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傍晚,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君實生物(01877.HK)等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其合作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在恆河猴的治療和預防實驗結果,這也是首個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的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實驗報告。該報告初步表明,改造後的中和抗體CB6-LALA能夠抑制SARS-CoV-2的感染,觀察到治療和預防的效果。
據報告顯示,研究首先從恢復期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PBMC)分離出SARS-CoV-2 中和性單克隆抗體(mAb ),通過單細胞測序技術篩選出兩個均能阻斷SARS-CoV-2-RBD與在HEK293T 細胞上瞬時表達的hACE2受體結合的單克隆抗體, CA1和CB6。與CA1相比,CB6表現出更強的中和活性。在開始實驗前,基於前期的發現,為了防止潛在的抗體依賴性增強(ADE)效應,研究者在CB6的Fc段引入了LALA突變(CB6-LALA)以消除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降低Fc介導的肺損傷的風險。
該報告顯示,在恆河猴動物模型實驗上,證實了中和抗體CB6-LALA的治療作用和預防潛力。
據顯示,在治療組中(n = 3),受到SARS-CoV-2 感染的動物在感染後第1和第3天給予靜脈注射CB6-LALA(50 mg / kg)治療。對照組(n = 3)的動物在感染後第1天和第3 天給予等體積的磷酸鹽緩衝液(PBS)靜脈注射。每天評估咽拭子的病毒滴度,直至感染後7天。
研究結果顯示,在對照組中,病毒載量在感染後第4天達到峰值水平(約106.5RNA拷貝/ mL),然後自然下降。治療組的動物在感染後的第4天,CB6-LALA給藥後病毒效價顯著降低,治療組病毒滴度比對照組降低了約3個對數。
與此同時,預防組(n = 3)的動物在感染SARS-CoV-2前靜脈注射單劑CB6-LALA (50 mg / kg),在觀察期間的咽拭子評估中,僅檢測到最低水平的病毒滴度,病毒滴度峰值不超過103RNA 拷貝/ mL,表明CB6-LALA在SARS-CoV-2環境下具有很強的預防保護作用。
基於目前的數據分析,研究者們認為,CB6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潛在治療可能,值得進一步轉化發展。該動物實驗結果,也將有助於指導臨床試驗的方向和設計。
中和抗體是一種可通過中和或抑制病原體(例如病毒)的生物學活性來保護細胞免受侵害的治療性抗體。抗體可以通過工程化實現藥物量產,從而保證臨床大量應用。這由此也吸引了全球多個研究團隊正在介入研發相關的抗擊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中。
按照君實生物前期發布的計劃,公司和禮來製藥計劃在第二季度在美國遞交IND申請並啟動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