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氯喹撤稿風波:論文作者被大學解聘

2020-12-05 澎湃新聞

知名學術期刊《柳葉刀》氯喹論文撤稿風波持續發酵。據美國媒體statnews.com當地時間6月7日報導,美國猶他大學已經與撤稿論文作者之一阿米特·帕特爾(Amit Patel)達成「雙向同意」,終止帕特爾的教職。

猶他大學發言人拒絕評論這一決定是否與撤稿有關。澎湃新聞記者6月8日發現,阿米特·帕特爾在猶他大學的個人主頁已經無法打開。

猶他大學發言人對statnews.com表示,帕特爾「被終止的職位是生物醫學工程系的一個無薪兼職職位」。

此前,阿米特·帕特爾等四人在《柳葉刀》合作發表論文,稱使用含有羥氯喹或氯喹(同時使用或未使用大環內酯)的治療方案,對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療無益處。相反,反而會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和院內死亡的危險。

這篇論文從全世界數百家醫院的健康記錄中收集了大量數據,涉及將近15000名接受氯喹或羥氯喹治療的患者和超過81000名未使用實驗藥物的患者。

上述論文在5月22日發表後立刻引發各界高度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團結試驗」(Solidarity Trial)中的羥氯喹試驗因此被暫時叫停。

但論文的問題漸漸浮出水面,爭議隨之而來。

5月28日,200多位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在聯名向論文作者和《柳葉刀》主編致信,指出論文的重重疑點和問題。例如,論文作者沒有遵守機器學習和統計界的標準做法,沒有發布他們的代碼或數據;沒有倫理審查;沒有提到對數據來源作出貢獻的國家或醫院;來自澳大利亞的數據與政府報告不符;羥氯喹的平均每日劑量比FDA的建議高100毫克……

聯名信要求論文數據提供方、醫療數據分析公司Surgisphere Corporation公司(以下簡稱「Surgisphere」)發布醫院層面的數據,還要求《柳葉刀》公開促使論文發表的同行評審意見。

6月4日,《柳葉刀》最終宣布撤回論文,理由是作者無法保證原始數據源的準確性。《柳葉刀》稱,急需對Surgisphere的研究合作進行機構審查。

Surgisphere公司是這項研究的主要數據提供方,其CEO薩班·德賽(Sapan S Desai)也是論文作者之一。公司CEO的薩班·德賽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有11名員工,自2008年以來一直在開發資料庫。

statnews.com報導指出,阿米特·帕特似乎在與Surgisphere的合作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知情人士透露,是阿米特·帕特爾介紹Surgisphere CEO薩班·德賽與論文通訊作者、美國波士頓布列根和婦女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學主任、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曼迪普·梅赫拉(Mandeep R. Mehra)相識。

這家頗為神秘的小公司讓另一本知名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也栽了跟頭。

《柳葉刀》撤稿當天,《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以同樣的理由撤回了一篇由阿米特·帕特爾和薩班·德賽等人發表的使用Surgisphere數據的新冠肺炎相關論文。

