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新冠藥物還要等多久?清華藥學院院長:老藥新用是主要策略

2020-12-01 澎湃新聞

抗新冠藥物還要等多久?清華藥學院院長:老藥新用是主要策略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2020-04-05 08:55

3月31日,清華大學疫情防控科技攻關應急專項課題藥學院譚旭課題組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刊登了最新成果,從蝙蝠基因組學研究發現廣譜抗病毒藥物靶點和抗新冠病毒潛在藥物分子。

4月3日,針對目前新冠病毒的藥物研發情況如何,新廣譜性抗病毒藥物還要等多久等普遍關心的問題,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主任、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接受了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專訪。

GHDDI研究人員在做實驗。 GHDDI供圖

廣譜性抗病毒性用藥還要等多久?

什麼是廣譜性抗病毒藥物?廣譜性抗病毒藥物還要等多久?丁勝解釋道,「廣譜性的抗病毒藥物簡單來講就是對多個病毒都有效的藥物。該類藥物不光是針對一個病毒,至少是可以針對一大類相近的病毒,開發出這樣一個藥物就意味著我們未來有更多的有效藥物的可能,假如來了一個全新的病毒,我們也有應對之舉。」

從SARS、伊波拉到2019年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一直是嚴重危害全球健康的主要病種之一。這些疫情發展史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當務之急是對於廣譜的抗病毒藥物的研發。

「目前譚旭課題組所進行的廣譜性藥物的研究還處於臨床前的階段,未進入到人體試驗,等待的時間需要以年來判斷。」丁勝告訴記者,但是找到這一靶點的意義就在於我們尋找到一個全新的廣譜性的機制,這對於廣譜性藥物的科學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突發傳染性疾病存在一定的時間性,從藥物研發的角度看,如果後期沒有病人,就沒辦法做有效性實驗,這確實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丁勝說,但是疾病消亡是好事。從未來看,也可以在動物中做一些藥物有效性的研究,為我們將來應對突發傳染性疾病做一些藥物儲備,這是我們應該,也是必須去做的一件事情。

保護性用藥有待開發

所謂保護/預防性用藥,是一種針對健康人群進行藥物幹預的方式,一般是直接對抗病毒或者調節自身的免疫系統的藥物,它能夠使人體壓制病毒,它的使用範圍一般是高危環境中尚未被感染的人群或者高危地區的人群,主要作用是保護正常健康的人群不被病毒感染,阻斷傳播。

「這種預防性藥物如果在體內有足夠的劑量,即使人體接觸了病毒,病毒也不會在體內大規模的複製,隨後病毒會被人體清除,不會使人發病,同樣更不會感染別人。」丁勝告訴記者。「保護性用藥和疫苗所發揮的作用有相近的方面,但是使用方式和效果不盡一樣,有的傳染病(例如愛滋病)疫苗開發非常難,但是已有保護性藥物。有效的疫苗如果可以開發成功,可以通過相對簡單的使用方式給人體提供長期免疫,而不需要不斷服用藥物。但是在還沒有疫苗的情況下,新冠肺炎這一特殊疫情的特定環境下,例如在感染高危空間活動,保護性藥物則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丁勝強調,「目前國內保護性用藥的研發尚未看到明顯的進展,國外已經有一些相關的研究,其實國內也應該進一步推進保護性用藥研究,而且有更多的選擇,例如我們還有中醫藥,所以我們在保護性用藥方面可以做一些研發和優化。」

老藥新用依然是主要策略

「面對此次突發疫情,時間是關鍵,所以我們在前期著重採用「老藥新用」的研發策略。」丁勝介紹,所謂「老藥新用」是指進一步驗證至少已經完成臨床Ⅰ期的安全性有一定保證的藥物。這一研發手段可以節省臨床前和部分臨床研究時間,大大縮短藥物研發的時間成本。

丁勝強調,「目前我們的老藥還有很大的認知空間,科研人員還會著重在這一方面進行研究,繼續發揮老藥的作用。」

「老藥新用的同時,我們也在致力於專門針對新冠病毒靶點的新藥研發,目前還處於藥物的發現和優化階段,之後還需進行體外和體內的實驗。」丁勝告訴記者,針對新冠病毒的靶點所研製的新藥肯定會效果更好,但是新藥研發的時間是無法無限加速的,我們已經在不計成本加速和病毒角力,可以說在時間的爭取上已經做到了極致。

