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篇論文遭撤稿,曾經的抗癌英雄要跌下神壇

2021-02-23 小張聊科研

腫瘤一直是大家談之色變的疾病,它的高死亡率讓人們噤若寒蟬,在與腫瘤抗戰的過程中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科學家,他們用自己的科學家研究為腫瘤的治療提供了積極的策略。Fazlul Sarkar教授就是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積極的研究各種蔬菜和香料中的天然藥物,並從中提取具有抗癌活性的成分,為腫瘤的治療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此,他曾經被譽為抗癌英雄,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最近多篇論文遭撤稿,截止目前為止,已經撤稿40篇,曾經的抗癌英雄也已輝煌不再了。

Fazlul Sarkar是一位印度裔美國人,目前為韋恩州立大學卡馬諾斯癌症中心的病理學教授。

Fazlul Sarkar

自1978年在印度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後,Fazlul Sarkar教授就一直從事著對癌症的研究,與癌症的對抗已經長達32年,通過pubmed搜索可以看到,他已經在癌症領域發表了400多篇論文

尤其是近幾年,其科研成果呈現井噴式發表,年產量平均40多篇,並且其中多篇論文為癌症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和策略。

從發表的文章來看,他的研究專注於理解「主」轉錄因子,NF-kb的作用,以及其在調控實體瘤發生發展中的分子機制。此外,他還致力於闡明「天然藥物」和小分子化合物用於癌症預防和治療的分子機制並且他還是開發天然藥物如異黃酮,薑黃素和吲哚化合物用於臨床的先驅之一,他的基礎科學研究成果促成了乳腺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臨床試驗的開展,為這些腫瘤患者帶來生命的希望,曾經一度被譽為抗癌英雄。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事情的轉折點發生在2015年,當年8月份,24位匿名科學家同時向韋恩州立大學舉報Fazlul Sarkar學術不端,隨後該大學展開了為期一年的辛苦調查發現FazlulSarkar的多篇學術論文涉嫌造假並要求出版社撤回其發表的10篇論文。本來這樣事情就算調查結束了,但是吃瓜群眾不嫌事大,一位名為Clare Francis的網友在pubpeer網站上評論稱Fazlul Sarkar教授的其他多篇論文也涉嫌造假,這下惹惱了Fazlul Sarkar,他當即要求pubpeer提供該網友的ID(因為該網友用的不是真名,機智了),但是一身正氣的pubpeer從來都是不畏強權,果斷拒絕,隨後Fazlul Sarkar對pubpeer展開了起訴。

然而,事實大於雄辯,在他起訴後的不久,他的另外幾篇文章又慘遭撤稿。Retraction Watch也以諷刺性的題目進行了報導。

讓人啼笑皆非的,這一報導可就沒完沒了,每次Fazlul Sarkar被撤稿,Retraction Watch都以頭條進行報導,題目不端變換著,但是關鍵詞卻從來不換——起訴pubpeer的那個人又撤稿。最近的一次報導是10月4日,讓我們再來感受下Retraction Watch的腔調(得罪這種網站職業生涯算是交代了)。

可能覺得標題不過癮,在開頭的第一句,該網站譏諷道:Welcome to the Top 10, Fazlul Sarkar(歡迎Fazlul Sarkar榮登撤稿排行榜前十)。

Fazlul Sarkar每年撤稿數

科研工作是具有持續性的,已經發表的論文可能是後續文章的基礎,如果心曾僥倖的蠢蠢欲試,遲早會有東窗事發的一天,到時即使你曾經功高蓋世,也難免會為此追悔終生,因此,科學研究容不得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我們應當時刻以此為鑑,銘記於心。

