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

2020-12-06 科學網

 

■王善勇

眾所周知,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的重要性。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呢?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有的通訊作者還會負責論文的寫作,也有的是學生負責完成論文的初稿,導師認真修改。總之,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非常了解,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

在論文投稿前,通訊作者要發郵件給所有的共同作者徵求意見,在所有人都沒問題的時候,才能投稿。這是非常嚴肅的問題。

舉個例子,我一個在澳洲的朋友是博導,其中一位博士生投了一篇英文摘要給一個會議(通訊作者是導師)。因為截止日期快到了,事先沒把摘要發給導師和其他共同作者看,就擅自投出去了。

然而,過了幾天,會務組發郵件給所有共同作者,摘要接收了。也就在同時,其中一位共同作者很客氣地給我朋友發信問,這篇文章怎麼回事。他之前沒有收到任何關於這個摘要的信息。

後來,我那朋友把學生叫來,狠狠批評教育一頓。學生給出的解釋是:畢竟就一篇會議論文摘要,又不是期刊論文,而且時間上通知所有共同作者也來不及了,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最後,論文被撤回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論文投稿不遵守規矩,出問題的第一責任人是導師、是通訊作者。另外,國內很多論文投稿,是學生用導師的郵箱代替導師作為通訊作者投稿,這是很危險的。一旦論文出問題,期刊主編第一時間會找導師,而不是學生。這種事,任何解釋都是徒勞的,並且越抹越黑。

論文在修改階段或接收後添加一個作者可以嗎?原則上是可以的,但通訊作者要跟期刊主編解釋清楚,為什麼要多加一個作者。因為有時多加一個作者後,主編會把這篇文章作為一篇新的文章,重新送審。老實講,這種做法會給主編留下不好的印象。另外,論文投出後,隨便更換共同作者的順序,也是非常不專業的做法,會被認為非常不嚴謹,也有的論文會因此被拒稿。論文投稿最好用大學的官方郵箱。如果用其他郵箱,就會顯得不專業。因為大學的官方郵箱是唯一的、可信的。其他的郵箱,主編無法判斷是否是通訊作者本人。

作為通訊作者一定要嚴格把關論文的英文版。因為很多不錯的工作都是「死」在了語言的表達上。有人可能天真地認為,只要論文內容好,語言問題交給編輯改就行了,這是非常愚蠢且危險的想法。一個編輯每天要負責處理幾十篇甚至更多的稿件,英文看不懂會分分鐘被拒稿。

之前,我還聽一個朋友說他們系裡有個老外,經常收到國內研究生的來信,要加他作為共同作者一起發表論文。開始這個老外很高興,覺著自己影響力不小,但考慮到這個學生做的工作並不是自己的研究領域,而且也沒有貢獻,就婉拒了。可這個學生沒多長時間又發信要求這個老外只要改改英文就可以。老外考慮再三還是拒絕了。可是,這個學生再以發信要求老外作為共同作者,並說出了實情:畢業論文壓力太大,掛個老外名字,幫忙改改論文,並藉助老外在業內的名氣,論文可能容易發表些。老外看到這第三封信後更加困惑了,找我朋友了解情況,你們中國的學生這是怎麼了,弄得我朋友無話可說。

最後說一下,作為通訊作者,在回覆審稿人意見時的身段定位。我發現很多國內的老師也好、學生也好,在回覆審稿人意見的時候,表現得太過謙卑。比如,審稿人提了一個意見,也不管對錯,先來一個I am sorry 。這個sorry完全沒有必要,有什麼可抱歉的?作為通訊作者回覆審稿人的意見時,給予足夠的尊重是必要的,但完全不必要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太低,而是要以一個平等的身段去回覆審稿人各種正面的、負面的問題,不卑不亢,才能受到尊重。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中國科學報》 (2019-05-20 第8版 博客)

