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前生化所教授郭明良領軍的研究團隊被爆論文造假,事件越演越烈,除了臺大校長楊泮池曾與他共同掛名的論文,也出現了多起紕漏外,媒體甚至爆出,郭明良與臺大醫學院教授嚴孟祿之間的財務往來,可能涉及論文掛名的對價關係,嚴重影學術倫理,「立委」也要求「科技部」要追回補助款、加強把關。
這樁學術醜聞連環爆,嚴重影響臺灣高等學府的學術地位,也讓主管學術論文補助的「科技部」的功能與立場,引發社會的不信任。「科技部」用的是納稅人的錢,卻只知做好人,而且幾乎是濫好人,給大學「蘿蔔」,拚命發補助,卻缺乏嚴格、嚴密的監督。造成臺灣資源的浪費,也養成部份大學與教授們取巧、不負責任的態度與風格,間接造成臺灣學術研究質量的惡化。
根據「科技部」《研究人員學術倫理規範》,違反學術倫理的行為包括:研究上的不當行為,如造假、變造、抄襲、研究成果重複發表或未適當引注、以違法或不當手段影響論文審查、不當作者列名等。而這次涉案的郭明良、楊泮池與嚴孟祿,都是臺大教授,根據《臺灣大學教師倫理守則》中,有關學術倫理的研究態度與責任規範,包括:1、敬業原則:教師應秉持追求卓越的精神從事研究工作;2、嚴謹原則:教師應秉持嚴謹的態度處理研究數據與結果;3、誠信原則:教師應秉持誠信的態度發表著作;4、公正原則:教師應秉持公正態度參與或接受學術審查。
臺大與「科技部」即應以此2大規範,嚴謹、公正並快速的進行調查。媒體報導,郭明良收受臺大醫院主治醫師嚴孟祿7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換取嚴孟祿在郭主導的論文上掛名。嚴表示,這些錢是「借給」郭明良,因為郭明良買房子需要資金,並非用來交換論文掛名。且不論這個說法實在相當勉強,即使真相確實是如此,身為臺灣第一學府的教授,難道不懂什麼叫做 「瓜田李下」、什麼叫做 「利益迴避」嗎?一個有資金需求,一個因為升等有論文掛名需要,竟然如此毫不忌諱的有金錢往來,老實說,這種行為和低道德意識,也是學術的墮落了。
根據「科技部」自己的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違反學術倫理案共有73件,補助金額共1億2千多萬元,卻只追回165萬元,而且是人事經費,佔補助款1.3%。讓外界高度質疑,「科技部」有沒有積極追討、維護臺當局的資源?還是隨便應付過去就算了?
此外,郭明良2009年至今,向「科技部」申請的研究補助則有1億零5百萬元,可謂「補助大戶」,結果竟有如此多篇文涉嫌造假,讓人痛心、憤怒。而現為臺大校長的楊泮池,過去曾經擔任臺大醫學院院長與副院長,對郭明良與嚴孟祿之間爆出的買論文風波,難道不應該有更多說明、甚至應該負責下臺嗎?然而,外界至今只看到楊泮池道歉加開設倫理教育課程,消極、逃避的態度,讓人無法接受。
依據《科學月刊》報導,臺灣有超過50篇的論文有作假嫌疑,重創臺灣的學術國際聲譽!「科技部」與各學研機構應趁這次風暴所帶動的學術改革呼聲,負起責任,儘速究辦違法者,並訂定更為嚴格的學術規範,努力重建臺灣術形象。
來源:中央日報網絡報 www.cdnews.com.tw (www.cdnews.biz)
責任編輯: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