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5500萬經費,8篇文章造假,臺灣中研院所長陳慶士辭職,8篇文章全部被撤

2021-02-15 E藥世界

2018年3月30日,俄亥俄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發布了一份長達75頁的報告,其結論俄亥俄州立大學癌症科學家陳慶士(Ching-Shih Chen)教授因8篇論文中存在學術不端行為(違反圖像處理和圖片生成規則,並故意偽造數據),從而被俄亥俄州立大學勒令辭職。陳慶士本人也承認了故意偽造數據的事實。報告建議撤回八篇論文。

俄亥俄州立大學

截至2018年8月底,陳有四篇論文被撤回 - 一篇在Cancer Research中,兩篇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一篇在PLoS ONE上。

但直到該報告發布一年多後,其他四篇論文 - 其中兩篇來自Cancer Research,一篇來自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一篇來自Molecular Cellular Therapeutics--被撤回,所有這些文章都是都在2019年4月1日至5月1日之間撤回的

陳慶士

陳慶士在2001年加入俄亥俄州立大學;在此之前,他曾在列剋星敦的肯塔基大學和南金斯敦的羅德島大學擔任教職。在俄亥俄州立大學,他每年的收入超過20萬美元,陳慶士並沒有保持低調:他擔任癌症研究和治療Lucius A. Wing主席職位,並在2010年獲得了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年度創新者獎」。他在職業生涯中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獲得了超過800萬美元(折合5500萬人民幣)的資金,並發表了近200篇論文。他於2014年返臺任「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所長。據悉,在美國展開調查後,陳慶士在2017年年底主動請辭所長職務,2018年4月31日向「中研院」請辭特聘研究員獲準。

有趣的是,陳慶士擁有多項專利,並有兩種抗癌化合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這2種小分子授予了新澤西州的製藥公司Arno Therapeutics公司(該公司於去年年底宣布解散)被授權獲得這兩種抗癌小分子藥物的專有權,以此來開發這些藥物,進而將其推向市場。在確認數據可能存在問題後,俄亥俄州立即暫停所有患者的招募計劃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直到負責監督人體研究的機構審查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完全確定陳慶士的學術不端行為是否對這些化合物的安全性、有效性產生任何影響,相關的試驗才有可能恢復或終止。

根據調查報告,共涉及8篇論文。大學調查的越多,它發現的潛在問題就越多。該報告指出:「在某些情況下,陳慶士博士表示實驗室成員沒有保存實驗室筆記本,而是個人每周只有進度報告,沒有他們進行實驗的每日記錄。」

陳慶士撤掉的8篇文章列表:

1.Antitumor Effects of a Novel Phenylbutyrate-based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S)-HDAC-42, in Prostate Cancer;

2.Sensitizing Estrogen Receptor-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to Tamoxifen with OSU-03012, a Novel Celecoxib-derived 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1/Akt Signaling Inhibitor;

3.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receptor is suppressed through 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 and mRNA destabilization by a novel energy restriction-mimetic agent;

4.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Sensitize Prostate Cancer Cells to Agents that Produce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by Targeting Ku70 Acetylation ;

5.Development of a Novel Class of Glucose Transporter Inhibitors ;

6.Development of Novel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ators ;

7.Functional Role of mTORC2 versus Integrin-Linked Kinase in Mediating Ser473-Akt Phosphorylation in PTEN-Negative Prostate and Breast Cancer Cell Lines;

8.Targeting the Warburg effect with a novel glucose transporter inhibitor to overcome gemcitabine resistance 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參考信息: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3/cancer-researcher-ohio-state-university-resigns-following-multiple-misconduct-findings

http://retractionwatch.com/2019/05/20/a-university-requested-retractions-of-eight-papers-it-took-journals-a-year-to-yank-four-of-them/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18/03/30/ohio-state-just-released-a-75-page-report-finding-misconduct-by-a-cancer-researcher-what-can-we-learn/

https://news.osu.edu/professor-resigns-after-research-misconduct-investigation/

https://presspage-production-content.s3.amazonaws.com/uploads/2170/chen-documents-combined.pdf?10000

