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亮團隊等《Cell》發表重磅研究: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新冠強效藥

2021-01-13 中國生物技術網

《細胞》雜誌5月17日刊發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謝曉亮團隊領銜多家合作單位的成果。他們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中和抗體由人體免疫系統產生,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細胞。

目前,動物實驗已證明該團隊的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治療新冠肺炎強效藥,同時也可提供短期預防。這是科學抗疫的一個重要階段性勝利。謝曉亮表示:「假使疫情冬天反覆,我們的中和抗體屆時可能已經問世」。

文章指出,遴選出的中和抗體有治療和短期預防兩大應用。目前,謝曉亮團隊及其合作者正積極推進臨床實驗,對成藥充滿信心。藥明生物正在為臨床實驗生產GMP級的藥物,預計七月完成。由於國內病人數量很少,臨床實驗將在北京丹序藥業有限公司協調下,在澳大利亞等國家進行。

治療新冠肺炎亟需強效藥物。但目前已被證實有效的兩種治療方法中,小分子藥物只是舊藥新用,針對性不足,目前療效有限;血漿療法雖成效顯著,但由於血漿來源有限,不能廣泛使用。

血漿療法的有效成份是特異性強的中和抗體。抗體藥物是一種大分子藥物,已經成功應用於愛滋病、伊波拉等疾病,但以往開發耗時太長,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而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在康復期病人血液中尋找中和抗體,可以將尋找時間從年縮短到月,效率大幅提升。

謝曉亮團隊利用其在單細胞基因組學的專長,聯合佑安醫院,從60位康復期病人身上篩選出8558種病毒蛋白結合抗體序列,成功找出14株高活性的中和抗體。其中編號為BD-368-2的抗體表現突出,在假病毒實驗中的半抑制濃度(IC50)達到1.2 ng/mL (8pM);在軍事醫學研究院P3實驗室進行的真病毒實驗中,IC50達到15 ng/mL (100pM)。

近日完成的中和抗體體內抗病毒實驗已經證實,利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教授團隊的hACE2轉基因小鼠模型,感染SARS-Cov-2後給予BD-368-2的治療使病毒載量下降2400倍。而注射BD-368-2後可完全抑制小鼠模型的病毒感染,達到預防效果。

研究團隊的結構生物學家蘇曉東、肖俊宇及其課題組還利用冷凍電鏡(Cryo EM)得到新冠病毒Spike三聚體與中和抗體的高解析度3.8?三維結構密度圖。數據顯示,抗原上的中和抗體表位與ACE2的結合位點重合,從而揭示出中和作用的結構基礎。另外他們還發現,利用抗體序列推算出的抗體與SARS病毒中和抗體在結構上的相似性篩選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可大幅提高篩選效率。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評論道:「 這項工作通過最前沿的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篩選出優質中和抗體,結合動物模型,證實其優異的抗病毒能力,能夠替代康復血漿療法和克服其缺陷,為新冠病人,尤其是重症病人的治療提供利器,是人類抗新冠鬥爭的一大進展,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和實用價值。」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表示:「謝曉亮教授和他的合作者,利用最先進的單細胞測序技術,用短短不到3個月的時間,從康復期病人的血液中成功篩選到了針對新冠肺炎病毒的中和性抗體,並開展了臨床前的動物實驗,結果顯示該抗體分子能夠非常有效地抑制和短期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謝曉亮和合作團隊的卓有成效的傑出工作,讓我們看到了開發出首個新冠肺炎特效藥物的希望,也為人類最終戰勝新冠病毒帶來了曙光。」

