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術造假5怪象,教團批:臺灣是學術詐騙的天堂?

2021-01-19 臺海網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近日臺灣政治人物論文爭議引發討論,各界熱衷「論文普篩」,私校工會昨日引述國際「論文撤稿監視(Retraction Watch)」部落格的統計,2012到2016年,臺灣因為偽造審查而被撤稿的國際論文有73篇,且學閥們造假之後也未受嚴懲。相較之下日、韓學者被終結學術生命、判刑,還有人為此自殺,臺灣學界實在太缺乏「恥感」。

輔大教授戴伯芬表示,公眾完全不信任政治人物的論文生產機制,是臺灣學界的危機,撤稿統計如果考慮人口平均,臺灣被撤論文數量獨步全球,「這可不是臺灣之光!」

戴伯芬更舉出臺灣學術造假5大樣態,第一,寫一篇論文,為了效益極大化而多人掛名,造成學術價值「通膨」;第二,學術大佬以公家經費建立「學術生產線」,制度性剝削年輕學者或博士後,大量製造論文;第三,有限期升等壓力的年輕教師狗急跳牆,花錢找人寫論文;第四,家族式論文抄襲,先生抄老婆,教師抄學生,兒女抄爸媽;第五就是最近熱議的政治人物在職進修,找人代上課、代寫論文,變相購買學歷。

戴伯芬說,臺大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涉及論文造假,前校長楊泮池共同掛名卻全身而退;臺大前校長李嗣涔主持的計劃,因助理呂錫民涉違反學術倫理,李嗣涔卻火速開除下屬。「中研院」前所長陳慶士因論文造假被國際期刊踢爆,多年累積恐上億研究經費僅追回186萬元。

相較日韓,日本頂級細胞專家2014年屜井芳樹上吊自殺,據說是因為部下學術造假;而韓國國寶級學者黃禹錫被發現造假,5年內不得任教授等公職、退休金減半,最後還被判刑,臺灣根本論文造假天堂。

南華大學通識中心教授謝青龍表示,過去20年來臺灣不管是頂尖大學、私立大學等,都已從商品化再向下沉淪為「低級教育」。此次論文造假被批,若未來每一篇碩博論文都沒人信得過,還要花大量學術資源去檢驗真偽,不是又可悲又浪費民脂民膏嗎?