審核、編輯:大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RetractionWatch」,轉載時有刪節,文章只為學術新聞信息的傳播,不代表我公眾號所持的觀點。具體信息請參考原文章。

iNews

▲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iNews」,專注學術領域的新聞熱點及動態,

由南京大學,中科院,北京大學等團隊打造。

投稿、加群、合作、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微信ID:1992586860

覺得本文好看,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臺灣「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遭撤稿
    臺灣學者最嚴重國際處分:「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研院」生化所前所長陳慶士驚爆8篇學術論文造假,並遭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建議「立即撤稿」。
  • 臺灣著名癌症學家陳慶士8篇論文撤稿,美大學公布75頁調查報告
    近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SU)一名癌症研究人員辭職,原因是他在 8 篇論文中存在不當行為。他設計的抗癌化合物以及已進入臨床試驗的兩種化合物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和多項專利。俄亥俄州立大學發布的一份長達 75 頁的報告稱,癌症科學家陳慶士(Ching-Shih Chen) 在 8 篇論文的 14 張圖片中「違反了公認的圖像處理和圖像生成方法,並存在故意偽造數據行為。」該報告建議,陳慶士與共同作者在2006 年至 2014 年發表的這 8 篇論文應該「立即撤稿」。
  • 臺灣學術造假5怪象,教團批:臺灣是學術詐騙的天堂?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近日臺灣政治人物論文爭議引發討論,各界熱衷「論文普篩」,私校工會昨日引述國際「論文撤稿監視(Retraction Watch)」部落格的統計,2012到2016年,臺灣因為偽造審查而被撤稿的國際論文有73篇,且學閥們造假之後也未受嚴懲。
  • SCI 107篇文章造假被撤 全部來自中國!
    4 月 20 日,著名出版商 springer 旗下沉寂數月的 Tumor Biology (影響因子 2.926)發聲,撤銷雜誌收錄的 107 篇文章,他們絕大多數都被證實同行評議造假,而且都來自中國!
  • 臺灣「中研院」怎麼處理學術造假?生命科學組研究員陳慶士被追繳獎金【附調查報告】
    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前所長、特聘研究員陳慶士,在2018年被重量級的「科學」期刊網站披露其在2006年到2014年發表的8篇論文造假,中研院後續隨即組成調查小組,調查陳慶士在中研院任職期間掛名發表的總計22篇論文,其中16篇擔任主要通訊作者,陳慶士也在2018年3月辭去中研院職務。
  • 臺灣論文造假風波 「教育部長」蔣偉寧突然被證清白
    剛因「論文造假」而辭職的臺灣前「教育部長」蔣偉寧,一夜之間又重獲「清白」。據臺灣「今日新聞網」16日報導,蔣偉寧14日剛剛完成向「行政院長」江宜樺及馬英九的請辭,15日凌晨英國倫敦SAGE出版社澄清,蔣偉寧被《震動及控制期刊》(JVC)撤銷的5篇論文並非抄襲或造假,相信蔣「可能是無辜的」。
  •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治學術造假還得靠「國際醜聞」?
    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有125家之多,這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同行評議,是國際上保障論文質量和評估科研水準的通行手段,在期刊編輯與職稱評審中都有使用,並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國內也在被越來越多的期刊與機構使用。這次這麼多人用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提供假冒的電郵地址,進行利於自身論文發表的行為,也是種學術造假。
  • 107篇論文被撤 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的禍
    原標題:107篇論文被撤,又是同行評議造假惹的禍  大規模撤稿、中國作者、同行評議過程造假、第三方機構操縱,由這些關鍵詞構成的施普林格出版集團4月20日的聲明,除了一次性撤銷發表在《腫瘤生物學》上的107篇論文這個創紀錄的數字,並無新意。
