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論文的通訊作者?

2021-01-13 技能Tools

作者:王善勇教授

大家都知道,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來講是最重要的。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通訊作者呢?

01.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有的通訊作者還會負責論文的寫作,也有的是學生負責完成論文的初稿,導師認真修改。總之,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非常了解,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

02.

在論文投稿前,通訊作者要發email給所有的共同作者(Co-authors) 徵求意見,在所有人都沒問題的時候,才能投稿。這是非常嚴肅的問題。這裡舉個例子,我在澳洲的一哥們有個博士生,投了一篇英文摘要給一個會議(通訊作者是導師)。英文截至日期快到了,就事先沒把摘要發給我和其他共同作者看,擅自就投出去了,畢竟就一篇會議論文摘要,又不是期刊論文,而且時間上通知所有共同作者也來不及了,應該沒什麼大問題,這是學生自己的解釋。然而,過了幾天,會務組發信給所有共同作者,摘要接收了。也就在同時,共同作者的一位,也是我那哥們的大老闆(也是學生的副導師)很客氣地給我那哥們發信問,這篇文章怎麼回事?他之前沒有收到任何關於這個摘要的信息。。。哥們兒很不好意思,把學生叫來問清楚原委,狠狠批評教育一頓,並馬上把論文摘要撤回了。這個例子說明什麼呢?論文投稿不遵守規矩,出問題,第一責任是是導師,是通訊作者。另外,多說一句,我們國內很多論文投稿,是學生用導師的郵箱代替導師作為通訊作者投稿,這是很危險的。一旦論文出問題,期刊主編第一時間會找導師,而不是學生。這種事,任何解釋都是徒勞的,而且是越抹越黑。

03.

論文在修改階段或接收後添加一個作者可以嗎?原則上是可以的,但通訊作者要跟期刊主編解釋清楚,為什麼要加多一個作者。有時,加多一個作者後,主編會把這篇文章作為一篇新的文章,重新送審。老實講,這種做法會給主編留下不好的印象。另外,論文投出後,隨便更換共同作者的順序,也都是非常不專業的的做法,會被認為非常不嚴謹,有的論文會因此被拒搞。

04.

論文投稿最好用大學的官方郵箱。如果用126,163 甚至qq郵箱,原則上不是不可以,但會顯得不專業。因為大學的官方郵箱是唯一的,可信的。其他的郵箱,主編無法判斷是否是通訊作者本人的。

05.

論文的英文寫作問題。作為通訊作者一定要嚴格把關,否者很多不錯的工作都是死在了語言的表達上,非常可惜。有的朋友可能天真地認為,只要論文的內容好,語言問題交給編輯改就行了,這是非常愚蠢的想法。你想想一個編輯每天要負責處理幾十篇甚至更多的稿件,英文看不懂,會分分鐘被拒掉。另外,導師作為通訊作者,英文太差是會讓人輕視的。有一次,一位資深的期刊主編拿著一篇文章問我,你們中國的投稿,投之前,教授都會認真改過嗎?這篇文章,內容還不錯,但英文太差了!這是教授改過的論文嗎?我大概掃了一遍論文,英文確實漏洞百出。老頭不斷搖頭。。。

06.

我之前也聽一朋友說他們系裡有個老外,經常收到國內研究生的來信,要加他作為共同作者一起發表論文。開始這個老外還很高興,覺著自己影響力還不小,但考慮到這個學生做的工作並不是自己的研究領域,而且也沒有貢獻,就婉拒了。可這個學生沒多長時間又發信要求這個老外只有改改英文就可以。老外考慮再三還是拒絕了。可這個學生百折不撓,又發信要求老外作為共同作者,並說出了實情:畢業論文壓力太大,掛個老外,幫忙改改論文,並藉助老外在業內的名氣,論文可能發表容易些。老外看到這第三封信更加困惑了,找我哥們了解情況,你們中國的學生這是怎麼了?我那哥們搞得就像自己的事一樣臉上很是掛不住,但也無話可說。最後,我那哥們跟我說,有些學生簡直是逼瘋了,臉都不要了!

