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ABC:新冠病毒在常見物品上能活多久?

2020-12-03 第一財經

  疫情期間,為確保自己「百毒不侵」,不少人捂上口罩,戴起手套。平時按來按去的電梯按鈕,現在碰一下都感到膽戰心驚,司空見慣的門把手,每天用消毒水擦得鋥亮。很多人不禁要問,新冠病毒在這些常見物品上能存活多長時間?關於新冠病毒的ABC你懂多少?

  新冠病毒在常見物品上能活多久?

  日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免疫與呼吸系統疾病中心、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國際頂尖科研機構的聯合團隊在Medrxiv發表預印本文章,專門研究了新冠病毒在氣溶膠及材料表面的生存能力。

  實驗結果顯示,在正常的空氣溼度及溫度條件下,新冠病毒至少能在銅表面存活4個小時,在紙板上存活24小時,在聚丙烯塑料和不鏽鋼表面的存活時間更長,達到72小時。而在溼度更高的氣溶膠的環境中,新冠病毒同樣能夠存活3個小時以上。

  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有何區別

  據世界衛生組織3月6日晚發布的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雖然都會引起呼吸系統疾病,但兩者存在本質區別:

  首先,傳播速度不同。新冠肺炎傳播速度慢於流感,但中位潛伏期更長。

  第二,患者傳播病毒的時間不同。流感病毒傳播主要發生在患者開始出現症狀後的3至5天裡,也可能在症狀出現前就能傳播。與之相比,雖然有些新冠肺炎病例可在症狀出現前24至48小時傳播病毒,但目前來看這不是主要的。

  第三,傳染力不同。根據對基本傳染數的評估,新冠肺炎傳染力強於流感。

  第四,重症比例不同。迄今數據表明,8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為輕症或無症狀,15%為嚴重感染,5%為極嚴重感染。嚴重和極嚴重感染比例高於流感。

  第五,易感人群有一定區別。流感的主要風險群體包括兒童、孕婦、老年人、患有其他慢性疾病者和免疫系統存在問題者等。對於新冠肺炎,目前研究表明老年人和患有其他疾病者面臨較高的嚴重感染風險。

  第六,病亡率不同。雖然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確定新冠肺炎的病亡率,但目前數據表明,新冠肺炎病亡率大概在3%至4%,而季節性流感病亡率通常遠低於0.1%。

  第七,醫療幹預措施不同。目前已有可用於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和疫苗,但目前尚無獲得許可的新冠肺炎疫苗或治療藥物。

  個人如何防範新冠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2月28日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遏制疫情從你開始」。世衛組織給出10項針對新冠病毒的個人預防措施基本建議。

  首先,定期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或用肥皂和水洗手。手接觸受汙染的物品表面或病人後再觸摸面部是病毒傳播的途徑之一,因此清潔雙手可以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第二,定期用消毒劑清潔物品表面,例如廚房桌椅和辦公桌等。

  第三,自學有關新冠病毒肺炎相關知識,但要確保信息來自地方或國家公共衛生機構、世衛組織網站、地方衛生專業人員等可靠來源。對大多數人來說,感染新冠病毒後一開始的症狀是發燒和乾咳,而不是流鼻涕。大多數感染者為輕症,無須任何特殊照顧即可好轉。

  第四,在發燒或咳嗽期間避免旅行,如在飛行途中生病,應立即通知機組人員。回家後應立即與醫衛人員聯繫,並告知他們自己去過哪裡。

  第五,咳嗽或打噴嚏時用衣袖遮擋或使用紙巾。紙巾用完應立即扔進封閉垃圾箱,然後洗手。

  第六,60歲以上或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重症的風險可能更高。這類人群應採取額外的預防措施,比如避免前往人多的場所或可能與病人有互動的場所。

  第七,一旦感覺不舒服,請待在家中,並打電話給醫生或當地醫療人員,他們會詢問你的症狀、去過哪裡、和誰有過接觸。這將有助於獲取正確的建議或根據指引前往正確的醫療衛生機構,並可預防感染他人。

  第八,生病時應待在家裡,吃飯和睡覺與家人分開,使用不同的餐具。

  第九,如出現呼吸急促,應立即就醫。

  第十,疫情期間感到焦慮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當生活在一個受疫情影響的國家或社區時。請了解本社區防控疫情的舉措,並就如何在工作場所、學校等保障安全展開討論。

  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我們該如何防範?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像流感病毒一樣與人類共存。為此,我們要在臨床診治和生產生活防範方面做好相應準備。

