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認知!冷凍食品中的新冠病毒可以存活21天?

2021-01-09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兩個多月以來,我國先後從北京、大連、煙臺、深圳、廈門和蕪湖等9個地方在冷凍食品中檢出新冠病毒。無論是厄瓜多凍白蝦還是巴西凍雞翅等,其來源大多為南美洲。專家指出,這與當地疫情嚴重、冷凍海鮮等食品加工過程較容易汙染有關。除此以外,在越南、菲律賓和紐西蘭發生的本地病例也與冷凍食品有關。

北京時間8月19日,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的一項新研究中(未經同行評審),來自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表明,食源性汙染可能是上述疫情爆發的基礎,為遏制大流行,不應該忽視這一傳播途徑。

上述疫情爆發的根源都是圍繞著食品加工廠:受汙染的食品通過進口渠道感染給當地居民,並催生新的病毒傳播鏈。起初,在北京新發地市場的經營者身上以及切過進口三文魚的砧板上檢測出了新冠病毒。隨後,多地厄瓜多的蝦和巴西凍雞翅也被檢測出新冠病毒呈陽性。

許多科學家公開質疑這種傳播途徑。因為在疫情早期的研究報告稱在21-23℃的溫度下的銅、紙和不鏽鋼/塑料表面,在4小時、24小時和3天後進行檢測時,沒有檢測到新冠病毒。

因此,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觀察了病毒在冷凍或冷藏的肉類和魚類上存活的時間,為期3周,以判斷進口冷凍食品引發新疫情的可能性。

他們測試了從新加坡超市購買的500立方毫米的鮭魚、雞肉和豬肉,將病毒以200μl 3×106 TCID50/ml的劑量加入其中。這些病毒被儲存在4C、–20C和–80C下。然後在1、2、5、7、14和21天後進行病毒檢測。

他們發現,在所有三種溫度下,病毒滴度都保持在同一水平,而且所有樣本都具有傳染性。

根據目前的普遍觀點,食源性或食品包裝相關的新冠病毒傳播是不可能的。

作者們說:「雖然這不是主要的感染途徑,但受汙染的食品有可能轉移到沒有新冠肺炎的地區並引發疫情。這是一個重要的假設。因此,必須評估這種食源性感染在進口貿易所涉及的運輸和儲存過程中存活的風險。」

全球範圍內多起屠宰場和肉製品加工廠的群集感染人數的增加證明了這一點。最新消息,當地時間18日晚,加拿大肉類加工商楓葉食品公司表示,由於旗下一家工廠數十名工人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而暫停向中國出口豬肉。

因此,這可能表明了一些風險因素,如擁擠的工作場所、高噪音以及缺乏足夠的通風設備。肉是手工處理的,而魚類一般都是自動化處理。在人工處理的情況下,會產生汙染的風險。

這類工人在感染病毒後也會繼續工作,因為他們通常來自較低的經濟階層,這使他們感染病毒後在擁擠的家中傳播病毒的風險更高,而且他們通常還會乘坐擁擠的公共運輸工具。

事實上,食品加工廠設施的大部分表面可能是不鏽鋼的,低溫和缺乏陽光(紫外線)有利於延長病毒存活率。因此,在處理生肉和進一步加工過程中,環境和個別因素都容易導致肉類和魚類受到汙染。

研究人員解釋說,雖然屠宰通常是在標準溫度或室溫下進行,但是肉要在12℃以下的低溫下進行切割,並且按照食品操作規範,肉將被儲存在3-7℃下。

這項研究表明,日常所涉及的所有肉類,包括雞肉、豬肉和魚類,在這些食品進出口的整個運輸和儲存期間和條件下都可能攜帶傳染性病毒。值得注意的是,測試溫度覆蓋了標準冷藏和標準冷凍的溫度。而且,此類食品不涉及乾燥和溫度變化等條件,因此有利於病毒生存。事實上,他們沒有檢測到病毒滴度的下降,這意味著傳染性沒有減弱。

因此,作者們得出結論:「我們認為,受汙染的進口食品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工人和環境。受感染的食品操作人員有可能成為新一輪疫情的指示病例。」

鑑於國際食品貿易的巨大規模,很有可能發生不尋常的傳播事件,並在此前新冠病毒已被根除的地方引發新的疫情。

為了防止此類疫情的爆發,食品衛生必須從工廠開始,包括反覆細緻地清潔手部、操作臺表面和其他食物接觸面、材料和器具。檢查工人狀況,並鼓勵員工生病時自行休息。應檢查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情況,直到形成習慣,同時應教育和鼓勵社交距離。

