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著名癌症學家陳慶士8篇論文撤稿,美大學公布75頁調查報告

2021-02-15 解螺旋

轉載請註明:解螺旋·臨床醫生科研成長平臺

近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SU)一名癌症研究人員辭職,原因是他在 8 篇論文中存在不當行為。他設計的抗癌化合物以及已進入臨床試驗的兩種化合物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和多項專利。

俄亥俄州立大學發布的一份長達 75 頁的報告稱,癌症科學家陳慶士(Ching-Shih Chen) 在 8 篇論文的 14 張圖片中「違反了公認的圖像處理和圖像生成方法,並存在故意偽造數據行為。」該報告建議,陳慶士與共同作者在2006 年至 2014 年發表的這 8 篇論文應該「立即撤稿」。

調查還促使俄亥俄州立大學暫時關閉了陳慶士涉及開發化合物的研究; 一個2017年6月開始的Ib期試驗,據大學稱,「患者安全並未受到損害」。

陳慶士於2001年加入OSU,在此之前,他曾在列剋星敦的肯塔基大學和南金斯敦的羅德島大學擔任教職。陳慶士在俄亥俄州立大學任教期間年薪超過20萬美元,行事作風並不低調,他任職該校癌症研究與治療中心,並在2010年獲頒「年度創新者獎」。

陳慶士持有多項專利,最新的一項是在2017年3月取得。阿諾治療公司獲得了陳慶士抗癌藥物開發的專利所有權,但該公司最後於去年解散了。該公司的一位發言人說,陳慶士的論文問題對該公司的藥物研發工作「沒有影響」。「我們自己做了單獨的臨床研究。」這位發言人說,但由於「另一個治療領域的產品故障」,該公司決定解散。「我們的決定與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任何內部活動無關。

另外,據OSU發布的一份聲明稱,該大學「聘請了一名外部顧問,他證實了陳慶士的研究不當行為並不影響他實驗室開發的阿諾公司化合物。」

陳慶士於2017年9月從OSU辭職,拒絕對調查發表評論。更早之前,他還辭去了臺灣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該研究所現在還為他保留了一個網站,把他列為「傑出的研究員」。他的律師,來自俄亥俄州的David Ball沒有立即回復記者。

根據這份報告,調查是在2016年初被指控不當行為引起的,涉及6篇論文。大學調查的越深入,發現的潛在問題就越多。報告指出:「陳慶士博士的實驗室成員沒有保存實驗室的筆記本,只有個人每周的進度報告,也沒有記錄他們所做的實驗記錄。」

OSU已經向有關聯邦當局提交了陳慶士的調查報告,包括美國衛生和公眾服務部的美國研究完整性辦公室(ORI)。如果ORI認為不當行為已經發生,它將會公布自己的調查結果,並可能對陳慶士實施制裁。

OSU發布的文件包括溫伯格集團(Weinberg group)的一項評估,該評估是關於藥物監管的,針對與陳慶士論文中描述的一種化合物有關的多種潛在藥物有效性。一些是用於支持AR-42的證據,通過抑制一種修飾組蛋白(組蛋白去乙醯化酶)的酶來發揮作用的,其中包括4篇支持AR-42的論文數據中包含「偽造圖片」。

不過,外部調查專家認為,即使沒有這四篇論文,調查新藥仍然是「科學有效」的,而且暫停的試驗「很可能會恢復,而不會對與被刪除出版物相關的病人有任何風險」。

在2004年至2014年期間發表的3篇論文中,俄亥俄州立大學建議陳慶士聯繫期刊發表更正。「如果數據無法通過核實原始研究記錄來加以糾正,那麼就需要撤稿。」根據Clarivate Analytics的數據,這8篇可能撤稿的論文共被引用了300多次。

臺灣生物化學研究所學術諮詢總會執行秘書孫以瀚表示,陳慶士案是臺灣學者在國際上遭到處分最嚴重的一次。

參考資料:Cancer researcher at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resigns following multiple misconduct findings

(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3/cancer-researcher-ohio-state-university-resigns-following-multiple-misconduct-findings)

