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哈佛大學癌症研究人員3篇論文偽造十幾張圖片,仍有2篇論文未被撤稿

2020-11-25 醫咖會

根據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ORI)的通報,研究者David Panka,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工作期間,在三篇論文和一次會議演講中共偽造了十幾張圖片。David Panka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講師,也曾是哈佛大學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副教授。

根據ORI的通報,David Panka有選擇性地剪切、翻轉、重新排布和重複使用源圖像或無關圖像,或者故意偽造Western blot圖像,以在不同論文中顯示不同的結果。涉及到以下三篇論文和一個會議報告:

1. Cancer Res. 2006 Feb 1; 66(3):1611-9(現已撤稿)

2. Mol Cancer 2011 Sep 19;10:115

3. Mol Cancer 2013 Mar 5;12:17

4. Presentation #5328, 2005年4月20日,第96屆AACR年會

ORI通報全文:

https://ori.hhs.gov/content/case-summary-panka-david

涉及的3篇論文中,有一篇論文已於去年10月15日撤稿,而這項研究在5年以前就在PubPeer上受到了關注:

舉報人Clare Francis在2014年9月27日向哈佛醫學院研究誠信負責人Gretchen Brodnicki發送了包含論文相關質疑性評論的電子郵件,而在2019年7月24日,Brodnicki請Francis重新發送該電子郵件。

David Panka的研究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所資助,根據其在LinkedIn上的個人簡歷,他在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工作20多年。他同意其被資助的研究被監督三年,也同意修正或撤回還未被撤稿的兩篇論文(均發表在了Molecular Cancer上)。根據Web of Science,這兩篇論文總共被引用了31次。

實際上,David Panka有一項研究未被ORI通報提及,在去年就引起了所在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的關注,期刊特別告知讀者該文章中的圖片有重複性嫌疑。

連結:

https://clin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25/13/4194.long

參考來源: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0/11/24/former-harvard-cancer-researcher-faked-a-dozen-images-say-feds/

醫咖會面向醫生個人、醫院/單位、企業提供各種科研服務,包括研究設計、統計分析、EDC系統、科研培訓等,詳情查看:醫咖會可為你提供這些科研服務,助你解決各種科研難題!。快加小咖微信(xys2019ykh)