(原題為《抗新冠病毒藥物還要等多久?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回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新冠病毒特效藥,新藥,新冠,清華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多頭並進、老藥新用,新冠特效藥問世還有多遠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除了疫苗之外,人們也寄希望於特效藥物。目前,越來越多的候選藥物已進入科研人員視野,大量臨床試驗正在全球開展,不過真正的新冠特效藥迄今仍未出現。那麼,新冠特效藥研發的進展究竟如何?突破口在哪裡?真正的特效藥問世還需多久?
  • 抗擊疫情 | 新突破!華理與武大團隊聯合發現強效抗新冠病毒候選...
    antiviral against RNA viruses including newly emerged coronavirus SARS-CoV-2」的文章,報導了一類的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和老藥品種。
  • 科技部:科研攻關組遵循老藥新用研發策略
    來源:央視原標題:科技部:科研攻關組遵循老藥新用研發策略今天(3月17日)下午,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在藥物研發過程中,科研攻關組遵循老藥新用的研發策略。目前,在臨床應用的科研攻關成果,均是經過嚴格安全研究和評價的藥物。在藥品說明書中,規定了適應症、禁忌證和不良反應,嚴格按照說明書或診療方案中的治療方法,可以確保安全。對於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還沒有上市的新藥,將根據研發的進展情況,對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持續的關注。
  • 計算模擬加速靶向DHODH抗新冠病毒藥物發現
    引言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已在全球範圍內爆發,藥物研發刻不容緩。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作為加速藥物發現的有效策略,能否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作用?前面有大量計算相關研究,但都很少有實驗驗證的案例,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合作,通過虛擬篩選發現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效的廣譜抗病毒獲選藥物,成為CADD加速藥物發現的成功案例。
  • 抗瘧疾老藥氯喹:體外實驗顯示對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
    抗瘧疾老藥氯喹:體外實驗顯示對新冠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 張蓋倫/科技日報 2020-02-17 08:03
  • 華理武大攻關發現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對比試驗體外抑制活性更強
    但目前為止,仍沒有研製出特效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高效、低毒藥物,仍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範圍科研人員的當務之急。 13日,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上海市新藥設計重點實驗室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團隊合作,在生物預印本(bioRxiv)網站上發表論文,報告一類抗新冠病毒肺炎候選藥物和老藥品種。
  • 對付新冠病毒,新藥研發走到哪一步了
    本期邀請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主任、清華大學藥學院院長丁勝詳解抗病毒藥物研發,闡釋新藥研發的理念、手段和規律。新藥研發的背後有一套嚴謹的邏輯和科學機製作為支撐。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GHDDI)於2016年成立於北京,是由比爾·蓋茨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清華大學和北京市政府聯合發起成立的一個獨立運營、非營利性質的新藥研發機構。
  • 武漢病毒研究所申請美國公司藥物「瑞得西韋」抗新冠病毒專利!
    2月5日,武漢病毒研究所官網稱:他們發現,美國吉利德公司發明的毒藥物「瑞得西韋」(Remdesivir)能在體外有效抑制新冠病毒,並為此提交申請了專利
  • 兩款新冠病毒藥物「舊藥新用」?專家:臨床實驗已安排
    他還介紹,現在這兩種藥物已經在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中使用,下一步計劃用這兩種藥物替代其他效果欠佳的藥物。官方公布兩款有效藥物據時代財經了解,阿比朵爾和達蘆那韋兩種藥物均是處方藥,此前已經在抗病毒方面「服役」多年。
  • 為什麼說廣譜抗冠疫苗和藥物是戰勝新冠疫情的終極武器?