該工作始於1月27日,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國家科技部、教育部的支持。

來源:中國科學報

原文連結: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620-6

相關焦點

  • 謝曉亮: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新冠肺炎特效藥,可治療和短期預防
    8月8日,在「高瓴HCare全球健康產業峰會」 新冠治療性抗體及疫苗論壇上,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表示,目前為止,針對新冠病毒我們還沒有小分子特效藥,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新冠肺炎的特效藥。
  • 謝曉亮:中和抗體有望成為特效藥 控制劑量可降低成本
    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開幕式上,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阿爾巴尼醫學獎得主、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謝曉亮教授發表了「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新冠新療法」的主題演講今年新冠疫情暴發後,謝曉亮教授的團隊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從康復期病人的血液中成功篩選到了針對新冠肺炎病毒的中和性抗體。「我們是全球首次把單細胞技術用於人源中和抗體篩選的團隊。」
  • 謝曉亮:中和抗體有望成為特效藥 控制劑量可降低成本
    來源:一財網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開幕式上,單細胞基因組學的開拓者、阿爾巴尼醫學獎得主、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謝曉亮教授發表了「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新冠新療法」的主題演講。
  • 【學術前沿】謝曉亮團隊: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篩選新冠有效抗體 |...
    研究團隊的結構生物學家蘇曉東、肖俊宇及其課題組還利用冷凍電鏡(Cryo EM)得到新冠病毒Spike三聚體與中和抗體的高解析度3.8?三維結構密度圖。數據顯示,抗原上的中和抗體表位與ACE2的結合位點重合,從而揭示出中和作用的結構基礎。另外他們還發現,利用抗體序列推算出的抗體與SARS病毒中和抗體在結構上的相似性篩選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可大幅提高篩選效率。
  • 謝曉亮:希望中和抗體療法能成為應對新冠病毒的良方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30日消息,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於今天上午開幕,開幕式暨「科技,為了人類共 同命運」主題會議上,鍾南山院士、羅傑·科恩伯格、朱棣文、姚期智等十餘位世界頂尖科學將發表主題演講。
  • 謝曉亮:中和抗體或將成為新冠特效藥
    長城網記者 耿佳 攝長城網12月23日訊(記者 耿佳)今天上午開幕的2020崇禮論壇上,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表示,其團隊目前發現了BD-368-2中和抗體,對新冠效果顯著,正在積極推進臨床試驗。中和抗體或將成為新冠特效藥。
  • 2015年阿爾巴尼醫學獎得主謝曉亮:中和抗體將有望成為新冠病毒的...
    ,在新冠肺炎康復的患者的血液中找到對抗病毒的中和抗體,未來,中和抗體將有望成為新冠病毒的治療特效藥。 中和性抗體療法是謝曉亮團隊針對新冠病毒研發出的一種治療方法。謝曉亮在演講中解釋說,化學學科上都知道用鹼來中和酸,那麼當病毒來的時候,人類的免疫系統會產生中和抗體來對抗病毒。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謝曉亮:科學家已找到一批新冠病毒優質中和抗體
    圖說:謝曉亮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 攝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當時正在瑞士參加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謝曉亮,立刻改籤最近的航班趕回北京,一心想為抗疫出力。目前,全球進入三期臨床的新冠病毒疫苗,都是用來預防的。而感染病毒後的特效藥,還是空白。
  • 【2020崇禮論壇現場】謝曉亮:中和抗體或將成為新冠特效藥
    長城網記者 耿佳 攝  長城網12月23日訊(記者 耿佳)今天上午開幕的2020崇禮論壇上,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表示,其團隊目前發現了BD-368-2中和抗體,對新冠效果顯著,正在積極推進臨床試驗。中和抗體或將成為新冠特效藥。  「目前推出的疫苗只能起到預防作用,但目前仍有大批新冠肺炎患者急需治療特效藥。
  • 直擊中關村論壇|謝曉亮:中和抗體或是新冠特效藥的希望
    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主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謝曉亮發表了《中和抗體——新冠特效藥的希望》主題演講。「新冠肺炎暴發後,中國科學家在第一時間測出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並向世界公布,為新冠肺炎的檢測和治療提供了基礎。」謝曉亮說,但目前新冠肺炎尚缺少特效藥。
  • 重磅!北大團隊新發現:某些抗體結合可抑制新冠病毒突變體
