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 | 新突破!華理與武大團隊聯合發現強效抗新冠病毒候選...

2020-11-23 澎湃新聞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炎(COVID-19)疫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在3月11日將其危害程度定義為全球「大流行」,但目前仍沒有研製出特效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病毒肆虐之下,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高效、低毒的藥物仍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對抗新冠肺炎的當務之急。

3月13日,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上海市新藥設計重點實驗室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團隊合作,在生物預印本網站bioRxiv上發表題為「Novel and potent inhibitors targeting DHODH, a rate-limiting enzyme in de novo pyrimidine biosynthesis, are broad-spectrum antiviral against RNA viruses including newly emerged coronavirus SARS-CoV-2」的文章,報導了一類的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和老藥品種。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並驗證了宿主細胞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複製和調節免疫兩種途徑發揮廣譜抗病毒藥效,發現了老藥來氟米特(Leflunomide)和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可滿足目前新冠肺炎臨床急需,同時,新設計的候選藥物S312和S416也有望開發成為抗RNA病毒的特效新藥,為將來冠狀病毒及其他急性RNA病毒的感染性疾病防控戰做好候選藥物的儲備。

抗病毒藥物可分為兩大類:直接作用於病毒自身的抗病毒藥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和靶向宿主因子的抗病毒藥物(Host-targeting antiviral,HTA)。由於DAA藥物具有病毒特異性,已有的DAA藥物對新發病毒的治療效果受限或完全無效,而重新研發新的DAA藥物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相比較而言,靶向宿主因子的HTA藥物在控制新病毒疫情上具有明顯優勢。病毒是寄生生物,必須依賴宿主複製,HTA藥物不僅可有效抑制病毒核酸的快速複製,還能對抗病毒耐藥突變,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因此,具有廣譜抗病毒藥效的HTA藥物的研發一直是抗感染新藥研發領域追求的目標,但由於此類藥物靶向宿主,同時也是雙刃劍,需更多考慮安全性問題及較差的體外-體內藥效轉化問題,故此類藥物的研發往往事倍功半,勞而少功。

李洪林團隊和徐可團隊經過多年的深度合作,聯合攻關,從短期內快速發現有效的臨床治療藥物及中長期研發特效的候選新藥作為新藥儲備考慮,在靶向宿主的廣譜抗病毒候選藥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李洪林團隊前期發展了多種藥物設計方法,針對嘧啶合成的關鍵酶DHODH,設計了兩個新型強效候選藥物S312和S416(圖1),聯合徐可團隊研究並驗證這兩個候選藥物與已有DHODH抑制劑——來氟米特和特立氟胺的抗病毒藥效。結果顯示,該系列抑制劑對多種RNA病毒都具有廣譜抗病毒活性,且S312和S416體外抗病毒效果均優於特立氟胺。

圖1. 新型高效DHODH抑制劑的發現與設計

在開展此項研究的過程中,正值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基於前期的研究結果和作用機制分析,合作團隊迅速響應開展了針對抗新冠病毒的活性測試。結果表明,兩候選藥物S416和S312抗新冠病毒EC50分別為0.017 μM和1.6 μM;S416細胞試驗抗病毒作用比瑞德西韋(EC50=0.77 μM,SI>129.87)強45倍;比氯喹(EC50=1.13μM, SI>88.5)的活性強60餘倍,是目前已報導的體外抑制活性最強的抗SARS-CoV-2候選化合物(圖2)。

同靶點的現有老藥來氟米特的活性代謝產物特立氟胺(EC50=6.001μM,moi=0.03;26.06 μM,moi=0.05),在細胞水平抗SARS-CoV-2的EC50藥效優於法匹拉韋(EC50=61.88 μM,moi=0.05)2倍以上,若通過首日負荷給藥,以10mg/天的低劑量來氟米特便可維持較高的血藥治療濃度,提示老藥來氟米特或特裡氟胺可能具有較好的抗新冠病毒的臨床應用潛力。

