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要製藥了

2021-01-11 雷鋒網

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計劃延展一下自己的業務。據彭博社報導,它準備在未來幾年向製藥業發展,專門針對某些特定疾病進行治療。

23andMe的測試過程十分簡單,只需要將裝有唾液的試管寄給公司,花上99美元即可進行基因檢測。最終報告在六到八周即寄出,涉及超過240項健康狀況的分析,包括病史、家譜、遺傳性狀等特點。

目前,公司表示已經和 Pfizer Inc.和Genentech等製藥廠取得合作。這也就意味著,如果23andMe準備進軍製藥業,它將和合作商形成直接競爭關係。董事長Andy Page表示,和製藥廠的合作並不會讓二者關係受到影響。

CEO Anne Wojcicki 則表示這會加速藥品的發展:

「藥廠實際上和顧客並沒有直接聯繫,因此將它們聯合起來並協同製造藥品,能夠讓研發擁有強大的背景。」

23andMe's的製藥團隊將由Genentech的前領導者Richard Scheller負責。在今年春季,公司將為其藥品部門籌資。

23andMe自2006年開始,已經獲得1260萬美金的融資。Wojcicki也對未來充滿信心:

「產品獲得FDA的許可,我們便能更好地發展,也希望自己能在未來突破各種局限。」

但是,基於基因檢測的特殊性以及各項法律法規的差別,在世界上不同的國家,23andMe也受到不同的待遇。

英國和加拿大:welcome!

14年10月,The Globe and Mail 指出,23andMe將業務延展到了加拿大,並且和英國公司合作。也就是說,一次檢測,兩份報告。但目前,Health Canada尚未對檢測的準確性作出回應。

在14年年底,據衛報指出,23andMe業務進駐英國,並且已經獲得科學倫理研究會(Research Ethics Committee)的許可。

英國公共關係部長Catherine Afarian不願對23andMe的藥物拓展業務作出回應。她表示:

「只有英國居民才有權利享受23andMe的健康分析服務,美國方面可能可以作出讓步,顧客只允許購買未經分析的原始基因數據。」

美國:sorry, but...

23andMe在美國可吃了閉門羹。根據theverge去年的報導,2013年12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出面叫停了23andMe在美的檢測服務,因為按照規定,這樣的基因檢測需要有相應的設備證明自身的權威性(而通常這需要多年的科學研究,而且非常燒錢),但FDA並未全面禁止其運營,仍允許23andMe為用戶提供血統報告和原始基因數據。

23andMe一直標榜自己是為病人「做好防禦的第一步」的公司,幫助用戶「減少嚴重疾病的風險」。公司也在14年六月聲稱,它已經獲得FDA授予的一份健康報告的許可,指出它能讓用戶注意自身患布魯姆症候群((一種可能導致身材矮小並伴隨高發性癌症的疾病))的潛在可能性。

但紐約時報記者Kira Peikoff指出,她在三家公司各做了一份基因檢測,結果顯示23andMe的結果和另兩家權威機構的有很大出入。

這還沒完。除了檢測真實度有待考證,其DNA檢測也給某些家庭帶來了麻煩。9月份,Fast Company報導稱,一位生殖生物學家接受測試後,發現他有一位同父異母還是同母異父的兄弟,直接引致父母離婚。

關於基因,關於倫理,一直都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倘若基因檢測的相關藥物能造福人類,這自然是極好的;但其中涉及的道德隱私問題,人們又該如何自適呢?

