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李佳蔚
2020-11-06 16:28 來源:澎湃新聞
張文宏聯合主持的全球首個新冠中和抗體藥進展如何?
11月6日,第三屆進博會上,展商禮來中國與君實生物、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召開「貫通產學研,抗疫同戰線」研討會。澎湃新聞記者現場獲悉,目前禮來有兩款中和抗體(LY-CoV555,LY-CoV016)正在進行研發試驗,其中LY-CoV016(JS016)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菁和教授張文宏聯合主持。
中和抗體被國內外科學界普遍認為具有對抗新冠疫情的潛力,受到廣泛關注。
2020年6月7日,LY-CoV016(JS016)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批准進入I期臨床試驗,當月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成為全球首個在健康受試者中開展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
研討會上,張菁介紹了LY-CoV016(JS016)的臨床試驗進展,「6月7日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7月7日完成全部劑量組給藥,目前I期臨床試驗已順利完成。研究數據顯示, JS016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目前正在中國和周邊國家開展LY-CoV016 (JS016)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Ib/II期研究。」
LY-CoV016 (JS016)是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在研究早期,由中科院微生物所和君實生物共同開發。2020年5月,禮來與君實生物達成合作,加入共同研發及商業化當中。
同期,禮來全速推進在海外的臨床試驗——BLAZE-1,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研究。禮來稱,6月17日已進入II期臨床試驗階段,這項研究旨在評估LY-CoV555和LY-CoV016(JS016)在門診治療有感染症狀的COVID-19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0月7日,BLAZE-1臨床研究的最新期中分析數據顯示,抗體組合療法減少了病毒載量、減緩了症狀和COVID-19相關的住院率、急診就診。
「藥物研發是全鏈條的,上遊的基礎研究和下遊的產業化開發必須結合起來。」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嚴景華說,LY-CoV016(JS016)能夠在短短幾個月內在國內外取得突破性進展,得益於產業化醫藥企業在基礎研究早期便參與開發。
君實生物營運長馮輝認為,中國正處於科技創新的黃金髮展時期,本土創新藥行業積累起了成熟的研發與產業化平臺經驗,也成為這次快速反應的基礎。
「我們對中和抗體在幫助早期COVID-19患者方面的潛在獲益充滿信心,也期待與君實生物合作的LY-CoV016能儘快惠及中國乃至全球的患者。」禮來中國總裁兼總經理季禮文先生表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張文宏,新冠中和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