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研究顯示,新冠肺炎老年人死亡率高。
而最近的研究成果解釋了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新冠病毒攻擊恆河猴後的14天內,老猴的鼻咽拭子、肛門拭子和肺的病毒複製比幼猴更活躍。
根據之前的國家衛健委統計,在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男性佔了2/3,女性約佔1/3,並且以高齡為主,80%以上是60歲以上老年人,75%以上存在一種以上基礎疾病。
這一研究來自3月30日《動物模型與實驗醫學》(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正式發表的研究論文《Age-related rhesus macaquemodels of COVID-19》(新冠年齡相關的恆河猴模型)。該論文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團隊聯合來自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首都醫科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究得出。
該研究建立了與年齡相關的SARS-CoV-2感染恆河猴模型,闡述了不同年齡恆河猴經氣道感染SARS-CoV-2後,臨床症狀、病毒複製、胸部X光、組織病理學變化和免疫反應等方面的變化,發現老年恆河猴比青年猴表現出更嚴重的症狀及病理變化,對進一步研究SARS-CoV-2的致病性以及疫苗和治療藥物的評價具有重要意義。
該研究用新冠病毒感染了3例3~5歲的獼猴和2例15歲的獼猴,然後通過臨床體徵、病毒複製、胸部X線,組織病理學變化和免疫反應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在新冠病毒攻擊後的14天內,老猴的鼻咽拭子,肛門拭子和肺的病毒複製比幼猴更活躍。猴子發展出典型的間質性肺炎,其特徵是肺泡間隔增厚並伴有炎症和水腫,特別是,老猴子表現出瀰漫性嚴重的間質性肺炎。主要在肺泡上皮細胞和巨噬細胞中檢測到病毒抗原。同時引起的老年猴間質性肺炎比幼猴嚴重。
此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後的3天,呼吸道中的病毒載量達到峰值,對於年幼的猴子,肛門拭子中的病毒載量低於鼻和喉標本中的病毒載量。從感染病毒的第3天到11天,可以持續檢測到來自老年猴子的肛門拭子的病毒載量,高於年輕組。
在肺部病變上,年輕猴子與老年猴子也有時間差別和嚴重程度的不同。研究發現,在感染病毒7天後,幼小獼猴的胸前X線照片顯示,右肺上葉的玻璃膜混濁和肺部標記模糊。相比之下,老獼猴在感染病毒5天時,就顯示放射學變化,在肺的雙側葉和左下葉中有明顯的毛玻璃混濁,在肺的雙側上葉中有斑片狀病變。
這些病變主要發生在間質性肺炎明顯的肺部。幼小獼猴的肺炎的特徵是肺泡間隔適度增厚,肺泡腔中單核細胞數量增加,上皮和巨噬細胞變性以及包括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在內的炎性細胞浸潤。而老獼猴表現出瀰漫性,嚴重的肺炎以及肺泡間隔極厚,肺泡間質中炎性細胞嚴重浸潤。肺泡腔內充滿大量的滲出物和碎片,伴有嚴重的水腫。
關於抗體出現的時間,研究也發現,在感染病毒的14天時可檢測到兩組針對新冠病毒都產生了特異性IgG抗體。「產生lgG抗體,意味著感染過病毒,但不一定具有保護作用,還要看是不是保護性抗體。如果是保護性抗體,還需要有一定的量。找到保護性抗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位免疫學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