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4篇學術論文被撤,校方:已做相關取證

2020-12-05 健康時報客戶端

健康時報 記者徐婷婷 實習記者譚琪欣)就青島大學藥學院兩名教學科研人員共同通訊在《Life Sciences》的研究論文被撤回一事,9月7日,青島大學科技處相關負責人向健康時報記者透露,學校學術委員會已經就此次學術不端事件進行了相關取證調查,並已將結果上報上級部門,將對涉事教學科研人員做出記過處理。但論文署名作者均未給出個人回應。

Life Sciences 官網截圖

嚴重的學術不端,腫瘤研究學術論文被撤

今年以來,青島大學已有4篇腫瘤研究學術論文陸續被撤回。

青島大學藥學院兩名科研教學人員共同發表研究,發現通過下調CIP2A顯示出FL118對CRC的抗腫瘤作用,從而增強了PP2A的活性。Life Sciences雜誌官網聲明顯示,該篇論文是應雜誌主編要求撤回的,撤回原因是該文章與其他7篇文章的圖片存在重複使用的情況,屬於嚴重的學術不端,雜誌為在審稿過程中未發現此類問題向讀者致歉。

青島大學科研教學團隊發表研究發現 Euxanthone可誘導卵巢癌細胞的細胞保護性自噬,對其抗腫瘤活性產生不利影響。該研究發現提供了初步的實驗數據,這些數據支持進一步研究Euxanthone在卵巢癌中的治療功效。但是,2020年5月28日,該文章被撤回。

青島大學科研教學團隊發表研究發現PIM1可被認為是CRC中潛在的治療靶標,為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潛在用於治療CRC提供了實驗基礎。2020年6月13日,該文章被撤稿,主要原因是文章中圖片涉及重複使用。

青島大學科研教學人員等共同發表的「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triggers Xanthoangelol-induced protective autophagy via activation of JNK/c-Jun Ax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該研究發現XAG可以作為治療和預防HCC的有希望的候選者。2020年8月19日,該文章被撤回,主要原因是該文章從5篇不同的文章複製粘貼圖片,構成了嚴重的學術不端。據雜誌官網介紹,該文章已經被引用16次。

對此,青島大學科技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一般來說,撤稿是期刊和作者兩方都不樂於看到的局面,因為它會傷及期刊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學術不端行為則是整個學術界都深惡痛覺的事,學校對於學術不端行為均會嚴格按照《青島大學青島大學學術道德規範及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辦法》以及兩份指導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進行處理通報,處理結果依情節惡劣程度及社會影響確定。

他也同時提到,「由於圖片重複(不當)使用等學術不端行為的界定較為模糊,很難識別圖片的重複使用是否是作者主觀性原因,給調查取證過程帶來一定困難。」

高校應加大學術造假追責和處理力度

健康時報記者通過查詢發現,青島大學四篇被撤稿件涉及的四個學術期刊均為SCI收錄期刊,發表的論文被SCI和SCIE以及其他資料庫收錄,且接收速度相當快,平均2-4周可接收。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表示,目前中國醫生職稱評定體系還有待完善的地方,不能唯SCI論。為了發表SCI論文「毀掉」了一批年輕人,因為年輕人把過多精力集中在發表SCI論文上,不好好學臨床;更有甚者為了發文章,寫假文章或買文章,被發現後,科研學術生涯徹底斷送。

2020年2月20日,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通知,要求「破除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破除論文「SCI至上」,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一位不願具名的醫科院校科技創新中心負責人向健康時報的記者表示,目前的國內評教系統對論文數量和『SCI』十分看中,另一方面對造假事件的打擊力度欠缺,因此學術界的論文造假事件屢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抄襲、造假論文所涉及的不僅是學術不端本身,更會直接影響已公開發表的科學作品的可信度,不可信的論文被引用,又會產生一批次生問題論文。

「科研誠信建設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合作,例如,高校在鼓勵從事科研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強化創新能力的同時,也要考慮加大對造假論文和學校造假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學生的追責和處理力度,同時,學術期刊應加強在論文審稿階段的重複性檢測。」上述醫科院校科技創新中心負責人說。