07.

最後說一下,作為通訊作者,在回覆審稿人意見時的身段定位。我發現很多國內的老師也好,學生也好,在回覆審稿人意見的時候,表現的太過謙卑。比如,審稿人提了一個意見,也不管對錯,先來一個I am sorry … 這個sorry完全沒有必要,有什麼可抱歉的?作為通訊作者回覆審稿人的意見時,給予足夠的尊重是必要的,但完全不必要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太低,而是要以一個平等的身段去回覆審稿人的各種正面的,負面的問題,不卑不亢,才能受到尊重。

首發:王善勇教授科學網博客

來源:微信公眾號《技能Tools》

更多科研學術:

《如何實現高水平的學術出版》系列視頻講座

這些期刊評價指標,你搞清楚了嗎?

知網文獻的免費下載方式

相關焦點

  •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
    眾所周知,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的重要性。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呢?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
  • 科學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
    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呢?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有的通訊作者還會負責論文的寫作,也有的是學生負責完成論文的初稿,導師認真修改。總之,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非常了解,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
  • 論文通訊作者好做嗎?通訊作者有哪些職責?
    通訊作者作者一篇論文的靈魂人物,論文出現任何問題,通訊作者要第一個來處理,所以比起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的職責更多,所以通訊作者可不是那麼好做的。通訊作者有哪些職責,如果做才能勝任呢?1、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有非常深入的了解,通常來講,一篇文章的主要思想可能主要來自導師;部分通訊作者還要承擔論文的寫作工作;也有的需要在第一作者完成論文的初稿後,通訊作者要負責認真的修改,仔細地核對,並且還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
  • SCI期刊論文可以有幾個通訊作者
    SCI期刊論文中,比較重要的兩個作者位置,分別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通訊作者是論文的聯絡人或組織人,可能同時有多個人擔任。那麼,SCI期刊論文可以有幾個通訊作者?SCI論文內容要求比較高,少不了做實驗,而做實驗,可能需要多個單位支持才能完成,相當於SCI期刊論文有多個通訊作者。是否所有人都能署名該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以SCI期刊認可人數為準,可能是一個,可能是兩個,也可能是更多。一般來說,SCI期刊論文通訊作者不要超過三個。
  • SCI中共同通訊作者的順序如何排列
    SCI論文發表往往少不了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之所以有共同通訊作者的叫法,是因為有的SCI論文是允許多個通訊作者,從而在安排署名時,就有了先後之爭。那麼,SCI中共同通訊作者的順序如何排列?SCI中共同通訊作者的順序如何排列SCI中共同通訊作者,並非所有的SCI期刊都允許,可以說大多數SCI期刊是不允許的
  • 論文裡的通訊作者能起到什麼作用?
    一般,一篇文章裡會有一個以上的作者,現在很多雜誌都要求一篇文章要有3個以上的作者。論文的第一作者必須是第一線操作的實施者和原始數據的收集和處理人,又是初稿的執筆人,第一作者當然要對研究結果和數據的真實性負首要責任。
  • SCI論文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評職稱有什麼區別?
    發表一篇SCI論文,若是用於職稱評定,參評人還得滿足評審單位認可的署名作者位置。一篇SCI論文中,通常被認可的位置是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但兩者在參評職稱上有不同。那麼,SCI論文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評職稱有什麼區別?
  • 值得注意的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
    隨意「搭車」署名、遺漏應該署名的作者、擅自將知名人士署為作者之一以提高論文聲譽和影響,都是應該儘量避免的哦。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實際統籌處理投稿和承擔答覆審稿意見等工作的主導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負責人。
  • 論文的通訊作者偽造合著者,發表2月即遭撤稿
    發表在《Lupu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Antibodies to cellular prion protein and its cognate ligand stress-inducible protein 1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顯示作者為聖保羅大學的風溼病學家Jozelio F Carvalho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但實際上,更確切地說,