  北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柯會星介紹,病毒進化的基本規律是「與宿主保持共同進化」。病毒以裂變為主要繁衍方式,它進入宿主的根本目的,是從宿主體內獲取自己所需的物質和能量。這一「動作」會使人類患病,甚至死亡。但從病毒的角度來講,為了確保可長時間從宿主處獲取能量,它們需要適應不同宿主的環境。因此,病毒會在繁衍過程中發生變異,以便在人體待得更久,能夠進而傳播。

  新冠病毒此次「採用的策略」就是低毒性、高傳染性,這給了它們更多的機會感染人類,並能在很長時間依靠感染的患者存活下去。隨著人們對新冠病毒認識的加深、疫苗的研發與應用以及特效藥的發掘,也會使人們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提升。種種因素綜合,未來新冠肺炎就可能像現在的流感一樣,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

  柯會星表示,短期內新冠病毒毒性不會減至流感病毒的程度,即使有一天它確實長期存在,我們也無需恐慌,只需在公共衛生和個人防護方面做出一些調整,就能很好應對。比如,臨床方面,完善傳染病防控體系,尤其是報備制度和防疫措施,以及設立更多傳染病醫院和病房;在社會生活方面,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等應成為人們生活的常態,在流行高峰期,儘量不安排、不參加人員密集活動。(人民健康網綜合自科技日報、新華網、生命時報)

