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andMe的悶聲發財記:原本愛理不理的研究團隊也開始跪求數據了

2021-01-11 雷鋒網

編者按:從創建之初,23andMe就設立了兩組不同的業務線:一是面向對個人消費者銷售其基因服務,二是將消費者基因數據匯總銷售給製藥或生物科技公司。從一開始,23andMe這種「兩頭賺錢」的方式引起了業界的擔憂,但從最近的調查看,23andMe似乎進入了良性循環。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輝瑞公司以及麻省總醫院(MGH)的研究者們透露,他們已經在本月初確定了與抑鬱症相關的幾個遺傳標記。這是同類研究中規模最龐大的一次,總共動用超過 12 萬人的基因數據。

今年二月發表的一篇論文論證了基因對一個人是夜貓子還是晨型人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而在四月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也在孟德爾遺傳病的復原性方面探索了基因的作用。

上述的這些研究,其數據全部來源於一家名為 23andMe 的公司,這家公司擁有谷歌背景,是一家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研究公司,通過為消費者進行基因分析賺錢。2013 年因為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叫停個人基因分析業務之後,23andMe 開始進入公眾視野。經過兩年的整改,他們重啟業務,並悄然用各種手段收集了超過一百萬人的基因數據。

只要花 199 美元,每個人都能進行基因分析,並收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基因報告。經過用戶同意後,用戶的基因將會被存儲到基因資料庫裡,供研究人員使用。23andMe 宣稱,大約有 80% 的用戶同意了上述行為。

23andMe 現階段的技術團隊缺乏在頂級期刊上發表過論文的老教授,所以他們選擇與頂級大學合作,將資料庫開放給大學的研究室,研究人員不僅能得到一份份詳細的基因報告,而且還能得到用戶在網上填寫的「表現型」報告(即外貌,體重等體徵)。 這對於研究人員來說,是一筆無價的珍寶。

23andMe 是目前越來越多對於研究者友好的商業公司之一,儘管在基因研究行業,他們可能是唯一一家。像史丹福大學醫院以及杜克大學醫院這樣的大型學術型醫院,目前都在使用蘋果提供的 ResearchKit 提取通過 iPhone 收集的信息。而著名可穿戴設備廠商 Fitbit 也在這個領域有所著力:他們通過智能手環及智能手錶收集的用戶步行信息及心率,正被廣泛地用於健康研究。

傳統的臨床試驗需要籌集一筆不小的資金,招募一批願意提供基因組的志願者,然後讓他們上網填寫個人信息。這樣做的一方面成本高昂,另一方面也很難得到大量的樣本數據。然而, 23andMe 已經擁有了 120 萬份完整數據,包括已經測序的基因組及用戶資料,這些數據可以通過手機隨時隨地查到。

儘管這個龐大的資料庫對於研究人員來說大有裨益,但有些人對此並不報以十分的信任。畢竟不是所有人被問到關於個人隱私問題時都會如實回答。

「對於一些嚴肅的學者來說,當預算充足時,總是傾向於使用更昂貴,同時也更嚴謹專業的工具」。醫療創業公司 ProofPilot 的 CEO Matthew Amsden 說。

「在歷史上,業界的商業公司曾與高校研究人員有過不愉快的合作,彼此之間充滿了不信任感,但目前情況正在慢慢好轉」。倫敦大學的健康數據研究院 Maxine Mackintosh 補充說。

23andMe 研究總監  Joyce Tung 也承認,說服教授們與他們進行密切合作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他們的用戶已經累計回答了 3.5 億個調查問題,對於學術大牛們還是沒能產生足夠的吸引力。但情況在逐漸好轉,「學者們主要擔心的是這些調查數據的真實性不佳」。她說,但公司已經在利用各種方法努力提高數據的真實性。

最近,對於一種自身免疫性腹腔疾病的研究,即食用麩質食物是否引起小腸損傷的實驗中,參與實驗的人大量反應他們被診斷出患有這種疾病。而這種現象頗為反常。Tung 並沒有停止實驗,而是如實記錄下這些情況,在之後他又添加了另一個問題:「你們被確診患有小腸損傷時,是否進行了腸道組織切片檢查呢?」 結果,回答是的人回到了正常水平。

