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新冠病毒總在冷凍包裝上被發現?

2020-12-11 新福建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導,新冠疫情給全世界造成衝擊的近一年時間裡,研究人員對於新冠病毒的特性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但是對它生存能力的秘密還沒有完全弄清楚。

一項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在紙、布等多孔性表面的存活時間很短,幾個小時之後就失去傳染性了。但是在平滑的非多孔性表面,新冠病毒就能存活很長時間。比如,在塑料上,它能存活一周以上。

顯微鏡下的新冠病毒,圖據《中央日報》

新冠病毒的這個特性已經在各種實驗中得到了證明,但原因卻還沒有被研究人員們弄清楚。有觀點認為,這或許是因為研究人員在實驗過程中無法把新冠病毒從紙和布上分離開來,破壞了它的活性。

在表面如果吸收了水分就無法長期存活?

法國土魯斯大學獸醫學名譽教授德尼奧·科爾費12月4日在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在多孔性表面,新冠病毒能夠很快被乾燥、無法存活很長的時間。與此同時,如果是在聚丙烯、塑料和玻璃等防水材料的表面,水分會保留在不吸收水的防水錶面,從而讓病毒避免了被乾燥的結果。

科爾費教授表示:「雖然普遍認為病毒裡面並沒有水分存在,但以新型流感為例,它裡面裝有乾燥總量150%-230%的水分。新冠病毒和新型流感病毒都被外膜包裹著,細胞裡面被認為是含有水分的。」

當細胞離開病毒的時候,它會帶走細胞膜以及細胞質的水分。科爾費教授還解釋說:「病毒要實現結構性的穩定,它外膜兩側就必須要有水分作為保護。跟多孔性表面相比,非多孔性表面更能保護病毒裡面的水分。所以,它對於病毒的生存非常有利。」

另外,科爾費教授還表示:「相對溼度20%以下或者相對溼度80%以上,在這樣的環境下,幾乎不會發生新冠病毒的感染事件。在乾燥的條件下,多孔性表面上的新冠病毒不會發生感染,因為其水分已經被吸收了。」

不過,科爾費教授並沒有解釋,為什麼在相對溼度80%以上的環境下,發生新冠病毒感染的機率也相對較低。對此,有一些另外的解釋認為,人在咳嗽、打噴嚏、說話的時候排出的唾液飛沫溼度很高,不會迅速蒸發。這種溼度高的飛沫很重,並不會擴散到很遠的地方就會落下來,所以並不容易引發傳染。

銅的表面並非多孔質,但是新冠病毒在上面依然無法存活很長時間。對此,科爾費教授解釋說:「銅的傳導性很強,能夠讓水分迅速蒸發。另外,銅的表面很容易生成活性氧,可以讓病毒失去活力。」

另外,科爾費教授還強調:「如果這次的假說被確認的話,今後就能預測新冠病毒在什麼樣的表面大概存活多久。這樣就能根據新冠病毒的這個特性來設計新的多孔性物體,抑制它的生存時間。」

微型液體薄膜可以保護新冠病毒

另據報導,印度的研究人員11月24日在流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稱,「在水分蒸發後,掉落於物體表面的含有新冠病毒的飛沫會變成一種煎餅狀的微型薄膜,其傳染性將持續數日。」

研究論文表示,轉化過程中,飛沫中99.9%以上的水分在幾分鐘內消失,但是病毒卻在殘留液體所形成的保護性薄膜中存活了下來。微弱的力量使這層厚度僅為幾納米的薄膜緊緊附著在物體表面,並減緩了水分的蒸發過程。

取決於所掉落表面的材質,這層薄膜完全蒸發掉所需的時長各異,大型飛沫在不鏽鋼和銅質表面持續的時間分別只有24小時和16小時。但是它們在聚丙烯上可以存在超過150小時。而小一些的飛沫——大小僅為前者的1/10——則可以在玻璃上持續存在超過80小時。

上述數字是科學家在實驗室環境中進行實驗後得出的。在熱流和氣流(這些因素會加速蒸發)變化不定的現實世界中,實際數字可能會更低一些。

另外,11月20日,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和瑞士巴塞爾大學等聯合研究小組在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發表論文稱,「在社區傳染階段,新冠病毒通過物體表面傳播的比例只佔整體的0.2%-5%左右,並不是很高。」

跟接觸了帶有新冠病毒的物體表面相比,吸入空氣中漂浮的新冠病毒所傳染的風險更大。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如果頻繁接觸信號燈的按鈕、公共運輸的按鈕、銀行的自動取款機、樓梯的扶手等,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就會高很多。所以,使用消毒液、勤洗手是預防感染的一個重要手段。