相關焦點

  •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究竟能活多久?
    在上文發表過程中,中國疾控中心在對青島港疫情溯源時,從進口鱈魚外包裝樣本中分離到活病毒。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發布,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 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 金斯瑞科普|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那麼病毒在不同的物體表面到底可以存活多久呢?
  • 新冠病毒被證實"可由物傳人"!那麼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那麼病毒在不同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多久?
  • 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 新冠病毒生存能力有多強?
    新冠病毒的致命率雖然不高,但傳染性卻是非常強的,而且它還可以在物體上存活幾個小時,如果是在適宜生存的環境中可以存活5天,所以酒精消毒是十分重要的,而近日又有消息報導稱,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另外在鈔票和玻璃等表面存活的時間也是比較長的,這無疑是加大了傳染風險,所以在我們在生活中要養成定期洗手,對物品進行酒精消毒的好習慣。
  • 鎮江23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單位名單發布!還有這些常見問題,你關心...
    鎮江23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單位名單發布昨天,「健康鎮江」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鎮江市承擔新冠病毒疫苗緊急使用工作的接種單位以及新冠疫苗緊急接種常見問題● 新冠疫苗有必要接種嗎?目前使用的新冠疫苗是否安全?●咱們公眾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接種新冠疫苗?新冠疫苗要打幾針?● 新冠疫苗保護效果可以維持多久?等等......
  • 科學 | 新冠疫苗呼之欲出,距新冠疫情結束還有多久?
    新冠疫苗試驗取得新進展11月9日,美國輝瑞製藥公司宣布新冠疫苗III期試驗取得了積極的中期結果,它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疫苗可以預防新冠病毒,這對正在開發的其他新冠疫苗而言是個好兆頭。該疫苗由美國和德國合作開發,由mRNA(信使核糖核酸)組成,用於人類細胞製造冠狀病毒刺突蛋白,這是免疫系統針對此類病毒的主要靶標。目前,該疫苗在試驗中預防新冠病毒的有效性已經超過90%。
  • 新冠病毒能在紙板、不鏽鋼表面存活多久?科學家實測
    在不同物體表面能存活多久?當地時間4月16日,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了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人員的研究有了新發現。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通過氣溶膠和物媒傳播是有可能的,因為這種病毒的活性和感染性可以在氣溶膠中持續3小時,並在某些物體表面持續長達3天。
  • 新冠病毒已成常駐病毒?何時能打上新冠疫苗?張文宏回應
    在9個月的新冠防治中,青年醫生、青年科技工作者起到了 主力軍作用。張文宏表示,國際疫情持續蔓延證明新冠病毒獲得了非常強的在人類社會中生存的能力。很多流行病學專家一致同意,它已經成為一個常駐病毒,就像流感病毒一樣。我們得學會如何與病毒共存。  張文宏認為,到目前為止,海外報導的二次感染病例不超過10例。
  • 為啥新冠病毒總在冷凍包裝上被發現?
    但是在平滑的非多孔性表面,新冠病毒就能存活很長時間。比如,在塑料上,它能存活一周以上。有觀點認為,這或許是因為研究人員在實驗過程中無法把新冠病毒從紙和布上分離開來,破壞了它的活性。在表面如果吸收了水分就無法長期存活?
  • 非典與新冠病毒的區別
    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比SARS強很多,傳染係數可以達到3.5,也就是說,1個傳3個半,而SARS頂多是1個傳2個,所以現在有些國家每天增加上萬名確診病例。 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除了直接傳播和接觸兩種外,還有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4、特點。
  • 透視新冠病毒「真身」
    自年初以來,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80後」研究員李賽帶領一支平均年齡不足28歲的年輕隊伍,持續奔跑100天,在新冠病毒結構解析之路上迎來重大突破。形態各異的病毒有何共同點,呈現哪些核心特徵?李賽說,「我們要通過重構,從2000多顆病毒顆粒中,凝練出病毒的典型特點,並繪製出具有代表性的新冠病毒的『大眾臉譜』。」 新冠病毒表面,凸起的「皇冠」模樣的刺突蛋白,是侵入人體細胞的「鑰匙」。
  • 大多數人仍易感染 新冠病毒
    據新華社日內瓦12月7日電 世界衛生組織7日表示,世界各地針對新冠病毒已經開展了數百項血清學研究。雖然這些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其結果一致表明全球大多數人仍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強調,儘管這些研究仍存在局限性,但其結果相當一致,即世界上大多數人仍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目前世衛組織還在研究不同人群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有多強以及這種免疫反應會持續多久。他同時強調,在推廣新冠疫苗的最初階段,由於每個國家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接種疫苗,因此各國政府、社區和個人應繼續使用已經過驗證有效的新冠應對工具,這一點至關重要。
  • 找到新冠病毒死穴,快速戰勝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會給人類製造多少災難和傷害,眾說紛紜。自始至今,新冠病毒四處遊蕩,飄忽不定,時強時弱,時緊時松,善於製造拉鋸戰。在人類發展史上,人類曾經戰勝許多極其狡猾的病毒和細菌。所以,人類實現戰勝新冠病毒目標,或者讓先行動者先戰勝,完全有可能。
  • 國產新冠疫苗打多久能產生抗體?
    更新時間:2020年9月8日  國產新冠疫苗打多久能產生抗體?  答:中國生物方面表示,其新冠滅活疫苗一共需要接種兩劑次,間隔2至4周,接種完第一劑以後,研究表明,7天開始普遍產生抗體,接種完第二劑28天以後,中和抗體陽轉率或者叫陽性率均達100%,也就是按照規範的免疫程序接種兩劑疫苗28天後,所有人都產生足以抵抗新冠病毒的高滴度抗體。
  • 常州47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單位名單!
    新冠疫苗有必要接種嗎?接種疫苗是控制傳染病非常重要的手段。一方面從個體來看,幾乎所有人都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對新冠病毒是易感的,而且感染後極易會發病、有的還會發展為危重症或死亡。根據我國新冠疫苗開展的I期、II期、III期臨床試驗,以及我國依法依規在自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經開展的上百萬人次的疫苗緊急接種顯示我國新冠疫苗具有較好的安全性。我省已接種新冠疫苗人群的安全性監測數據顯示,在用的新冠疫苗安全性良好。截至目前,我省無嚴重異常反應報告。Q4. 現階段新冠疫苗接種重點人群包括哪些?
  • 新冠病毒最近的這幾個發現,可能會對新冠病毒的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青島冷凍海鮮外包裝分離到新冠活病毒,有什麼意義10月1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官網發布消息,在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新冠病毒能在手機屏幕上存活28天
    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的最近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的存活時間可能比想像的要長得多。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發現,新冠病毒生命力「非常頑強」,在手機屏幕、塑料或紙幣等光滑表面可以存活28天。不過,實驗的前提條件是:溫度在20攝氏度(相當於室內常溫)、光線昏暗。相比之下,流感病毒在相同的條件下可以存活17天。這一研究結果刊登在最新出版的《病毒學雜誌》上。
  • 新冠病毒可在手機屏上存活一個月,新冠疫苗來啦!如何用英文預約
    有科學家近日研究稱:新冠病毒此前美國衛生當局的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氣溶膠中可以存活3小時,在塑料和不鏽鋼表面可以存活3天。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塑料鈔票、廢棄紙幣和拉絲不鏽鋼、玻璃、乙烯基和棉布等常見表面上測試了新冠病毒。
  • 英國專家解讀: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成年人能免疫多久?
    近日,一項由英國新冠病毒免疫學聯盟發起的研究表明,有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體內T細胞水平相當高,因而大多數成年人可能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6個月內都含有抵抗新冠病毒的細胞(T細胞)免疫。該研究可能是了解新冠病毒感染後是否可預防二次感染以及可維持多久免疫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