Tung 說,他們現在的研究報告遠遠跟不上學術需求。 23andMe 在 2013 年秋天收到學術界 25 份申請報告,而在 2014 年就達到了 45 份。最近兩年的數據公司並沒有向公眾披露,但公司的發言人透露,兩周前的關於抑鬱症的研究,就有超過 20 個高校團隊申請使用研究數據。

這家公司一年開兩次會議,審查高校團隊的申請就是在會議期間進行的。申請團隊往往會對資料的詳盡程度表示驚訝,比如遺傳與飲食偏好的調查報告都涵蓋其中。

公司還與臨床試驗評審及管理委員會(IRB)展開合作,以確定進行任何研究可能帶來的風險,並確保參與研究的志願者擁有足夠的知情權。

目前,整個基因資料庫已經非常龐大,不僅僅包括白種人及歐洲人,畢竟這兩種人並不能代表全球的所有種族。「我們這裡可以採用全基因組的全球關聯分析」。Tung 說,「這是一項很重要的進步,比如對於鐮刀貧血症,各個種群間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沒有足夠多樣化的樣本很難得出正確結論」。

23andMe 目前還在進行關於藥物對於不同患者影響的研究,這種研究屬於藥理學的範疇。要得出普世性的結論,研究人員所需要的樣本數量往往需要上百萬之多。因為即使過敏性反應發生的機率只有極小的百分比,應用到數億人身上的絕對數字依然不小。理想情況下,對於族群,性別對結果的影響都要做單獨的研究。

儘管在做消費者基因測序服務時,23andMe 就賺了一筆錢,美國藥物研究和製造商協會(Pharma)又會花大價錢買下這些信息以做研究。個人的基因測序從一開始的 99 美元上漲到 199 美元以後,公司的收入有所上漲,而以後與輝瑞及基因泰克等公司的商業合作,又將使其收入大幅上漲。

由於 23andMe 這樣用一份數據多次賺錢,引起了部分參與者的不滿。有些人提出,應該把收入部分分享給提供數據的用戶們。

Tung 說,他們曾經考慮過這種政策,以期激勵用戶更加積極地提供數據。但他認為,目前這樣做,將面臨一些倫理上的問題,「你可以想像這麼做以後,基因測序的志願者將普遍集中於低收入水平階層」。我們會儘量把各種倫理及用戶需要考慮在內。

via fastcompany

推薦閱讀:

