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造假風波起 臺灣學術陷入道德危機

2020-12-05 華夏經緯網

   臺大前生化所教授郭明良領軍的研究團隊被爆論文造假,事件越演越烈,除了臺大校長楊泮池曾與他共同掛名的論文,也出現了多起紕漏外,媒體甚至爆出,郭明良與臺大醫學院教授嚴孟祿之間的財務往來,可能涉及論文掛名的對價關係,嚴重影學術倫理,「立委」也要求「科技部」要追回補助款、加強把關。

   這樁學術醜聞連環爆,嚴重影響臺灣高等學府的學術地位,也讓主管學術論文補助的「科技部」的功能與立場,引發社會的不信任。「科技部」用的是納稅人的錢,卻只知做好人,而且幾乎是濫好人,給大學「蘿蔔」,拚命發補助,卻缺乏嚴格、嚴密的監督。造成臺灣資源的浪費,也養成部份大學與教授們取巧、不負責任的態度與風格,間接造成臺灣學術研究質量的惡化。   

   根據「科技部」《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違反學術倫理的行為包括:研究上的不當行為,如造假、變造、抄襲、研究成果重複發表或未適當引注、以違法或不當手段影響論文審查、不當作者列名等。而這次涉案的郭明良、楊泮池與嚴孟祿,都是臺大教授,根據《臺灣大學教師倫理守則》中,有關學術倫理的研究態度與責任規範,包括:1、敬業原則:教師應秉持追求卓越的精神從事研究工作;2、嚴謹原則:教師應秉持嚴謹的態度處理研究數據與結果;3、誠信原則:教師應秉持誠信的態度發表著作;4、公正原則:教師應秉持公正態度參與或接受學術審查。

   臺大與「科技部」即應以此2大規範,嚴謹、公正並快速的進行調查。媒體報導,郭明良收受臺大醫院主治醫師嚴孟祿7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換取嚴孟祿在郭主導的論文上掛名。嚴表示,這些錢是「借給」郭明良,因為郭明良買房子需要資金,並非用來交換論文掛名。且不論這個說法實在相當勉強,即使真相確實是如此,身為臺灣第一學府的教授,難道不懂什麼叫做 「瓜田李下」、什麼叫做 「利益迴避」嗎?一個有資金需求,一個因為升等有論文掛名需要,竟然如此毫不忌諱的有金錢往來,老實說,這種行為和低道德意識,也是學術的墮落了。    

   根據「科技部」自己的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違反學術倫理案共有73件,補助金額共1億2千多萬元,卻只追回165萬元,而且是人事經費,佔補助款1.3%。讓外界高度質疑,「科技部」有沒有積極追討、維護臺當局的資源?還是隨便應付過去就算了?

   此外,郭明良2009年至今,向「科技部」申請的研究補助則有1億零5百萬元,可謂「補助大戶」,結果竟有如此多篇文涉嫌造假,讓人痛心、憤怒。而現為臺大校長的楊泮池,過去曾經擔任臺大醫學院院長與副院長,對郭明良與嚴孟祿之間爆出的買論文風波,難道不應該有更多說明、甚至應該負責下臺嗎?然而,外界至今只看到楊泮池道歉加開設倫理教育課程,消極、逃避的態度,讓人無法接受。

   依據《科學月刊》報導,臺灣有超過50篇的論文有作假嫌疑,重創臺灣的學術國際聲譽!「科技部」與各學研機構應趁這次風暴所帶動的學術改革呼聲,負起責任,儘速究辦違法者,並訂定更為嚴格的學術規範,努力重建臺灣術形象。

 

