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疑學術不端,中國Science論文可能首次被撤?| 一周動態

2020-09-05 科學網

整理 | 李言

聚 焦


被疑學術不端,中國Science論文可能首次被撤?

當地時間9月4日,Science網站刊登一則「編輯部關切」說明,表示有兩個獨立的消息源向期刊指出,一篇由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可能存在學術不端行為。

兩封郵件稱,這篇論文中的2個圖表是同一通訊作者朱斌之前在兩篇不同的已發表論文中所用圖表的修改版本。

這篇被質疑的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於7月10日發表在Science網站。兩位通訊作者分別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研究員宋懷兵,以及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東南大學教授朱斌。

有媒體稱,「編輯部關切」分量較重,根據以往經驗,一旦出現此說明,「撤稿率幾乎達到了100%」。(science網站)


動 態


清華首進前20!2021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發布

9月2日晚7點,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發布了2021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並列第20位)成為自2011年採用目前的研究方法以來,第一所進入世界大學排名前20位的亞洲大學。

另外還有5所內地高校也進入了前100名,分別是:北京大學位(23位)、復旦大學(並列70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列87位)、浙江大學(並列94位)、上海交通大學(100位)。

牛津大學連續第五年位居榜首,緊隨其後的是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榜單前100名中,美國高校最多,達到37所;其次為英國,共11所。


內地高校首位!國際最高獎花落浙大女研究生

近日,浙江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聯合學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和UIUC聯合培養的17級博士研究生馬涵之捧回了電磁兼容領域研究生國際最高獎——IEEE EMC Society President’s Memorial Award國際電磁兼容學會主席紀念獎。

馬涵之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研究方向為電磁兼容與信號完整性智能分析算法/類腦晶片信號完整性分析與涉及等。她曾以第一作者發表SCI及EI國際會議論文9篇,獲得浙江省優秀本科畢業生及浙江大學博士研究生新生獎學金。

IEEE EMC學會主席紀念獎授予全球傑出研究生,每年1-2名,表彰其在電磁兼容領域的突出貢獻,以此紀念傑出已故學會主席。今年該獎項僅授予1人。(「浙江大學」微信公號)


多地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教育部回應!

內蒙古鄂爾多斯一研究生因「非全日制」學歷,兩次應聘教師被拒;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哈爾濱無法享受鼓勵來哈就業創業補貼……

近期,非全日制研究生遭遇就業、落戶歧視的消息不斷。人們普遍對全日制研究生與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不公平」對待提出質疑。

不過,也有人表示,對非全研究生的「寬容」就是對全日制的不公平。比如,全日制研究生在讀研期間完全脫產,而非全日制研究生絕大多數都是邊工作邊讀研,在學習時間上沒有那麼充足。如果將兩者一起看待,並不公平。

對此,9月4日,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回應媒體時表示,「2019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已明確用人單位應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業、落戶機會。」

高 校


北大啟用昌平新校區

北京大學2020級本科生帶來了昌平新校區的新消息。北大新生軍訓將於9月5日—17日在北京大學昌平新校區舉行。

屆時,全體參訓學生按照5個軍訓營建制分別入住昌平新校區5棟宿舍樓。每間宿舍安排4名學生入住,宿舍內有獨立衛浴。

昌平新校區校醫院設有普通(常見病)門診和呼吸門診,24小時值班,白天在全校區巡診。

此前,北京大學昌平新校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黨支部成立大會於8月24日在新校區行政樓召開,宣布成立新黨支部。(「北京大學」微信公號)

給本科生配導師,兩所高校出新政

近日,天津大學召開新生學業導師培訓會。2020年,天大首次在智能製造與建造、人文/社科試驗班、新醫科試驗班三個試點大類的1196名本科新生中實行學業導師制。

學業指導教師將對新生進行為期一年的指導,內容包括強化思想引領,注重學業指導,深化科研育人,關懷學習生活。

無獨有偶。中南民族大學也將為2020級本科生配備導師。該校要求全體本科學院專任教師參與,在全體本科學生中實施。

每學期初導師必須與學生見面,每學期指導學生不得少於5次。本科生導師工作考核結果存入教師工作檔案,考核等次為「不合格」的,學院須對其進行提醒、約談和培訓。(天津大學新聞網、「資訊民大」微信公號)