研究小組還強調了「口罩在防止物體表面傳染的重要性」。為了抑制飛沫生成及擴大範圍,戴口罩可以減少手上和物體表面掉落上病毒的機會,可以減少手和嘴巴接觸的頻率。

來源:紅星新聞

相關焦點

  • 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 就不能吃了?
    摘要: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不能吃了?海淘包裹已被汙染,摸了就會感染?真相真的是這樣嗎?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時值年底,各種購物節頻至。
  • 至少10起冷凍食品包裝新冠陽性事件 新冠病毒可在冷鏈長時間存活...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 8月13日,廣東省深圳市發現1份從巴西進口的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同日,陝西省西安市1份厄瓜多進口凍蝦的外包裝被檢測出新冠病毒。據不完全統計,自7月以來,國內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為什麼進口生鮮外包裝上多次發現新冠病毒?是否存在疫情傳播風險?
  • 中國首次在國產肉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
    數月來中國爆發的本土新冠病毒病例,民眾往往都把焦點對準國外輸入性病例和從外國進口的冷凍食品及其包裝。星期二,有關檢疫檢驗單位宣布,一批國產雞腿外包裝,經核酸檢測呈陽性。新冠病毒據官方通報,中國安徽省滁州市嘉吉蛋白營養科技公司購進的一批國產雞腿外包裝,周二經2019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但有關當局迄今還未對產品外流以及具體流向作出說明。
  •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在冷凍肉類及海鮮上存活長達21天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再中國,調查人員分別從厄瓜多和巴西進口的冷凍蝦和冷凍雞翅上發現了新冠病毒的蹤跡。不論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哪個國家,人們都會不禁猜想難道冷凍食品真的會傳播新冠病毒嗎?病毒到底可以存活多久?科學家們不僅在冷凍食品上檢測到新冠病毒,而且還發現病毒可以在冷凍肉類及海鮮食品上存活長達21天!!!病毒可以存活21天意味著,食用進口肉類及海鮮有感染病毒的風險!此外,進口肉類對局部報告0病例的地區有潛在疫情反彈的風險!
  • 山東煙臺進口冷凍海鮮包裝新冠呈陽性?為何新冠總跟海鮮扯上關係?
    8月9日,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對冷鏈食品及從業人員摸排檢測中發現,有3家企業自大連口岸進口的同一外籍貨船冷凍海鮮產品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疑似陽性。 8月10日,市疾控中心覆核,3份外包裝樣本呈陽性。經核查,涉疫產品除少量加工出口外,其餘產品均儲存在冷庫中,未流入市場。
  • 科學解讀: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
    大家有疑惑過: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嗎?8月9日,煙臺3家企業自大連口岸進口的冷凍海鮮產品,3份外包裝樣本核酸陽性;8月11日,深圳市龍崗區一份從巴西進口的冷凍雞翅核酸檢測陽性;8月12日,蕪湖一家餐飲店的冷凍海鮮核酸檢測呈陽性;8月13日,西安方欣市場的厄瓜多進口蝦包裝核酸陽性;難道新冠病毒偏好冷凍嗎?沒準還真是這樣。
  • 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虎嗅網
    ;為什麼陽性的總是冷凍食品的表面與包裝?難道新冠病毒偏愛冷凍環境嗎?各種冷凍海鮮、肉類還能吃嗎?一、低溫和塑料,確實利於病毒保存不單是新冠病毒,很多病毒都耐冷不耐熱,非常不怕凍。許多病毒可以在 4 °C 的冷藏室環境下保存一個月,在冷凍條件下保存數年,在超低溫和凍幹條件下穩定存活。
  • 新冠病毒可「物傳人」冷凍下可長期存活
    10月20日,青島市副市長欒新在疫情發布會上指出,已找到充分的證據鏈,證實新冠病毒可通過物傳人,且該病毒在冷凍條件下可長期存活。這亦是世界首次在冷凍包裝發現活性冠狀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道,這一發現表明,各國應重視通過冷凍供應鏈存在著病毒傳播的風險。不過,該中心補充稱,這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需要過於緊張,普通公眾接觸或食用冷鏈食品的感染風險很低。
  • 多地進口生鮮檢出新冠病毒 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近日,濟南銷往西安的一批厄瓜多冷凍南美白蝦包裝及外環境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據不完全統計,今年7月以來,國內已有10起以上食品或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冷凍環境、光滑表面利於病毒依附冷凍食品,尤其是冷凍海鮮,成了近期「新冠陽性」新聞裡經常出現的關鍵詞,相關報導接連出現。目前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的樣本均為冷凍食品產品的外包裝,這說明大多數是因其包裝被病毒汙染且因為其運輸和存儲的環境使病毒得以存活下來。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漢鼎好醫友市場信息網   2020-10-21 10:47:47   來源:    評論:   昨天上午,青島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條件可長期存活。