相關焦點

  •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
    眾所周知,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的重要性。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呢?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
  • 如何做論文的通訊作者?
    作者:王善勇教授大家都知道,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來講是最重要的。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通訊作者呢?01.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
  • 論文通訊作者好做嗎?通訊作者有哪些職責?
    通訊作者作者一篇論文的靈魂人物,論文出現任何問題,通訊作者要第一個來處理,所以比起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的職責更多,所以通訊作者可不是那麼好做的。通訊作者有哪些職責,如果做才能勝任呢?1、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有非常深入的了解,通常來講,一篇文章的主要思想可能主要來自導師;部分通訊作者還要承擔論文的寫作工作;也有的需要在第一作者完成論文的初稿後,通訊作者要負責認真的修改,仔細地核對,並且還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新聞—科學網
  • SCI期刊論文可以有幾個通訊作者
    SCI期刊論文中,比較重要的兩個作者位置,分別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通訊作者是論文的聯絡人或組織人,可能同時有多個人擔任。那麼,SCI期刊論文可以有幾個通訊作者?SCI論文內容要求比較高,少不了做實驗,而做實驗,可能需要多個單位支持才能完成,相當於SCI期刊論文有多個通訊作者。是否所有人都能署名該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以SCI期刊認可人數為準,可能是一個,可能是兩個,也可能是更多。一般來說,SCI期刊論文通訊作者不要超過三個。
  • SCI中共同通訊作者的順序如何排列
    SCI論文發表往往少不了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之所以有共同通訊作者的叫法,是因為有的SCI論文是允許多個通訊作者,從而在安排署名時,就有了先後之爭。那麼,SCI中共同通訊作者的順序如何排列?SCI中共同通訊作者的順序如何排列SCI中共同通訊作者,並非所有的SCI期刊都允許,可以說大多數SCI期刊是不允許的
  • 中國團隊撤回《自然》「最小恐龍」封面論文,但通訊作者稱「撤稿...
    撤稿聲明如下: 「為防止不準確的信息保留在文獻記錄中,我們作為作者撤回本文。儘管對於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的描述仍然是準確的,但是一個未發表的新標本使我們對有關 HPG-15-3 的演化樹位置的假說產生了懷疑。」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作者 | 胡珉琦10月9日,科學網公號推送了《 》一文,引發廣泛關注。有讀者提出:撤稿聲明最後一句顯示,論文另一通訊作者、東南大學教授朱斌等並不同意撤稿。為何最終還是撤稿?對於此次Science論文被撤,朱斌通過郵件向《中國科學報》表示,他本人與另一位共同第一作者,以及另外兩位參與作者(分別來自東南大學、湖北大學和英國拉夫堡大學),都不同意撤稿。
  • 論文裡的通訊作者能起到什麼作用?
    一般,一篇文章裡會有一個以上的作者,現在很多雜誌都要求一篇文章要有3個以上的作者。論文的第一作者必須是第一線操作的實施者和原始數據的收集和處理人,又是初稿的執筆人,第一作者當然要對研究結果和數據的真實性負首要責任。
  • 論文的通訊作者偽造合著者,發表2月即遭撤稿
    發表在《Lupu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Antibodies to cellular prion protein and its cognate ligand stress-inducible protein 1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顯示作者為聖保羅大學的風溼病學家Jozelio F Carvalho帶領的一個研究小組,但實際上,更確切地說,
  • SCI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哪個重要?
    關於通訊作者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實際統籌處理投稿和承擔答覆審稿意見等工作的主導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負責人。通訊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作者名單的最後(使用符號來標識說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貢獻不亞於論文的第一作者。
  • SCI論文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評職稱有什麼區別?
    發表一篇SCI論文,若是用於職稱評定,參評人還得滿足評審單位認可的署名作者位置。一篇SCI論文中,通常被認可的位置是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但兩者在參評職稱上有不同。那麼,SCI論文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評職稱有什麼區別?
  • 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的區別
    我們經常看到文章中會有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通訊作者等,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很好理解,但是對於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不少科研工作者會有所疑惑,究竟兩者有什麼分別
  • 值得注意的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
    隨意「搭車」署名、遺漏應該署名的作者、擅自將知名人士署為作者之一以提高論文聲譽和影響,都是應該儘量避免的哦。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實際統籌處理投稿和承擔答覆審稿意見等工作的主導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負責人。
  • 大二學生擬投稿論文,導師給其三作加通訊作者,你會如何選擇?
    本科生大二有機會提前進入本校導師團隊實驗室,在做大學生創新課題?或是導師樂意指導本科生做科研,少量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就怕搞成噱頭。提問透露的細節不多,無法判斷這篇論文的貢獻程度劃分,小西只能做些合理推斷。
  • 國內論文造假又出新方式:偽造一個外國人通訊作者,堪比懸疑小說情節!
    我們之前也和大家分享過很多論文造假的新聞,比如論文涉嫌造假9篇被撤,通訊作者回應:原始數據被洪水衝走了……其中目前比較常見的是圖片造假,還有就是同行評議作假(很多SCI期刊都會讓作者自行填寫推薦審稿人的信息和郵箱,通過杜撰一個假的郵箱
  • 論文涉嫌造假,導師作為「通訊作者」需要負責嗎?
    存疑論文基本都是「通訊作者」身份在能檢索到的其中35篇論文中,由曹雪濤擔任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的文章達到了29篇。這些被疑造假的論文發表時間從2003年一直延續到2018年,絕大部分在曹雪濤供職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免疫學研究所期間發表,文章多見於《細胞與分子免疫學》、《免疫學雜誌》、《生物化學雜誌》等國內外期刊。
  • 曹雪濤已修改論文圖片,聲明是無意識犯錯,通訊作者該不該擔責?
    他專門聲明:「我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但是因為科研工作很繁忙,所以也會有圖片和數據重複使用的問題,既然ElisabethBike博士有所質疑,他將和他的團隊認真檢查所發表的論文及其圖像,不過曹曹雪濤教授也聲明,我在這些論文中只是通訊作者!聲明一出,輿論譁然。科研論文中的通訊作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 科學家解密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染色體—論文—科學網
    哺乳動物染色體演化歷程簡圖(周暘等繪) 「這為理解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如何發生輻射性的適應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信息。」論文第一作者、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周暘表示。論文通訊作者之一、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研究員弗朗克·格魯茲納說。 該研究還揭示了哺乳動物性別染色體演化的出人意料的複雜模式。「我們都知道,人和其他絕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是通過X和Y兩條染色體決定性別。」論文另一位通訊作者、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周琦說,「但我們的研究顯示,單孔類的性染色體與包括人在內的大多數哺乳動物的性染色體沒有任何同源關係,反而和鳥類更接近。
  • 論文通訊作者等解讀《國家科學評論》相關論文
    《中國科學報》特此採訪包括論文通訊作者在內的3位業內專家。《中國科學報》:論文中提出,新冠病毒株發生了149個突變點,這是否意味著新冠病毒「變異」或者「進化」了?這種突變是否會影響臨床治療、藥物研發和疫苗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