圖2. DHODH抑制劑(左)與法匹拉維,瑞德西韋和氯喹等抑制劑(右)的細胞水平抗SARS-CoV-2藥效比較

相比核苷類藥物的抗病毒多巧妙地採用「移花接木」策略(如核苷類似物樣的假原料被摻入病毒基因組,導致病毒基因合成終止),合作團隊設計的候選藥物的抗病毒機制則是「釜底抽薪」,即阻斷嘧啶鹼基的從頭合成過程,直接切斷病毒RNA合成的原料供應。該候選藥物前期已經完成初步毒理和藥代試驗,具有良好的成藥性,獲得國家「十三五」新藥創製重大專項支持,作為新型抗流感候選藥物正在開展臨床前研究。

DHODH靶點雖然具有開發成廣譜抗RNA病毒的潛力,但其抑制劑在體內廣譜抗病毒方面的應用可行性一直懸而未解。合作團隊通過開發高效的DHODH抑制劑,通過體內外藥效實驗驗證到DHODH基因敲除嚴重影響病毒基因組複製的量化指標,而病毒基因組複製所需的原料則可以拯救病毒複製,證明了DHODH抑制劑是有效的RNA病毒廣譜抑制劑。此外,流感和冠狀病毒等RNA病毒的感染後期會誘發機體的過度免疫反應,體現為細胞因子風暴。靶向宿主的抗病毒藥物可通過阻斷核酸合成的一些關鍵酶,同時兼顧調節自身免疫的效果,達到抗病毒抗炎雙效作用。研究團隊首次在動物體內證實DHODH候選藥物在致死性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中具有100%的保護效果;特別是在感染晚期使用時,效果明顯優於DAA類藥物(圖3-4)。通過檢測感染小鼠的肺泡灌洗液,發現DHODH抑制劑可降低IL6, MCP-1, IL5, KC/GRO(CXCL1), IL2, IFN-γ, IP-10, IL9, TNF-α, GM-CSF, EPO, IL12p70, MIP3α and IL17A/F等炎症因子水平。進而,研究團隊提出DAA和HTA的組合用藥是抗病毒治療的一種有效策略。

圖3. S312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中的體內抗病毒活性

圖4.與DAA藥物Oseltamivir相比,S312在晚期和嚴重感染階段更有效

鑑於老藥來氟米特和特立氟胺已在臨床上廣泛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狼瘡性腎炎、多發硬化症等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與糖皮質激素、羥氯喹、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劑相比,來氟米特的副作用較少,可長期服用,安全可靠;且此類藥物作用機制及藥效明確,作為臨床急用,合作團隊已建議武漢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開展來氟米特在新冠病毒肺炎中度和重症病人中臨床試驗研究,並已在中國臨床試驗中心完成註冊申請(臨床註冊號:ChiCTR2000030058)。

該研究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8FYA0900801,2018ZX10101004003001,2016YFA050230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922004, 81825020,81772202)及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2018ZX09711002)的資助。

信息來源 | 藥學院

更多信息

↓↓↓

(點擊圖片查看原文)

此外,你還可以

通過學校官微或校園網主頁

「抗擊疫情」專欄了解相關內容

我們將及時更新疫情防控相關信息

[END]

投稿郵箱:newmedia@ecust.edu.cn

華東理工大學 精選閱讀

悅讀華理

勤奮求實·勵志明德

微信號:LoveECUST

原標題:《抗擊疫情 | 新突破!華理與武大團隊聯合發現強效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和老藥品種》

