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瘧疾老藥氯喹:體外實驗顯示對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

2020-12-01 澎湃新聞

抗瘧疾老藥氯喹:體外實驗顯示對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

張蓋倫/科技日報

2020-02-17 08:03

2月15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了一種藥物——磷酸氯喹。其表示,體外實驗顯示磷酸氯喹對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目前正在北京、廣東等十多家醫院開展臨床研究,累計入組患者超過100例。近期,湖南省也將啟動磷酸氯喹的多中心臨床試驗,臨床結果初步顯示,磷酸氯喹對新冠肺炎有一定的診療效果。」

正如張新民所說,磷酸氯喹是一種上市多年的抗瘧疾藥物。要追溯它的歷史,可以從奎寧說起。

1820年,法國著名藥學家Pelletier和 Caventou成功從金雞納樹皮中提煉出歷史上最早的抗瘧疾藥——奎寧,使得奎寧成為治療發熱性疾病的首選藥物。

上世紀30年代,德國科學家合成發明了與天然奎寧化學結構相近的人工合成抗瘧疾藥氯喹。它相比奎寧更加安全有效,因此廣泛用於治療和預防瘧疾。

由於沒有對藥物使用劑量的安全範圍進行試驗和摸索,氯喹的使用劑量過大,是治療瘧疾所需的十數倍,隨即而來的是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部分病人出現眼底疾患,甚至失明。

1944年科學家在氯喹的基礎上研究出一種新型抗瘧疾藥——羥氯喹,治療作用與氯喹相近,但毒副作用顯著減少。它跟氯喹的區別在於用羥乙基替代了氯喹中的一個乙基,正是因為這一小小的不同,使羥氯喹在人體胃腸道吸收更快,體內分布更廣。

後來,一部分惡性瘧疾原蟲對氯喹產生了抗藥性。上世紀60年代,抗氯喹惡性瘧疾在東南亞嚴重擴散。1964年,越南政府向中國請求幫助。於是,就有了現在國人已經熟知的「523任務」,有了後來屠呦呦發現抗瘧疾藥物青蒿素。

當然,老藥也可以新用。氯喹還可用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肺吸蟲病結締組織病等,另可用於治療光敏性疾患。也有研究證實氯喹在愛滋病、腫瘤方面有一定治療效果。

那麼,氯喹是怎麼發揮抗病毒作用的呢?

研究表明,有如下幾種機制:

1.由於氯喹可以改變內吞體的PH值,對通過內吞體途徑侵入細胞的病毒感染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如博爾納病病毒、禽白血病毒、寨卡病毒等。

2.氯喹可以通過抑制病毒基因表達影響病毒複製。體內外試驗表明,氯喹能改變HIV病毒gp120包膜的糖基化模式,抑制CD4+T細胞內HIV病毒的複製。

3.氯喹作為一種良好的自噬抑制劑,可通過影響自噬反應幹擾病毒的感染和複製。

動物試驗表明,應用氯喹能有效抑制禽流感H5N1鼠肺中的自噬作用,減輕肺泡上皮損傷。也有報導發現,氯喹能阻斷寨卡病毒誘導的自噬現象,從而抑制病毒複製;小鼠試驗中也顯示氯喹能切斷寨卡病毒自母胎途徑垂直感染。

2004年,在關於SARS病毒的研究中,有報導顯示國外科學家研究發現氯喹可抑制SARS病毒在體外複製。

從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網站上也可看到,有多項使用氯喹/羥氯喹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原標題:氯喹:一種常被發現新功效的抗瘧疾老藥 體外實驗顯示對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25)

