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科學的侵蝕:製藥公司的財務實力強大,迫使《柳葉刀》接受論文

2020-09-05 拾起雜言

Philippe Douste-Blazy,醫學博士,心臟病學家,前法國衛生部長,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2017年,他曾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的候選人。

在2020年5月24日的一段錄像採訪中,doustet - blazy博士提供了一系列羥氯喹陰性研究如何在著名醫學雜誌上發表的見解。

他透露,在最近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舉行的一場只有專家參加的絕密閉門會議上,《柳葉刀》(the Lancet)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編輯都以製藥公司給他們帶來的壓力為由表達了他們的憤怒。

他指出,每一位編輯都用「罪犯」這個詞來描述對科學的侵蝕。

他引用了理察·霍頓博士對科學現狀的哀嘆:

「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我們將無法發布更多的臨床研究數據,因為製藥公司的財務實力非常強大;他們能夠向我們施壓,讓我們接受那些在方法上明顯完美的論文,但他們的結論正是製藥公司想要的。」

在2020年4月時候,Douste-Blazy博士支持Didier Raoult博士推薦的羥氯喹(HCQ)和阿奇黴素(AZ)聯合治療Covid-19。

Douste-Blazy曾發起了一份請願書,敦促法國政府官員允許醫生在冠狀病毒患者需要重症監護之前,為他們開羥氯喹(hydroxy氯喹)處方。該請願書已得到近50萬法國醫生和公民的籤名。