相關焦點

  • 臺灣「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遭撤稿
    臺灣學者最嚴重國際處分:「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研院」生化所前所長陳慶士驚爆8篇學術論文造假,並遭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建議「立即撤稿」。
  • 手握5500萬經費,8篇文章造假,臺灣中研院所長陳慶士辭職,8篇文章全部被撤
    (俄亥俄州立大學)發布了一份長達75頁的報告,其結論俄亥俄州立大學癌症科學家陳慶士(Ching-Shih Chen)教授因8篇論文中存在學術不端行為(違反圖像處理和圖片生成規則,並故意偽造數據),從而被俄亥俄州立大學勒令辭職。
  • 河北科技大學公布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
    新華社石家莊9月1日電(記者 齊雷傑)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公布了備受輿論關注的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相關情況的調查處理結果,稱河北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成立調查組,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
  • 雲南大學回應副校長論文因捏造數據被撤銷:主動撤稿
    雲南大學回應副校長論文因捏造數據被撤銷:主動撤稿 原標題:   新華社昆明5月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嶽冉冉 楊靜)近日,一則「雲南大學副校長的一篇論文在著名期刊Cell Reports《細胞報告》發表兩個多月後,因部分數據捏造而被撤銷
  • 複製以前論文中的圖片和文本,幹細胞研究小組被撤稿19篇
    近日,日本Aichi Gakuin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又因為學術不端而被撤稿,因為他們複製以前論文中的圖片和文本,至此他們的撤稿數量已達到19篇,被標記為需要特別關注的文章1篇。這次最新的撤稿距離Ozeki的處理聲明間隔了2年半的時間。至此,該研究小組共有8篇文章從《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上撤稿。根據Web of Science的數據,這19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次數達到將近200次。
  • 韓春雨造假事件最新消息 調查報告:論文撤稿回歸普通教師行列
    8月31日晚,河北科技大學官網首頁發布了題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和處理結果》的新聞。當晚官網貼出的報導在新聞欄目內的標題甚至簡化為「學校公布學術調查處理結果」,沒有提及韓春雨的名字。剛到第二天午間,這兩條新聞在該校官網已經下沉難尋。
  • 日本東京大學著名細胞生物學家渡邊嘉典論文造假坐實
    經過近一年的調查,日本東京大學著名細胞生物學家渡邊嘉典被認定存在學術造假行為。 《科技日報》8月6日報導,去年8月,日本東京大學接到匿名舉報材料,舉報該校6個實驗室的22篇論文存在人為造假的圖片和數據,該校隨即成立專門調查委員會,對涉嫌造假的實驗室進行調查。近日,東京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最終結果。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創歷史最高
    325 篇通過網站 Retraction Watch 以「China」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剔除非撤稿論文,檢索到 2012 年至 2020 年 7 月,8 年期間中國學者被撤稿論文 2938 篇;其中,83%的論文作者為中國大陸學者,17%由中國大陸學者與境外學者共同完成。
  • 117篇SCI論文被撤稿追蹤:論文審核存灰色地帶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有117篇。其中,23篇標註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  2014年,我國發表的SCI論文約25萬篇,僅次於美國,是英國的兩倍,與14年前相比翻了5倍。
  •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2017-02-25 11:11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忠會   中新社臺北2月25日電 臺灣大學
  • 撤稿107篇!中國被曝最大醫學論文造假案
    作者 | Alice來源 | "醫學界"微信號4月20日,著名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發布消息稱:經調查掌握確鑿證據,Springer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將旗下的《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雜誌(影響因子2.9)2012-2016年發表的107篇造假論文撤稿。
  • 臺大教授論文違反學術倫理 學界籲進一步調查重振聲譽
    「違反學術倫理」 學界籲進一步調查重振聲譽  新華社臺北1月15日電(記者吳濟海、胡龍江)備受關注的臺灣大學教授論文造假風波有了最新進展,臺大校方日前公布階段性調查結果,初步認定該校郭明良、查詩婷和林明燦等三人「違反學術倫理」,並向社會各界致歉。
  • 臺灣學術造假5怪象,教團批:臺灣是學術詐騙的天堂?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近日臺灣政治人物論文爭議引發討論,各界熱衷「論文普篩」,私校工會昨日引述國際「論文撤稿監視(Retraction Watch)」部落格的統計,2012到2016年,臺灣因為偽造審查而被撤稿的國際論文有73篇,且學閥們造假之後也未受嚴懲。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近日,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簡稱為ERMPS)在其 24 卷上批量撤稿了 199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
  • 首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後續: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據悉,這是第一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同意撤稿的8位作者在「撤稿聲明」中指出,研究報告中的兩處「圖片錯誤」和當時的地域位置與人員變動相關。對於此次Science論文被撤,朱斌通過郵件向《中國科學報》表示,他本人與另一位共同第一作者,以及另外兩位參與作者(分別來自東南大學、湖北大學和英國拉夫堡大學),都不同意撤稿。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臺灣「中研院」怎麼處理學術造假?生命科學組研究員陳慶士被追繳獎金【附調查報告】
    ,確認22篇論文中有4篇涉及數據及影像造假,將對其懲處。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前所長、特聘研究員陳慶士,在2018年被重量級的「科學」期刊網站披露其在2006年到2014年發表的8篇論文造假,中研院後續隨即組成調查小組,調查陳慶士在中研院任職期間掛名發表的總計22篇論文,其中16篇擔任主要通訊作者,陳慶士也在2018年3月辭去中研院職務。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
    325篇通過網站Retraction Watch以「China」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剔除非撤稿論文,檢索到2012年至2020年7月,8年期間中國學者被撤稿論文2938篇;其中,83%的論文作者為中國大陸學者,17%由中國大陸學者與境外學者共同完成。
  • 117篇SCI論文被撤稿,23篇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有117篇。其中,23篇標註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