相關焦點

  • 磷酸氯喹會是新冠病毒「剋星」嗎?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每個人都希望有一種藥物或者疫苗能夠儘快結束這場災難。但這是一種新的病毒,我們並沒有相應的藥物,而傳統的藥物研發從合成篩選、體外實驗、動物試驗、臨床試驗,再到批准上市至少十年的時間。
  • 老藥新用:磷酸氯喹的前世今生
    論文中提到研究團隊對7種化合物進行了體外試驗,從其對細胞的毒性(安全性)、對病毒的抑制作用(有效性)等方面進行了檢測,研究結果顯示均有效果。其中包括磷酸氯喹、倫地西韋、法匹拉韋。2月15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了磷酸氯喹。其表示,體外實驗顯示磷酸氯喹對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目前正在北京、廣東等十多家醫院開展臨床研究,累計入組患者超過100例。
  • 華理武大攻關發現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對比試驗體外抑制活性更強
    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高效、低毒藥物,仍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範圍科研人員的當務之急。 13日,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上海市新藥設計重點實驗室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團隊合作,在生物預印本(bioRxiv)網站上發表論文,報告一類抗新冠病毒肺炎候選藥物和老藥品種。
  • 瘧疾藥氯喹獲FDA緊急批准治療新冠,上海醫藥大漲
    據悉,氯喹是一種抗瘧疾的老藥,有70餘年的臨床歷史,不過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瘧疾逐步消除後,氯喹已很少在臨床使用;羥氯喹是磷酸氯喹的衍生物,該藥物作用機制與氯喹相似,但副作用更小,故更常見於臨床使用中,在瘧疾消除後,一些醫生會將其用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
  • 學者研究發現:瑞得西韋和磷酸氯喹能在體外有效抑制新冠病毒
    相關研究成果以「Remdesivir and chloroquine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recently emerged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in vitro」(《瑞得西韋和磷酸氯喹能在體外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為題發表在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上。
  • 抗擊疫情 | 新突破!華理與武大團隊聯合發現強效抗新冠病毒候選...
    antiviral against RNA viruses including newly emerged coronavirus SARS-CoV-2」的文章,報導了一類的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和老藥品種。
  • 氯喹並不能有效抑制新冠作用又添新證據!
    科學瞬息-2020/7/24氯喹並不能有效抑制新冠作用又添新證據!7月22日《Nature》發表:氯喹不抑制SARS-CoV-2感染人肺細胞。新冠病毒已經感染超過1500萬人!這種情況下各種治療方式都提了出來,其中被廣泛關注的就有氯喹這種藥物,開始適用於抗瘧疾,經常作為COVID-19治療方案,因為它抑制SARS-CoV-2在腎臟衍生的細胞系Vero擴散。
  • 《自然》雙重磅:實錘了,氯喹和羥氯喹不抗新冠
    德國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人體的肺上皮細胞中存在一種名為TMPRSS2的蛋白酶,這種酶對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S蛋白)進行處理,是新冠病毒入侵細胞的關鍵,而此前實驗中選擇的腎細胞系,並沒有TMPRSS2這種蛋白酶。而氯喹/羥氯喹體現「抗病毒作用」,是因為腎細胞中存在另一種可以處理新冠病毒S蛋白的CatL酶,它的功能會受到細胞pH值的影響。
  • 認可與否定反覆:氯喹/羥氯喹治療新冠療效之謎
    氯喹和羥氯喹到底有沒有用?這大概是一個跟「瑞德西韋到底有沒有效」一樣的問題。 為什麼FDA要撤銷氯喹和羥氯喹針對新冠治療的緊急使用授權? 在全球新冠抗疫過程中,氯喹和羥氯喹是關注度僅次於瑞德西韋的藥物,也是「老藥新用」的典型案例之一。
  • 致敬|江山平教授團隊:磷酸氯喹老藥新用,縮短新冠肺炎轉陰時間
    怎麼會想到用一個70年的抗瘧疾藥進行老藥新用,治療新冠肺炎?磷酸氯喹用於治療新冠肺炎已取得哪些階段性成果?如何把握這款藥的有效劑量?其毒副作用如何避免……3月8日下午,江山平教授團隊接受廣東衛生在線採訪,細談磷酸氯喹在新冠肺炎的應用歷程。
  • 從雙黃連到氯喹,8個方案,哪個是治療肺炎「真正」的希望?
    國家衛健委推薦可以試用的藥物主要有3種:幹擾素、利巴韋林、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商品名叫「克力芝」)從媒體報導看,幹擾素和利巴韋林,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效果不明顯,而克力芝有點效果。克力芝以前是用來治療愛滋病的抗病毒藥物,其藥物機理是抑制RNA病毒複製,所以也可以用來對付新冠病毒。但是很遺憾,療效很一般!
