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恆河猴實驗結果發布:有治療和預防潛力

2020-11-28 第一財經

5月26日傍晚,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君實生物(01877.HK)等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其合作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在恆河猴的治療和預防實驗結果,這也是首個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的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實驗報告。該報告初步表明,改造後的中和抗體CB6-LALA能夠抑制SARS-CoV-2的感染,觀察到治療和預防的效果。

據報告顯示,研究首先從恢復期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中(PBMC)分離出SARS-CoV-2 中和性單克隆抗體(mAb ),通過單細胞測序技術篩選出兩個均能阻斷SARS-CoV-2-RBD與在HEK293T 細胞上瞬時表達的hACE2受體結合的單克隆抗體, CA1和CB6。與CA1相比,CB6表現出更強的中和活性。在開始實驗前,基於前期的發現,為了防止潛在的抗體依賴性增強(ADE)效應,研究者在CB6的Fc段引入了LALA突變(CB6-LALA)以消除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ADCC),降低Fc介導的肺損傷的風險。

該報告顯示,在恆河猴動物模型實驗上,證實了中和抗體CB6-LALA的治療作用和預防潛力。

據顯示,在治療組中(n = 3),受到SARS-CoV-2 感染的動物在感染後第1和第3天給予靜脈注射CB6-LALA(50 mg / kg)治療。對照組(n = 3)的動物在感染後第1天和第3 天給予等體積的磷酸鹽緩衝液(PBS)靜脈注射。每天評估咽拭子的病毒滴度,直至感染後7天。

研究結果顯示,在對照組中,病毒載量在感染後第4天達到峰值水平(約106.5RNA拷貝/ mL),然後自然下降。治療組的動物在感染後的第4天,CB6-LALA給藥後病毒效價顯著降低,治療組病毒滴度比對照組降低了約3個對數。

與此同時,預防組(n = 3)的動物在感染SARS-CoV-2前靜脈注射單劑CB6-LALA (50 mg / kg),在觀察期間的咽拭子評估中,僅檢測到最低水平的病毒滴度,病毒滴度峰值不超過103RNA 拷貝/ mL,表明CB6-LALA在SARS-CoV-2環境下具有很強的預防保護作用。

基於目前的數據分析,研究者們認為,CB6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潛在治療可能,值得進一步轉化發展。該動物實驗結果,也將有助於指導臨床試驗的方向和設計。

中和抗體是一種可通過中和或抑制病原體(例如病毒)的生物學活性來保護細胞免受侵害的治療性抗體。抗體可以通過工程化實現藥物量產,從而保證臨床大量應用。這由此也吸引了全球多個研究團隊正在介入研發相關的抗擊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中。

