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生命科學十大論文撤銷事件盤點 |
撤銷給作者的研究造成打擊,有的甚至給整個學術界帶來極壞影響 |
近期刊登在《醫學倫理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在過去的十年中,至少有788篇學術文章遭遇撤銷。撤銷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文章是因為作者的學術不端行為而被撤,有的只是因為數據分析過於草率而被撤。不論如何,論文撤銷給文章作者的研究造成打擊,有的甚至給整個學術界都帶來極壞的影響。
鑑於此,《科學家》網站於近日公布2010年十大論文撤銷事件名單,該名單分別按照被撤銷文章的引用率和被撤文章作者的知名度進行排名。
按文章引用率排名:
第五名:惠氏製藥前僱員雌激素信號轉導機制研究文章(引用次數(累計,下同):232次)
惠氏製藥公司曾經的研究人員Boris Cheskis撰寫的有關激素信號轉導機制的兩篇文章被認為數據「不可靠」而先後被撤。
第四名: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發表的文章(引用次數:268次)
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免疫學實驗室的一名高級研究人員Suresh Radhakrishnan被發現數據造假而導致至少10篇論文遭到撤銷。
第三名:美國杜克大學腫瘤學家有關乳腺癌的文章(引用次數:約300次)
杜克大學腫瘤學家Anil Potti發明的腫瘤分析方法被同行質疑而接受調查,最終被認定論文造假而被校方辭退。此外,該名科學家還被指控曾偽造簡歷。
第二名:幹細胞自發轉變成癌細胞的文章(引用次數:317次)
發表在2005年《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期刊上的一篇文章認為成體幹細胞能自發轉變為癌細胞,並暗示成體幹細胞研究存在風險。該文章於今年8月被撤銷。值得一提的是,據媒體報導,其他研究也得出了與該論文類似的結論,因而該論文結論被認為可能依然有效。
第一名:《柳葉刀》有關麻風腮疫苗的文章(引用次數:640)
今年2月,《柳葉刀》正式撤銷了一篇發表於1998年的研究論文,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Andrew Wakefield指出,疫苗接種可能會導致孤獨症。
按文章作者知名度排名:
第五名:獲得諾獎得主支持的「反應組晶片」文章
這篇發表在《科學》上的涉及「反應組晶片」的文章被指缺乏合適的實驗對照而引發爭議。文章作者所在單位為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CSIC),包括諾獎得主理察·羅伯茨(Richard Roberts)在內的科學家表示支持該文章。《科學》雜誌主編Bruce Alberts也為此發表了「主編關注」。
第四名:知名基因治療學家撤銷文章
因數據存在錯誤且圖表存在複製,美國西奈山醫學院基因與細胞醫學系創始人、主任胡流清(Savio Woo)撤銷了6篇論文。
第三名: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的文章
哈佛大學認定該校心理學教授、知名心理學家Marc Hauser存在學術不端行為,要求其離職一年,同時,其發表在《認知》(Cognition)期刊上的文章也被撤銷。
第二名:哈佛醫學院幹細胞生物學家的文章
這篇今年發表在《自然》上的文章被發現數據和圖片存在問題而遭撤銷,文章作者之一Amy Wagers也在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擔任研究組組長。
第一名:諾獎得主琳達·巴克的文章
諾貝爾獎獲得者琳達·巴克(Linda Buck)再次撤銷了兩篇文章,因為「關鍵結論無法重現」。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