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大規模篩選發現21種現有抗新冠病毒藥物!

2020-11-30 健康一線視頻網

截至2020年7月27日,全球已確診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超過1625萬,死亡總數超過64萬。僅在不考慮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的情況下,開發針對性的疫苗需要12到18個月,而從頭開發並批准新型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保守估計可能需要超過10年。因此重新篩選測試已經過臨床評估的藥物以治療COVID-19成為目前可行有效的策略之一。

2020年7月24日,來自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和國內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在《Nature》上發表了關於治療COVID-19藥物的最新研究成果,鑑定到100個可抑制SARS-CoV-2複製的小分子,包括21個表現出明顯劑量反應關係的已知藥物,13個分子可以患者體內可達到的劑量抑制病毒複製。其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MDL-28170、ONO 5334和apilimod可拮抗病毒在人iPSC衍生的肺細胞樣細胞中的複製,apilimod在原發性人肺移植模型中也顯示出抗病毒功效。

為了開發用於治療COVID-19的療法,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包含11987個已處於臨床階段或FDA批准的小分子藥物庫,通過讓這些小分子化合物處理SARS-CoV-2感染的Vero E6細胞(源自非洲綠猴的腎臟上皮細胞),以評估其對SARS-CoV-2的潛在抗病毒活性。最終,研究人員篩選到100種化合物,可以抑制至少40%的病毒複製,包括維甲酸受體激動劑(LGD-1550、維A酸、他米巴羅汀、阿維A、他扎羅汀、RBAD),醛糖還原酶抑制劑AL3152、苯二氮受體激動劑(ZK-93426、扎來普隆GR、帕戈隆)和抗瘧疾藥物(AQ-13、hanfangchin A)等。

SARS-CoV-2抗病毒藥物的高通量篩選

考慮到這些藥物的預期治療劑量,研究人員對其進行了劑量反應分析,以確定化合物濃度與抗病毒活性之間的關係。發現包括瑞德西韋在內的21種化合物具有明顯的劑量依賴性抗病毒活性。檢測這些存在劑量反應中的藥物是否與瑞德西韋在抗病毒作用中存在潛在協同作用,篩選到4種化合物與目前被規範用於COVID-19治療的瑞德西韋具有顯著協同抗病毒作用。

所選抗病毒藥物的劑量-反應關係及其與瑞德西韋的協同作用

之後,研究人員在可被SARS-CoV-2感染的另外兩種人類細胞系上進一步評估了這21種化合物的效果,發現19種都可在一種或兩種細胞系中抑制病毒複製,且效力等於或大於在Vero E6細胞中的效力,13種化合物可在至少一種細胞系中以體內可達到的劑量抑制病毒複製,其中抑制病毒效果最強的5個化合物分別是apilimod、VBY-825、ONO 5334、Z LVG CHN2和MDL 28170。

在不同而又合適的模型中評估藥物的體內功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研究人員對抑病毒最強的ONO 5334、MDL 28170和apilimod在人iPSC衍生的肺細胞樣細胞中進一步評估其抗病毒活性,發現抗病毒藥治療後這些原代細胞類型的病毒複製明顯減少,ONO 5334處理的感染細胞數量減少了72%,MDL 28170處理減少了65%,apilimod處理減少了85%。對效果最強的apilimod的抗病毒活性在離體肺培養系統中再進行評估,發現其可有效拮抗該SARS-CoV-2複製發生主要組織中的病毒複製。

在人類細胞模型中評估抗病毒活性

該報告的通訊作者Sumit K. Chanda說:「這項研究極大地擴展了COVID-19患者的治療選擇,因為篩選出的許多小分子已經具有了人體臨床安全性數據,其可能有助於協助控制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

參考資料:

[1] Discovery of SARS-CoV-2 antiviral drugs through large-scale compound repurposing