相關文章: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小張聊科研」

關注後獲取《科研修煉手冊》1、2、3、4、5、6、7,8

相關焦點

  • 學術圈「造假之王」,200餘篇論文有183篇論文被撤稿
    如今他雄踞個人撤稿篇數榜首,遭撤稿的文章有驚人的183篇之多,一個人就佔了從1980年到2011年撤稿總篇數的7%。這個爬得高又摔得痛的故事還開啟了學術出版的新紀元:誕生了用於搜尋學術造假的統計學工具,以及樂意用它們尋找造假的「學術警察」。2009年,史蒂夫·伊恩提斯(Steve Yentis)成為《麻醉》(Anaesthesia)雜誌的主編。
  • 臺灣「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遭撤稿
    臺灣學者最嚴重國際處分:「中研院」前所長8篇論文造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3月3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研院」生化所前所長陳慶士驚爆8篇學術論文造假,並遭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建議「立即撤稿」。
  • 撤稿107篇!中國被曝最大醫學論文造假案
    作者 | Alice來源 | "醫學界"微信號4月20日,著名出版商斯普林格(Springer)發布消息稱:經調查掌握確鑿證據,Springer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將旗下的《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雜誌(影響因子2.9)2012-2016年發表的107篇造假論文撤稿。
  • 臺灣著名癌症學家陳慶士8篇論文撤稿,美大學公布75頁調查報告
    近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OSU)一名癌症研究人員辭職,原因是他在 8 篇論文中存在不當行為。他設計的抗癌化合物以及已進入臨床試驗的兩種化合物獲得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和多項專利。俄亥俄州立大學發布的一份長達 75 頁的報告稱,癌症科學家陳慶士(Ching-Shih Chen) 在 8 篇論文的 14 張圖片中「違反了公認的圖像處理和圖像生成方法,並存在故意偽造數據行為。」該報告建議,陳慶士與共同作者在2006 年至 2014 年發表的這 8 篇論文應該「立即撤稿」。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首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後續: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據悉,這是第一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一個多月前,《科學》雜誌發表了對這篇論文的「編輯部關切」,表示論文可能存在數據真實性問題,文章中的兩張圖片與此前朱斌擔任共同作者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的數據圖非常相似。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近日,199篇中國學者論文遭遇一國際期刊「撤稿」,將學術界一直存在的論文造假問題再度推至風口浪尖。這一醫藥領域的SCI期刊為《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 中國發布了全球最多的論文,也貢獻了最多的撤稿
    2016年5月2日,40歲出頭的韓春雨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論文轟動國內學界。二本院校、講師身份為他蒙上一層「勵志色彩」。但一鳴驚人的他很快陷入「學術造假」的爭議——對於講求實證精神的現代科學,實驗數據無法重複必將面對質疑。
  • 危機 | 35000篇論文或因圖像重複不當而撤稿
    最終他們確定了59篇文章是有問題的。隨後,他們把這個情況通報雜誌社,最終有42篇論文更正了圖片,5篇被撤稿,還有12篇沒有採取任何應對措施。mBio主編Arturo Casadevall認為稱,這是意料之中的,因為許多論文重複用圖並不是故意的。
  • SCI期刊批量撤稿199篇中國學者論文
    近日,期刊 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簡稱為ERMPS)在其 24 卷上批量撤稿了 199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
  • 199篇中國學者論文被批量撤稿,幾乎都涉嫌學術不端……
    根據公眾號「艾普蕾 iplagiarism」統計,被撤稿的論文共有 199 篇,已經遠遠超過了 2017 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撤稿的 107 篇。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走近本次撤稿事件,一探 199 篇撤稿背後的故事。撤稿期刊是何方神聖?在討論具體的撤稿事件之前,了解期刊的大體情況顯然不可或缺的。
  • 107篇中國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撤稿 評審造假系主因
    央廣網北京4月23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當地時間4月20日,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發表撤稿聲明,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宣布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裡面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
  • 川大正式撤稿一篇6分SCI,原因是所有作者均不知情有該論文
    本文來源:生物學霸 作者:EVEE曾經有一篇論文擺在我眼前,但我沒有絲毫印象,只能選擇撤稿,即使它發表在影響因子接近 6 的期刊上。別不信,這是個離奇的真實故事...圖片來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據悉,論文通訊作者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超聲醫學科,肌骨專業組組長邱邐教授。圖片來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論文撤稿在科研界可以說是稀鬆平常,但是這篇論文的撤稿理由,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抄襲?
  • 107篇中國論文被撤稿,是國際期刊把關不嚴的錯?
    [摘要]107篇中國學者論文因同行評審造假被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斯普林格一次性撤稿,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被撤作者還不乏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的。而這次事件距離去年12月底的同類事件才僅僅過去4個月。
  • 聚焦 | 中國學術界出醜聞,107篇醫學論文被國際期刊集中撤稿!
    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裡面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 107篇論文被集體撤回,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撤回的主要原因是評審做假。
  • 清華回應11篇論文被海外撤稿:撤銷造假者博士學位
    )」的網站近日顯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有學者的11篇論文因學術不端行為被學術期刊網站撤稿。北京青年報記者在「撤稿觀察」網站上列出的撤稿名單上看到,這11篇材料學領域的學術論文主要發表於2014年至2016年之間,被《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期刊網站撤稿。撤稿原因是一系列圖片直接複製了以往已經發表的論文,不同論文通過重新編排和改動圖示來重複同樣的成果。
  • 117篇SCI論文被撤稿追蹤:論文審核存灰色地帶
    據通報,自2015年3月開始,《英國現代生物》《斯普林格》《愛思唯爾》《自然》等國際出版集團出現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國作者的論文有117篇。其中,23篇標註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獲得資助的項目申請書。  2014年,我國發表的SCI論文約25萬篇,僅次於美國,是英國的兩倍,與14年前相比翻了5倍。
  • 199 篇中國學者論文被批量撤稿,幾乎都涉嫌學術不端......
    199 篇中國學者的論文。>,已經遠遠超過了 2017 年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撤稿的 107 篇。撤稿理由五花八門具體到本次事件,199 篇論文因何原因撤稿,無疑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儘管被撤稿論文都帶著一個「withdrawn」的標籤,但是其實大部分被撤稿論文應該被打上「retraction」的標籤。
  • 論文的通訊作者偽造合著者,發表2月即遭撤稿
    該研究目前已被撤稿,撤稿通知如下:在作者的要求下,經期刊編輯與SAGE公司(《Lupus》雜誌的所屬公司)同意,這篇文章將被撤回。該論文是由通訊作者單獨提交給期刊的,論文的合著者之前對此一無所知,他們認為研究結果還比較初級,不適合發表。那這是如何被發現的呢?論文作者名單中的其中一位——Vilma Martins無意中發現自己新發表了一篇論文,這讓她非常吃驚:我收到了ResearchGate關於自己新發表論文的通知。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創歷史最高
    1、中國 SCI 論文撤稿佔到所有撤稿的 44.0%截止到 2020 年 7 月,世界範圍內共有 23,425 篇 SCI 撤稿,其中中國有 10,303 篇,遠遠高於第二位的美國 4,125 篇,中國論文撤稿已佔了世界 44%,「位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