來源:中央日報網絡報 www.cdnews.com.tw (www.cdnews.biz)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臺灣論文造假風波 「教育部長」蔣偉寧突然被證清白
    剛因「論文造假」而辭職的臺灣前「教育部長」蔣偉寧,一夜之間又重獲「清白」。據臺灣「今日新聞網」16日報導,蔣偉寧14日剛剛完成向「行政院長」江宜樺及馬英九的請辭,15日凌晨英國倫敦SAGE出版社澄清,蔣偉寧被《震動及控制期刊》(JVC)撤銷的5篇論文並非抄襲或造假,相信蔣「可能是無辜的」。
  • 造假 臺灣多位「大咖」因掛名而捲入論文造假風波
    記者:臺海網  薛洋 「臺大論文造假風波」不斷延燒,島內學界領袖、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因為掛名也牽扯其中,遭到各方質疑。臺灣學界盛行「掛名文化」,不太知名的研究人員在發表論文時,為了提高「命中率」,熱衷掛上「大咖」教授的名字,以示文章的「分量」與權威性。
  • 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陷入學術造假風波,主動辭去院長職務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李紅良辭去武大基礎醫學院院長,述職自稱「清清白白做人」》,大體意思如下:因為前年受到同一個學校同事的舉報,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李紅良陷入了學術造假風波,直到今年才開始陸續辭去多項行政職務,最新消息是,李紅良主動辭去基礎醫學院院長職務。
  • 今日話題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再次敲響學術不端警鐘
    不能靠南開校長自糾自查 在學術界,陷入論文造假風波的不少,但像曹雪濤這樣身居要職的主角並不多。他是著名的免疫學家,是南開大學的校長,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因此,「教科書般存在」的曹雪濤陷入作假風波,讓不少人倍感意外。
  • 造假風波引發「大地震」 行業自查難以遏制學術不端
    論文造假風波引發「學術圈大地震」背離科研道德的行為衝擊公眾信任  行業自查難以遏制學術不端行為  ● 近年來,在評價體系以量化為主的科技界,拼湊和抄襲論文的現象不斷發生。從「漢芯一號」造假案,到107篇論文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被一次性撤銷,再到論文實驗數據無法重複而主動撤稿,這些背離基本科研道德的行為,一次次衝擊著公眾的信任  ● 此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通報了一批學術不端的典型案例,主要包括提供虛假審稿意見,操控同行評議過程;通過第三方在網上買賣論文,隱瞞身份申報基金項目;盜用他人研究成果申報基金項目,申請書信息嚴重造假等
  • 臺灣學術造假5怪象,教團批:臺灣是學術詐騙的天堂?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近日臺灣政治人物論文爭議引發討論,各界熱衷「論文普篩」,私校工會昨日引述國際「論文撤稿監視(Retraction Watch)」部落格的統計,2012到2016年,臺灣因為偽造審查而被撤稿的國際論文有73篇,且學閥們造假之後也未受嚴懲。
  •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2006年12月21日 16:3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都是掛名惹的禍 臺灣學界領袖捲入造假風波
    「臺大論文造假風波」不斷延燒,島內學界領袖、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因為掛名也牽扯其中,遭到各方質疑。臺灣學界盛行「掛名文化」,不太知名的研究人員在發表論文時,為了提高「命中率」,熱衷掛上「大咖」教授的名字,以示文章的「分量」與權威性。這種操作不出事則罷,一出事不僅真實作者名譽掃地,掛名者的學術誠信也會備受質疑。曾做過臺當局防務部門負責人的楊念祖、教育部門負責人的蔣偉寧就因掛名的文章涉及剽竊,在輿論的壓力下辭職下臺。掛名陋習容易滋生學術不公,島內有識之士疾呼,是時候整治此類「潛規則」了!
  • 學術論文造假不能一撤了之
    近來,學術論文撤稿成為媒體報導的熱詞,先是相關部門宣布《腫瘤生理學》集中撤稿事件事實已經查清,接著韓春雨團隊在英國著名學術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術》網站上發表撤稿聲明。一時間,網友關於學術期刊撤稿討論熱烈。  四川網友船夫:撤稿就一定意味著造假嗎?
  • 發表的論文造假的後果,中國學術造假從來不缺例子
    ,在學術方面剽竊他人研究成果,敗壞學術風氣,阻礙學術進步,違背科學精神和道德,拋棄科學實驗數據的真實誠信原則,給科學和教育事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極大損害學術形象的醜惡現象。自2011年起,教育局開始嚴打學術不端風氣,一時之間,怨聲四起。  即將畢業的時候,我們都會以畢業論文的形式來進行結業的主要條件,這不僅僅是大學生,研究生,碩士生也均有所情況。同時還要痛苦的進行論文查重,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論文不僅出現在教育事業中,就是在社會學術上也所有體現。
