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中和抗體在上海完成臨床給藥 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2020-11-24 手機鳳凰網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上午獲悉,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產品代號:JS016)已在上海完成Ⅰ期臨床試驗所有受試者給藥,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作為國內最早進入臨床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JS016的研發進度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其在美國的臨床試驗也於今年二季度啟動。

正在上海開展的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Ⅰ期臨床研究,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的張菁教授和張文宏教授牽頭,旨在評價JS016單劑靜脈輸注給藥在健康受試者中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計劃招募40例健康受試者。這是全球首個在健康受試者中開展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今年6月7日,JS016完成I期臨床試驗的首例受試者給藥,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提前完成全部受試者入組。

7月7日,臨床研究團隊按照既定方案,完成了4個劑量組共40例受試者給藥。截至目前,尚未觀察到「劑量限制性事件」,說明JS016的耐受性、安全性普遍良好。這為進一步探索JS016新藥在人體中抗新冠病毒的療效提供了安全性依據。君實生物計劃儘快開展針對輕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Ib期臨床研究,以及針對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Ⅱ/Ⅲ期臨床研究。此外,公司今後將開展針對新冠病毒高危人群的研究,以評價JS016對新冠病毒感染的預防作用。

君實生物營運長馮輝博士介紹,中和抗體由人體B淋巴細胞產生,當病原微生物入侵細胞時,這類抗體能與微生物表面的抗原結合,把它們「中和」掉。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的親和力非常強,達到納摩爾級,所以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的中和抗體會不夠用,需要「外援」支持——將基因工程重組表達的中和抗體注射到人體內,阻止新冠病毒入侵細胞。因為是免疫系統的「援軍」,抗體藥物如開發成功,不僅能治療新冠肺炎,還能預防人體感染新冠病毒。

JS016是從康復期病人體內篩選並在體外重組表達、具有高度病毒中和能力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由君實生物與中科院微生物所共同開發。它在臨床前的體外和恆河猴體內實驗中展示了良好的中和活性和阻斷能力,體現出抗新冠病毒的治療和預防潛力。今年5月26日,國際頂級科技雜誌《自然》在線發布了我國科研團隊的這一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成果。