受疫情影響,135名境外知名高校學子就讀南科大

近日,135名境外合作高校的學子陸續前往南方科技大學報到,開啟他們2020年秋季學期的學習科研生活。

這些學子是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萊斯大學、聖母大學、天普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中國籍學生,受境外疫情持續影響無法正常如期返校學習。

南科大應友好合作高校委託,緊急啟動國際融入項目,為自願申請參加項目的友好高校學子提供秋季學期到南科大開展學習和科研的機會。

8月21日,南科大曾迎來國際融入項目首批交流生——來自萊斯大學的46名本科生和24名研究生。(南方科技大學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
    這距該論文發表僅3個月,並且是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這篇撤稿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副教授吳豔,共同通訊作者分別是東南大學教授朱斌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研究員宋懷兵。在撤稿聲明中,作者解釋這是一個「意外錯誤」,原因與實驗室搬遷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據交接不暢有關。
  • 31篇文章被撤,中國學者被指學術不端,網友:該罰!
    這些被撤的稿件均被懷疑從專輯文章「Data Security in Multimedia Modeling」嚴重抄襲,同時涉嫌偽造評審專家,使論文順利過審。這一事件在當時引發極大社會輿論,有人指出這位演員根本不具備申請博士學位的資格,相關部門迅速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其導師也存在學術不端。而近期,現任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也被指控其參與的論文存在圖像不當複製嫌疑。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距發表僅3個月
    這距該論文發表僅3個月,並且是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然而,8月10日,論文刊發僅一個月後,學術打假專家 Elisabeth Bik就在Pubpeer上對該論文圖片發出質疑。緊接著,有不少網友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 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論文涉學術不端 被撤碩士學位
    原標題:湖南大學研究生抄襲雲南財經教師論文被撤碩士學位3月27日,雲南財經大學一教師發帖稱,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劉夢潔的學位論文涉嫌抄襲她的博士論文選題,該選題同時也是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月2日,湖南大學官微發布關於劉夢潔碩士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問題的調查及處理說明,稱決定撒銷涉事的劉夢潔碩士學位,給予其導師洪源警告處分,取消其導師資格,調離教學崗位。說明稱,2019年3月21日,湖南大學成立專門工作組,對學校專業學位碩士畢業生劉夢潔的學位論文涉嫌學術不端問題認真開展調查。經查,劉夢潔的碩士學位論文《腐敗對我國企業逃稅的影響研究》存在抄襲現象,構成學術不端行為。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新聞—科學網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對於此次Science論文被撤,朱斌通過郵件向《中國科學報》表示,他本人與另一位共同第一作者,以及另外兩位參與作者(分別來自東南大學、湖北大學和英國拉夫堡大學),都不同意撤稿。),並勘誤發表(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8/eabe5323、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4/6316/1170)」。
  • 青島大學4篇學術論文被撤,校方:已做相關取證
    但論文署名作者均未給出個人回應。Life Sciences 官網截圖嚴重的學術不端,腫瘤研究學術論文被撤今年以來,青島大學已有4篇腫瘤研究學術論文陸續被撤回。對此,青島大學科技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一般來說,撤稿是期刊和作者兩方都不樂於看到的局面,因為它會傷及期刊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學術不端行為則是整個學術界都深惡痛覺的事,學校對於學術不端行為均會嚴格按照《青島大學青島大學學術道德規範及學術不端行為處理辦法》以及兩份指導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
  • Science發函質詢中方學者存在學術不端,或成首篇被撤文章!
    9月4日,《Science》編輯部刊登的一則「編輯關切」震驚中國學術界,編輯部表示有兩個獨立的消息源向期刊指出,此前一篇發表的論文可能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目前,Science編輯部已向讀者披露具體的情況,並等待作者機構的調查澄清。
  • 我國學者Science論文或被首次撤稿
    東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團隊7月10日剛登上Science的研究,在被舉報質疑存在學術不端行為而一旦撤稿,就是中國首次被撤稿的Science文章。根據「科研打假網站」Pubpeer上的信息,質疑者正是Elizabeth Bik——學術圈有名的「質疑專業戶」,此前還質疑了南開大學曹雪濤多篇論文存在實驗圖片「不當複製」的問題。Elizabeth Bik過去3年一共對中國400多篇科研論文提出過質疑。
  • 那些被撤的論文,事後「風評」頗佳,咋整?—新聞—科學網
