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強效抗體組合抑制新冠病毒,動物實驗顯示保護效果

2020-11-24 康德科學

日前,一項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研究進展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正式發表。

由數十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報告了兩種強效中和抗體,並揭示出它們識別和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的具體機理。臨床前研究表明,單獨或混合使用這兩種抗體,均能保護動物免受新冠病毒的感染。研究人員指出,由於不同抗體使用了不同的作用機制,組合而成的「雞尾酒「療法將有助於對抗新冠病毒因突變而產生的耐藥性。

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從2名嚴重COVID-19的康復者體內分離出B細胞,篩選了近800種靶向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單克隆抗體。兩種強效的中和抗體S2E12和S2M11脫穎而出,中和活病毒的半抑制濃度(IC50)分別低達0.04 nM和0.02 nM。


▲靶向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兩種中和抗體S2E12和S2M11(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動物攻毒實驗顯示,這兩種抗體只需很低的劑量就可以起到良好的保護效果。「用倉鼠模型測試的多種人源單抗中,這是目前所需劑量最低的抗體。「論文中指出。


研究人員分別給倉鼠注射了S2E12、S2M11以及兩種單抗的混合物,並在48小時後使它們暴露於新冠病毒。4天後,當他們檢查動物的肺部組織發現,無論是單獨使用一種單抗還是兩種抗體的組合,預防性注射有效消除了病毒在肺部的複製,相比於對照組,病毒核酸的數量下降了2~5個數量級。


▲攻毒實驗結果顯示,S2E12和S2M11及其組成的「雞尾酒」可以提供強大的保護,消除新冠病毒在動物體內的複製(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對於這兩種強效抗體的作用機理,研究人員也做了詳細的分析,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確定了它們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3D結構數據表明,S2E12和S2M11都可以識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競爭性地阻止宿主細胞ACE2受體與RBD相結合。

除了直接阻止病毒與受體的相互作用外,S2M11還可以將刺突蛋白鎖定為無法結合受體的非活性構象,這意味著病毒將無法與細胞膜發生融合,導致無法入侵細胞。


▲S2M11與刺突蛋白三聚體相結合,將病毒鎖定在無法結合受體的狀態(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主導這項研究的是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和專注於開發傳染病療法的Vir Biotechnology公司。不久之前,這支研究團隊開發的一款中和抗體S309在體外實驗中展現出了「廣譜「抗冠狀病毒潛力,目前基於S309的優化版本已經進入臨床2/3期試驗的評估。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S2M11和S2E12的組合或它們與S309的混合物都可以對中和效能產生協同效應。由於獨特、互補的作用機制,抗體「雞尾酒」的不同配方將有助於中和多種不同的病毒突變體,從而控制病毒的傳播,減少耐藥性突變給臨床應用帶來的問題。

為確定安全性和有效性,此次研究報告的這兩種新的強效中和抗體及其組合也還需要後續通過人體試驗的驗證。我們期待臨床試驗的結果帶來更多好消息!


題圖來源:藥明康德內容團隊製圖


參考資料

[1] M. Alejandra Tortorici et al., (2020) Ultrapotent human antibodies protect against SARS-CoV-2 challenge via multiple mechanisms.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abe3354

[2] Ultrapotent antibody mix blocks COVID-19 virus attachment. Retrieved Nov. 23, 2020, 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9-ultrapotent-antibody-blocks-covid-virus.html

