苗開發又有這些重要進展
    今天,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一共有5篇關於新冠病毒抗體的研究論文同時上線,介紹了多款新發現的人源中和抗體以及抗體「雞尾酒療法」。
  • 瑞典:找到能有效中和新冠病毒納米抗體 有望用於開發抗病毒藥物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從羊駝身上鑑定出一種小型中和抗體Ty1,這種納米抗體能阻止新冠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納米抗體有望用於開發靶向新冠病毒的藥物。研究結果發表於最近的《自然·通訊》雜誌。  這次鑑定出的納米抗體是駱駝身上天然存在且可適應人體的抗體片段。
  • 新一代腫瘤藥物革命的出現——納米藥物
    ,指通過一定的微細加工方式直接操縱原子、分子或原子團、分子團,使其重新排列組合,形成新的具有納米尺度的物質或結構,一種具有同生物膜性質類似的磷脂雙分子層結構載體的藥物。納米藥物作為具有巨大發展前景的新型藥物,其在醫藥領域的發展必將引起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革命。目前,納米醫藥技術的基礎理論及納米藥物的製備工藝等還很不完善,納米技術應用於中藥的研究和開發還僅是出現了一些苗頭。因此,納米技術在醫藥領域中的研究還需做大量的工作,但納米醫藥所具有的優越特性預示著它在臨床疾病治療中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   重磅!
  • 抗體藥物:精準激發人體免疫系統「小宇宙」——新冠肺炎生物藥物...
    它是一種特殊的藥物,來自人體自身,它能干預疾病發生和進程,也能激活人體的「小宇宙」對抗疾病……它就是單克隆抗體藥物。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抗體藥物因為獨特的靶向性而被率先研究開發,其研發進展一直牽動人心。  4月14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帶來了科研攻關領域的好消息:單克隆抗體等攻關項目正在積極推動。
  • 中國科學家重大發現!
    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 學術頭條:疑似動物傳人新冠病例出現,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資料庫...
    研究顯示:蘆可替尼療效超瑞德西韋,重症治療組零死亡5月27日,國際醫學雜誌《過敏及臨床免疫學雜誌》發表了一份在中國進行的臨床研究結果:在使用一個叫做蘆可替尼(Ruxolitinib)的藥物進行治療後,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出現「零死亡」,而使用正常標準治療的對照組,死亡率為14.3%。
  • Sorrento和上熱搜的中國團隊背後,新冠肺炎抗體藥物異軍突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動脈網近一段時間,幾項有關新冠病毒抗體藥物的研究,接連引發社會關注。先是華人創辦的創新藥企Sorrento Therapeutics宣布自己找到了一種能夠阻斷新冠病毒與細胞結合的抗體,並且在實驗室中被證明100%有效;緊接著復宏漢霖、三優生物和之江生物達成合作,共同研發針對新冠病毒的全人源抗體藥物;然後就在昨天5月18日,「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感染抗體」登上百度熱搜第一。雖然國內新冠疫情已經只剩下偶發病例,但是全球局勢仍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