  • 《自然》最新論文:不支持用氯喹和羥氯喹治療新冠肺炎
    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在線發表兩篇評估氯喹和羥氯喹抗病毒活性的醫學研究論文指出,氯喹和羥氯喹對於獼猴或人肺細胞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未出現明顯的抗病毒作用。綜合來看,這兩項研究並不支持使用羥氯喹和氯喹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者。
  • 組合用羥氯喹、阿奇黴素和硫酸鋅能治新冠肺炎?目前無特效藥
    +阿奇黴素+硫酸鋅可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羥氯喹說到羥氯喹,需要先說氯喹。氯喹廣泛應用於抗瘧疾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兼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其通過改變細胞內PH值,抑制依賴於酸鹼度的病毒複製發揮直接的抗病毒作用。在抑制登革熱病毒、寨卡病毒和 HIV 等病毒複製中均有作用,此外氯喹還可有效阻斷 SARS-CoV 在細胞系中的感染。
  • Nature|新冠病毒水解酶結構!多種病毒抑制作用小分子!
    依賴RNA聚合酶)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兩大重要靶點。饒子和院士團隊在疫情發生以來通過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院士團隊、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楊海濤等組成的新冠病毒應急公關團隊就利用前期抗SARS藥物研究積累的經驗,開展抗2019-nCoV藥物研究。
  • 磷酸氯喹、羥氯喹及雙氫青蒿素哌喹片:老牌抗瘧藥的抗新冠肺炎之路
    氯喹在體外對SARS-CoV-2的有效性已在2月4日發表在《Cell Research》上的一篇文章中得到了驗證,該研究表明氯喹可以在低微摩爾濃度下有效阻斷病毒感染並顯示出高SI(EC50 = 1.13 μM; CC50> 100μM,SI blocked> 88.50)[3]。
  • 多頭並進、老藥新用,新冠特效藥問世還有多遠
    小分子藥物研發領域,多個團隊報告了靶向主蛋白酶的候選化合物新發現,認為這類化合物有發展為新冠藥物的潛力。德國呂貝克大學科研人員在非典疫情後研發了以主蛋白酶為靶點的α-酮醯胺類抗病毒化合物,並於今年5月公布了其「改良版」α-酮醯胺13b的細胞實驗數據。澳大利亞科研人員通過計算機模擬確認它能有效阻止新冠病毒複製。
  • ...Research期刊發文指出瑞德西韋和氯喹在體外有效抑制2019-nCoV...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北京藥理毒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體外評估了5種受到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的藥物---利巴韋林、噴昔洛韋(penciclovir)、硝唑尼特(nitazoxanide)、萘莫司他(nafamostat)、氯喹(chloroquine)---和兩種已知的廣譜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 GS-5734)和法匹拉韋
  • 《自然》:科學家找到了氯喹治療COVID-19效果不良的原因
    因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COVID-19大流行病已經累計導致全世界超過1400多萬人確診患病,60多萬人因此去世。在開發治療COVID-19的療法方面,氯喹和羥氯喹曾經是引人關注的「老藥新用」治療選擇。這款已經獲批治療瘧疾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療法在體外試驗中表現出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的效果,因此被人們寄予厚望。
  • 計算模擬加速靶向DHODH抗新冠病毒藥物發現
    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作為加速藥物發現的有效策略,能否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作用?前面有大量計算相關研究,但都很少有實驗驗證的案例,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合作,通過虛擬篩選發現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效的廣譜抗病毒獲選藥物,成為CADD加速藥物發現的成功案例。
  • 抗新冠藥物還要等多久?清華藥學院院長:老藥新用是主要策略
    抗新冠藥物還要等多久? 3月31日,清華大學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課題藥學院譚旭課題組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刊登了最新成果,從蝙蝠基因組學研究發現廣譜抗病毒藥物靶點和抗新冠病毒潛在藥物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