相關焦點

  • 華理武大攻關發現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對比試驗體外抑制活性更強
    13日,華東理工大學藥學院/上海市新藥設計重點實驗室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團隊合作,在生物預印本(bioRxiv)網站上發表論文,報告一類抗新冠病毒肺炎候選藥物和老藥品種。
  • 【學術前沿】李洪林/徐可團隊發現靶向宿主DHODH的強效抗新冠病毒...
    coronavirus SARS-CoV-2」,報導了靶向宿主細胞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基因組複製和調節免疫兩種途徑發揮廣譜抗病毒藥效,且所設計的兩個新型DHODH抑制劑S312和S416在細胞水平表現出高效的抗新冠病毒活性,其中S416是目前已報導的體外抑制活性最強的抗新冠病毒候選新藥。
  • 計算模擬加速靶向DHODH抗新冠病毒藥物發現
    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作為加速藥物發現的有效策略,能否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作用?前面有大量計算相關研究,但都很少有實驗驗證的案例,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合作,通過虛擬篩選發現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效的廣譜抗病毒獲選藥物,成為CADD加速藥物發現的成功案例。
  • 清華大學等團隊研究發現抗新冠病毒潛在藥物分子
    記者 | 界面健康3月31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中國疾控中心、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團隊聯合在論文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發表了一項名為Orthogonal genome-wide
  • 【科技前沿】專家點評:李洪林/徐可團隊發現靶向宿主DHODH的強效抗...
    coronavirus SARS-CoV-2」,報導了靶向宿主細胞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基因組複製和調節免疫兩種途徑發揮廣譜抗病毒藥效,且所設計的兩個新型DHODH抑制劑S312和S416在細胞水平表現出高效的抗新冠病毒活性,其中S416是目前已報導的體外抑制活性最強的抗新冠病毒候選新藥。
  • 「科學突破獎」新得主再迎突破,人造蛋白可抗新冠病毒
    近日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Baker教授的研究團隊帶來了一項新成果:他們設計的蛋白質可以對抗新冠病毒!在培養的人類細胞中,有一款候選蛋白質藥物顯示出的抗病毒活性,可與目前已知的強效中和抗體相媲美。
  • 「科學突破獎」人造蛋白可抗新冠病毒
    近日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Baker教授的研究團隊帶來了一項新成果:他們設計的蛋白質可以對抗新冠病毒!在培養的人類細胞中,有一款候選蛋白質藥物顯示出的抗病毒活性,可與目前已知的強效中和抗體相媲美。因此,幹擾這種相互作用,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一種重要策略,起到治療甚至預防性保護的作用。在Baker教授的主導下,第一作者Longxing Cao博士與同事們設計了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緊密結合的小型蛋白。
  • 清華等團隊從蝙蝠「百毒不侵」中找答案:發現新冠病毒抑制劑
    研究團隊最終發現宿主蛋白MTHFD1的抑制劑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他們認為,該研究成果不僅能助力新冠病毒藥物研發,有力抗擊疫情,更為人類未來抗擊突發病毒流行打下基礎。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譚旭研究員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王林發教授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
    關於『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相關的信息
  • 重磅:「科學突破獎」新得主再迎突破,人造蛋白可抗新冠病毒
    近日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Baker教授的研究團隊帶來了一項新成果:他們設計的蛋白質可以對抗新冠病毒!在培養的人類細胞中,有一款候選蛋白質藥物顯示出的抗病毒活性,可與目前已知的強效中和抗體相媲美。因此,幹擾這種相互作用,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一種重要策略,起到治療甚至預防性保護的作用。在Baker教授的主導下,第一作者Longxing Cao博士與同事們設計了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緊密結合的小型蛋白。
  • 抗擊新冠病毒進展:毒種首次分離,30 種潛力藥被發現
    IT之家1月26日消息 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仍在全國持續蔓延,奮鬥在一線的除了醫護人員,還有為抗擊新冠病毒不懈努力的醫學家們,而他們在短短的時間裡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根據中國經營報的報導,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抗2019-nCoV病毒感染聯合應急攻關團隊,正在緊密開展抗2019-nCoV藥物研究。好消息是,前期抗SARS藥物研究積累的經驗有起到重要作用。