相關焦點

  • 張文宏聯合主持的新冠中和抗體藥已進入Ib/II期臨床研究
    張文宏聯合主持的新冠中和抗體藥已進入Ib/II期臨床研究 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2020-11-06 16:28 來源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6月5日,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開發的重組全人源抗新冠病毒單克隆抗體注射液(以下簡稱「JS016」)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進入Ⅰ期臨床試驗階段。6月7日上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了首例受試者給藥。
  • 加速蛋白生產策略助力新冠中和抗體開發
    中和抗體中和抗體因特異性高、安全性好,且具有預防新冠病毒和治療新冠病毒的雙重作用,成為備受矚目的新冠治療特效藥「種子選手」。在以往的SARS-CoV研究中,已分離到多株針對S2 區域特別是HR1和HR2的具有中和活性的單克隆抗體。ACE2-Ig靶點臨床研究已證實,重組hACE2蛋白在人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 葛蘭素史克(GSK.US)宣布啟動新冠中和抗體VIR-7831 ACTIV-3臨床試驗
    智通財經APP獲悉,12月17日,Vir Biotechnology(VIR.US)和葛蘭素史克(GSK.US)共同宣布,雙方合作開發的新冠中和抗體VIR-7831(又稱GSK4182136)完成在ACTIV-3的一個新的分支試驗中的首位患者給藥。
  • 中國抗體-B(03681)SN1011之I期臨床試驗完成首例健康受試者給藥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國抗體(03681)1月15日欣然宣布,其創新型第三代可逆共價布魯頓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劑SN1011今日(1月15日)在中國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完成其I期臨床試驗之首例健康受試者給藥,目前受試者情況正常。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春雨醫生完成E輪戰略融資;新冠中和抗體類藥出...
    《原則》指出,新冠中和抗體類藥物研發原則上應遵循《中國藥典》現行版和人用單克隆抗體質量控制技術指導原則,以及ICH、WHO等國際通用有關技術要求;並根據其作用機制、結構特點、結合能力及特異性等開展相關研究工作。新冠中和抗體類藥物的研製、生產、檢驗必須符合生物安全管理的相關要求,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規定。臨床試驗用樣品應在符合藥品GMP條件下生產。
  • 歌禮製藥(01672)B肝新藥臨床試驗完成首例給藥
    原標題:歌禮製藥(01672)B肝新藥臨床試驗完成首例給藥   歌禮製藥(01672)公布,
  • 新一代CTLA-4抗體!和鉑醫藥腫瘤免疫療法候選藥獲批兩項臨床
    在此之前,HBM4003已在美國獲批臨床試驗,並於2019年底在澳大利亞成功完成1期臨床試驗首例患者給藥。  在臨床前小鼠藥效研究中,HBM4003單藥表現出顯著提高的抗腫瘤藥效。在聯合抗PD-1療法用藥時,也進一步顯示出了抗腫瘤的協同藥效,同時在食蟹猴毒性試驗中也表現出良好的耐受性。這一研究結果顯示了HBM4003在臨床研究中單獨用藥和聯合治療方的潛力。
  • 韓國製藥公司:新冠病毒抗體藥物1期臨床試驗顯示「耐受性良好」
    韓國最大生物製藥公司Celltrion表示,其新冠病毒抗體藥物CT-P59正在進行1期臨床試驗,藥物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未在試驗人群中發現明顯的安全問題。該公司說:「試驗結果表明,與安慰劑相比,使用CT-P59治療可使恢復時間至少縮短44%」。
  • 禮來終止新冠中和抗體ACTIV-3研究:無法幫助晚期患者恢復
    禮來終止新冠中和抗體ACTIV-3研究:無法幫助晚期患者恢復來源:藥智網|森林10月26日,禮來發布聲明終止新冠中和抗體bamlanivimab(LY-CoV555)的ACTIV-3臨床研究,終止原因是該治療不太可能幫助住院的新冠患者從疾病的晚期恢復。
  • 和鉑醫藥新一代抗CTLA-4全人源單克隆重鏈抗體
    美國馬塞諸塞州劍橋、荷蘭鹿特丹和中國蘇州2020年9月21日 /美通社/ -- 處於臨床開發階段的全球創新生物製藥公司和鉑醫藥今日宣布,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其在研產品抗CTLA-4全人源單克隆重鏈抗體HBM4003單藥治療和與特瑞普利單抗(拓益®,抗PD-1,君實生物)聯合治療的兩項臨床試驗申請
  • 《柳葉刀》子刊:中國又一款新冠滅活疫苗臨床結果安全性良好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日前,《柳葉刀-傳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最新發表了中國又一款新冠滅活疫苗BBIBP-CorV的臨床研發進展。1/2期試驗中,這款候選疫苗在所有18-80歲的健康受試者中都表現出了良好的安全性,並都成功誘導了免疫反應。
  • 甘萊製藥ASC41完成Ib期臨床試驗超重和肥胖受試者給藥
    中國上海2020年12月22日 — 歌禮製藥有限公司(香港聯交所代碼:1672)旗下全資子公司甘萊製藥專注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領域創新藥的開發和商業化。公司今日宣布,完成口服片劑ASC41 Ib期臨床試驗超重和肥胖受試者給藥。
  • 川普3天「閃電」出院炒熱中和抗體 國內兩大製藥巨頭拼速度搶上市
    所謂「抗體雞尾酒療法」是兩種中和抗體聯合療法。目前,中和抗體賽道擁擠,備受資本關注。據 Antibody Therapeutics資料庫統計,截至2020年9月,全球共有98個新冠中和抗體項目。目前,製藥巨頭再生元、禮來和葛蘭素史克處於「第一梯隊」。
  • 石藥集團在研新藥1期臨床試驗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10月28日,石藥集團(01093.HK)發布公告,集團附屬公司AlaMab Therapeutics Inc開發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ALMB-0168在澳大利亞開展的1期臨床試驗完成首例患者給藥。此項研究是一個在澳大利亞開展的單藥、多劑量、靜脈注射給藥的多中心、首次人體劑量遞增的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BI 767551(DZIF-10c)是一款強效的抗新冠病毒(SARS-CoV-2)抗體,在臨床前研究中已展示出具有前景的中和病毒的特性1 / 2a期臨床試驗將通過靜脈輸注和吸入給藥,評估BI 767551的安全性、藥代動力學特徵與抗病毒活性。
  • 信達生物抗PD-1/HER2雙特異性抗體I期臨床研究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HER2)的重組全人源雙特異性抗體(研發代號:IBI315)I期臨床研究完成中國首例患者給藥。該項研究(CIBI315A101)是一項在中國開展的評估IBI315治療HER2表達的晚期實體惡性腫瘤受試者的I期臨床研究,其主要研究目的為評估IBI315單藥及聯合化療在晚期實體惡性腫瘤受試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抗腫瘤活性和II期研究推薦劑量(RP2D)。
  • 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此外,我們針對乾眼的新型TNF-α受體片段生物藥,也將於近期啟動三期註冊臨床實驗。 其次是支持新一代創新生物藥的開發,基於自有核心技術平臺,和鉑醫藥打造了包括重鏈抗體、雙靶點抗體的創新產品線。
  • ...單抗IBI188(Letaplimab)單藥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1a期臨床研究結果
    本研究共入組20例受試者,截止到2020年6月18日,結果顯示,Letaplimab完成了所有預設劑量的爬坡,最高探索劑量為30mg/kg QW,各劑量組均未發生劑量限制性毒性,整體耐受性良好。與治療相關的不良事件大部分為1-2級,無導致永久停藥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無治療相關死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