    隨之而來的另一個現象是:不少論文雖已被撤,但其引用量卻在增加,並且影響到由此產生的學術成果的可靠性。 「論文撤稿後仍在被引用的問題在學術界一直存在,從未得到有效地解決。」科學網博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時朋朋曾寫道。 撤稿變「殭屍」 引文中「復活」 近十多年來,因學術不端或研究錯誤而被撤回的論文不斷增多。據統計,自2012年以來,每1萬篇論文中就有約4篇被撤回。
  • 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 有外國雜誌靠中國投稿費養活
    僅7個月,百餘篇來自中國的國際論文先後被期刊、出版社撤下。這一反常現象引起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機構關注。  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
  • 【法官說法】論文抄襲曝光 博士學位被撤
    高校作為學術論文的最大輸出者,應當盡到嚴格審查的義務。對學術不端行為嚴厲打擊,糾正學術不良風氣,營造良好學術氛圍不僅是高校的責任,也是其應盡的義務。日前,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布一起博士學位被撤銷的行政案件。徐某雖然博士畢業已經10年,但因博士論文抄襲,還是被網民揪了出來,最終被學校撤銷博士學位。
  • 中國知網論文檢測系統為預防學術不端保駕護航
    CNKI科研誠信管理系統研究中心擁有旗下的大學生論文管理系統(PMLC)、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AMLC)、社科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SMLC)、知網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VIP5.3、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TMLC2)等系統進行測試。用戶可登錄中國知網官網進行詳細了解。不同的子系統對應不同的服務目標。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在其最新發布的 24 卷上批量撤稿 199 篇(含重複37篇)中國學者的論文。這是繼2017年《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撤稿107篇論文後,中國學術界所面臨的最大規模的國際撤稿事件。根據《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官網消息,這次被撤稿件所涉單位包括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陝西省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海軍總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等。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
  • Science昨日首次撤稿中國學界論文
    該論文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與東南大學的研究團隊。這是中國學術界首次被《Science》撤稿,距離2020年7月22日中國學界第一次被《Nature》撤稿(文章出自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時間不到三個月。
  • 26歲研究生凌晨猝死,疑因受導師學術不端事件影響重寫論文
    (均為化名)12月18日,據媒體鳳凰星報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一名研究生李源在家中猝死。父母覺得李源是「累死」的。這幾個月來,他每天都要大強度的工作來寫自己的論文。經常一寫就是到凌晨三四點。隨後,家裡人發現,李源之所以需要如此高強度的工作,或許與其導師季新輝脫不開關係。2019年,季新輝陷入了學術不端事件,被處罰5年內不得擔任地質調查項目負責人。
  • 翟天臨學術不端調查:碩士論文被指抄襲陳坤本科論文
    翟天臨被學術打假事件持續發酵,2月16日,北大發布對此事的調查結果,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學校同意光華學院2月13日對翟天臨作出退出該院博士後流動站的處理。 不過,上述調查結果並未提及翟天臨學術不端的細節。此前,作為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的翟天臨在微博上曬出北大博士後錄用通知書,但其被曝出曾在直播互動中表示不知「什麼是知網」。
  • 涉嫌學術不端 施普林格再撤多篇中國學術論文
    繼撤銷107篇醫學論文後,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再撤銷若干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近期,施普林格旗下期刊《細胞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連續刊登多篇論文撤稿聲明。據撤稿聲明,來自中國的數個科研團隊,不同程度存在涉嫌竊用他人學術科研成果或關鍵資料、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
  • 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撤稿,歷史首次
    兩個月前(7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研究員宋懷兵及東南大學朱斌教授以通訊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 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 (1)的論文。
  • 知網學術不端系統是否會檢測自己的論文重複率
    但是有兩個前提條件,1、在論文檢測前是否有正確填寫論文作者。2、在發表過的論文是否是同一個作者,當然這個可能性較小但也不能排除。知網學術不端的查重系統對論文重複除了計算連續13字的重複之外,還有根據語言模糊算法,不是靠簡單的同義詞替換就可以糊弄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