在進口市場,應定期清洗手、用具和操作臺表面,以防止汙染其他食物。應該指導消費者在接觸任何生的食物後洗手,並正確烹飪食物以殺滅病毒。

目前的研究和已在進口冷凍食品上檢測出新冠病毒的報告,應作為一個警告,提醒食品監管機構和公共衛生部門在這種新的形勢下制定相關指導方針,因為舊的指南可能無法避免非傳統食品的安全風險。

論文連結: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8.17.255166v1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在冷凍肉類及海鮮上存活長達21天
    不論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哪個國家,人們都會不禁猜想難道冷凍食品真的會傳播新冠病毒嗎?病毒到底可以存活多久?科學家們不僅在冷凍食品上檢測到新冠病毒,而且還發現病毒可以在冷凍肉類及海鮮食品上存活長達21天!!!病毒可以存活21天意味著,食用進口肉類及海鮮有感染病毒的風險!此外,進口肉類對局部報告0病例的地區有潛在疫情反彈的風險!
  • 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虎嗅網
    難道新冠病毒偏愛冷凍環境嗎?各種冷凍海鮮、肉類還能吃嗎?一、低溫和塑料,確實利於病毒保存不單是新冠病毒,很多病毒都耐冷不耐熱,非常不怕凍。許多病毒可以在 4 °C 的冷藏室環境下保存一個月,在冷凍條件下保存數年,在超低溫和凍幹條件下穩定存活。
  • 國外研究發現 新冠病毒在冷藏和冷凍的魚類和肉類中可存活三周以上
    據福克斯新聞24日報導,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人員上周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在冷藏和冷凍的魚類和肉類中可以存活三周以上。這或許給紐西蘭等部分國家再次爆發疫情找到一種合理的解釋。天、7天、14天和21天後記錄下試驗結果。
  • 科學解讀: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
    大家有疑惑過: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嗎?許多病毒可以在4°C的冷藏室環境下保存一個月,在冷凍條件下保存數年,在超低溫和凍幹條件下穩定存活。在這個過程中,病毒雖然不能複製,但能保證自己的生物結構不破壞,一旦從冰箱裡出來化了凍,仍有興風作浪的可能。所以,實驗室對需要保持活性的病毒通常選擇低溫保存,用迅速冰凍或冰凍乾燥的方式,避免反覆化凍,可以保存很長時間。
  • 新冠病毒可「物傳人」冷凍下可長期存活
    10月20日,青島市副市長欒新在疫情發布會上指出,已找到充分的證據鏈,證實新冠病毒可通過物傳人,且該病毒在冷凍條件下可長期存活。日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官網表示,研究人員從用於儲存進口冷凍魚的包裝中分離出活性冠狀病毒,該發現進一步證實了新冠病毒可通過國際冷凍食品供應鏈傳播的猜想。
  • 至少10起冷凍食品包裝新冠陽性事件 新冠病毒可在冷鏈長時間存活...
    與此同時,與進出口冷凍食品貿易相關的企業也被波及。7月23日,遼寧大連通報,在凱洋海鮮冷庫食品、加工車間、宿舍、食堂等食品和環境的多份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並陸續出現員工確診新冠病毒。8月11日,山東煙臺通報,有3家企業自大連口岸進口的同一外籍貨船冷凍海鮮產品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目前,全國已有至少九省市在進口冷凍食品上檢測出新冠病毒。
  • 41天10地冷凍食品檢出新冠病毒,多地緊急通報!世衛組織回應……
    如何預防疑似食品來源的病毒感染?41天10地進口凍品檢出新冠8月13日,陝西省疾控中心報告稱在對西安市蓮湖區方欣海鮮市場海鮮產品採樣核酸檢測中,發現一個批次的進口厄瓜多凍白蝦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 冷鏈進口食品,為何頻繁查出攜帶新冠病毒?_騰訊網
    但事實上,不僅僅是新冠病毒,很多病毒都十分耐冷而不耐熱,不少病毒可以在4℃的冷藏室環境下保存一個月,在冷凍條件可以保存數年,在超低溫的條件下可以穩定存活。 「冬眠」中醒來,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 多地進口生鮮檢出新冠病毒 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近日,濟南銷往西安的一批厄瓜多冷凍南美白蝦包裝及外環境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據不完全統計,今年7月以來,國內已有10起以上食品或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冷凍環境、光滑表面利於病毒依附冷凍食品,尤其是冷凍海鮮,成了近期「新冠陽性」新聞裡經常出現的關鍵詞,相關報導接連出現。目前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的樣本均為冷凍食品產品的外包裝,這說明大多數是因其包裝被病毒汙染且因為其運輸和存儲的環境使病毒得以存活下來。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漢鼎好醫友市場信息網   2020-10-21 10:47:47   來源:    評論:   昨天上午,青島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條件可長期存活。
  • 冷凍食品頻頻檢測出新冠病毒,我們該如何避免感染?
