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發現數百種潛在新冠藥物

2020-08-14 中工網

2020-08-14 05:48:19 來源:科技日報

篩選2億種化合物

機器學習發現數百種潛在新冠藥物

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記者劉霞)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2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一種強大的機器學習方法,通過篩選約2億種化學物質,發現了數百種新冠肺炎候選藥物。

該研究負責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安南達桑卡·雷解釋說,這一藥物發現平臺是一種與人工智慧有關的計算機算法,可通過反覆試錯學習預測藥物的活性,其預測能力還能不斷改進,「對於系統性發現治療新冠肺炎新藥而言,此類平臺是重要的第一步」。

在研究中,團隊成員喬爾·科瓦列夫斯基用到了與新冠病毒蛋白相互作用的65種人類蛋白的配體,並為每種人類蛋白生成了機器學習模型,這些模型經過訓練,可從其3D結構中識別出新配體。

研究團隊使用這些機器學習模型,從包含2億種化學物質的資料庫中篩選出了1000多萬種小分子,並確定了能最有效靶向與新冠病毒蛋白相互作用的65種人類蛋白的化合物。他們從這些化合物中鑑定出了已經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的化合物,例如一些藥品和食品中使用的化合物。他們還使用機器學習模型計算了各種化合物的毒性,這有助於摒棄潛在的有毒候選物。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方法不僅使他們鑑定出對單個人類蛋白靶標具有最顯著活性的候選藥物,還發現了一些有望抑制兩個或多個人類蛋白靶標的化學物。

雷說:「最令我興奮的是那些可能會揮發的化合物,這為吸入療法帶來了驚喜。」

研究人員認為,傳統依賴細胞培養測定的方法很昂貴,而且可能需要數年時間對藥物進行測試,與之相比,他們的機器學習平臺在初步篩查大量化學物質方面具有優勢。而且,該平臺不僅能用於研發抗新冠肺炎藥物,還能加速其他多種疾病藥物的研發進程。