相關焦點

  • 《科學》:強效抗體組合抑制新冠病毒 動物實驗顯示保護效果
    日前,一項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研究進展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正式發表。由數十名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報告了兩種強效中和抗體,並揭示出它們識別和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的具體機理。臨床前研究表明,單獨或混合使用這兩種抗體,均能保護動物免受新冠病毒的感染。
  • 哥倫比亞大學何大一團隊:「抗體雞尾酒」或是新冠強效療法
    來源:新華社哥倫比亞大學何大一團隊:「抗體雞尾酒」或是新冠強效療法美國知名華裔學者、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何大一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新冠重症患者體內發現多種強效抗體,混合而成的「抗體雞尾酒」可能有助於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 北大團隊新發現:某些抗體結合可抑制新冠病毒突變體
    近日,北京大學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在《細胞》雜誌發文,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在前期篩選的可抑制新冠病毒的高活性抗體BD-368-2基礎上,團隊進一步發現BD-368-2與新冠病毒Spike三聚體的相互作用機制,並成功解析了二者形成複合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另外,該抗體與其他抗體形成的抗體「組合」還可應對新冠病毒突變體。
  • 北大團隊新發現:某些抗體結合可抑制新冠病毒突變體
    在前期篩選的可抑制新冠病毒的高活性抗體BD-368-2基礎上,團隊進一步發現BD-368-2與新冠病毒Spike三聚體的相互作用機制,並成功解析了二者形成複合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另外,該抗體與其他抗體形成的抗體「組合」還可應對新冠病毒突變體。
  • 華人公司稱發現4天100%抑制新冠病毒的抗體,解藥還是忽悠?
    小型臨床試驗顯示,美普拉珠單克隆抗體能顯著改善新冠肺炎症狀,並將病毒核酸轉陰時間從平均13天縮短到3天。3月27日,清華大學張林琦團隊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張政教授團隊合作,從康復者體內成功分離出高效抗體,可以中和新冠病毒。張林琦表示,在20幾種抗體測試中,有4種抗體能夠成功阻斷新冠病毒,其中有2種抗體的阻斷效果特別好。
  • Nature:組合使用兩種強效的抗體可在數月內抑制人體內的HIV病毒
    如今,一項針對少數人的臨床研究首次表明輸注兩種強效的抗HIV抗體能夠在數個月之內完全抑制HIV病毒。如果這些研究結果在更大規模的研究中得到驗證的話,那麼它們就可能簡化對那些難以每天服用藥物的HIV感染者的治療,降低耐藥性出現的風險,甚至有助於降低HIV傳播率。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s41586-018-0531-2。
  • 何大一:新冠患者體內發現強效抗體 「抗體雞尾酒」或助治療和預防
    7月25日,何大一告訴《財經》記者:他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體內發現多種強效抗體,混合而成的「抗體雞尾酒」,可能有助於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感染。這一重大發現正在進一步驗證中。英國《自然》雜誌網站7月22日刊發的研究報告說,研究人員從5名新冠肺炎重症住院患者體內分離出61種新冠病毒中和單克隆抗體,發現19種抗體可有效中和試管中的新冠病毒,其中9種顯現強力,半數抑制濃度僅為0.7至9納克每毫升。研究人員把其中一種強效抗體提純後注入敘利亞倉鼠體內,結果顯示可有效防止倉鼠感染新冠病毒。何大一說,抗體「在倉鼠肺組織中完全阻斷」病毒。
  • 首個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恆河猴實驗結果發布:有治療和預防潛力
    5月26日傍晚,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君實生物(01877.HK)等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其合作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在恆河猴的治療和預防實驗結果,這也是首個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的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實驗報告。該報告初步表明,改造後的中和抗體CB6-LALA能夠抑制SARS-CoV-2的感染,觀察到治療和預防的效果。
  • 謝曉亮團隊等《Cell》發表重磅研究: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新冠強效藥
    他們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中和抗體由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目前,動物實驗已證明該團隊的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治療新冠肺炎強效藥,同時也可提供短期預防。這是科學抗疫的一個重要階段性勝利。謝曉亮表示:「假使疫情冬天反覆,我們的中和抗體屆時可能已經問世」。
  • 新冠混合抗體找到了!
    英媒稱,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強效混合抗體,可能有助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並幫助有感染風險的群體預防新冠肺炎。