然而,公共衛生官員、學術醫生和媒體——由於他們都對製藥公司及其高利潤的營銷目標負債——因此強烈反對使用HCQ,並利用一切機會貶斥該藥物,嘲笑川普是它的支持者。

此外,英國當地媒體也報導了在經歷了長達數月的冠狀病毒襲擊後,幾乎沒有人看到首相詹森在倫敦主持並與蓋茨共同主持的全球峰會結束時發表的乏味但誇大其詞的演講。

英國輿論認為:如今,我們生命中的一切價值,都不得不在與蓋茨先生很久以前設計的疾病的無休止的戰爭中放棄。

在蓋茨的「美麗新世界」裡,每個人都必須接種疫苗,就像每五分鐘打一次電腦補丁一樣,當疫苗不起作用時——如果我們還站著——我們就得再打一次。

相關焦點

  • 新冠熱門研究論文撤稿,《柳葉刀》陷入信任危機
    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陷入了新冠疫情以來的首次重大學術醜聞。周四,《柳葉刀》發表了來自三位作者的聲明,他們主動撤回了5月22日發表的一篇倍受爭議的氯喹和羥氯喹的臨床觀察性研究論文。他們同時向《柳葉刀》的編輯們致歉。截至發稿,論文的另一位共同作者、Surgisphere公司CEO德賽沒有做出回應。第一財經記者6月3日聯繫Surgisphere公司的另外兩位高管,也均未收到回復。
  • 頂刊論文「翻車」世衛也被誤導 滿身漏洞的數據公司如何「騙」過了...
    / 論文 /迫使世衛暫停試驗項目「現在很明確的是,當我希望能在這個緊迫時期為新冠研究做貢獻時,我沒有做足夠的工作以確保數據源的適用性,」梅赫拉博士在對《紐約時報》的聲明中表示。▲兩篇論文的主要作者梅赫拉博士。圖據《科學新聞》5月22日,他在《柳葉刀》發表了一篇關於抗瘧疾藥物氯喹和羥基氯喹的研究論文,因其「令人震驚的結論」而成為了全球頭條新聞。該論文稱,在涉及全球六大洲、671家醫院的96,000名受試者的研究中發現,正在探索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抗瘧藥羥氯喹(HCQ)與患者較高的死亡率有關。
  • 柳葉刀、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氯喹撤稿風波:論文作者被大學解聘
    這篇論文從全世界數百家醫院的健康記錄中收集了大量數據,涉及將近15000名接受氯喹或羥氯喹治療的患者和超過81000名未使用實驗藥物的患者。上述論文在5月22日發表後立刻引發各界高度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團結試驗」(Solidarity Trial)中的羥氯喹試驗因此被暫時叫停。
  • 2010年度生命科學十大論文撤銷事件盤點
  • 阿斯利康稱疫苗有效,相關論文在《柳葉刀》發布
    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公司開發的新冠疫苗後期試驗的臨床數據周二發表在經同行評審的權威醫學在職《柳葉刀》上,成為首個正式發表新冠三期臨床試驗論文的疫苗團隊。研究團隊在11月23日發布的試驗主要結果意外顯示,一些接種了半劑量疫苗然後再進行全劑量的參與者,比兩次全劑量疫苗接種的參與者,對新冠疾病的保護效果更好。
  • 科學期刊上發表論文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
    5月1日,《柳葉刀》總編理察·霍頓接受中央電視臺《新聞1+1》節目主持人白巖松連線專訪時認為,「如果沒有中國科學家及醫生從1月開始直到現在還在發表的論文,我們就不會有一個可靠的知識基礎應對這次疫情」——   □本報記者 杜一娜  5月1日,《柳葉刀》總編理察·霍頓接受中央電視臺
  • 頂級期刊《柳葉刀》驚現全中文論文!
    《柳葉刀》創刊於1823,有近200年的歷史,有多牛就不必再說了吧,一直以來,我們心中理所當然的認為SCI論文嘛,那必須得是全英文的對吧,但是就在昨天,11月26日,它破天荒地發表了史上第一篇中文論文!!
  • 《自然》、《科學》、《柳葉刀》,頂級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
    《自然》雜誌、《科學》雜誌、《柳葉刀》雜誌,三份頂級學術期刊連續幾個月來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取得成效。面對飽含偏見與歧視的「政治病毒」,這三份學術界分量十足的期刊,正在以科學的名義發起攻勢——《自然》、《科學》:中國為世界爭取寶貴時間!
  • 《柳葉刀》沒有刊登轉基因有害的英國科學家論文
    如果說一開始他是沒有能力接受可靠的信息,所以誤傳播了謠言,但是在被我有理有據的列舉出事實之後,卻不能虛心接受,反而從人身攻擊的角度做潑皮無賴,則不是「能力」的缺陷,而是「品德」的問題了。沒有人一出生就十全十會,關鍵在於不斷地學習和改正,拒絕進步做鴕鳥狀的人,只能被社會淘汰。為什麼他傳播的都是謠言呢?他說的有一大堆,我稍微列舉幾條出來。
  • 《柳葉刀》預印本論文:新冠可能最早在印度次大陸傳播