編輯:肖天

相關焦點

  • 篩選2億種化合物 機器學習發現數百種潛在新冠藥物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2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藉助一種強大的機器學習方法,通過篩選約2億種化學物質,發現了數百種新冠肺炎候選藥物該研究負責人、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安南達桑卡·雷解釋說,這一藥物發現平臺是一種與人工智慧有關的計算機算法,可通過反覆試錯學習預測藥物的活性,其預測能力還能不斷改進,「對於系統性發現治療新冠肺炎新藥而言,此類平臺是重要的第一步」。
  • 《細胞》: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000萬,整個科學界都在急切地尋找有效的抗病毒療法。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一些針對激酶活性的藥物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確認了數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激酶藥物,希望有關人員能儘快對其進行臨床測試。
  • 清華大學等團隊研究發現抗新冠病毒潛在藥物分子
    研究團隊發現宿主蛋白MTHFD1(亞甲基四氫葉酸脫氫酶)的抑制劑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研究團隊認為,該研究成果不僅能夠幫助新冠病毒藥物研發,也為未來突發病毒流行打下基礎2003年的SARS、2014年的伊波拉以及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均給全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心理恐慌。並且諸多證據支持蝙蝠是這些致病病毒的共同的天然宿主,病毒從蝙蝠到某個中間宿主傳播最終導致了疫情的大規模暴發。雖然蝙蝠可以攜帶多種致病病毒,但是這些病毒卻不會對蝙蝠造成明顯的症狀,而蝙蝠對病毒的高度耐受性可能也是其能攜帶並傳播多種病毒的重要原因。
  • 美國藥廠發現數百種新冠病毒抗體 4月新藥可成今夏測試...
    新聞摘要美西時間2020年3月17日,美國生技製藥技術公司"雷傑納榮製藥"Regeneron表示,他們已經找出數百種抗體,用於研製新冠肺炎預防及治療藥物,預計夏季展開人體臨床試驗。1雷傑納榮製藥稱找到數百種抗體"雷傑納榮製藥"在17日表示,該公司已經找出數百種抗體,可用於治療及預防新冠病毒,預定利用其中前兩名抗體,發展雞尾酒療法,初夏展開人體臨床實驗,並計劃在七月底前達成每月生產數十萬劑的目標。為治療新冠帶來新曙光!
  • Nature:大規模篩選發現21種現有抗新冠病毒藥物!
    截至2020年7月27日,全球已確診的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超過1625萬,死亡總數超過64萬。僅在不考慮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的情況下,開發針對性的疫苗需要12到18個月,而從頭開發並批准新型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保守估計可能需要超過10年。因此重新篩選測試已經過臨床評估的藥物以治療COVID-19成為目前可行有效的策略之一。
  • 重大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特徵確認了來源,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最危險」毒株
    據外媒報導,一組西方計算機科學家和生物學家通過使用機器學習,為29個不同的COVID-19 DNA序列確定了潛在的基因組特徵。「超快速、可擴展、高精度」分類系統使用新的基於圖形的專用軟體和決策樹方法來說明分類,並從所有可能的結果中得出最佳選擇。整個方法使用一個新的基於圖形的專用軟體來說明所有測試結果中的最佳選擇。
  • 以色列發現兩種有效抵抗新冠病毒藥物,顯著降低病毒複製能力
    據當地媒體報導,以色列生物學研究所(IIBR)的科學家日前表示,兩種用於治療高雪氏病(Gaucher's disease)的藥物能有效抵抗新冠病毒,並有可能在未來冠狀病毒暴發時作為廣譜抗病毒治療藥物。科學家發現,用於治療該疾病的藥物會產生可能具有抗病毒能力的糖鞘脂分子,它是細胞膜生物活性成分。實驗中,他們檢查了藥物Cerdelga和Venglustat,結果顯示這兩種藥對新冠病毒和其他潛在病毒均有效。
  • 醫生們發現一種抗流感病毒藥物抑肽酶或能用於治療新冠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人員發現了另一種潛在的藥物,可以通過防止嚴重的新冠併發症來幫助治療COVID-19。Aprotinin(抑肽酶)是一種抗病毒藥物,以氣霧劑的形式出現,在俄羅斯被批准用於治療流感。根據一項新研究,該藥物可以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防止其複製。此前醫生們制定了不同的COVID-19治療方案,包括一些有效的藥物。瑞德西韋和地塞米松是兩種最知名的COVID-19療法,雖然這兩種藥物都不能挽救生命。
  •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能為抗擊新冠肺炎做些什麼?
    該公司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對65種語言的新聞報導、航空公司數據和動物疾病網絡進行篩選來預測疾病的傳播,隨後由流行病學家審核數據結果,從科學角度驗證這些結論是否有意義。BlueDot利用這些研究成果為衛生系統官員、航空公司和醫院提供洞察,幫助他們更好地預測和管理風險。機器學習也幫助相關領導機構對新冠疫情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 我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遺傳物質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結構特徵
    摘要: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上海科技大學獲悉,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給新冠病毒分類 機器學習僅需幾分鐘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8日報導,加拿大計算機科學家和生物學家在當日出版的《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誌撰文指出,他們藉助機器學習方法,在短短幾分鐘內對29個不同新冠病毒DNA序列進行分類,鑑定出一個潛在的「基因籤名」。
  • 科學網—新冠病毒「複製機器」核心部件的三維結構現身
    魡解析度電子顯微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新冠肺炎藥物奠定了基礎。
  • 俄羅斯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弱點,室溫水能殺死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新弱點,室溫水能殺死新冠病毒?該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表示,他們發現了新冠病毒一個新弱點,那就是水--只是普通的常溫水,不過開水的效果更好。儘管多數研究都集中在「非生命、乾燥物體表面」(比如,桌面,手機、電腦鍵盤表面等),目的是評價病毒經過間接接觸途徑傳播的潛在能力。但是,也有研究顯示,其他冠狀病毒,也包括這次的新冠病毒可以在自然界水環境,包括下水道汙水(糞水)中長期「存活」,即使經過3、4個月,仍可以回收到具有感染能力的「活」病毒顆粒。這也是SARS病毒在香港某個社區造成數百人傳染的基礎。
  • 治療新冠重症有藥物,已得全球數百醫院證實
    研究人員已經為重症監護中病重的新冠患者找到了新藥。已顯示用於風溼性關節炎的現有藥物託珠單抗(tocilizumab),可縮短住院時間和輸氧時間,還會減少死亡人數。全球260家醫院的研究表明了這一點。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醫院(UMC Utrecht)協調這項研究的歐洲部分。
  • 研究發現:這種抗體藥物或可減少新冠病人住院機率
    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導 據美聯社9月17日報導,一家製藥公司表示,一項測試抗體藥物的研究的部分結果表明,這種藥物可能有助於讓患有輕度到中度新冠肺炎的患者免於住院治療。迄今為止還沒有一種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禮來公司當地時間周三在一份新聞稿中公布了這些結果,但研究結果尚未被發表或獲得獨立科學家的評審。
  • 計算模擬加速靶向DHODH抗新冠病毒藥物發現
    引言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已在全球範圍內爆發,藥物研發刻不容緩。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作為加速藥物發現的有效策略,能否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作用?前面有大量計算相關研究,但都很少有實驗驗證的案例,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合作,通過虛擬篩選發現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效的廣譜抗病毒獲選藥物,成為CADD加速藥物發現的成功案例。
  • 西媒:美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的新弱點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2月14日報導,大多數針對新冠病毒研製的疫苗和治療方法都把重點放在刺突蛋白上。除此之外,新冠病毒還依賴於一系列複雜的蛋白質來形成其包膜,或者複製和組織其遺傳物質。因此要達到避免受到冠狀病毒侵襲的目的,研究人員還可以從更多切入口尋找合適的治療手段。
  • 西媒:美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的新弱點
    除此之外,新冠病毒還依賴於一系列複雜的蛋白質來形成其包膜,或者複製和組織其遺傳物質。因此要達到避免受到冠狀病毒侵襲的目的,研究人員還可以從更多切入口尋找合適的治療手段。最近,來自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和同樣位於紐約的洛克菲勒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可能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研究切入口,因為它是病毒複製的基礎——跨膜蛋白41B(TMEM41B)。
  • 港大學者發現一種臨床常用抗潰瘍藥物可抑制新冠病毒繁衍複製
    前述文章稱,這類含金屬藥物在動物測試中證明能顯著降低新冠病毒的載量,並能同時緩解與病毒相關的炎症。由於有關藥物針對其他病症已通過臨床審批,有望為治療新冠狀病毒感染,提供安全有效的替代性策略。前述文章介紹,金屬化合物早已被發現可用作抗菌劑,但鮮見與其抗病毒性質相關的研究。
  • 再生元新冠抗體藥物存隱患
    再生元製藥公司10月30日表示,由於潛在的安全隱患,它已經暫停了對其抗體藥物的臨床研究,該藥物用於治療一些重症新冠患者。這個來自獨立監測委員會的建議,標誌著安全問題導致的實驗性新冠病毒抗體藥物臨床試驗的第二次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