  • 科研團隊正在對龜鱉抗新冠病毒活性物質進行科研
    自疫情發生以來,朱蓓薇院士團隊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水產品海參中篩查到三種具有顯著抗新冠病毒活性的多糖,包括海參硫酸化多糖這個重大發現,為科研團隊研究抗新冠病毒疫情提供了新路徑。有消息稱,科研團隊正對龜鱉抗新冠病毒活性物質進行科研攻關!很多人反饋經常吃龜鱉能提高免疫力防病防疫抗新冠病毒,龜鱉體很可能存在顯著抗新冠病毒活性的物質,如果能夠從龜鱉體內篩選到抗新冠病毒活性物質,將造福人類,造福世界!
  • 【新冠疫情】科學前沿首次發現新冠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新受體AXL
    2019年至今新冠疫情爆發並在全球大流行,嚴重威脅了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特殊的戰役裡,病毒毒株分離鑑定、感染機理、快速檢測、診療方案、抗病毒藥物的篩選以及疫苗研製都在被積極推進,科研人員功不可沒。   非常明確的是,新冠病毒SARS-CoV-2通過Spike蛋白與宿主ACE2受體結合,介導膜融合和病毒侵入。
  • 《科學》重磅:人造蛋白可抗新冠病毒
    近日在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上,Baker教授的研究團隊帶來了一項新成果:他們設計的蛋白質可以對抗新冠病毒!在培養的人類細胞中,有一款候選蛋白質藥物顯示出的抗病毒活性,可與目前已知的強效中和抗體相媲美。因此,幹擾這種相互作用,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一種重要策略,起到治療甚至預防性保護的作用。在Baker教授的主導下,第一作者Longxing Cao博士與同事們設計了與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緊密結合的小型蛋白。
  • 星布斯納米生物抗新冠病毒口罩全球首推!
    導語: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一場與病毒較量的戰役在全球打響。疫情期間,湧現出了一批批為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抗爭在疫情一線的白衣天使,但還有一群人,他們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大後方默默地做著後勤保障工作,研發出了一批批抗疫物資,保障著醫護和群眾的生命安全。為了解決這個世界難題,星布斯集團聯合浣星谷科技-燕山大學李青山教授科研團隊終於完成的使命。
  • 新冠的最早發現是何時?答案來了,多國的新冠病毒發現時間提前
    但是這段抗疫的階段,我們看到了太多的犧牲,也看到了太多的的人間溫暖,真情。隨著中國疫情的慢慢褪去,全球各國的疫情隨之爆發。但是病毒並不是起源中國,也並不是中國最早出現新冠病毒。今天有報導稱新冠病毒在別的國家或更早出現。但是美國總統川普卻在之前聯合其他國家向中國就新冠病毒索賠。
  • 何大一:新冠患者體內發現強效抗體 「抗體雞尾酒」或助治療和預防
    7月25日,何大一告訴《財經》記者:他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體內發現多種強效抗體,混合而成的「抗體雞尾酒」,可能有助於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感染。這一重大發現正在進一步驗證中。英國《自然》雜誌網站7月22日刊發的研究報告說,研究人員從5名新冠肺炎重症住院患者體內分離出61種新冠病毒中和單克隆抗體,發現19種抗體可有效中和試管中的新冠病毒,其中9種顯現強力,半數抑制濃度僅為0.7至9納克每毫升。研究人員把其中一種強效抗體提純後注入敘利亞倉鼠體內,結果顯示可有效防止倉鼠感染新冠病毒。何大一說,抗體「在倉鼠肺組織中完全阻斷」病毒。
  • 又一新冠疫苗研究獲重大突破,有望解決規模化投產難題
    7月29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刊登了中國研究團隊一項題為《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為靶點的重組疫苗誘導保護性免疫力》(A Vaccine Targeting RBD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的最新研究。該項研究由來自四川、北京、上海、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多地科研團隊合作完成。
  • 何大一教授說給科學家1-2年時間,一定戰勝新冠病毒
    今天,他的研究重點迅速聚焦在新冠病毒Covid-19領域,更確切講是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抗擊SARS-CoV-2的治療方法。自從疫情開始,何教授迅速組織了一支15人攻堅團隊,從不同方向研究新冠病毒治療方法,包括從病毒中分離抗體,然後開發新的蛋白酶抑制劑幹擾病毒複製等。
  • 「神藥」金銀花助力抗擊新冠肺炎
    2003年「非典」期間,金葉敗毒顆粒用於SARS病毒感染的預防和治療,經受了實踐的考驗,取得了不俗的療效,因此被國外友人譽為「同濟咖啡」。本次疫情,在尚未發現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特效藥之前,金葉敗毒顆粒再次發揮了重要的預防和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