via theverge & bloomberg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被美國FDA叫停兩年後,這家公司又重啟了基因檢測服務
    個人基因檢測領域最受關注的創業公司23andme,幾經周折後終於重啟針對個人消費者的基因檢測服務。總部在加州的23andme公司,一直是個體化醫療領域中最活躍的公司,以直接面對普通消費者的基因測序為亮點,得名於人體的23對染色體。
  • 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創新和磨合,從FDA政策和23andme發展
    基因慧摘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國立醫學圖書館官網上的解釋如下:直接面向消費者基因檢測是指通過電視,平面廣告或網際網路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的基因檢測,也被稱為家用基因檢測,不必在涉及醫生或保險公司來提供個人遺傳信息。消費級基因檢測通常在家裡收集DNA樣本(比如通過臉頰內部),並將樣品寄回實驗室。在某些情況下,該人必須到診所進行抽血。
  • 做完23andMe的基因檢測再來一場「尋根之旅」
    歡迎關注SharesPost獨角獸研究院(Id:SharesPost_China)假期不知道要去哪裡?不妨讓你的基因來做決定。這是Airbnb和美國知名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推出的新玩法,讓用戶可以根據基因檢測結果來一場尋根之旅。
  • 23魔方:中國大眾基因檢測時代來了
    23魔方CEO周坤介紹說,23魔方目前的產品包括遺傳性腫瘤、健康風險、罕見遺傳病、體質特徵等檢測內容。有一組數據說明:在美國,通過基因組檢測及健康管理:家族性大腸癌發病率下降90%;卵巢癌5年生存率高達80-90%;70%以上重大慢性病得到有效控制。 從頂尖走向大眾,基因檢測如何觸手可及?
  • 23魔方CEO周坤:讓基因檢測維護健康中國的優質基因
    23魔方CEO周坤 精準醫療的時代已經開啟,基因檢測站在大眾應用爆發的前夕,未來,大健康領域能否出現獨角獸式的公司?它們又將帶來哪些顛覆,滿足城市家庭所熱切需要的健康消費升級? 其中,在基因檢測領域廣受關注的23魔方,一直以顛覆行業的手法致力普及個人基因檢測。23魔方與美國著名的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擁有類似的發展路徑。和23andme一樣,23魔方全力普及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服務。正如23andme曾將基因檢測的價格從999美元一路降到399直至199美元;23魔方也成為了中國基因檢測行業的價格顛覆者。
  • 基因檢測靠譜嗎?基因檢測服務是精準醫療還是「現代算命」?
    ­  憑一點唾液就能檢測出患糖尿病、高血壓、癌症的風險是否高過常人,甚至喝酒是不是容易醉……消費級基因檢測技術正在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新「風口」。­  日前,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發布了基因檢測新品:999元就能進行體質特徵、藥物反應、罕見遺傳病等300多項遺傳健康檢測。據透露,在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有3.8萬人購買過其基因檢測服務。
  • FDA批准23andMe結直腸癌檢測
    2019年1月23日,動脈網從澎湃社獲悉,DNA測試公司23andMe表示目前他們已經獲得FDA批准,為消費者提供遺傳學結直腸癌檢測。23andMe對此表示,這項檢測包含有兩個相關的突變,分別與多發性息肉和一種能夠增加結直腸癌風險的罕見病。目前FDA尚未對此立即做出回復。值得注意的是,這是23andMe獲得的第二張癌症風險相關測試的通行證。2018年3月,這家位於加利福尼亞的生物技術公司獲得FDA授權,能夠為客戶提供BRCA1 / BRCA2個人基因組服務基因健康風險(GHR)報告(選定變體)。
  • WeGene 陳鋼:消費級基因檢測技術和模式
    在我朝基因圈內,「直銷」基因檢測的頭牌顯然是23andme,Google金牌加身,上百萬的數據,超10億美元的估值。其實,Ancestry的數據量比23andme(120萬+)大,估值比23andme高,廣告也打得比23andme多——全美超模大賽上也能看到模特們在測AncestryDNA。
  • 【有圖有真相】傳說中的23andMe基因測序到底怎麼玩?
    沒關係,我們坐落在美國的小夥伴帶來了這份基因測序的體驗報告。這次跟他一起,看看23andMe到底怎麼「讓你的祖先活過來」吧!隨著1000美元基因組測序時代的到來 (2000年的測序成本約為一億美元每基因組),個人DNA檢測服務也開始走入了發達國家的百姓家中,23andMe作為各路風投的寵兒,個人DNA檢測服務中的戰鬥機,更是在今年六月突破了一百萬名用戶。
  • 23andMe免費為備孕者做基因檢測,這盤棋你懂嗎?
    參與者僅需提供唾液DNA樣本,每2個月回答一次線上問卷調查,共持續18個月,並且要同意將自己的數據分享給研究人員。去年,這兩家公司曾宣布合作開發和驗證生物標誌物以診斷和治療不育不孕症。此次聯手推出的新生育研究項目將遵循去年的合作協議。
  • 這家成都公司被稱「基因檢測變革者」|基因檢測|23魔方|成都|消費...
    實際操作起來卻很「接地氣」:它可能會告訴你,節食會比運動能讓你更快地瘦下來,喝了咖啡不舒服是因為你咖啡因不耐受……「公司名稱23魔方,源自人類擁有23對染色體,魔方表達了基因多態性。」公司CEO周坤向記者介紹道,公司依託網際網路 基因檢測,構建生命大資料庫,以「數據化生命,使每個人受益」為使命,希望打造一家值得信賴的基因企業。
  • 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發布第四代基因檢測產品
