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圈裡,《自然》(Nature)及其子刊在學術領域的「江湖地位」,奮戰在科研路上的你們想必不會懷疑。作為國際性的頂級期刊,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學術成果,對科研工作者們來說是一種分量十足的肯定。但是偏偏有些論文發表Nature後又被撤稿,除去科研自有的論證與推翻;在另一種情況下,可以說是這些作者,活生生把一件「光榮事」變成「恥辱柱」……
大學教授又爆「抄襲門」,再掀學術界波瀾
近日,《自然》子刊《科學報告》雜誌對江蘇大學理學院數學系教授戴美鳳在2015年發表該刊的一篇論進行了撤稿處理。眾所周知,一般期刊被撤稿無外乎兩種原因:一種是鑑於被撤論文的相關結論和成果經過研究沉澱後被推翻或無法證實;另一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論文抄襲」。很遺憾,這一次戴美鳳所觸及的是後者。雖然她本人依然極力否認,但是《科學報告》雜誌官網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撤稿聲明,更重要的是在聲明中非常細緻地列舉出該篇論文的「抄襲細節」,該證據明確表明了該論文對2013年匈牙利布達佩斯技術經濟大學學生Roland Molontay於2013年完成的本科畢業論文的嚴重抄襲。
頂尖期刊+教授抄襲+抄襲本科論文,這三點足以「狠狠的」戳中學術人的神經,當大多數人在為了學術和職稱埋頭苦幹的時候,抄襲者卻「如魚得水」?頓時網絡上對此的聲討便不絕於耳。
抄襲本科論文?「水貨教授」的底線到底在哪裡?
按照目前的情況,戴教授十有八九是真的抄襲了。網友們往往稱涉嫌學術抄襲或學術不端的教授為「水貨教授」,而這些年我們見了不少在這方面栽跟頭的導師們:「河南鄭州中原工學院畢業生在社交平臺實名舉報自己的導師剽竊本科畢業論文」、「廈門大學博士生稱論文遭指導老師剽竊並公開證據」……這一件件事例都在提醒我們:高校教師的抄襲並不是個例!「水論文」到「水職稱」再到「水貨教授」,其影響的不僅僅只是國內科研成果的嚴謹和嚴肅性,更是在為人師表的層面上為那些本碩博學子起了一個壞頭。更進一步想,如果現在的抄襲之風已經到了「瘋狂」抄襲本科論文的程度,那麼這些教授的底線還可以多低?
提高本碩博論文質量同時,請也對「水貨教授」們「動動刀」
前有清華中大出臺多條畢業論文管理措施,後有江蘇廣東河北的三省論文抽查,本碩博的論文質量在各部門和高校如此重視的情況下顯著提升是指日可待的,但應該注意的是,學生們的學風越來越好的同時不能忽視對導師們的監督。有一種觀點:如果說一個兩個教授的抄襲是為了職稱壓力,當一群教授抄襲論文(尤其是抄襲本科生論文)的情況出現時,這種行為就註定將變成一種惡習。在如今戴美鳳涉嫌抄襲事件之後,這種惡習便再也無法尋求理由解釋,無非是這些「水貨教授」的學術懶惰和小聰明的集中體現。所以不要放鬆警惕,學術需要各個層面的監督,讓破壞學術公平的人知道:頭銜和高級職稱並不是「免死金牌」。
戴美鳳事件發酵到現在,除了聲討之外,作為全國重點一本高校的江蘇大學也自然是坐不住的,「屬實嚴處」是校方對大眾的最新表態。不過我們更希望看到不只是高校的表態,而是學術圈回歸的該有的「骨氣」和「尊嚴」,維護這些,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
本文為AEIC學術交流中心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否則即為侵權,我方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