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勇
眾所周知,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的重要性。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呢?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有的通訊作者還會負責論文的寫作,也有的是學生負責完成論文的初稿,導師認真修改。總之,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非常了解,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
在論文投稿前,通訊作者要發郵件給所有的共同作者徵求意見,在所有人都沒問題的時候,才能投稿。這是非常嚴肅的問題。
舉個例子,我一個在澳洲的朋友是博導,其中一位博士生投了一篇英文摘要給一個會議(通訊作者是導師)。因為截止日期快到了,事先沒把摘要發給導師和其他共同作者看,就擅自投出去了。
然而,過了幾天,會務組發郵件給所有共同作者,摘要接收了。也就在同時,其中一位共同作者很客氣地給我朋友發信問,這篇文章怎麼回事。他之前沒有收到任何關於這個摘要的信息。
後來,我那朋友把學生叫來,狠狠批評教育一頓。學生給出的解釋是:畢竟就一篇會議論文摘要,又不是期刊論文,而且時間上通知所有共同作者也來不及了,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最後,論文被撤回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論文投稿不遵守規矩,出問題的第一責任人是導師、是通訊作者。另外,國內很多論文投稿,是學生用導師的郵箱代替導師作為通訊作者投稿,這是很危險的。一旦論文出問題,期刊主編第一時間會找導師,而不是學生。這種事,任何解釋都是徒勞的,並且越抹越黑。
論文在修改階段或接收後添加一個作者可以嗎?原則上是可以的,但通訊作者要跟期刊主編解釋清楚,為什麼要多加一個作者。因為有時多加一個作者後,主編會把這篇文章作為一篇新的文章,重新送審。老實講,這種做法會給主編留下不好的印象。另外,論文投出後,隨便更換共同作者的順序,也是非常不專業的做法,會被認為非常不嚴謹,也有的論文會因此被拒稿。論文投稿最好用大學的官方郵箱。如果用其他郵箱,就會顯得不專業。因為大學的官方郵箱是唯一的、可信的。其他的郵箱,主編無法判斷是否是通訊作者本人。
作為通訊作者一定要嚴格把關論文的英文版。因為很多不錯的工作都是「死」在了語言的表達上。有人可能天真地認為,只要論文內容好,語言問題交給編輯改就行了,這是非常愚蠢且危險的想法。一個編輯每天要負責處理幾十篇甚至更多的稿件,英文看不懂會分分鐘被拒稿。
之前,我還聽一個朋友說他們系裡有個老外,經常收到國內研究生的來信,要加他作為共同作者一起發表論文。開始這個老外很高興,覺著自己影響力不小,但考慮到這個學生做的工作並不是自己的研究領域,而且也沒有貢獻,就婉拒了。可這個學生沒多長時間又發信要求這個老外只要改改英文就可以。老外考慮再三還是拒絕了。可是,這個學生再以發信要求老外作為共同作者,並說出了實情:畢業論文壓力太大,掛個老外名字,幫忙改改論文,並藉助老外在業內的名氣,論文可能容易發表些。老外看到這第三封信後更加困惑了,找我朋友了解情況,你們中國的學生這是怎麼了,弄得我朋友無話可說。
最後說一下,作為通訊作者,在回覆審稿人意見時的身段定位。我發現很多國內的老師也好、學生也好,在回覆審稿人意見的時候,表現得太過謙卑。比如,審稿人提了一個意見,也不管對錯,先來一個I am sorry 。這個sorry完全沒有必要,有什麼可抱歉的?作為通訊作者回覆審稿人的意見時,給予足夠的尊重是必要的,但完全不必要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太低,而是要以一個平等的身段去回覆審稿人各種正面的、負面的問題,不卑不亢,才能受到尊重。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中國科學報》 (2019-05-20 第8版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