    這次從青島的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證實了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就有可能導致人類感染病毒。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新冠病毒可以在冷凍食品及包裝中存活並引起人體感染。新京報網7月10日報導:今年6月,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海鮮攤位檢測出病毒後,北京抗疫1個月核酸檢測超1100萬人次。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多久?
    那麼病毒在不同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多久? 日本研究團隊從死亡大約一天的遺體解剖樣本中選取皮膚做測試,發現引發流感的病原體可在皮膚上保持活性大約1.8小時,而引發新冠的病毒株存活時間長達9小時。)、不鏽鋼等光滑表面上存活長達28天。
  • 福布斯網站:新冠病毒可在冷凍肉和魚表面存活三周以上
    可在冷凍肉類和魚類表面存活3周,這些被汙染的食品很可能是部分國家再次爆發疫情的源頭。此前中國深圳一項報告在冷凍雞翅表面發現了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而不是活病毒,但本項研究證明活病毒存在的可能性。這兩點有很大的區別,遺傳物質不是能夠複製的活病毒,但這項研究證明它們確實可以存活。研究人員在新加坡超市中選取了500個鮭魚、豬肉、雞肉樣本接種了大劑量的新冠病毒,然後將其在3個不同溫度下儲存:4℃、-20℃、-80℃。
  • 澳洲研究稱新冠病毒表面存活28天,遭質疑與實際條件不符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澳大利亞國家科研機構的一項研究結果稱,新冠病毒在鈔票、手機屏幕和不鏽鋼等表面可保持28天傳染性,新冠病毒存活的時間比預想的要長得多。但是,實驗是在黑暗中進行的,而紫外線已經被證明可以殺死病毒。一些專家也對現實生活條件下,新冠病毒通過物體表面傳播的實際威脅提出了質疑。
  • 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 就不能吃了?
    摘要: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不能吃了?海淘包裹已被汙染,摸了就會感染?真相真的是這樣嗎?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時值年底,各種購物節頻至。
  • 新冠病毒被證實"可由物傳人"!那麼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那麼病毒在不同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多久?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條件下可長期存活 | 丁香早讀
    科技部:新冠疫苗發生過一些輕度不良反應,尚無嚴重不良反應10 月 20 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疫苗有關情況。在我國已有新冠疫苗臨床試驗中,是否有相關不良反應的發生?他表示,新冠疫苗作為一個全新的疫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 不管是監管部門還是科研團隊,都把不良反應監測作為安全性評價的重要指標。從整體上來說,就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幾支疫苗,基本上都為輕度的不良反應,尚未收到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總體情況還是不錯的。
  • 又一地進口凍鮮檢出新冠病毒陽性!冷凍食品頻頻出事,為何還要大量...
    據新華網,11月13日下午5時,濟南市疾控中心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目前貨物溯源流向情況已基本掌握,各項相關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有關信息將及時向社會公布。此外,11月13日和14日,山東梁山縣、湖北武漢、福建泉州、甘肅蘭州等多地也通報,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近幾個月,進口冷鏈食品頻頻被發現核酸檢測呈陽性,成為個別地區疫情反覆的主要原因。冷鏈食品為何會成為病毒的「潛伏地」?
  • 金斯瑞科普|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那麼病毒在不同的物體表面到底可以存活多久呢?
  • 中國團隊發現:新冠病毒在冷凍三文魚表面可存活7天以上,或成國際傳播源
    今年6月,北京新發地暴發疫情,有關部門從該市場進口三文魚切割案板檢測出新冠病毒。一時間關於魚也會感染新冠病毒的謠言不脛而走。但專家稱,三文魚等水產品檢測出新冠病毒,是因為這些水產品被新冠病毒汙染了而不是感染了。不過,消費者心中的顧慮仍未被打消。被新冠病毒汙染過的三文魚是否仍然具傳染性成為公眾最關切的問題之一。最近,中國團隊發表在未經同行評審的生物醫學預印本biorxiv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新鮮冷凍的三文魚表面存活一周以上,這意味著該病毒可能成為國際傳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