    在前期篩選的可抑制新冠病毒的高活性抗體BD-368-2基礎上,團隊進一步發現BD-368-2與新冠病毒Spike三聚體的相互作用機制,並成功解析了二者形成複合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另外,該抗體與其他抗體形成的抗體「組合」還可應對新冠病毒突變體。
  • ...與合作單位聯合攻關新冠肺炎強效藥!篩選出大批高活性中和抗體
    謝曉亮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將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運用到在康復期病人血液中尋找中和抗體,將尋找時間從年縮短到月,效率大幅提升。中和抗體不僅有望成為治療的特效藥,也可以為醫護人員和病人家屬提供3周~3個月短期預防。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高等學校迅速投入科研攻關,成為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目前,高等學校在檢測試劑、疫苗和藥物篩選等多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
  • 北大謝曉亮團隊與合作單位聯合攻關新冠肺炎強效藥!篩選出大批高...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謝曉亮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將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運用到在康復期病人血液中尋找中和抗體中和抗體不僅有望成為治療的特效藥,也可以為醫護人員和病人家屬提供3周~3個月短期預防。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高等學校迅速投入科研攻關,成為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目前,高等學校在檢測試劑、疫苗和藥物篩選等多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北大謝曉亮團隊早在大年初三就投入到抗體藥物的研究中。
  • 新冠肺炎強效藥有望!三大頂刊發布中和抗體研究成果
    儘管已經有一些關於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的好消息傳來,但是距離疫苗投入使用仍有一段較長的時間。在此之前,找到有效療法是應對COVID-19大流行的關鍵。目前,全球多個研究團隊正在尋找能夠治療甚至預防COVID-19的方法,其中特異性強的中和抗體被認為是治療COVID-19的潛在「特效藥」。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這是全球首個已經完成了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後,在健康人群中開展的新冠肺炎治療性抗體臨床試驗,標誌著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藥物成功進入人體臨床評價階段。華山醫院本次臨床試驗項目的部分研究團隊成員張菁教授介紹,上午首個劑量組4例健康受試者情況良好,後續將嚴格按照試驗方案持續推進。所有獲得的健康受試者安全耐受性數據,將為後續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開展臨床試驗時,選擇合適劑量提供支持。
  • 新冠中和抗體研究也有新突破|病毒|細胞|疫苗|血清_網易訂閱
    5月4日,荷蘭烏得勒支大學、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報告說,他們已經鑑定出一種完全人源的單克隆抗體,可以阻止新冠病毒感染培養的細胞。  5月5日,《細胞》雜誌發表一項新研究:比利時科學家發現羊駝體內產生的抗體可以消滅新冠病毒,並且效果良好。
  • 謝曉亮:科學家已找到一批新冠病毒優質中和抗體
    謝曉亮談疫情防控,稱科學家已找到一批新冠病毒優質中和抗體。版權聲明:本文系看看新聞Knews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來源:看看新聞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 北大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再度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
    、改進診斷方法,在國家科技部和北京市教委的大力支持及北京市科委的協調下,聯合多家單位為抗擊新冠病毒貢獻力量,歷時3個月,成功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研究成果發表於《細胞》雜誌(「Cao Y etal., 「Potent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S-CoV-2 Identified by High-ThroughputSingle-Cell
  • 北大團隊新發現:某些抗體結合可抑制新冠病毒突變體
    近日,北京大學結構生物學與抗體研發團隊聯合中國醫科院動研所在《細胞》雜誌發文,揭示新冠中和抗體功效和機制。在前期篩選的可抑制新冠病毒的高活性抗體BD-368-2基礎上,團隊進一步發現BD-368-2與新冠病毒Spike三聚體的相互作用機制,並成功解析了二者形成複合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另外,該抗體與其他抗體形成的抗體「組合」還可應對新冠病毒突變體。
  •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報導北大謝曉亮團隊新冠肺炎科研進展
    4月28日中午12:00,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中國新聞》欄目對新冠肺炎疫苗高校科研攻關的階段性成果進行了報導。北京大學教授、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主任謝曉亮接受採訪,介紹了其所帶領的團隊進行中和抗體藥物研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