  • 中國107篇醫學論文被撤調查:作者或未參與造假
    漫畫圖原標題: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傑文津、董瑞豐近日,曾隸屬著名國際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司旗下的《腫瘤生物學》發聲,撤銷雜誌收錄的中國學者的107篇論文。為此,「新華視點」記者就公眾關心的焦點問題進行了調查。焦點一:為何107篇撤稿都集中在醫學界?
  • 美國「減肥雞湯」專家被撤13篇論文,辯稱「沒有主觀謊報」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宣布一次性撤回萬辛克的6篇論文,使其被撤文章總數上升至13篇。康奈爾大學隨即公布了調查結果:萬辛克教授存在學術不端,將於本學年結束後(即明年6月)辭職。萬辛克就此向《科學》雜誌等媒體表示「並沒有造假、主觀謊報、抄襲或濫用行為」。
  • 青島大學4篇學術論文被撤,校方:已做相關取證
    Life Sciences 官網截圖嚴重的學術不端,腫瘤研究學術論文被撤今年以來,青島大學已有4篇腫瘤研究學術論文陸續被撤回。Life Sciences雜誌官網聲明顯示,該篇論文是應雜誌主編要求撤回的,撤回原因是該文章與其他7篇文章的圖片存在重複使用的情況,屬於嚴重的學術不端,雜誌為在審稿過程中未發現此類問題向讀者致歉。青島大學科研教學團隊發表研究發現 Euxanthone可誘導卵巢癌細胞的細胞保護性自噬,對其抗腫瘤活性產生不利影響。
  • 31篇文章被撤,中國學者被指學術不端,網友:該罰!
    學術腐敗始終是人們深惡痛絕的事情,然而近日,一則國內學者因涉嫌抄襲而導致文章被撤的新聞出現在大眾視野,一時間,群眾譁然。據了解,相關報刊、雜誌在2020年4月,撤回了中國學者31篇文章,涉及數十家高校、單位及公司。
  • 十幾本SCI雜誌的審稿人,19篇文章被質疑造假?怎麼回事
    印度佩裡亞爾大學(Periyar University)科研中心的Soundarapandian Kannan教授,其署名的上百篇文章中,一個月內有19篇被質疑造假。,其中包括了4篇2019年的已發表文章,以及1篇2020年預發表的文章。
  • 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著名歷史學家王明珂就任臺灣「中研院」史語所所長 澎湃訊 2017-03-02 09:35 來源:澎湃新聞
  •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作者涉國內知名醫院醫學院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中科協稱出版社亦有責   該期刊出版社表示論文系假冒評審人電子郵件作假;作者涉及國內多個知名醫院和醫學院  107篇論文如何涉假?  同行評價  作者將稿件投給期刊後,會送交同行評審人進行評審。
  • 8篇孿生科研造假論文的背後,論文工廠明碼標價,SCI期刊要價高!
    論文工廠再次被證實2020年春節剛過,美國前史丹福大學的助理研究員伊莉莎白·畢克通過大數據對比,發現超過400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論文,似乎都是由同一個「論文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其中僅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就有
  • 東南、地大學者被曝「造假」?或成science首篇被撤文章
    這篇涉嫌學術不端的文章,題為《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ate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中國地質大學宋懷兵與東南大學朱斌位
  • 造假 臺灣多位「大咖」因掛名而捲入論文造假風波
    記者:臺海網  薛洋 「臺大論文造假風波」不斷延燒,島內學界領袖、臺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因為掛名也牽扯其中,遭到各方質疑。臺灣學界盛行「掛名文化」,不太知名的研究人員在發表論文時,為了提高「命中率」,熱衷掛上「大咖」教授的名字,以示文章的「分量」與權威性。
  • 他騙了全世界 美國知名心臟專家31篇論文造假
    他陸續發表多篇文章,被認為是心肌再生領域的開創者和「祖師爺」。但是,陸續有研究人員發現,安韋薩所描述的方法不能被重複。2014年,他發表在美國《循環》雜誌的一篇論文被撤稿。2015年,他從布裡格姆婦女醫院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