撤稿前,《新英格蘭醫學雜誌》6月2日發文表示,人們對論文資料庫中信息的質量提出了實質性的關注,期刊已要求作者提供數據可靠的證據。

《衛報》消息稱,Surgisphere的幾名員工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數據或科學背景,有一位科幻小說作家和一位成人模特兼活動主持人。公司CEO德賽曾被捲入三起與Surgisphere資料庫無關醫療事故訴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羥氯喹療法、口罩無用論等多篇關於新冠肺炎的頂級期刊論文被撤稿
    然而,仍然有一些啼笑皆非的論文甚至被發表在《柳葉刀》(the Lancet)、《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等頂級期刊,不僅招來了較大的爭議,而且引起了極壞的影響。
  • 跌宕起伏的氯喹臨床試驗:從心臟毒性到論文撤稿
    基於此,我們不能保證原始數據來源的準確性,特此撤回論文,並深表歉意。」6月4日晚,論文的三位作者在《柳葉刀》發布的撤稿聲明中寫道。根據出版倫理委員會 (COPE) 和國際醫學期刊編輯委員會 (ICMJE) 的指導方針,迫切需要對 Surgisphere 的研究合作進行機構審查。」至此,這篇論文從發表引發巨大效應到遭炮轟,再到最後的撤稿,僅僅13天。然而,羥氯喹或氯喹治療新冠疾病到底有用還是沒用?這兩種藥物又是如何走進人們視野的呢?
  • 新冠熱門研究論文撤稿,《柳葉刀》陷入信任危機
    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陷入了新冠疫情以來的首次重大學術醜聞。周四,《柳葉刀》發表了來自三位作者的聲明,他們主動撤回了5月22日發表的一篇倍受爭議的氯喹和羥氯喹的臨床觀察性研究論文。權威期刊的信任危機《柳葉刀》5月22日氯喹的論文發表後同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世衛組織為此暫停了氯喹和羥氯喹的大規模臨床試驗。論文的撤稿也增加了大疫情期間人們對權威學術期刊的不信任感。《柳葉刀》主編理察·霍頓(Richard Horton)在社交媒體上轉述了自己接受採訪時發表的觀點。
  • ...疫情中頻頻發文的《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
    《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世界級著名醫學雜誌單獨為武漢疫情開設了專欄並免費向公眾開放,中國學者同仁的名字也頻頻曝光。《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又有怎樣的重要性和權威性?聽到柳葉刀這個名字,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外科手術用的手術器械,因其彎、小、薄,狀如柳葉,故稱之為柳葉刀。
  • ...疫情中頻頻出現的《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
    《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世界級著名醫學雜誌單獨為疫情開設了專欄並免費向公眾開放,中國學者的名字也頻頻曝光。《柳葉刀》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是什麼期刊?又有怎樣的重要性和權威性?《柳葉刀》是一般認為的國際四大醫學期刊之一(其他包括《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美國醫學會雜誌》《英國醫學雜誌》),由英國外科醫生湯姆·魏克萊於1823年創立。
  • FDA撤銷羥氯喹緊急使用授權 不僅治療新冠無效還幹擾瑞德西韋療效
    在尋求治療新冠的藥物或疫苗的途中,從抗疫神藥,備受川普推崇,科學家質疑,再到無效論文撤回,相關試驗或停或重啟,恐怕沒有哪一種像羥氯喹這樣戲劇性的了。
  • 兩大頂級醫學期刊撤回新冠病毒研究論文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據紐約時報等多家媒體報導,周四,有兩項關於新冠病毒的重大醫學研究的作者撤回了他們的研究成果。這兩項研究分別發表在了《柳葉刀》與《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其中,《柳葉刀》的研究是羥氯喹對新冠病毒的作用,這項研究曾引發了全球對該藥物的關注。發表這些研究的期刊稱,撤回的原因是因為,研究者們無法完全訪問其研究成果背後的資料庫來驗證原始數據。
  • 認可與否定反覆:氯喹/羥氯喹治療新冠療效之謎
    氯喹和羥氯喹到底有沒有用?這大概是一個跟「瑞德西韋到底有沒有效」一樣的問題。 為什麼FDA要撤銷氯喹和羥氯喹針對新冠治療的緊急使用授權? 在全球新冠抗疫過程中,氯喹和羥氯喹是關注度僅次於瑞德西韋的藥物,也是「老藥新用」的典型案例之一。
  • 被國際期刊瘋狂撤稿,我國醫學論文還有救嗎?
    這篇被撤文章得追溯到2013年,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Martínez-Gonzále領導研究團隊寫了篇文章,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2017年6月4日,英國麻醉師John Carlisle在Anaesthesia雜誌發表了5087個隨機化對照試驗的抽樣分析,發現《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有11個試驗的基線變量分布似乎與隨機化不一致。
  • COVID論文大稿被撤,點中了學界哪個痛穴
    》撤回關於氯喹對新冠無療效的論文,引起了學界的廣泛關注。這一結論曾促使世界衛生組織叫停羥氯喹治療新冠的試驗。這起撤稿事件被認為是「迄今為止關於新冠肺炎研究最大的科學醜聞之一」。6月4日,《柳葉刀》發布了該論文的撤稿聲明,4位作者中的3位提出要求撤回論文,理由是「無法完成對分析數據的獨立審查,不能再保證原始數據源的準確性了」。
  • ...英格蘭醫學雜誌》撤回關於羥化氯喹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報告...
    2020-06-05 04:13:18來源:FX168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撤回關於羥化氯喹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報告。
  •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2017-02-25 11:11:1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 2020年全球最火的5篇醫學領域論文
    連結:https://www.altmetric.com/top100/2020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因為疫情使得Covid-19最受關注,可以看到,醫學領域即「Medical and Health Sciences」分類下的TOP5論文,也同時是整個Altmetric TOP100榜單的前五。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總編:高福等人論文「有急迫公共衛生需要」
    1月29日,題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國武漢的初期傳播動力學》的論文在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官網上發表。論文通過數據分析得出結論:「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發生了人傳人。」這引發了外界的質疑,因為人傳人的結論在中國被真正公開,是1月20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對外發布的。
  • 對科學的侵蝕:製藥公司的財務實力強大,迫使《柳葉刀》接受論文
    Philippe Douste-Blazy,醫學博士,心臟病學家,前法國衛生部長,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2017年,他曾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的候選人。在2020年5月24日的一段錄像採訪中,doustet - blazy博士提供了一系列羥氯喹陰性研究如何在著名醫學雜誌上發表的見解。
  • 瑞典學術造假風波結案:《科學》雜誌準備撤稿
    (原標題:一波三折的瑞典學術造假風波結案:《科學》雜誌準備撤稿)在上個月底,107篇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而被《腫瘤生物學》雜誌撤稿的中國醫學論文,攪起了國內輿論的漩渦。不過,相比起影響因子為2.9的《腫瘤生物學》,圍繞一篇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的「重磅論文」,一場賭上雙方學者聲譽的學術打假更是鬧得轟轟烈烈。
  • 撤稿107篇!中國被曝最大醫學論文造假案
    作者 | Alice來源 | "醫學界"微信號4月20日,著名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發布消息稱:經調查掌握確鑿證據,Springer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將旗下的《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雜誌(影響因子2.9)2012-2016年發表的107篇造假論文撤稿。
  • 頂刊論文「翻車」世衛也被誤導 滿身漏洞的數據公司如何「騙」過了...
    本月4日,全球科學界被一條「爆炸性」新聞震驚了,在數小時內,兩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全球性新冠病毒研究分別被《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柳葉刀》兩大權威期刊撤回,原因是「作者無法核實研究結果所依賴的資料庫是否真實」。▲兩大權威期刊撤回兩篇「具有重要意義」的新冠研究論文。
  • 世界頂級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
    2016年11月15日,由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所長肖瑞平教授擔任副主編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文電子周刊《NEJM醫學前沿》正式發布,肖瑞平擔任該平臺執行主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集團總編輯傑弗裡·德拉岑博士在上海科學會堂宣布了這一消息,並稱這一周刊「將通過交流可靠的醫學信息來解決中國亟待滿足的慢病防治需求」。
  • 論文涉嫌造假,導師作為「通訊作者」需要負責嗎?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免疫學家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根據學者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提供的線索,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