相關焦點

  • 論文造假風波起 臺灣學術陷入道德危機
    臺大前生化所教授郭明良領軍的研究團隊被爆論文造假,事件越演越烈,除了臺大校長楊泮池曾與他共同掛名的論文,也出現了多起紕漏外,媒體甚至爆出,郭明良與臺大醫學院教授嚴孟祿之間的財務往來,可能涉及論文掛名的對價關係,嚴重影學術倫理,「立委」也要求「科技部」要追回補助款、加強把關。
  •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2006年12月21日 16:3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身陷學術造假,如今又涉嫌自我抄襲,蔡英文丑態畢露,島內人狠批
    前段時間,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因為「博士論文造假」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臺大名譽教授賀德芬曾痛批蔡英文「偽造論文及證書」,是「假博士」。不過蔡英文對這些言論表示否認,並說道,有學位就一定有論文,這個假不了。
  •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臺灣大學兩名教授涉論文造假被解聘 2017-02-25 11:1124日晚就論文造假案作出懲處決議,認定郭明良、張正琪教授違反學術倫理,予以解聘。
  • 《Nature》子刊撤銷臺灣大學生科院院長文章 看看臺灣如何處理學術不端
    Nature Cell Biology雜誌今年8月公布了臺灣大學生科院院長郭明良教授(臺大校長楊泮池掛名)的一篇研究成果。
  • 臺灣論文造假風波 「教育部長」蔣偉寧突然被證清白
    剛因「論文造假」而辭職的臺灣前「教育部長」蔣偉寧,一夜之間又重獲「清白」。據臺灣「今日新聞網」16日報導,蔣偉寧14日剛剛完成向「行政院長」江宜樺及馬英九的請辭,15日凌晨英國倫敦SAGE出版社澄清,蔣偉寧被《震動及控制期刊》(JVC)撤銷的5篇論文並非抄襲或造假,相信蔣「可能是無辜的」。
  • 論文抄襲,學術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學術造假,論文抄襲這一現象屢禁不止,本應該是象牙塔的大學卻有那麼多不應該有的現象,這合理嗎。先有讚美師娘,再有實名舉報導師抄襲,還有許多的學二代應該勵志攀巖科學的頂峰,難道做學術就不能堂堂正正嗎?其次,對於學術造假的事情很難判斷,對於普通人來說舉報個不做事的官員簡單,可是分辨一篇文章的好壞就難了。正經人誰去知網看文獻啊,作為一個大學生除非百度抄不到,要不然誰去翻文獻啊。既然大部分人看不懂,就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而能看懂的少部分人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畢竟有的專家一個月一篇文章,誰能看的完。因此,學術造假的成本也極底。
  • 造假 臺灣多位「大咖」因掛名而捲入論文造假風波
    記者:臺海網  薛洋 「臺大論文造假風波」不斷延燒,島內學界領袖、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因為掛名也牽扯其中,遭到各方質疑。臺灣學界盛行「掛名文化」,不太知名的研究人員在發表論文時,為了提高「命中率」,熱衷掛上「大咖」教授的名字,以示文章的「分量」與權威性。
  • 「學術打假」到臺灣!蔡英文的博士論文怎麼找不到?!
    今年2月份的時候,「翟天臨學術門」事件引發輿論轟動,在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工作要點中,「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抽檢」列入34項重點工作,對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嚴厲打擊。而最近,這股風似乎也「刮」到了臺灣,蔡英文就被質疑博士論文造假。臺大法律系名譽教授賀德芬29日舉行記者會,質疑蔡英文博士論文造假。
  • 【熱庫推薦】臺灣學術文獻資料庫
    《臺灣學術文獻資料庫》(包含《臺灣科學期刊資料庫》及《臺灣科學學位論文資料庫》)收錄臺灣優質科學類學術文獻,學科領域包括:自然科學、應用科學、醫學與生命科學。文獻類型包括:441種臺灣優質學術期刊,與4.9萬篇臺灣菁英大學學位論文。《臺灣科學期刊資料庫》收錄臺灣出版的學術文獻,另納入美國、香港、馬來西亞等國出版之中英文期刊。
  • 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
    (原標題: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海外網1月10日電 2016年前臺灣大學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多篇論文涉及造假,時任臺大校長楊泮池也擔任數篇論文作者,這在當時臺灣教育界投下一枚震撼彈。
  • 臺大教授學術倫理案認定8人論文造假,校長有督導不周責任
    澎湃新聞 有關臺灣大學教授涉及學術倫理案,臺灣地區科技主管部門與教育主管部門3月30日召開聯合記者會,公布共有8人論文經審議被認定為造假,其中臺大教授郭明良遭處分停權10
  • 臺大教授學術倫理案認定8人論文造假 校長督導不周
    新華社臺北3月30日電(記者 劉歡 吳濟海)有關臺灣大學教授涉及學術倫理案,臺灣地區科技主管部門與教育主管部門30日召開聯合記者會,公布共有8人論文經審議被認定為造假,其中臺大教授郭明良遭處分停權10年。
  • 都是掛名惹的禍 臺灣學界領袖捲入造假風波
    「臺大論文造假風波」不斷延燒,島內學界領袖、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因為掛名也牽扯其中,遭到各方質疑。臺灣學界盛行「掛名文化」,不太知名的研究人員在發表論文時,為了提高「命中率」,熱衷掛上「大咖」教授的名字,以示文章的「分量」與權威性。這種操作不出事則罷,一出事不僅真實作者名譽掃地,掛名者的學術誠信也會備受質疑。曾做過臺當局防務部門負責人的楊念祖、教育部門負責人的蔣偉寧就因掛名的文章涉及剽竊,在輿論的壓力下辭職下臺。掛名陋習容易滋生學術不公,島內有識之士疾呼,是時候整治此類「潛規則」了!
  • 臺灣「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遭撤稿
    臺灣學者最嚴重國際處分:「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研院」生化所前所長陳慶士驚爆8篇學術論文造假,並遭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建議「立即撤稿」。
  • 檢索技能大賽敲黑板||臺灣學術文獻資料庫
    《臺灣學術文獻資料庫》是臺灣華藝數位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產品,於2012年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引進。該資料庫包含《臺灣科學期刊資料庫》和《臺灣科學學位論文資料庫》兩個部分。《臺灣科學期刊資料庫》收錄了952種臺灣優質科學期刊,包含自然科學類期刊、應用科學類期刊和醫學與生命科學類期刊 , 期刊電子全文約25萬篇。
  • 山東大學法學院教師交流團赴臺進行學術交流
    你好臺灣網11月30日消息 11月10日至15日,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齊延平教授率領山東大學法學院教師交流團一行7人赴臺,對臺灣相關高校及司法機關進行學術參訪交流。山東大學法學院教師交流團在臺參加學術會議(你好臺灣網 圖)  11月11日,交流團參加了由臺灣中正大學法律系、臺灣財產法暨經濟法研究協會和臺灣醫療衛生研究協會在中正大學法學院大法庭舉行「兩岸侵權行為法學術研討會」。
  • 嘆為觀止:臺灣詐騙分子世界地圖
    臺灣人在肯亞行騙,之前也有案例。2014年7月,福建泉州市公安局通報了一起以臺灣人為首的跨境電信詐騙案,案件的詐騙窩點在肯亞。《紐約時報》稱,去年5月,浙江一家法院審理了一起案件,兩名被告被控參加一個總部設在肯亞的電信詐騙集團。中國媒體報導稱,該詐騙集團由臺灣人操控。
  • 淺談學術造假的認識
    本文結合《科研素質培養與論文指導》所學習的知識以及其他資料,簡要闡述了學術造假的定義以及形式,然後結合社會中的一些案例對學術造假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討論。關鍵詞:學術剽竊;學術不端;科研誠信當下,學術造假是學術界和社會輿論中的熱門話題之一,學術造假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由百度指數得出結論,見圖1)。
  • 學術造假是學者的自殺行為
    在中國,王志國還是哈爾濱醫科大學藥學院心血管藥物研究所所長,同時也入選了中組部公布的第四批「千人計劃」名單。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長期跟王志國合作發表論文,但現在他們合作發表的一些重頭論文卻被撤銷或被專家調查委員會建議撤銷。嵇少丞質疑:「這裡面是否也存在類似問題,不知國內是否進行相應的學術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