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新冠病毒3C蛋白酶藥物高通量檢測細胞體系推出

2020-12-04 合肥高新發布

全球疫情告急,特效藥研發任重道遠。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大流行目前已導致超過250萬人感染,逾17萬人死亡。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發現以及機制研究是當前科技衛生領域的緊急任務之一。儘管通過抗病毒的表型篩選,一些老藥已經被發現並緊急應用於臨床實踐,但是從目前的臨床試驗結果來看,尋找高效藥物的任務還遠未完成。

瞄準主要靶標開發細胞模型成關鍵

藥物的發現和機制研究中,與抗病毒表型篩選相輔相成的是根據病毒生物學行為的特定靶點進行藥物發現。如在新冠病毒複製的行為中,一些關鍵環節有可能成為藥物發現的靶點。其中3C蛋白酶,即主蛋白酶(Mpro),它能夠識別特異性的酶切位點,將多聚蛋白前體剪切為多個非結構蛋白,最終組裝形成病毒的複製-轉錄酶複合體。因此3C蛋白酶成為新冠病毒中最具特徵的靶標之一,也是抗病毒藥物發現的熱點靶點之一。但是由於3C 蛋白需要自剪切才能活化的特點,存在體外單獨表達活性極低的局限,因此,發展快速、穩定、便捷的體內表達體系能夠極大促進針對新冠病毒3Cpro的藥物發現以及支撐相關機制研究。

首個針對3C蛋白酶藥物高通量檢測細胞體系

中科普瑞昇和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聯合科技攻關團隊,利用細胞工程技術以及分子生物學相關技術,緊急開發了以螢光素酶報告體系為基礎的針對新冠病毒3C蛋白酶的藥物高通量檢測細胞體系。該體系應用了蛋白復性的原理,能夠在48h內同時對幾千個藥物進行快速篩選和精準評價。

圖一 體系原理圖

圖二 體系檢測流程圖

體系特點

1)體系穩定可靠

2)可實現高通量

3)成本可控

4)相關試劑可及

5)可排除細胞毒性以及藥物穿膜性等問題

平臺合作

該體系可以幫助提高新冠藥物研發的成功率,降低藥物篩選周期和開發成本,為了加速全球抗新冠藥物的研發進程,中科普瑞昇正式推出該檢測體系對外服務項目,歡迎從事抗新冠病毒藥物研發的科研團隊諮詢合作,共同助力抗新冠病的藥物產業開發以及基礎研究!

拓展閱讀

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位於合肥高新區,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7月,是一家以「細胞工程」為核心的生物醫學類高科技公司。中科普瑞昇依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利用核心病毒轉基因、CRISPR/CAS9基因編輯、新型細胞條件重編程(CRC)等技術,自主構建了三大細胞工程核心技術平臺,包括癌症激酶靶點BaF3工程細胞庫、基因編輯腫瘤細胞庫、可再生原代癌症細胞生物銀行。公司下設合肥普瑞昇醫學檢驗所和安徽省精準用藥技術工程實驗室,致力於提供創新藥物評價技術服務,以及藥物臨床精準應用評估技術服務。

