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涉嫌造假,導師作為「通訊作者」需要負責嗎?

2020-12-06 健康界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免疫學家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根據學者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提供的線索,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他是免疫學領域「教科書的存在」

據公開資料,曹雪濤26歲時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因碩士論文優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學位。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目前國內醫學生正在使用的《醫學免疫學(第六版)》的作者正是曹雪濤。

曹雪濤教授

曹雪濤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始終走在免疫學研究的前列,屢屢有新研究發表。今年8月23日,曹雪濤團隊還在《科學》雜誌(Science)上發布論文,糾正了長期以來學界認為宿主與病毒的battle都是通過免疫系統出徵的思路。新研究表明,宿主細胞抵禦病毒感染存在別的「攻防系統」。這一新發現提出宿主通過調控自身RNA修飾與重塑細胞代謝狀態而協同抵禦病毒感染,豐富了人類對病毒-宿主互作過程及分子機制的理解,也為控制病毒感染提供了潛在的靶點。

存疑論文基本都是「通訊作者」身份

在能檢索到的其中35篇論文中,由曹雪濤擔任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的文章達到了29篇。這些被疑造假的論文發表時間從2003年一直延續到2018年,絕大部分在曹雪濤供職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期間發表,文章多見於《細胞與分子免疫學》、《免疫學雜誌》、《生物化學雜誌》等國內外期刊。目前,曹雪濤還是《細胞與分子免疫學》的編委會成員,名單上他的單位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據悉,曹雪濤在2011—2017年一直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

18號凌晨,曹雪濤就國外學者的質疑作出回應:「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同時表示,「在實驗室領導和監督方面,任何疏忽都是沒有藉口的」。而據生物醫藥搜索平臺PubMed的信息,曹雪濤已經發表了超過300篇論文,目前存疑的論文約佔其發表總篇數的10—15%。


被認為有圖像造假嫌疑的論文配圖。來源:Elisabeth Bik

學生學術不端,導師會受懲處嗎

通訊作者往往指課題的總負責人,承擔課題的經費、設計、文章的書寫和把關,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聯繫人。一般來說,學生論文發表時通訊作者往往是學生的指導老師。近年來,海峽兩岸學術界都曾爆出論文造假醜聞,對擔任通訊作者的導師,懲處力度都不算輕。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2016年11月,PubPeer揭露臺灣大學郭明良教授研究團隊涉及多篇論文涉及造假,其中臺大校長楊泮池擔任數篇論文共同作者,使本次事件備受矚目,亦於國際上引起討論。臺灣「教育部」、「科技部」及臺大特別調查委員會經獨立調查後認定:郭明良教授為8篇造假論文擔任通訊作者,違反學術倫理,臺大對其予以解聘;臺灣「教育部」撤銷其學術獎資格,追回獎金60萬新臺幣;臺灣「科技部」予以停權10年,追回研究費與獎金154萬新臺幣。

2018年10月,網曝清華大學論文因重複使用圖片、偽造作者等學術不端行為撤稿11篇。清華大學對此回應稱:「經核查,初步判斷葉肖鑫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2017年1月,校學術委員會成立專門工作組進行調查並經學術道德分委員會討論,認定葉肖鑫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其導師唐國翌對此負有指導管理方面的責任。2017年4月28日,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決定撤銷葉肖鑫博士學位,該處理結果在校內進行了公告。2017年6月,我院停止唐國翌教授招收研究生資格,撤銷其材料學科負責人和新材料研究所副所長職務,目前其已辦理退休手續。」

由此可見,通訊作者擔負著文章可靠性的責任,要對論文全程把關——特別是要為內文的真實性、論證的根據等有否達到發表水平負責。因此,通訊作者絕不僅僅是一個署名權,更重要的是對這篇論文的學術性承擔責任。

最新進展:中國工程院已介入調查

18日,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回應稱,中國工程院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我們已經了解到網絡上有關曹雪濤院士的投訴,我們會調查處理這件事情,目前暫時還不掌握最新情況。」

對於這場學術造假的輿論風波,健康界也會持續關注,希望有關部門的介入能夠還原事實真相,給出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

參考來源:Wikipedia、南開大學官網、《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誌社官網、Science雜誌、《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眾號、微博@中國日報、Twitter@MicrobiomDigest(Elisabeth Bik)