    鳳凰網科技訊 4月24日午間消息,從SARS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17年,但為什麼我們還沒有研發出高效的抗冠狀病毒藥物和疫苗?需要吸取什麼樣的經驗教訓?又如何做好新冠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發?在4月23日晚的《理解未來》:病毒與人類健康-專題科普講座中,復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姜世勃為我們帶來《廣譜抗冠疫苗和藥物是戰勝新冠疫情的終極武器》的主題分享。
  • 首個新冠病毒3C蛋白酶藥物高通量檢測細胞體系推出
    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大流行目前已導致超過250萬人感染,逾17萬人死亡。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發現以及機制研究是當前科技衛生領域的緊急任務之一。儘管通過抗病毒的表型篩選,一些老藥已經被發現並緊急應用於臨床實踐,但是從目前的臨床試驗結果來看,尋找高效藥物的任務還遠未完成。
  • 又一老藥新用!7項國內外臨床試驗關注溴已新對抗新冠病毒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各國的科學家都在尋找能有效防治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物,包括瑞德西韋、阿比朵爾、洛匹那韋等。但時至今日,國內外仍然沒有找到任何一種特效藥物。目前,臨床上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基本以支持療法或對症療法為主。隨著新冠疫情繼續肆虐,業內專家更加關注能否在經典老藥中尋找到治療新冠肺炎的新思路?
  • 自然子刊探討新冠治療方案:老藥新用潛力如何?附藥物清單
    該評論文章作者為中南大學湘雅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生物醫學博士李廣迪與比利時雷加醫學研究所的抗病毒藥物專家Erik De Clercq。他們認為,有望用於控制或預防2019-nCoV感染的幾種方法包括疫苗、單克隆抗體、基於寡核苷酸的療法、多肽、幹擾素療法和小分子藥物。由於開發新療法可能需要數月至數年,因此,從「老藥」中尋找潛力藥物是重要策略。
  • 解藥|多項新冠潛在藥物已啟動臨床試驗 老藥新用加速
    【財新網】(實習記者 張陽 記者 邸寧)新冠肺炎潛在藥物層出不窮,藥物選擇的科學思路是什麼?2月10日發表於Nature子刊的一篇論文探討了這一問題。作者盤點了其它抗病毒藥物治療新冠病毒「老藥新用」的可能性,提示了尋找新冠病毒潛在有效藥物的路徑。
  • 新冠疫苗和抗體藥物研究有何進展?專訪清華醫學院教授張林琦
    新冠疫苗和抗體藥物研究有何進展?專訪清華醫學院教授張林琦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2020-04-07 15:23
  • 溫醫大附一院宣布老藥新用 臨床治療新冠肺炎初見成效
    昨天,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透露,老藥新用——反應亭治療新冠肺炎,初步結果顯示有效。據悉,沙利度胺片(反應亭)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用於治療早孕止吐的藥物。該院使用反應亭的患者中,有一例重症患者(圖中)用藥14天後,康復出院。
  • 中國再完成創舉:成功解析新冠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4月10日,據媒體報導,由中國研究團隊發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成功解析新冠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找到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報導稱,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與合作者組成的「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Mpro)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並綜合利用三種不同的藥物發現策略,找到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
  • 新冠ABC:新冠病毒在常見物品上能活多久?
    平時按來按去的電梯按鈕,現在碰一下都感到膽戰心驚,司空見慣的門把手,每天用消毒水擦得鋥亮。很多人不禁要問,新冠病毒在這些常見物品上能存活多長時間?關於新冠病毒的ABC你懂多少?  新冠病毒在常見物品上能活多久?
  • 中山大學羅海彬教授研究團隊在藥物設計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
    近期,藥物設計頂級軟體薛丁格發展的自由能微擾/相對自由能預測方法受到製藥和科研工作者的極大關注,然而該方法主要被應用於預測結構相似配體間的相對結合自由能(一般兩配體結構差異小於10個重原子),無法預測不同骨架的化合物與靶標的親合力,且許可費用昂貴,限制了該方法的應用範圍。
  • 瞭望|新冠抗體藥物研發突破
    「開展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實驗,是臨床前研究最重要的實驗,主要是通過觀察猴子的病理變化、病毒載量變化驗證抗體藥物的有效性,只有完成這個實驗才能進入臨床試驗。」史瑞介紹。目前,這一具有重大臨床應用前景的中和抗體藥物已申請發明專利並進入產業化快速發展通道,已經製備了可供Ⅰ、Ⅱ期臨床試驗用的抗體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