  • 41天10地冷凍食品檢出新冠病毒,多地緊急通報!世衛組織回應……
    據不完全統計,自7月以來,國內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為什麼進口生鮮外包裝上多次發現新冠病毒?是否存在傳播風險?據公開報導不完全統計,這是7月以來,41天內我國第10次報告在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及表面樣本上檢出新冠病毒。1、7月3日,福建廈門,厄瓜多生產的凍南美白蝦兩個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
  • 冷凍食品中的新冠病毒可以存活21天?
    近兩個多月以來,我國先後從北京、大連、煙臺、深圳、廈門和蕪湖等9個地方在冷凍食品中檢出新冠病毒。無論是厄瓜多凍白蝦還是巴西凍雞翅等,其來源大多為南美洲。專家指出,這與當地疫情嚴重、冷凍海鮮等食品加工過程較容易汙染有關。除此以外,在越南、菲律賓和紐西蘭發生的本地病例也與冷凍食品有關。
  • 國外研究發現 新冠病毒在冷藏和冷凍的魚類和肉類中可存活三周以上
    據福克斯新聞24日報導,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人員上周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在冷藏和冷凍的魚類和肉類中可以存活三周以上。這或許給紐西蘭等部分國家再次爆發疫情找到一種合理的解釋。三周後新冠病毒仍存活研究人員把新冠病毒添加到從新加坡超市採購來的鮭魚片、雞肉和豬肉片中,將試驗樣本儲存在三種不同的溫度(4°C、零下20°C和零下80°C)下,並分別在1天、2天、5
  • 權威專家:正確認識新冠病毒傳播途徑 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
    本報訊 (記者宿志紅)近來,因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人們對疫情和食物安全關聯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春節臨近,大家還能像往年一樣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近日,在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要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食物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極低,幾十萬份食品樣品中檢出核酸陽性率僅有萬分之0.48。
  • 新冠病毒最近的這幾個發現,可能會對新冠病毒的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來源於健康時報、中國生物科學技術網醫殤小編按:       冷凍食品發現活病毒,加上之前數次有冷凍食品感染人員的報導,那麼這個防控需要注意,可能會對涉及進口冷鏈運輸的所有產業(主要是食品)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 冷凍食品頻頻檢測出新冠病毒,我們該如何避免感染?
    舌尖上的美食引發舌尖上的危機現在,確鑿的證據再次來了。這次從青島的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證實了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就有可能導致人類感染病毒。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可以在冷凍食品及包裝中存活並引起人體感染。新京報網7月10日報導:今年6月,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海鮮攤位檢測出病毒後,北京抗疫1個月核酸檢測超1100萬人次。
  • 新冠病毒為何更易傳染?冷凍電鏡圖解病毒進入細胞的「鑰匙」
    新冠病毒的傳染性為何更強?科學家用「火眼金睛」的冷凍電鏡技術,終於找到了其背後的原因——新冠病毒的關鍵刺突蛋白(S蛋白)與人體細胞的受體蛋白的親和力,要遠高於SARS-CoV。病毒要進入人體細胞,必須找到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而每個受體好比是一把「鎖」,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而後進入細胞內部。
  • 又一地進口凍鮮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冷凍食品頻頻出事,為何還要大量...
    據新華網,11月13日下午5時,濟南市疾控中心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0110餘省冷鏈「中招」今年6月以來,北京、遼寧、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廣東、陝西、江蘇等10餘省份,都曾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包裝物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 新冠病毒傳染性為何更強?冷凍電鏡圖破解答案
    新冠病毒的傳染性為何更強?科學家用「火眼金睛」的冷凍電鏡技術,終於找到了其背後的原因——新冠病毒的關鍵刺突蛋白(S蛋白)與人體細胞的受體蛋白的親和力,要遠高於SARS-CoV。病毒要進入人體細胞,必須找到人體細胞上相應的受體蛋白,而每個受體好比是一把「鎖」,得有相應的「鑰匙」才能打開,而後進入細胞內部。
  • 武漢:在進口冷凍牛肉、巴沙魚片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據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網站11月28日通報,發現東湖高新區冷庫巴西進口冷凍去骨牛肉2份外包裝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