  • 大二學生擬投稿論文,導師給其三作加通訊作者,你會如何選擇?
    本科生大二有機會提前進入本校導師團隊實驗室,在做大學生創新課題?或是導師樂意指導本科生做科研,少量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就怕搞成噱頭。提問透露的細節不多,無法判斷這篇論文的貢獻程度劃分,小西只能做些合理推斷。
  • SCI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哪個重要?
    關於通訊作者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實際統籌處理投稿和承擔答覆審稿意見等工作的主導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負責人。通訊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作者名單的最後(使用符號來標識說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貢獻不亞於論文的第一作者。
  • 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區別
    我們經常看到文章中會有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通訊作者等,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很好理解,但是對於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不少科研工作者會有所疑惑,究竟兩者有什麼分別
  • 論文涉嫌造假,導師作為「通訊作者」需要負責嗎?
    存疑論文基本都是「通訊作者」身份在能檢索到的其中35篇論文中,由曹雪濤擔任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的文章達到了29篇。這些被疑造假的論文發表時間從2003年一直延續到2018年,絕大部分在曹雪濤供職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期間發表,文章多見於《細胞與分子免疫學》、《免疫學雜誌》、《生物化學雜誌》等國內外期刊。
  • 曹雪濤已修改論文圖片,聲明是無意識犯錯,通訊作者該不該擔責?
    他專門聲明:「我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但是因為科研工作很繁忙,所以也會有圖片和數據重複使用的問題,既然ElisabethBike博士有所質疑,他將和他的團隊認真檢查所發表的論文及其圖像,不過曹曹雪濤教授也聲明,我在這些論文中只是通訊作者!聲明一出,輿論譁然。科研論文中的通訊作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 論文通訊作者等解讀《國家科學評論》相關論文
    《中國科學報》特此採訪包括論文通訊作者在內的3位業內專家。《中國科學報》:論文中提出,新冠病毒株發生了149個突變點,這是否意味著新冠病毒「變異」或者「進化」了?這種突變是否會影響臨床治療、藥物研發和疫苗研製?
  • SCI期刊通訊作者都要滿足哪些條件呢?
    第一.是SCI論文的法定負責人。 一般情況下, SCI論文的通訊作者對這篇論文負有責任,包括學術責任和法律責任。因而, 通訊作者也是論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也可以這麼說,論文的第一作者是這項科研成果的主要貢獻者,而論文的通訊作者是這項成果的責任者和受益人。在這種情況下,要是這項研究成果涉及到專利, 那麼這個專利是屬於通訊作者或者單位。
  • 中國團隊撤回《自然》「最小恐龍」封面論文,但通訊作者稱「撤稿...
    該論文發表於 2020 年 3 月 11 日,描述了在緬甸發現的白堊紀時期「蜂鳥大小的恐龍」標本,並稱之為迄今已知最小的恐龍,被選為同期Nature封面。研究第一作者為中國地質大學邢立達,通訊作者為中科院古脊椎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Jingmai K. O』Connor)。
  • 關於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的那點事,你想知道的全都在這裡
    從智慧財產權的角度來說,研究成果算是通訊作者的。能當通訊作者的人一般有以下幾類:1論文的法定負責人通訊作者也是論文的主要受益人之一。也可以這麼說,論文的第一作者是這項科研成果的主要貢獻者,而論文的通訊作者是這項成果的責任者和受益人。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有讀者提出:撤稿聲明最後一句顯示,論文另一通訊作者、東南大學教授朱斌等並不同意撤稿。為何最終還是撤稿?在諸多留言中,關注的焦點還包括:對於附件圖片的「意外錯誤」,為何論文作者選擇撤稿而非勘誤?頂刊撤稿無小事,上述研究的機理和結論是否存在重大問題?
  • 對多人合作論文作者獎勵的複雜性分析
    合作的幾人都在同一個單位,論文署名單位只有一個,作者按貢獻大小排序,這是最簡單的情況;  2. 合作的幾個人分別屬於不同單位,但大家協商一致,按照每人的貢獻大小,單位和作者依次排序署名,這是規範和無爭議署名方案;  3. 在校學生寫畢業論文掛上導師名字,學生與導師都是本校的,一般將學生署名第一作者,導師署名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