按照君實生物前期發布的計劃,公司和禮來製藥計劃在第二季度在美國遞交IND申請並啟動臨床研究。

相關焦點

  • 中國團隊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了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在恆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這是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所研究員張嚴峻、科興控股尹衛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祥喜、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李長貴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盧金星為通訊作者。
  • 中國科學家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登上《自然》,將進入臨床試驗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時,國際頂級科技雜誌《自然》在線發布了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成果。他們篩選出兩種具有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活性的全人源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一種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預防和治療效果。
  • 《自然》雜誌刊登君實生物新冠中和抗體階段性研究成果
    研究發現了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夠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治療和預防效果,具有進行臨床轉化的價值。論文首次報告了針對SARS-CoV-2中和抗體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實驗結果,並取得了積極成果。中國科研團隊在「全球抗疫」的鬥爭中再次取得新的突破。
  • 中國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
    (健康時報記者 王永文編譯)5月9日,健康時報記者從科興生物獲悉,中國科研團隊已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證實在動物實驗中安全有效。此信息也已發布在權威雜誌《科學》(Science)雜誌上。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這是全球首個已經完成了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後,在健康人群中開展的新冠肺炎治療性抗體臨床試驗,標誌著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藥物成功進入人體臨床評價階段。華山醫院本次臨床試驗項目的部分研究團隊成員張菁教授介紹,上午首個劑量組4例健康受試者情況良好,後續將嚴格按照試驗方案持續推進。所有獲得的健康受試者安全耐受性數據,將為後續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開展臨床試驗時,選擇合適劑量提供支持。
  • 預防新冠新方法!「雞尾酒」療法可有效保護動物,加快清除病毒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日前,再生元(Regeneron)公司的研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發布了其抗新冠病毒(SARS-CoV-2)中和抗體「雞尾酒」療法,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最新動物試驗結果。
  • 中國團隊發布全球首個新冠動物實驗研究結果,專家:這...
    疫苗對控制新冠肺炎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全球科學家們也都在為研發疫苗努力著。最近,基於抗體的疫苗研究終於有了可喜的消息。5 月 6 日,中國科學家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率先發表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動物實驗結果。
  • REGN-COV2抗體能夠預防和治療恆河猴和倉鼠中的SARS-CoV-2感染
    REGN-COV2抗體能夠預防和治療恆河猴和倉鼠中的SARS-CoV-2感染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2 16:57:25 REGN-COV2抗體能夠預防和治療恆河猴和倉鼠中的SARS-CoV-2感染,這一成果由
  • 中國團隊合作完成的研究文章是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成果
    每經編輯:彭水萍5月6日,Science雜誌官方網站發布了中國科研團隊合作完成的研究文章《SARS-CoV-2病毒滅活疫苗的快速開發》,這是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此前的4月19日,該論文的預覽版在生物科學預印本論文平臺bioRxiv發布。
  • 新冠特效藥接近成功:中和抗體,可治療可預防
    編輯:文章很長,簡單總結一下就是:「中和抗體」現在是最有希望開發成功的新冠特效藥。而現在快要開發成功的有兩款中和抗體,其中一款JS016是咱中國公司造的。川普能快速治癒新冠,就是用了中和抗體。中和抗體即能治療,也能預防,中和抗體只對中輕症狀的患者有效,對重症患者效果很小。
  • Science:在恆河猴中重現HIV包膜蛋白Env和廣泛中和抗體的共同進化...
    SHIV感染的恆河猴可能用來評估特定HIV-1 Env誘導bNAb的潛力,並描述bNAb譜系和誘導它們的同源Env中間體的共同進化途徑,從而為合理的疫苗設計提供分子指導。近期SHIV設計的創新使得這一實驗策略得到了檢驗。在自然感染的人類中,由HIV-1引起的中和抗體與病毒Env以獨特的分子模式共同進化,在某些情況下獲得了相當大的中和廣度。
  • 中國再添新冠滅活疫苗:由高福等學者領銜,已在動物實驗顯示巨大潛力
    新冠大流行威脅著全球公共衛生。為防控新冠疫情,人類迫切需要疫苗。來自中國科研團隊研發了名為BBIBP-CorV的新冠滅活疫苗,已在動物實驗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該疫苗高效、安全,在小鼠、大鼠、豚鼠、兔子和非人靈長類動物(食蟹猴猴子和恆河猴)體內均能誘導高水平的中和抗體滴度,2μg/劑便能提供針對新冠病毒的高效保護。
  • 新冠中和抗體在上海完成臨床給藥 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上午獲悉,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產品代號:JS016)已在上海完成Ⅰ期臨床試驗所有受試者給藥,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作為國內最早進入臨床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JS016的研發進度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其在美國的臨床試驗也於今年二季度啟動。
  • 恆河猴實驗表明:新冠康復後可能不會再次感染
    在研究中,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的鮑琳琳和同事用SARS-CoV-2病毒感染了4隻成年恆河猴。在接下來的28天裡,他們觀察了這些恆河猴患病的發展過程,監測它們的體重和體溫變化,並採集鼻/咽/肛拭子和所有主要組織來測量病毒載量。  研究小組觀察到,這些恆河猴在感染過程中的體重減輕了200至400克,同時出現食慾減退、呼吸頻率加快和彎腰駝背等症狀。
  • 瞭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突破
    新冠肺炎治療藥物傳出好消息——安全性和特異性強且能大規模用於臨床的中和抗體藥物,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用於新冠肺炎的治療和預防。此前,嚴景華團隊與高福團隊、王奇慧團隊聯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北京地壇醫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合作研發了針對新冠肺炎的全人源中和抗體藥物,並已利用恆河猴評估該中和抗體藥物在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中有效。這一成果5月26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 中國團隊《Science》發文,首次公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5月6日,Science發布了一篇名為《Rapid development of aninactivated vaccine for SARS-CoV-2》(《SARS-CoV-2病毒滅活疫苗的快速開發》)的論文,首次公開了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 新冠病毒動物實驗顯示 老猴體內病毒複製比幼猴更活躍
    相關研究顯示,新冠肺炎老年人死亡率高。而最近的研究成果解釋了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新冠病毒攻擊恆河猴後的14天內,老猴的鼻咽拭子、肛門拭子和肺的病毒複製比幼猴更活躍。這一研究來自3月30日《動物模型與實驗醫學》(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正式發表的研究論文《Age-related rhesus macaquemodels of COVID-19》(新冠年齡相關的恆河猴模型)。
  • 新冠特效藥曙光乍現:禮來中和抗體加速跑,可治療可預防,PK疫苗勝算...
    在全球多條新冠特效藥研發賽道中,最有希望、最受熱捧的就是中和抗體。中和抗體是一種有抗病毒活性的單克隆抗體。憑藉特異性和高親和力特點,中和抗體能搶先與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受體結構域(RBD)結合,從而阻斷病毒與宿主細胞結合,使病毒無法感染細胞,繼而被免疫系統清除。中和抗體可用於預防,也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目前,海外製藥巨頭再生元與禮來處於研發的「第一梯隊」。
  • 雙抗體或比單抗體更有效預防和治療新冠 阻止病毒進入且激活白細胞...
    雙抗體或比單抗體更有效預防和治療新冠 阻止病毒進入且激活白細胞對抗感染  Emma Chou • 2020-11-22 11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謝曉亮:科學家已找到一批新冠病毒優質中和抗體
    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今天上午開幕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2015年阿爾伯尼獎得主,單分子酶學、單細胞基因組學開創者謝曉亮教授帶來了新冠肺炎治療的一些好消息。目前,全球進入三期臨床的新冠病毒疫苗,都是用來預防的。而感染病毒後的特效藥,還是空白。謝曉亮正在帶領團隊尋找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希望可以給新冠患者帶來更多治癒的希望。「我的專長是單細胞基因組學,不是病毒學家,也不是免疫學家,但當意識到單細胞基因組學也許有可能幫助找到中和抗體的時候,我們太興奮了!」謝曉亮指出,當前還沒有針對新冠肺炎的特效藥,血漿療法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