—end—

來源:中科普瑞昇

相關焦點

  • Nature:新冠病毒抑制劑高通量篩選工具(FRET)
    新型冠狀病毒的複製離不開主蛋白酶的參與,病毒在入侵細胞後,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合成兩條超長複製酶多肽(pp1a和pp1ab),這兩條多肽是病毒自身複製必需的。但是不能直接發揮作用,需要被精準的剪切成RNA依賴的RNA聚合酶、解旋酶等才能啟動複製。執行這項精準的剪切任務的就是主蛋白酶,他在病毒複製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主蛋白酶就成為一個抗新冠病毒的關鍵藥靶。
  • 中國再完成創舉:成功解析新冠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4月10日,據媒體報導,由中國研究團隊發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成功解析新冠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找到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報導稱,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與合作者組成的「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Mpro)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並綜合利用三種不同的藥物發現策略,找到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
  • 中國攻關聯盟解析新冠「要害」,篩選出多種病毒抑制小分子
    該研究揭示了2.1Å新冠病毒Mpro(又稱3CLpro)與 N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質的三維空間結構。他們還分析探討了多種藥物發現策略,該研究為迅速開發具有臨床潛力的抗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攻關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的強效抑制劑N3。
  • Nature:大規模篩選發現21種現有抗新冠病毒藥物!
    截至2020年7月27日,全球已確診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超過1625萬,死亡總數超過64萬。僅在不考慮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的情況下,開發針對性的疫苗需要12到18個月,而從頭開發並批准新型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保守估計可能需要超過10年。因此重新篩選測試已經過臨床評估的藥物以治療COVID-19成為目前可行有效的策略之一。
  • 一文讀懂測序技術在新冠病毒檢測中的應用
    在臨床診斷方向,採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可一次性完成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多種病原體檢測[1]。針對在新冠疫情中RT-PCR核酸檢測陰性,但臨床表型高度疑似的患者,可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進行進一步確認,同時檢測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所有可能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基因序列,為多重感染或繼發感染的相關病原信息提供參考依據。
  • 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分子機制 或有助於研製抗病毒藥物
    據埃菲社西班牙卡斯特利翁7月23日報導,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學計算生物化學研究團隊成功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SARS-CoV-2 Mpro的分子機制,這可能有助於研製新的抗病毒藥物。主蛋白酶是新冠病毒複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酶之一。這項研究的成果由卡塔日娜·斯維德雷克和比森特·莫利內爾共同獲得,並在不久前發表在英國《化學》期刊上。
  • 《細胞》: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00萬,整個科學界都在急切地尋找有效的抗病毒療法。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一些針對激酶活性的藥物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確認了數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激酶藥物,希望有關人員能儘快對其進行臨床測試。
  • 德國研究人員解碼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結構
    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刊登德國研究人員的論文說,他們解碼了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的三維結構,並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一種能阻斷該蛋白酶功能的化合物,有望用於研發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藥物。德國呂貝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說,一種名為Mpro的蛋白酶是新冠病毒中的主要蛋白酶,它在病毒複製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他們運用高強度X射線,解碼了這種蛋白酶的三維結構。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測試了一系列化合物對這種蛋白酶的作用,結果發現代號13b的化合物能有效阻斷該蛋白酶的功能。
  • 張鋒團隊推出新冠病毒CRISPR檢測技術
    今年2月,張鋒教授和他的合作夥伴曾經開發出一項基於CRISPR的新冠病毒檢測技術,不需要複雜的設備,三步檢測僅需約1個小時,就能檢查出新冠病毒RNA的存在。這款最新的檢測手段比2月份的檢測技術更進一步,檢測過程中不需要從患者樣本中純化RNA,並且將檢測新冠病毒所需的化學反應步驟在一個試管中完成。
  • Nature|新冠病毒水解酶結構!多種病毒抑制作用小分子!
    依賴RNA聚合酶)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兩大重要靶點。饒子和院士團隊在疫情發生以來通過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院士團隊、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楊海濤等組成的新冠病毒應急公關團隊就利用前期抗SARS藥物研究積累的經驗,開展抗2019-nCoV藥物研究。
  • 貓類冠狀病毒的治療藥物 竟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
    在前期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SARS-CoV-2中的主要蛋白酶(Mpro,又稱為3CLpro)是一個重要的潛在藥物靶標,其能夠將病毒RNA進入人體後被翻譯而成的多聚蛋白切割成更小的蛋白,對抑制病毒的複製至關重要。
  • FDA批准2個緊急通道:首款新冠病毒1小時檢測&吸入式一氧化氮...
    首款新冠病毒1小時內即時檢測獲FDA緊急使用授權 《Science》:德國研究人員解碼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3D結構 新冠病毒(SARS-CoV-2)是一種單鏈RNA正鏈包膜乙型冠狀病毒。與引起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非典(SARS)和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MERS)的另兩種冠狀病毒類似的是,SARS-CoV-2的基因組編碼為非結構蛋白、結構蛋白和輔助蛋白。
  •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首次解析新冠病毒的「邪惡之心」
    此次共有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在參評成果中,新冠病毒相關成果佔比最大,相關工作均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上,展現了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科學家在面對全新課題時招之能戰的快速反應能力,相關科學探索引領人類更加深了對於新冠病毒的認知。
  • 中科院等多團隊基於冠狀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開發出新型抗新冠...
    截至4月22日,全球新冠確診病例已超過250萬例,超過17萬人死亡。目前尚無可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冠的臨床有效疫苗或特定抗病毒藥物。新冠病毒是引起全球COVID-19爆發的病原體,是一種有包膜的、單正鏈RNA病毒,SARS-CoV-2主蛋白酶在其生命周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入侵細胞後,新冠病毒會立即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合成自身複製必需的兩條超長複製酶多肽(pp1a和pp1ab)。
  • 一文讀懂,基因在抗擊新冠肺炎中的作用
    二、基因技術在新冠肺炎中的作用1.基因技術,可以追尋新冠病毒的病原體新型冠狀病毒,呈球狀,直徑約為100nm~160nm。基因組是一條單股正鏈RNA,長度約為3萬個核酸,屬於基因組最大RNA病毒之一。德國和日本的科學家針對絲氨酸蛋白酶找到了它的抑制劑——卡莫司他、萘莫司他,這兩種抑制劑可以阻斷病毒感染細胞,而且藥物濃度都非常低。這兩種藥物已經上市。
  • 德國科學家解碼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結構,它在病毒複製過程中起著...
    新華社華盛頓3月22日電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刊登德國研究人員的論文說,他們解碼了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的三維結構,並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一種能阻斷該蛋白酶功能的化合物,有望用於研發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的藥物。新華社資料圖 圖文無關德國呂貝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說,一種名為Mpro的蛋白酶是新冠病毒中的主要蛋白酶,它在病毒複製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
  • 張鋒團隊推出新一代 CRISPR 檢測技術,或將用於新冠病毒家庭檢測
    (來源: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該檢測過程中不需要從患者樣本中純化 RNA,並且將檢測新冠病毒所需的化學反應步驟在一個試管中完成。在檢驗 12 個新冠病毒陽性和 5 個新冠病毒陰性樣本的實驗中,這一檢測達到 100% 的特異性和 97% 的靈敏度。
  • 科學家成功解析新冠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IT之家 4月10日消息 今日中午,中國科學院主管的《中國科學報》報導稱,科學家成功解析新冠病毒主蛋白酶三維結構。 據報導,由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楊海濤團隊與合作者組成的「抗新冠病毒攻關聯盟」,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關鍵藥物靶點——主蛋白酶(M pro)的高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並綜合利用3種不同的藥物發現策略,找到針對新冠病毒的潛在藥物。
  • 全球首個!我國揭示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of the SARS-CoV-2 virus」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個解析了真實新型冠狀病毒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度,並原位揭示了刺突蛋白的天然構像及分布特徵,以及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在病毒體內的結構及分子組裝機制,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
  • 新冠病毒長這樣!我國科研人員揭示全球首個新冠病毒全病毒精細結構
    據國內媒體報導,近日,浙大一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李蘭娟院士課題組與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賽研究員課題組合作,揭示了全球首個解析真實新型冠狀病毒的全病毒三維精細結構,這對深入了解新冠病毒的生物特性、疫苗設計、抗病毒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