  • 論文涉嫌造假,導師作為「通訊作者」需要負責嗎?
    近日,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免疫學家曹雪濤被曝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根據學者伊莉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提供的線索,在最初曝出曹雪濤論文造假的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能檢索到有上述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曹雪濤的論文已超過40篇。
  • 瑞典學術造假風波結案:《科學》雜誌準備撤稿
    (原標題:一波三折的瑞典學術造假風波結案:《科學》雜誌準備撤稿)在上個月底,107篇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而被《腫瘤生物學》雜誌撤稿的中國醫學論文,攪起了國內輿論的漩渦。不過,相比起影響因子為2.9的《腫瘤生物學》,圍繞一篇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的「重磅論文」,一場賭上雙方學者聲譽的學術打假更是鬧得轟轟烈烈。
  • 論文造假何時休?扒一扒近年來論文造假大事件
    二、《晶體學報》論文風波2009年12月19日,國際學術期刊《晶體學報》E分卷官方網站發表文章,公布了以井岡山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講師鍾華和工學院講師劉濤為責任人,2年時間裡,發表在該刊物的70篇論文存在造假現象,並作出一次性撤銷的決定。事情發酵後,井岡山大學決定,開除鍾華、劉濤的公職;並撤銷其造假學術成果及全部獎勵。
  • 南開校長被指論文造假,期待「公允調查」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曝出曹雪濤論文圖像異常的人,是曾供職於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Elisabeth Bik博士。2016年起,她辭掉工作,專職調查各類論文圖像異常問題以及可能存在的學術不端。
  • 學術造假,是怎麼造出來的
    正在造假的藤村新一被視頻監控拍了下來(資料圖片)學術史上,或因學術評價制度不合理、學術監管缺位、學術規範不健全,抑或因種種利益驅動,違反學術道德的事件在國內外學界不時閃現。於是,他倆一起設計了一些實驗,來研究「那些讓人們意識到金融危機的商店會擁有更大方的顧客」。兩個月後,斯塔佩爾稱「一帆風順地」完成了實驗,並找到了金融危機意識與慷慨程度有統計學意義的聯繫。可是,這位年輕學者認真分析了斯塔佩爾獲取的實驗數據後,發現其中存在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這證實斯塔佩爾有篡改數據之嫌。此後,兩名研究生也向校方反映,指控斯塔佩爾涉嫌「學術不端」。
  • 紀錄片《藍色星球2》陷入造假風波
    近日,BBC紀錄片《藍色星球2》陷入了一場造假風波。影片中播放了一段玩具小黃鴨在海水中漂浮的畫面,解說稱這些小黃鴨來自1992年一艘遭遇風暴的貨船,近幾年才在世界各地被發現。然而細心的粉絲發現不太對勁,質疑是誰在長達15年的時間中一直追蹤著這些小黃鴨呢?
  • 蔡英文論文造假再現風波 未畢業便寫完升等論文
    海外網9月19日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論文造假」事件在島內不斷發酵,媒體人彭文正多日來指稱蔡英文偽造學歷,甚至將組團赴倫敦拜訪蔡英文母校,「尋找圍觀」蔡英文論文。此外律師童文薰也指出,蔡英文1983年數篇論文作者介紹為「博士」,然而蔡於1984年才畢業,還未畢業就已寫完副教授升等論文。
  • 臺大教授論文違反學術倫理 學界籲進一步調查重振聲譽
    「違反學術倫理」 學界籲進一步調查重振聲譽  新華社臺北1月15日電(記者吳濟海、胡龍江)備受關注的臺灣大學教授論文造假風波有了最新進展,臺大校方日前公布階段性調查結果,初步認定該校郭明良、查詩婷和林明燦等三人「違反學術倫理」,並向社會各界致歉。
  • 淺談學術造假的認識
    摘 要:長期以來,我國科學研究和學術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研發人員總量已居世界第一,論文總量和被引次數逐步增長,湧現了大批專家學者等。但是少數人員的學術不端問題仍有發生,比如,論文抄襲、論文造假等。2019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弘揚科學精神,建設創新文化,共同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再次被強調。
  • 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
    (原標題:臺大醫院再曝學術醜聞 專攻肝癌名醫多篇論文造假)海外網1月10日電 2016年前臺灣大學教授郭明良研究團隊多篇論文涉及造假,時任臺大校長楊泮池也擔任數篇論文作者,這在當時臺灣教育界投下一枚震撼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