相關焦點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在其最新發布的 24 卷上批量撤稿 199 篇(含重複37篇)中國學者的論文。這是繼2017年《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撤稿107篇論文後,中國學術界所面臨的最大規模的國際撤稿事件。根據《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官網消息,這次被撤稿件所涉單位包括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陝西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海軍總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等。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31篇文章被撤,中國學者被指學術不端,網友:該罰!
    學術腐敗始終是人們深惡痛絕的事情,然而近日,一則國內學者因涉嫌抄襲而導致文章被撤的新聞出現在大眾視野,一時間,群眾譁然。據了解,相關報刊、雜誌在2020年4月,撤回了中國學者31篇文章,涉及數十家高校、單位及公司。
  •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作者涉國內知名醫院醫學院
    107篇中國論文造假被撤 中科協稱出版社亦有責   該期刊出版社表示論文系假冒評審人電子郵件作假;作者涉及國內多個知名醫院和醫學院  107篇論文如何涉假?  同行評價  作者將稿件投給期刊後,會送交同行評審人進行評審。
  • 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論文涉學術不端 被撤碩士學位
    原標題:湖南大學研究生抄襲雲南財經教師論文被撤碩士學位3月27日,雲南財經大學一教師發帖稱,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劉夢潔的學位論文涉嫌抄襲她的博士論文選題,該選題同時也是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月2日,湖南大學官微發布關於劉夢潔碩士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問題的調查及處理說明,稱決定撒銷涉事的劉夢潔碩士學位,給予其導師洪源警告處分,取消其導師資格,調離教學崗位。說明稱,2019年3月21日,湖南大學成立專門工作組,對學校專業學位碩士畢業生劉夢潔的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問題認真開展調查。經查,劉夢潔的碩士學位論文《腐敗對我國企業逃稅的影響研究》存在抄襲現象,構成學術不端行為。
  • 江蘇大學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生論文,校方公布處理結果
    4月初,Nature雜誌旗下知名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主頁上刊發一則撤稿聲明,一篇完成於2015年的論文被撤。在解釋撤稿原因時,編輯部認為該論文大量抄襲了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的一篇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
  • 那些被撤的論文,事後「風評」頗佳,咋整?—新聞—科學網
    隨之而來的另一個現象是:不少論文雖已被撤,但其引用量卻在增加,並且影響到由此產生的學術成果的可靠性。結果表明,儘管很多文章被撤回是由於道德不當、數據造假和虛假報告,但絕大多數(198篇,83%)對它們的引用都是正面的,只有12篇(5%)為負面性的引用。 「論文撤稿後仍在被引用的問題在學術界一直存在,從未得到有效地解決。」科學網博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時朋朋曾寫道。
  • 107篇醫學論文被撤:治學術造假還得靠「國際醜聞」?
    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有125家之多,這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同行評議,是國際上保障論文質量和評估科研水準的通行手段,在期刊編輯與職稱評審中都有使用,並被認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國內也在被越來越多的期刊與機構使用。這次這麼多人用評審人的真實姓名但提供假冒的電郵地址,進行利於自身論文發表的行為,也是種學術造假。
  • 美國「減肥雞湯」專家被撤13篇論文,辯稱「沒有主觀謊報」
    美國康奈爾大學食品與品牌實驗室主任布萊恩·萬辛克這套靠改變行為習慣來輕鬆減肥的理念頗受讀者歡迎。然而,這位康奈爾的明星教授從2017年起便陷入了捏造研究結論的風波。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宣布一次性撤回萬辛克的6篇論文,使其被撤文章總數上升至13篇。
  • 中國107篇醫學論文被撤調查:作者或未參與造假
    漫畫圖原標題: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事件調查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傑文津、董瑞豐近日,曾隸屬著名國際出版商施普林格公司旗下的《腫瘤生物學》發聲,撤銷雜誌收錄的中國學者的107篇論文。為此,「新華視點」記者就公眾關心的焦點問題進行了調查。焦點一:為何107篇撤稿都集中在醫學界?
  • 三峽大學一院長被舉報學術不端 8篇論文重複發表