    網易科技訊 4月10日消息,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今日推出第四代基因檢測產品,新一代的產品在檢測內容的豐富性和檢測準確度上都有大幅提升。通過位點的篩選、算法的優化和研究方法的升級,檢測結果將會更準確,也更符合中國人的情況。周坤透露,23魔方目前已累積16萬人的樣本資料庫,得益於真實可留存的規模用戶數據,23魔方可以進一步開展科學研究,做準做精項目。
  • 23andMe的起起伏伏—新聞—科學網
    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並不同意,並責令23andMe停業整頓。 FDA的行動促使Wojcicki進行了自我反省,並制定策略調整公司與監管機構間的合作。「你必須接受一點,就是你身處監督之中,而且,『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Wojcicki說。 而經歷多年努力,如今終於峰迴路轉。4
  • 23andMe第二款健康風險基因檢測產品獲得美國FDA批准
    2018年03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來自美國知名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的另一款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的健康相關基因檢測產品據悉,作為一種遺傳健康風險(GHR)檢測產品,該產品分析來自所收集唾液樣本的DNA,並通過23andMe公司檢測女性是否攜帶任意的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然而,這款產品只能識別超過1000種已知BRCA基因突變中的3種突變,而這3種特定的基因突變在東歐猶太血統人群中最常見,但在一般人群中並不是最常見的突變。
  • 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宣布完成A輪2000萬元融資
    【網易智能訊 1月3日消息】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曾於2015年4月獲豐厚資本天使輪融資;2016年1月獲奇點資本、豐厚資本Pre-A輪融資,加上本輪融資,23魔方已經完成近4000萬元融資。23魔方CEO周坤透露,公司於2015年3月註冊成立,目標是數據化生命,讓基因檢測面向消費大眾。周坤說到,「大家不要把基因檢測想的很遙遠,其實在家裡不用出門就可以完成基因檢測,因為我們只需要你的2ml唾液,僅此而已」。
  • 23andMe的基因診斷到底靠不靠譜?英國Yes 美國NO
    基因檢測疾病屬於健康檢測方式中相對深入的一種,通過分子生物學對人體易感基因進行檢測和分析,用戶可以了解身體的狀況以及可能存在的疾病隱患,後續跟蹤相應的疾病預防和健康指導。基因檢測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好萊塢女神安吉麗娜朱莉得知家族有基因缺陷,罹患乳癌和卵巢癌風險較高時,毅然決定接受預防性雙側乳腺切除手術。但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和Uber的命運比較相似,前者一年前在美國被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藥監局)叫停。
  • 為什麼說基因檢測公司會倒下一大批?
    「一個基因收集盒子成本幾十元,運費幾十元,再加幾百元的檢測、人工成本。如果收費幾百元,盈利空間十分有限,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生意模式。」該創業者說。多位基因檢測行業專家也表示,這些早期消費級市場的基因檢測產品要想實現大規模盈利,僅靠售賣檢測產品這一條路非常艱難,最後只能通過各種方式降低成本。
  • 23andMe的悶聲發財記:原本愛理不理的研究團隊也開始跪求數據了
    ,23andMe就設立了兩組不同的業務線:一是面向對個人消費者銷售其基因服務,二是將消費者基因數據匯總銷售給製藥或生物科技公司。今年二月發表的一篇論文論證了基因對一個人是夜貓子還是晨型人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在四月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也在孟德爾遺傳病的復原性方面探索了基因的作用。上述的這些研究,其數據全部來源於一家名為 23andMe 的公司,這家公司擁有谷歌背景,是一家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研究公司,通過為消費者進行基因分析賺錢。
  • 基因檢測價格戰打響?23魔方CEO回應不存在惡性競爭
    對此,WeGene CEO鄭強在自家官網的「社區」版塊發表聲明提到,將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基因,將越來越便宜、方便的檢測帶給用戶是WeGene的追求;而成本是懸在任何一家商業公司頭上的劍。對於消費型基因檢測行業的「惡性競爭」說法,8月11日,周坤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不存在惡性競爭的說法,降價對用戶和行業來講都是好事。「通過這次降價,可以讓更多的人體驗基因檢測服務,真正以用戶利益為優先考慮的公司不斷降低成本不斷優化服務一定是會脫穎而出的。
  • 2019年消費基因檢測行業白皮書
    隨後的10年時間內,Affymetrix,Illumina,Agilent等公司不斷提升晶片種類、檢測通量、準確度與效率。2007年,23andme向消費者提供基於SNP技術的65萬位點的基因檢測產品,售價999美元。此後在資本的推動下,消費基因檢測服務價格不斷下調(目前健康類99美元,祖源類79美元),帶動了更多的企業進入到消費基因領域(AncestryDNA、FamliyTreeDNA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