  • 中國科學家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登上《自然》,將進入臨床試驗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時,國際頂級科技雜誌《自然》在線發布了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成果。他們篩選出兩種具有新冠病毒特異性中和活性的全人源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一種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預防和治療效果。
  • 新冠病毒動物實驗顯示 老猴體內病毒複製比幼猴更活躍
    相關研究顯示,新冠肺炎老年人死亡率高。而最近的研究成果解釋了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新冠病毒攻擊恆河猴後的14天內,老猴的鼻咽拭子、肛門拭子和肺的病毒複製比幼猴更活躍。這一研究來自3月30日《動物模型與實驗醫學》(Anim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正式發表的研究論文《Age-related rhesus macaquemodels of COVID-19》(新冠年齡相關的恆河猴模型)。
  • 中國團隊發布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了新冠病毒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研究證實,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在恆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這是首個公開報導的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所研究員張嚴峻、科興控股尹衛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祥喜、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李長貴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盧金星為通訊作者。
  • ...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大羊駝|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新華社倫敦7月13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研究人員13日在學術期刊《自然·結構和分子生物學》上發表論文說,實驗室研究顯示,源自大羊駝的抗體可中和新冠病毒,有望用於開發新冠治療方法。大羊駝等一些駱駝科動物體內會天然產生大量結構簡單的小型抗體,這類抗體可用於製備更微小的納米抗體。
  • 【學術前沿】李洪林/徐可團隊發現靶向宿主DHODH的強效抗新冠病毒...
    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已在全球感染達2000萬人,並致73萬人死亡,但是目前仍沒有研製出特效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病毒肆虐之下,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高效、低毒藥物,仍是目前全球範圍內對抗新冠病毒的當務之急。coronavirus SARS-CoV-2」,報導了靶向宿主細胞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基因組複製和調節免疫兩種途徑發揮廣譜抗病毒藥效,且所設計的兩個新型DHODH抑制劑S312和S416在細胞水平表現出高效的抗新冠病毒活性,其中S416是目前已報導的體外抑制活性最強的抗新冠病毒候選新藥。
  • 《自然》雜誌刊登君實生物新冠中和抗體階段性研究成果
    研究發現了兩種具有較強新冠病毒(SARS-CoV-2)特異性中和活性的特定人類單克隆中和抗體,其中代號為CB6的抗體在恆河猴動物實驗中能夠顯著抑制病毒感染,顯示出治療和預防效果,具有進行臨床轉化的價值。論文首次報告了針對SARS-CoV-2中和抗體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實驗結果,並取得了積極成果。中國科研團隊在「全球抗疫」的鬥爭中再次取得新的突破。
  • 《科學》重磅:人造蛋白可抗新冠病毒
    近日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Baker教授的研究團隊帶來了一項新成果:他們設計的蛋白質可以對抗新冠病毒!在培養的人類細胞中,有一款候選蛋白質藥物顯示出的抗病毒活性,可與目前已知的強效中和抗體相媲美。因此,幹擾這種相互作用,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一種重要策略,起到治療甚至預防性保護的作用。在Baker教授的主導下,第一作者Longxing Cao博士與同事們設計了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緊密結合的小型蛋白。
  • 中國科研團隊在《科學》雜誌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
    (健康時報記者 王永文編譯)5月9日,健康時報記者從科興生物獲悉,中國科研團隊已發布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研究結果,證實在動物實驗中安全有效。此信息也已發布在權威雜誌《科學》(Science)雜誌上。
  • 抗瘧疾老藥氯喹:體外實驗顯示對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
    抗瘧疾老藥氯喹:體外實驗顯示對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 張蓋倫/科技日報 2020-02-17 08:03
  • 新冠中和抗體研究也有新突破|病毒|細胞|疫苗|血清_網易訂閱
    不少研究團隊找到的中和抗體僅僅停留在體外實驗階段,要真正驗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還需經歷動物實驗和三期人體試驗。  一款新藥從研發到上市通常需要3~5年的時間,即使在特殊背景下加速研究,至少也需要2年左右。疫苗的研發很可能比抗體藥更快一些,當前不少疫苗研究都進入了臨床試驗的二、三期,而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藥物基本沒有進入大規模的臨床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