    【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11月17日,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科學文獻預印本存儲平臺SSRN上發布了一篇預印本論文。這篇論文題為「新冠病毒在人類宿主中的早期隱秘傳播及進化」,其研究團隊認為,新冠病毒最早可能在印度次大陸發生人際間傳播。
  • 日本製藥業強大,但為何沒能誕生世界級的製藥公司?|鈦媒體行研
    數據來源:美國Pharm Exec's Top 50 Companies 2019;圖表為鈦媒體駐日團隊整理可以看到,日本排名最高的製藥企業武田製藥工業前面,還有2家瑞士企業、1家法國企業,2家英國企業,1家德國企業和1家丹麥企業。瑞士能夠誕生這麼多大型製藥企業,與其在「銷量前一百藥品」佔有率中實力相當(佔了11種),但是日本最大的製藥企業排名卻很靠後。
  • 【果殼網專訪】科學人對話《柳葉刀》雜誌主編理察•霍頓
    此前,他在英國伯明罕大學接受過生理學和醫學的訓練,成為主編後則擔任過多個科學和醫學編輯組織的主席,也獲得了幾個大學的榮譽醫學博士與榮譽教授的頭銜。今年10月底,霍頓博士出席並主持了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與《柳葉刀》共同舉辦的「保護星球健康:人類應對全球變化行動的終極目標」新聞發布會,並在會議間隙接受了科學人的採訪。
  • Preprints with The Lancet不等於柳葉刀發表
    我們把這項新舉措當作一個試驗,以便更多地了解醫療衛生界,特別是作為「預印本」概念遲來者的看法及接受度。 向柳葉刀系列期刊投稿研究論文的所有作者中,約有30%在投稿時選擇了「論文投稿同時以預印本形式發布」,目前我們有共計超過6000篇預印本文章在該網站發布。
  • 《柳葉刀》總編霍頓:中國的科學發展已是世界領先水平
    來源:新聞一加一【】《柳葉刀》總編霍頓:中國現在是科學大國,20年前我們收到的中國作者的投稿還不是很多,但是現在中國是向柳葉刀系列期刊提交科研論文方面的領導者之一。挑選論文是很困難的,選擇的標準是評價哪些論文是對全球的受眾最有影響的,中國的科學發展已經是世界領先水平,中國的很多科學研究是和全球受眾相關的,中國有非常好的全球科研機構,還有科學界的領導者,這得益於中國政府在過去20年對科研方面的投入,這是促使中國在這場疫情當中取得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 醫藥創新實力強大 科興製藥網上路演展藍圖
    11月30日下午,科創板擬上市公司科興製藥在上證路演中心舉行網上路演。在3個小時的交流中,科興製藥董事長鄧學勤攜一眾高管有問必答,從公司主營業務、核心競爭力及發展戰略等方面立體呈現公司原貌。  「科興製藥科創板首發上市,開啟了公司發展的新階段和新徵程。」
  • 論文寫作技巧:財務風險分析題材的論文這樣寫最容易
    針對財務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生而言,在畢業論文中以財務風險題材作為論文主題進行寫作,是比較常見的論文選題方向。首先在擬題方面是有技巧的。選題範圍要儘量的縮小範圍,所謂的縮小範圍就是研究某一家具體的公司進行研究。
  • 三精製藥墜落記 經營問題積重難返
    經營問題積重難返  說到三精製藥經營質量的不樂觀,財務數據或許是其中最有說服力的論據之一,該公司近幾年業績的不穩定、業績增長幅度和淨資產收益率的下降等都在透露一個不好的信息:三精製藥日漸沒落了。2013年,三精製藥存在的問題集中爆發。  對於三精製藥來說,2013年應該是印象尤其深刻的一年,上市十年來,三精製藥的主業在這一年首現虧損。
  • 《柳葉刀》刊發病毒源論文,新冠最早或在印度次大陸,印矢口否認
    當地時間11月17日,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科學文獻預印本存儲平臺SSRN上,刊發了一篇題為"新冠病毒在人類宿主中的早期隱秘傳播及進化"的預印本論文。署名的三位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最早可能在印度次大陸率先傳播。目前論文的部分內容,已經得到了同行的評審。但是尚未接受大多數同行的全面評議,也沒有正式刊登。
  • 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要製藥了
    23andMe的測試過程十分簡單,只需要將裝有唾液的試管寄給公司,花上99美元即可進行基因檢測。最終報告在六到八周即寄出,涉及超過240項健康狀況的分析,包括病史、家譜、遺傳性狀等特點。目前,公司表示已經和 Pfizer Inc.和Genentech等製藥廠取得合作。這也就意味著,如果23andMe準備進軍製藥業,它將和合作商形成直接競爭關係。
  • 國內論文翻譯潤色服務機構實力對比 艾德思無愧行業龍頭
    > 論文服務內容主要包括論文潤色、母語翻譯、論文修改、基金標書等,其中熱度較高的就是論文翻譯潤色服務,目前國內從事該服務的機構多數具有海外背景,像艾德思、Letpub、查爾斯沃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