23andMe:願天下情侶不再是失散親兄妹

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要製藥了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23andMe的起起伏伏—新聞—科學網
    她在康乃狄克州耶魯大學主修生物學,並在那裡玩冰球。 2006年,Wojcicki與Linda Avey和Paul Cusenza聯合創辦了23andMe。他們希望顛覆傳統的健康保健模型。第二年,該公司獲得895萬美元投資。 Wojcicki旨在通過銷售一種廉價測試吸引數百萬顧客,這種測試能揭示出幾十種遺傳傾向,它們會帶來疾病風險,也會導致禿頂、肥胖和耳垢等瑣碎問題。
  • 消費級基因檢測的創新和磨合,從FDA政策和23andme發展
    在信中FDA體外和放射健康負責人Alberto Gutierrez博士談到,23andme的個人基因組服務屬於FD&C法案中的的醫療器械用途,大多數尚未分類,因此需要上市前批准或從頭分類。同時,其產品有效性尚未得到有效驗證。
  • 當你負債纍纍,牢記猶太人悶聲發大財的3大定律,翻身有望
    人生在世,沒人不想跨入財富英雄榜的行列,作為一個沒背景、沒人脈的普通人,想要實現賺大錢的夢想,就必須要研究別人富裕的方法,研究富豪的思維,像很多富人那般,立下改變貧窮現狀的雄心壯志。當你負債纍纍時,牢記猶太人悶聲發大財的3大定律,翻身有望!悶聲發大財第一定律:金錢遍地都是,賺錢很容易想要賺大錢,你首先要對錢感興趣,對錢有個正確的認識。物以類聚,錢以人分,你喜歡錢,覺得賺錢很有意思的時候,錢才會喜歡你。不到把這當成拜金主義,因為這就是金錢運行的內在規律,世界富豪巴菲特、比爾蓋茨也都離不開這條定律。
  • 快船成最大輸家,火箭湖人又籤約,太陽悶聲發財
    快船成最大輸家,火箭湖人又籤約,太陽悶聲發財 2020-11-24 11:08  FervourTo
  • 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要製藥了
    基因檢測公司23andMe計劃延展一下自己的業務。據彭博社報導,它準備在未來幾年向製藥業發展,專門針對某些特定疾病進行治療。這也就意味著,如果23andMe準備進軍製藥業,它將和合作商形成直接競爭關係。董事長Andy Page表示,和製藥廠的合作並不會讓二者關係受到影響。CEO Anne Wojcicki 則表示這會加速藥品的發展:「藥廠實際上和顧客並沒有直接聯繫,因此將它們聯合起來並協同製造藥品,能夠讓研發擁有強大的背景。」
  • 悶聲發大財!百架國產大飛機訂單「落地」,中:國產航發賺大了
    該公司這次是悶聲發大財,外界完全沒預料到,國產大飛機已經發展到如此地步,並得到了大型航空公司的青睞,一買就是一百架。訂單總計一百架飛機,將從今年開始逐漸交付並投入正式運營。考慮到今年情況特殊,只交付兩架,此後每年交付的數量逐漸增多。在未來五年,中國商飛承諾將完成訂單的一半,將總計50架飛機交給航空公司。剩下的飛機則根據現實情況進行協商,因為華夏航空似乎還沒有考慮好到底要買哪一個型號。
  • 基因技術隱私問題難解 23andMe無奈禁止APP調用用戶隱私數據
    為消費者提供DNA測試套件的著名基因技術公司23andMe宣布,外部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將不能再訪問該公司的原始基因組數據。自2012年23andMe宣布開放應用程式編程接口(API)以來,各種健康應用程式、減肥服務和量化自我測試程序的開發人員可以隨意調用其匿名數據集,該公司當時表示,這是為了讓「開發人員為23andMe社區構建廣泛的新應用程式和工具」。
  • 23andMe評論不辜負DNA測試的炒作
    23andMe測試所有三種類型的DNA,以使您全面了解自己的遺產。23andme打開套件23andMe23andMe的套件非常整齊。大多數測試,例如AncestryDNA和MyHeritage,僅檢查您的常染色體以確定您最近的種族血統。
  • 國產航發悶聲發大財
    2014我國開始對機身大型複合材料主承力結構部件展開攻關研製,借鑑ARJ21和C919的複合材料研製成果,科研團隊相繼攻克了全尺寸級長桁製造、壁板自動化鋪絲、裝配等技術難題,2018年CR929-機身複合材料全尺寸筒段順利下線,標誌著大飛機複合材料研製進入到了新的提升階段。