相關焦點

  • 計算模擬加速靶向DHODH抗新冠病毒藥物發現
    前面有大量計算相關研究,但都很少有實驗驗證的案例,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合作,通過虛擬篩選發現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效的廣譜抗病毒獲選藥物,成為CADD加速藥物發現的成功案例。
  • Nature:新冠病毒抑制劑高通量篩選工具(FRET)
    新型冠狀病毒的複製離不開主蛋白酶的參與,病毒在入侵細胞後,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合成兩條超長複製酶多肽(pp1a和pp1ab),這兩條多肽是病毒自身複製必需的。但是不能直接發揮作用,需要被精準的剪切成RNA依賴的RNA聚合酶、解旋酶等才能啟動複製。執行這項精準的剪切任務的就是主蛋白酶,他在病毒複製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主蛋白酶就成為一個抗新冠病毒的關鍵藥靶。
  • Nature|新冠病毒水解酶結構!多種病毒抑制作用小分子!
    依賴RNA聚合酶)被認為是新冠病毒的兩大重要靶點。饒子和院士團隊在疫情發生以來通過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蔣華良院士團隊、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楊海濤等組成的新冠病毒應急公關團隊就利用前期抗SARS藥物研究積累的經驗,開展抗2019-nCoV藥物研究。
  • 港大學者發現一種臨床常用抗潰瘍藥物可抑制新冠病毒繁衍複製
    10月12日,香港大學官網發文稱,由港大理學院化學系教授(生物無機化學)孫紅哲和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傳染病學)袁國勇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臨床常用含有金屬鉍的抗潰瘍藥物——枸櫞酸鉍雷尼替丁(RBC),有望成為有效的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
  • 清華大學等團隊研究發現抗新冠病毒潛在藥物分子
    研究團隊發現宿主蛋白MTHFD1(亞甲基四氫葉酸脫氫酶)的抑制劑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研究團隊認為,該研究成果不僅能夠幫助新冠病毒藥物研發,也為未來突發病毒流行打下基礎2003年的SARS、2014年的伊波拉以及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均給全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心理恐慌。並且諸多證據支持蝙蝠是這些致病病毒的共同的天然宿主,病毒從蝙蝠到某個中間宿主傳播最終導致了疫情的大規模暴發。雖然蝙蝠可以攜帶多種致病病毒,但是這些病毒卻不會對蝙蝠造成明顯的症狀,而蝙蝠對病毒的高度耐受性可能也是其能攜帶並傳播多種病毒的重要原因。
  • 中國攻關聯盟解析新冠「要害」,篩選出多種病毒抑制小分子
    該研究揭示了2.1Å新冠病毒Mpro(又稱3CLpro)與 N3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被解析的新冠病毒蛋白質的三維空間結構。他們還分析探討了多種藥物發現策略,該研究為迅速開發具有臨床潛力的抗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通過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攻關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主蛋白酶的強效抑制劑N3。
  • 追蹤病毒和篩選藥物兩不誤——北化工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生物安全...
    童貽剛說,雖有一些證據表明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但我們發現的穿山甲冠狀病毒只是與新型冠狀病毒的同源性較高,而與新型冠狀病毒的同源性最高的病毒來自蝙蝠,「這些樣品都不是來自華南海鮮市場,其進化距離和親緣關係都和新冠病毒比較遠。我們還需尋找更直接的證據。」
  • 篩選2億種化合物 機器學習發現數百種潛在新冠藥物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2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一種強大的機器學習方法,通過篩選約2億種化學物質,發現了數百種新冠肺炎候選藥物該研究負責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安南達桑卡·雷解釋說,這一藥物發現平臺是一種與人工智慧有關的計算機算法,可通過反覆試錯學習預測藥物的活性,其預測能力還能不斷改進,「對於系統性發現治療新冠肺炎新藥而言,此類平臺是重要的第一步」。
  • Nature:新研究發現21種現存藥物有潛力治療新冠肺炎
    2020年7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大學、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利貝斯醫學發現研究所(Sanford Burnham Prebys Medical Discovery Institute)和加州生物醫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21種現有的藥物可以阻止導致COVID-19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
  • 【學術前沿】李洪林/徐可團隊發現靶向宿主DHODH的強效抗新冠病毒...
    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已在全球感染達2000萬人,並致73萬人死亡,但是目前仍沒有研製出特效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病毒肆虐之下,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高效、低毒藥物,仍是目前全球範圍內對抗新冠病毒的當務之急。coronavirus SARS-CoV-2」,報導了靶向宿主細胞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基因組複製和調節免疫兩種途徑發揮廣譜抗病毒藥效,且所設計的兩個新型DHODH抑制劑S312和S416在細胞水平表現出高效的抗新冠病毒活性,其中S416是目前已報導的體外抑制活性最強的抗新冠病毒候選新藥。