    現年62歲的蔡際洲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陳雖曾在武漢音樂學院學習,但他們之前並不相識,寫這篇論文純粹是正常的學術批評,「不算是舉報」。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另一名教師張雄,也在2011年、2012年之交看到了蔡際洲的這篇論文。他查找資料後還發現,除了被點名的一組4篇論文,陳宇京另有4篇、兩個題材的論文也存在「重複發表」的現象。
  • 臺大學校長被指學術不端:涉嫌抄襲自己的另一篇論文
    位於臺灣桃園市的開南大學校長梁榮輝近日捲入學術不端爭議。據臺灣「中央社」8月29日報導稱,開南大學一名男性教職員投訴稱,梁榮輝發表的一篇學術期刊論文,涉嫌抄襲他自己前一年的另一篇期刊論文,兩篇論文相似度達六成。
  • 被疑學術不端,中國Science論文可能首次被撤?| 一周動態
    整理 | 李言聚 焦被疑學術不端,中國Science論文可能首次被撤?當地時間9月4日,Science網站刊登一則「編輯部關切」說明,表示有兩個獨立的消息源向期刊指出,一篇由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可能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兩封郵件稱,這篇論文中的2個圖表是同一通訊作者朱斌之前在兩篇不同的已發表論文中所用圖表的修改版本。這篇被質疑的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於7月10日發表在Science網站。
  • 江蘇大學教授抄襲國外本科論文?校方:正在調查 對此「零容忍」
    本報記者 郝嘉奇 北京報導北京時間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在解釋撤稿原因時,雜誌編輯部認為,該論文的主要內容和公式摘取於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本科生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而沒有註明出處。
  • 【法官說法】論文抄襲曝光 博士學位被撤
    學術道德建設工作組對有關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了核實,通過對徐某博士學位論文涉嫌抄襲內容的逐條對比,發現徐某博士論文涉嫌抄襲裴某、遊某、柴某某和遊某某的4篇碩士學位論文,其博士學位論文與他人已獲得學位的學位論文或已發表的學術論文在內容上出現大量重複現象,且重複內容大部分未標註引用,認定其行為存在抄襲現象,並由此形成了調查報告,認定徐某博士學位論文存在嚴重抄襲行為。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
    這距該論文發表僅3個月,並且是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這篇撤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副教授吳豔,共同通訊作者分別是東南大學教授朱斌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研究員宋懷兵。在撤稿聲明中,作者解釋這是一個「意外錯誤」,原因與實驗室搬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據交接不暢有關。
  • 國際學術發表又被批量撤稿,這次是33篇論文
    因學術不端問題,國內學術圈又迎來了一次規模不小的「地震」。據媒體報導,今年4月,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多媒體工具與應用》批量撤銷33篇論文,加上該期刊近兩年撤下的另8篇論文,總共有41篇論文被撤,其中這已經不是國內學術圈在國際發表上的第一次集體出醜了。
  • 教授被曝抄襲匈牙利本科生論文!校方:「正在鑑定」
    近幾年,國內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畢業論文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次,不但抄本科論文,還抄到了國外。時隔4年多,期刊終於發聲明撤稿。事情發生在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身上。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
  •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 有外國雜誌靠中國投稿費養活
    僅7個月,百餘篇來自中國的國際論文先後被期刊、出版社撤下。這一反常現象引起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機構關注。  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
  • 國內名校碩導抄襲本科生論文,Nature退稿,校方緊急出面!
    眾所周知,一般期刊被撤稿無外乎兩種原因:一種是鑑於被撤論文的相關結論和成果經過研究沉澱後被推翻或無法證實;另一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論文抄襲」。很遺憾,這一次戴美鳳所觸及的是後者。雖然她本人依然極力否認,但是《科學報告》雜誌官網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撤稿聲明,更重要的是在聲明中非常細緻地列舉出該篇論文的「抄襲細節」,該證據明確表明了該論文對2013年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學生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的嚴重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