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的通訊作者偽造合著者,發表2月即遭撤稿

2020-09-04 醫咖會

發表在《Lupu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Antibodies to cellular prion protein and its cognate ligand stress-inducible protein 1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顯示作者為聖保羅大學的風溼病學家Jozelio F Carvalho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但實際上,更確切地說,這篇文章完全是Carvalho自己一個人所撰寫和投稿

該研究目前已被撤稿,撤稿通知如下:

在作者的要求下,經期刊編輯與SAGE公司(《Lupus》雜誌的所屬公司)同意,這篇文章將被撤回。該論文是由通訊作者單獨提交給期刊的,論文的合著者之前對此一無所知,他們認為研究結果還比較初級,不適合發表。

那這是如何被發現的呢?論文作者名單中的其中一位——Vilma Martins無意中發現自己新發表了一篇論文,這讓她非常吃驚:

我收到了ResearchGate關於自己新發表論文的通知。但我根本不知道這件事,也從未參與過撰寫,也沒有看過相關數據。我給通訊作者發了郵件,他表示很榮幸能將我列為作者,但我要求他把我的名字從論文中刪除。

之後,我給聖保羅大學醫學院的系主任發了郵件,告訴她我不想成為這篇文章的作者,主任也很驚訝,因為她並不知道這篇發表的論文,也從未做過授權。因此我們一起寫信給期刊,解釋了這些情況。期刊編輯非常公正,並準備立即撤稿。

這篇論文的發表日期是6月26日,而撤稿日期是8月25日,發表到撤稿的時間非常短。

這篇論文顯示的通訊作者Carvalho 目前還沒有作出回應。

參考文章: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0/08/31/wait-how-did-my-name-end-up-on-that-paper/

醫咖會最新上線專欄課程《Excel中的研究數據整理技巧》

講解Excel中常見菜單、常用函數和Excel在數據整理中的最常見用法。

使用電腦,打開醫咖會,觀看專欄視頻:

https://www.mediecogroup.com/zhuanlan/courses/35/

關注醫咖會,及時獲取最新重磅研究

相關焦點

  • 川大正式撤稿一篇6分SCI,原因是所有作者均不知情有該論文
    期刊和作者也沒搞明白~愛思唯爾在回應「撤稿觀察」時談到,邱博士指出通訊作者的電子郵件地址是偽造的,並確認了該電子郵件地址並不屬於她,疑似作者身份被盜。圖片來源:撤稿觀察偽造作者身份,在一個影響因子接近 6 的期刊發表文章,這操作一般人真的學不來。
  • 國內論文造假又出新方式:偽造一個外國人通訊作者,堪比懸疑小說情節!
    我們之前也和大家分享過很多論文造假的新聞,比如論文涉嫌造假9篇被撤,通訊作者回應:原始數據被洪水衝走了……其中目前比較常見的是圖片造假,還有就是同行評議作假(很多SCI期刊都會讓作者自行填寫推薦審稿人的信息和郵箱,通過杜撰一個假的郵箱
  • 首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後續: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撤回於7月10日發表的一篇題為 「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的論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宋懷兵及東南大學朱斌為該文章的通訊作者。
  • 徐州醫學院學者因隱瞞通訊作者發表論文被撤稿
    而此次撤稿的原因是通訊作者在未知情的情況下,文章被其他作者投稿發表。圖為被撤的文章昨天 Retraction Watch 放出一則消息,中國徐州醫學院作者發表的名為「p53-induced Rap2B positively regulates migration in cells exposed to glucose deprivation」的文章因作者之間未達成共識而被撤下,通訊作者鄭鈞年(音譯,Jun-Nian Zheng)在未知情的情況下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有讀者提出:撤稿聲明最後一句顯示,論文另一通訊作者、東南大學教授朱斌等並不同意撤稿。為何最終還是撤稿?在諸多留言中,關注的焦點還包括:對於附件圖片的「意外錯誤」,為何論文作者選擇撤稿而非勘誤?頂刊撤稿無小事,上述研究的機理和結論是否存在重大問題?
  • 中國團隊撤回《自然》「最小恐龍」封面論文,但通訊作者稱「撤稿...
    該論文發表於 2020 年 3 月 11 日,描述了在緬甸發現的白堊紀時期「蜂鳥大小的恐龍」標本,並稱之為迄今已知最小的恐龍,被選為同期Nature封面。研究第一作者為中國地質大學邢立達,通訊作者為中科院古脊椎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Jingmai K. O』Connor)。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新聞—科學網
  • 《自然》子刊論文撤稿
    日,美國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女導師可能會損害女學生和早期職業科研工作者的職業生涯,這引發了學者和社交媒體的憤怒並對研究方法做出批評。12月21日,該研究作者發表撤稿聲明,撤回論文。據撤稿觀察網站報導,一個月前,《自然—通訊》編輯宣布將對該論文展開「優先」調查。
  • 學術不端新變種:假作者 真論文?
    記者採訪中發現,這些論文的中國作者,有的將論文作為學術成果用於申請博士學位,有的用於申報副教授職稱,有的用於獲取科研獎勵。 查無此人 閆振海是最早被撤稿的作者之一。今年2月4日,數學期刊《差分方程進展》宣布撤回他名下2015年的一篇論文。
  • 引起爭議的神童:15 歲一作發表 NEJM,但通訊作者是其父親……
    Khairy 的父親,通訊作者 Paul Khairy 表示:Thomas F. Khairy 從 12 歲起開始參與該研究中,非常開心看到他能夠長期堅持。 那些在頂刊中發表論文的神童 當然,Thomas F. Khairy 並不是第一個在頂刊中發表論文的神童。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撤稿,歷史首次
    兩個月前(7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研究員宋懷兵及東南大學朱斌教授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 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1)的論文。
  • ...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有人說數學圈純淨,其實抄襲現象...
    近年來國內多個學術領域被曝出論文造假,但數學研究因容易被同行檢驗,一度被視為不太可能造假的學科。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今年2月4日,數學期刊《差分方程進展》公布消息,撤回閆振海2015年在該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理由是與另外兩篇文章出現「明顯的內容重疊」,且一名外國通訊Beatriz Ychussie身份無法核實,論文中Beatriz所屬的丹麥羅斯基勒大學表示「查無此人」。也就是說,這個名叫Beatriz的作者實為偽造,並不存在。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3名院長級人物牽涉其中在這些問題論文中,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統計與大數據學院講師閆振海是最早被撤稿的作者之一。今年2月4日,數學期刊《差分方程進展》公布消息,撤回閆振海2015年在該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理由是與另外兩篇文章出現「明顯的內容重疊」,且一名外國通訊Beatriz Ychussie身份無法核實,論文中Beatriz所屬的丹麥羅斯基勒大學表示「查無此人」。
  • 中國數學領域首次被曝涉嫌論文批量造假:牽涉65篇,虛構作者
    神秘的國外作者一次論文撤稿,扯出了這起疑似批量論文造假的大戲。5 月 18 日,Retraction Watch 撤稿觀察網站上刊出關於三篇論文的撤稿消息,分別將三位中國學者牽涉其中。在論文列表裡,發布時間最早的問題論文的原材料都是正常的論文,即通過抄襲正常論文生產出早期產品。
  • 被國際期刊瘋狂撤稿,我國醫學論文還有救嗎?
    2017年4月20日,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團旗下《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發表聲明,宣布撤回107篇來自中國的醫學論文,撤稿的主要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fake peer review)。這些論文涉及524名作者,127家中國研究機構和4家日本、美國、加拿大機構。此次撤稿創下了世界正規學術期刊一次性撤稿數量的紀錄。
  • 江蘇大學一教授抄襲本科畢業論文,涉事作者強烈反對但仍被撤稿
    4 月 8 日,Nature雜誌旗下知名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主頁上掛出一則撤稿聲明,一篇完成於 2015 年的論文被撤稿。圖片來源:Scientific Reports被撤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均為戴美鳳教授
  • 前哈佛大學癌症研究人員3篇論文偽造十幾張圖片,仍有2篇論文未被撤稿
    根據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ORI)的通報,研究者David Panka,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工作期間,在三篇論文和一次會議演講中共偽造了十幾張圖片。David Panka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講師,也曾是哈佛大學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副教授。
  • 前哈佛大學癌症研究人員3篇論文偽造多張圖,仍有2篇論文未被撤稿
    根據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ORI)的通報,研究者David Panka,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工作期間,在三篇論文和一次會議演講中共偽造了十幾張圖片。David Panka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講師,也曾是哈佛大學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副教授。
  • 前哈佛大學癌症研究人員3篇論文偽造十幾張圖片,仍有2篇論文未被撤稿
    舉報   根據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ORI)的通報,研究者David Panka,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工作期間,在三篇論文和一次會議演講中共偽造了十幾張圖片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
    >88篇5月共計:48篇6月共計:47篇7月共計:37篇2020年1月-7月30日世界各國撤稿論文總計1143篇,而今年最新數據中國論文撤稿量已經高達34%,並且數據還在不斷增加平均每年撤稿325篇通過網站Retraction Watch以「China」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剔除非撤稿論文,檢索到2012年至2020年7月,8年期間中國學者被撤稿論文2938篇;其中,83%的論文作者為中國大陸學者,17%由中國大陸學者與境外學者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