  • FDA批准23andMe結直腸癌檢測
    2019年1月23日,動脈網從澎湃社獲悉,DNA測試公司23andMe表示目前他們已經獲得FDA批准,為消費者提供遺傳學結直腸癌檢測。最初,23andme報告中包含的疾病風險評估超過250種,直至2013年FDA禁止其對用戶的遺傳風險進行評估。隨後,23andMe的與健康指導相關的基因檢測服務不得不被叫停。於是,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服務只剩下祖源分析,23andMe的檢測費用更是降到了冰點——99美元。
  • 23魔方:中國大眾基因檢測時代來了
    眾多資本和企業開始搶灘登陸,23魔方是頗具代表性的一家。作為中國大眾基因檢測領域的開拓者,23魔方認為,藉助網際網路思維打造「觸手可及」的優質檢測產品,是使這項前沿技術普惠13億中國人的較佳路徑。 揭秘生命「內幕」,基因檢測釋放健康紅利 擁有30億個鹼基對的基因組,堪稱是一部蘊藏著生命奧秘的天書。
  • 國產航發悶聲發大財
    2014我國開始對機身大型複合材料主承力結構部件展開攻關研製,借鑑ARJ21和C919的複合材料研製成果,科研團隊相繼攻克了全尺寸級長桁製造、壁板自動化鋪絲、裝配等技術難題,2018年CR929-機身複合材料全尺寸筒段順利下線,標誌著大飛機複合材料研製進入到了新的提升階段。
  • 3倍於C919大飛機明年開建核心機點火成功國產航發悶聲發大財
    2014我國開始對機身大型複合材料主承力結構部件展開攻關研製,借鑑ARJ21和C919的複合材料研製成果,科研團隊相繼攻克了全尺寸級長桁製造、壁板自動化鋪絲、裝配等技術難題,2018年CR929-機身複合材料全尺寸筒段順利下線,標誌著大飛機複合材料研製進入到了新的提升階段。
  • 電子菸悶聲發大財 鋰電企業乘勢而上
    「 電子菸是一個悶聲發大財的行業,電子菸行業標準仍然缺失,相比於蜂擁而至的品牌創業者,背後產業鏈企業大多低調行事。」一位電子菸業內人士向高工鋰電道出了行業現狀,在新國標落地前,電子菸行業還有一段能急速奔跑的窗口期。高工鋰電注意到,近幾年,各路資本重磅押注,市場空間增長可觀,電子菸市場觸碰到了鋰電企業的市場「神經」。
  • 23andMe有了初步證據
    來自23andMe正在進行的新冠肺炎基因研究的初步數據似乎提供了更多的證據,證明血型(由ABO基因決定)在對病毒易感性差異方面的重要性。目前,23andMe在為其大規模研究招募人員,最近他們招募了1萬名確診為新冠肺炎並已住院的參與者者。23andMe研究人員尚未完成對遺傳數據指標的研究。
  • 百架大飛機一錘定音,國產航發這次悶聲發大財,西方都撈不到好處
    百架大飛機訂單一錘定音,國產航發這次也算是悶聲發大財,就連西方想要趁此機會撈錢都來不及,看來這次國產大飛機也算是迎來一個轉折性的時刻。國產航發這次悶聲發大財只不過雖然華夏給出了100架的大飛機訂單,但這些數額自然是不可能一次性交付的,考慮到衛生難題還未完全解決,所以目前只需交付2架,剩餘的在之後慢慢增多就行,再加上他們這次購入的大飛機有兩種型號,一種是C929,另一個是ARJ21-700,這兩款飛機因為各有優勢,所以華夏還需要經過試驗之後才能知道哪個更適合他們,百架大飛機的合作一錘定音之後,國產航發也算是悶聲發大財,只不過因為製造技術在我國手中掌握
  • Science和Nature等多項研究揭示環境對人壽命的影響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計算生物學家Yaniv Erlich和他的同事們利用眾包數據構建了一個將1300萬人關聯在一起的家譜(family tree)[1]。這個家譜被認為是同類中最大的經過驗證的資源---平均跨越了11代人。
  • 來看看悶聲發大財的日本
    一起來看一篇文章,看看悶聲發大財的日本,這些年,到底在幹什麼。 一、日本在創新領域 先來個總體概況: 2015國際權威研究機構《 湯森路透》 發表了新的一年全球企業創新排名TOP100——湯森路透還是國家智慧財產權中心,中國科學院的合作夥伴,可見其權威性。
  • 「低調」的POC皮皮蝦騙局:「領導人」自曝是資金盤 要悶聲發財
    話不多說,直入話題,該項目方一共發行了兩個代幣,POCC和POCT,不管發多少個幣,這個空氣項目團隊裡的所有人都是假的,在官網上看到如下的幾個人,一看這些人的臉好像就很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