  • 李蘭娟團隊抗新冠藥物建議遭質疑:目前不宜進入《診療方案》
    一月底,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中成藥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其後引發雙黃連一時脫銷的新聞至今還未退熱。而近期受到廣為關注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其臨床試驗於2月6日剛剛啟動,其效果尚無人體試驗證據。
  • 機器學習發現數百種潛在新冠藥物
    2020-08-14 05:48:19 來源:科技日報篩選2億種化合物機器學習發現數百種潛在新冠藥物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記者劉霞)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2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一種強大的機器學習方法,通過篩選約2億種化學物質,發現了數百種新冠肺炎候選藥物。
  • 華理武大攻關發現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對比試驗體外抑制活性更強
    此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並驗證了宿主細胞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複製和調節免疫兩種途徑,發揮廣譜抗病毒藥效,發現老藥來氟米特(Leflunomide)和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可滿足目前新冠病毒肺炎臨床急需。
  • 美國超算與古老療法結合,篩選出125種抗新冠物質,很多來自草藥
    科學家們正在同病毒賽跑,加緊研發特效藥和疫苗,以阻止病毒的傳播,拯救人類社會和經濟。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亨茨維爾分校(UAH)的鮑德裡實驗室,最近利用超級計算機,從快速評估的首批5萬種天然化合物中鑑定出125種具有抗新冠肺炎病毒潛力的化合物,這是科學家們第一次將超級計算機的運算能力用於篩選抗病毒藥物。
  • 首個新冠病毒3C蛋白酶藥物高通量檢測細胞體系推出
    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大流行目前已導致超過250萬人感染,逾17萬人死亡。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發現以及機制研究是當前科技衛生領域的緊急任務之一。儘管通過抗病毒的表型篩選,一些老藥已經被發現並緊急應用於臨床實踐,但是從目前的臨床試驗結果來看,尋找高效藥物的任務還遠未完成。
  • 香港科學家發現:低價抗潰瘍藥雷尼替丁枸櫞酸鉍可以殺死新冠病毒
    我國的研究人員在治療新冠肺炎的時候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在患有胃潰瘍的新冠患者中經濟條件較差的人,比其他富裕的人治療效果更好,後來研究發現,前者經常服用一種低價的抑制胃酸、抗潰瘍的老藥法莫替丁,而後者經濟條件較好 並未使用過這這類藥。
  • 美國超算與古老療法結合,篩選出125種抗新冠物質,很多來自草藥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亨茨維爾分校(UAH)的鮑德裡實驗室,最近利用超級計算機,從快速評估的首批5萬種天然化合物中鑑定出125種具有抗新冠肺炎病毒潛力的化合物,這是科學家們第一次將超級計算機的運算能力用於篩選抗病毒藥物。
  • 百度智能雲資助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AI算力,加速新冠病毒藥物篩選
    為了加快新冠肺炎科研步伐,4月21日消息,百度通過公益基金會向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資助AI算力資源,用於支持「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篩選」項目的研究,共同推動疫情防控及防治工作。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婁繼忠研究員表示,北京百度公益基金會捐贈的雲服務算力將用來進行新冠病毒的虛擬藥物篩選以及病毒蛋白質的動態分析,結果將為候選藥物的實驗篩選和臨床應用提供有利信息,為中國乃至世界新冠病毒疫情防治提供助力。新冠狀肺炎疫情正在對中國和全球產生巨大影響,更快地在藥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
  • 當 相分離 遇上 新冠病毒 ......
    因此,該研究揭示了SARS-CoV-2的N蛋白所形成的相具有序列和結構特異性、對人體溫度敏感、且用小分子可控,這為抗SARS-CoV-2病毒的有效小分子篩選提供了篩選基礎。二、新冠病毒的靶向藥物能參與相分離2020年06月19日,來自美國Whitehead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的Richard A.
  • 百度智能雲資助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AI算力 加速新冠病毒藥物篩選
    為了加快新冠肺炎科研步伐,4月21日消息,百度通過公益基金會向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資助AI算力資源,用於支持「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篩選」項目的研究,共同推動疫情防控及防治工作。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婁繼忠研究員表示,北京百度公益基金會捐贈的雲服務算力將用來進行新冠病毒的虛擬藥物篩選以及病毒蛋白質的動態分析,結果將為候選藥物的實驗篩選和臨床應用提供有利信息,為中國乃至世界新冠病毒疫情防治提供助力。新冠狀肺炎疫情正在對中國和全球產生巨大影響,更快地在藥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對人類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