相關焦點

  • 前哈佛大學癌症研究人員3篇論文偽造十幾張圖片,仍有2篇論文未被撤稿
    ,在三篇論文和一次會議演講中共偽造了十幾張圖片。David Panka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講師,也曾是哈佛大學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副教授。  根據ORI的通報,David Panka有選擇性地剪切、翻轉、重新排布和重複使用源圖像或無關圖像,或者故意偽造Western blot圖像,以在不同論文中顯示不同的結果。涉及到以下三篇論文和一個會議報告:  1.
  • 前哈佛大學癌症研究人員3篇論文偽造多張圖,仍有2篇論文未被撤稿
    根據美國科研誠信辦公室(ORI)的通報,研究者David Panka,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工作期間,在三篇論文和一次會議演講中共偽造了十幾張圖片。David Panka曾在哈佛醫學院擔任講師,也曾是哈佛大學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副教授。
  • 臺灣著名癌症學家陳慶士8篇論文撤稿,美大學公布75頁調查報告
    近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SU)一名癌症研究人員辭職,原因是他在 8 篇論文中存在不當行為。他設計的抗癌化合物以及已進入臨床試驗的兩種化合物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和多項專利。俄亥俄州立大學發布的一份長達 75 頁的報告稱,癌症科學家陳慶士(Ching-Shih Chen) 在 8 篇論文的 14 張圖片中「違反了公認的圖像處理和圖像生成方法,並存在故意偽造數據行為。」該報告建議,陳慶士與共同作者在2006 年至 2014 年發表的這 8 篇論文應該「立即撤稿」。
  • 學術圈「造假之王」,200餘篇論文有183篇論文被撤稿
    如今他雄踞個人撤稿篇數榜首,遭撤稿的文章有驚人的183篇之多,一個人就佔了從1980年到2011年撤稿總篇數的7%。這個爬得高又摔得痛的故事還開啟了學術出版的新紀元:誕生了用於搜尋學術造假的統計學工具,以及樂意用它們尋找造假的「學術警察」。2009年,史蒂夫·伊恩提斯(Steve Yentis)成為《麻醉》(Anaesthesia)雜誌的主編。
  • 哈佛知名心臟病專家被撤稿 31 篇學術稿件
    近日,心血管學術界最出名的一件事情,莫過於「心臟幹細胞治療領域創始人——Piero Anversa 教授被撤稿
  • 複製以前論文中的圖片和文本,幹細胞研究小組被撤稿19篇
    近日,日本Aichi Gakuin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又因為學術不端而被撤稿,因為他們複製以前論文中的圖片和文本,至此他們的撤稿數量已達到19篇,被標記為需要特別關注的文章1篇。除了Nobuaki Ozeki和Taiki Hiyama這兩位作者之外,所有作者都同意撤回這篇文章。2018年3月,Ozeki已離開Aichi Gakuin大學,沒有對撤稿予以回應;而T. Hiyama離開大學後,就一直無法聯繫上。一年前,該研究小組有兩篇文章被PLOS ONE撤稿,當時就引起了不小的反響,那時已經是大學發現Ozeki存在學術不端的一年半之後了。
  • 首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後續: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作者稱這是一個「意外錯誤」,因為出稿時間正值新冠流行期間,作者們被隔離導致交接不暢,使用了錯誤圖片。據悉,這是第一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同意撤稿的8位作者在「撤稿聲明」中指出,研究報告中的兩處「圖片錯誤」和當時的地域位置與人員變動相關。
  • 117篇SCI論文被撤稿,23篇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有117篇。其中,23篇標註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近日,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簡稱為ERMPS)在其 24 卷上批量撤稿了 199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
  • 117篇SCI論文被撤稿追蹤:論文審核存灰色地帶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有117篇。其中,23篇標註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  2014年,我國發表的SCI論文約25萬篇,僅次於美國,是英國的兩倍,與14年前相比翻了5倍。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新高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2、撤稿原因「純屬雷同」撤稿觀察網站標註的撤稿原因多達82種,但其中有大量原因雷同。2599篇論文撤稿原因列在前六的分別是「出版機構調查」「同行評審虛假」「文章重複」「抄襲」「數據錯誤」和「圖片重複」,這六個原因造成的撤稿量為1835篇,佔總數的70%。
  • 199 篇中國學者論文被批量撤稿,涉及多家知名醫院,幾乎都涉嫌學術不端……
    >近日,據公眾號「艾普蕾 iplagiarism」爆料,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在其 24 卷批量撤稿了 199 篇中國學者的論文。
  • 40篇論文遭撤稿,曾經的抗癌英雄要跌下神壇
    Fazlul Sarkar教授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積極的研究各種蔬菜和香料中的天然藥物,並從中提取具有抗癌活性的成分,為腫瘤的治療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此,他曾經被譽為抗癌英雄,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最近多篇論文遭撤稿,截止目前為止,已經撤稿40篇,曾經的抗癌英雄也已輝煌不再了。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創歷史最高
    3、2020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 388 篇 SCI 論文撤稿,而美國有 255 篇 SCI 論文撤稿,英國有 124 篇撤稿。2599 篇論文撤稿原因列在前六的分別是「出版機構調查」「同行評審虛假」「文章重複」「抄襲」「數據錯誤」和「圖片重複」,這六個原因造成的撤稿量為 1835 篇,佔總數的 70%。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
    3、2020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2、撤稿原因「純屬雷同」撤稿觀察網站標註的撤稿原因多達82種,但其中有大量原因雷同。2599篇論文撤稿原因列在前六的分別是「出版機構調查」「同行評審虛假」「文章重複」「抄襲」「數據錯誤」和「圖片重複」,這六個原因造成的撤稿量為1835篇,佔總數的70%。
  • 2019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41篇,1篇已撤稿
    因其網站上討論的多半是論文中捏造或是改造數據,或是有抄襲他人論文的情形,所以也被稱為打假網站。該網站指出, 在 2001 年到 2018 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 38 篇論文中至少 32 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 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中國SCI論文撤稿數量為世界榜首
    3、2020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2、撤稿原因「純屬雷同」撤稿觀察網站標註的撤稿原因多達82種,但其中有大量原因雷同。2599篇論文撤稿原因列在前六的分別是「出版機構調查」「同行評審虛假」「文章重複」「抄襲」「數據錯誤」和「圖片重複」,這六個原因造成的撤稿量為1835篇,佔總數的70%。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有117篇。其中,23篇標註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  2014年,我國發表的SCI論文約25萬篇,僅次於美國,是英國的兩倍,與14年前相比翻了5倍。
  • 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丘成桐:其實抄襲現象一直存在
    這次涉嫌批量造假的數學論文存在大量反覆抄襲、偽造同行評議、虛構論文作者等問題,目前已有21篇被撤稿。「有人說數學圈純淨,但其實抄襲的現象也一直存在,不是今天才有的,國內國外都有,不高明的人照單全收、整段抄襲,很容易被抓出來,手段高的把別人的想法拿來放進自己的文章,但專家一看就曉得,這是抄襲的。」菲爾茲獎得主、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分析說。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有117篇。其中,23篇標註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  2014年,我國發表的SCI論文約25萬篇,僅次於美國,是英國的兩倍,與14年前相比翻了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