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在線發表兩篇評估氯喹和羥氯喹抗病毒活性的醫學研究論文指出,氯喹和羥氯喹對於獼猴或人肺細胞的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未出現明顯的抗病毒作用。綜合來看,這兩項研究並不支持使用羥氯喹和氯喹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感染者。
該論文稱,羥氯喹和氯喹常用於治療瘧疾,已有超過80項註冊的臨床試驗對它們治療新冠肺炎的潛力展開了調查。此前研究發現,這兩種藥物可以抑制細胞培養中的新冠病毒感染,但它們對於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治療效果一直存在爭議。
最新發表論文的兩項研究中,論文通訊作者、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羅傑·勒格朗(Roger Le Grand)和同事研究了羥氯喹對食蟹獼猴的治療作用,這些食蟹獼猴是一種模擬人新冠病毒感染的非人靈長類模型。結果顯示,無論是在感染前、感染後不久還是感染較長時間後開始治療,羥氯喹都未出現顯著的抗病毒活性。此外,將這種抗瘧藥與抗生素阿奇黴素聯用,對食蟹獼猴的病毒水平也沒有顯著影響。
另一項研究的論文通訊作者、德國靈長類研究中心-萊布尼茨靈長類動物研究所斯特凡·普爾曼和同事發現,氯喹對人肺細胞內的新冠病毒沒有抗病毒活性。他們解釋說,在之前的實驗中,用來證明氯喹具有積極療效的細胞缺少一種酶,這種酶常見於肺細胞內,能促進新冠病毒進入人肺細胞。他們還強調,評估新冠病毒藥物活性的研究應使用能模擬肺組織的細胞系。
(記者孫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