相關焦點

  • 觀點 |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有全球聲譽的科學家更要愛惜羽毛
    塞門扎的論文是否造假,以及其本人是否知曉並參與論文造假,還需進一步調查證實,目前塞門扎並未對於論文涉嫌造假給予回應,不過,2位論文作者回應了相關問題。一位是塞門扎在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合作者、其中一篇論文的通訊作者索迪(Akrit Sodhi),他承認論文有兩張圖被"無意地交換了",但這不是在不同的研究中重複使用同一圖像。
  • 論文涉嫌造假,網友:P圖才是科研利器?
    諾貝爾獎得主論文涉造假,頂級學者也P圖?今年的諾貝爾獎剛剛出爐,去年的諾貝爾獎就出問題了。知名的論文打假網站PubPeer最近爆出,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Gregg Semenza(格雷格·塞門扎),三十餘篇論文涉嫌造假,但是手段也是很老套,P圖、複製粘貼等,據統計這些論文是在2001 年到 2018 年之間發表的。
  • 2019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翻車:論文涉嫌造假,網友:P圖才是科研利器?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智元」(ID:AI_era),作者 新智元,36氪經授權發布。 近日,著名學術打假鬥士PubPeer爆出,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Gregg Semenza,三十餘篇論文涉嫌造假。手段包括數據造假、P圖等,而自己的得意門生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副教務長也牽涉其中。
  • 曹雪濤已修改論文圖片,聲明是無意識犯錯,通訊作者該不該擔責?
    他專門聲明:「我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但是因為科研工作很繁忙,所以也會有圖片和數據重複使用的問題,既然ElisabethBike博士有所質疑,他將和他的團隊認真檢查所發表的論文及其圖像,不過曹曹雪濤教授也聲明,我在這些論文中只是通訊作者!聲明一出,輿論譁然。科研論文中的通訊作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 國產阿爾茨海默症藥物發明人耿美玉,被曝涉嫌學術論文造假?
    其中 Cell 和 Hepatology 論文的通訊作者為耿美玉,另外兩篇論文,耿美玉研究員並非關鍵的參與者。 小編感覺最近的阿爾茲海默症新藥甘露特鈉真的是賺足了眼球,先是震撼宣布上市,後來遭受源源不斷的質疑而現在新藥發明人又被曝學術論文涉嫌造假。可謂是一波三折,命途多舛。
  • 如何做論文的通訊作者?
    作者:王善勇教授大家都知道,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來講是最重要的。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通訊作者呢?01.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時間:2020-10-22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
  • 比克博士再揭121篇涉嫌造假論文,113發表在同一雜誌;還在等之前400餘篇處理結果
    ;SCI論文2020年7月5日 ,華爾街日報刊出Eva Xiao的文章,揭露來自中國的121篇論文涉嫌造假。同一天,在伊莉莎白·比克博士的博客裡,亦提供了這造假鏈條,並總結了這些文章詳細的造假方法。比克博士認定這些文章涉嫌造假,並且來自於同一「造假論文工廠」,依據是這些論文使用的圖片來源於同一組圖片,或在此基礎上做的修改;另外,這些論文的寫作和描述也存在雷同。
  • 論文通訊作者好做嗎?通訊作者有哪些職責?
    通訊作者作者一篇論文的靈魂人物,論文出現任何問題,通訊作者要第一個來處理,所以比起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的職責更多,所以通訊作者可不是那麼好做的。通訊作者有哪些職責,如果做才能勝任呢?1、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有非常深入的了解,通常來講,一篇文章的主要思想可能主要來自導師;部分通訊作者還要承擔論文的寫作工作;也有的需要在第一作者完成論文的初稿後,通訊作者要負責認真的修改,仔細地核對,並且還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據此次揭露論文造假的成員之一、德國科學記者Leonid Schneider報導,維爾茨或將負責這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學術造假事件的後續調查。Schneider還表示,塞門扎是許多論文的通訊作者,這表明他對論文結果負有最終責任。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據此次揭露論文造假的成員之一、德國科學記者Leonid Schneider報導,維爾茨或將負責這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學術造假事件的後續調查。Schneider還表示,塞門扎是許多論文的通訊作者,這表明他對論文結果負有最終責任。
  • ...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有人說數學圈純淨,其實抄襲現象...
    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
  •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
    眾所周知,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的重要性。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呢?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
  • SCI造假新高度:8篇一樣。群友怎麼說?通訊/共同作者怎麼辦?
    對於這一消息,群友紛紛留言「8篇論文造假,應該是花錢買來的論文。真慘。」記得當時導師不讓我們輕易發表論文,一方面因為他需要攢出更完整結果以發表大論文,這個對他才有用,另一方面也是擔心操之過急有錯誤,對他造成壞的影響。理解了上述,你就會知道,第一作者有最強烈的SCI論文發表欲望,其他作者往往持有無所謂的態度,而通訊作者雖為論文法定受益人、反而往往輕易不會主動去作弊。通訊作者難道沒有責任?
  • 學術不端新變種:假作者 真論文?
    直到2020年,3篇論文被期刊撤稿,「歐洲數學家」也現了原形——被撤稿的論文除了涉嫌抄襲和在同行評議中造假,還擁有共同的、不存在的通訊作者——丹麥羅斯基勒大學數學學院的比阿特麗斯·尤西(Beatriz Ychussie)。 羅斯基勒大學證實,該校沒有這位學者,也無法與此人取得聯繫。
  • 「導師崇高」論文作者被處理,學術容不得造假與阿諛 | 新京報快評
    資料網頁截圖文 | 熊丙奇備受關注的讚美「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神論文事件,有了新消息——論文作者徐中民被處理了。既往亦咎,該處理絕不含糊,無疑表明了學術不容造假的嚴肅態度。但復盤此事,還是有諸多深刻的教訓值得吸取,仍有些未竟之問需要直面:如果沒有造假,將學術用來吹捧還包裝成「科研項目」,問題會得到有力糾正嗎?
  • 國內論文造假又出新方式:偽造一個外國人通訊作者,堪比懸疑小說情節!
    我們之前也和大家分享過很多論文造假的新聞,比如論文涉嫌造假9篇被撤,通訊作者回應:原始數據被洪水衝走了……其中目前比較常見的是圖片造假,還有就是同行評議作假(很多SCI期刊都會讓作者自行填寫推薦審稿人的信息和郵箱,通過杜撰一個假的郵箱
  • 這本SCI期刊正徹查論文造假,涉嫌造假論文作者均來自中國
    事實上,根據不完全統計,在最近一周內,Bioscience Reports就有超過30篇論文被掛在pubpeer上,共同的原因就是:涉嫌圖片誤用/造假!以下為部分舉例,大家可以移步pubpeer網站查看詳情。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通過施耐德與另兩位學術打假人的梳理,目前共有65篇論文涉嫌造假,77位署名作者分別來自中國44所高校,其中既包括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也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還有一位作者來自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鐵道建築系。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
  • 科學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
    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呢?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有的通訊作者還會負責論文的寫作,也有的是學生負責完成論文的初稿,導師認真修改。總之,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非常了解,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