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專家:正確認識新冠病毒傳播途徑 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

2021-01-16 人民資訊

本報訊 (記者宿志紅)近來,因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人們對疫情和食物安全關聯的關注度顯著提升。春節臨近,大家還能像往年一樣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

近日,在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要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食物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極低,幾十萬份食品樣品中檢出核酸陽性率僅有萬分之0.48。

陳君石進一步指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儘管有證據表明,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除「人傳人」外,還可能「物傳人」,但對於消費者來講,這種感染的機率非常小。目前為止,還沒有消費者由於購買、製備被汙染的食品而發生感染的新聞報導。若搬運進口貨物的工人預防措施不到位,比如沒有戴口罩和手套或工作以後沒有徹底洗手等,「物傳人」的機率相對較大。要進一步防止交叉感染,警惕病毒汙染食品包裝表面及食品本身等。

陳君石建議,第一,加大科學防疫宣傳力度,讓消費者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第二,為避免食品可能被病毒汙染而在食品鏈條中發生交叉感染,消費者處理食物時要遵循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素,即保持清潔(勤洗手、廚房清潔)、生熟分開、徹底煮熟、安全溫度儲存、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第三,食品企業要嚴格遵守政府發布的相關規範,高度重視員工防護以及生產環境的清潔和消毒。包括肉類食品加工企業新冠疫情防控指南、冷鏈食品追溯核酸檢測工作的通知、冷鏈食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通知等。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指出,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包裝可能成為遠距離跨境運輸攜帶並傳播新冠病毒的載體,但總體汙染率較低,且主要集中在外包裝上。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對食品全產業鏈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衛生要求。她建議,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一要著重加強關口前移,強化源頭把控。進口冷鏈食品到達消費者手中,需要經過入關、運輸、倉儲、銷售等一系列環節,具有流通鏈長、範圍廣、時間長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防控措施執行越靠前,防控的效力和成本就越低。二要嚴格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食品生產經營者應採取更嚴格的人員及生產經營過程衛生管理措施,從事冷鏈食品生產經營的,應按照相關要求落實防控主體責任,確保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正常運轉。三要做好「人」「物」同防。在堵住境外輸入病例的同時,也要嚴控經物流途徑,尤其是冷鏈物流輸入的風險。

會上推出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認為,疫情下,人們對食品安全關注的熱度在下降,對疫情與食物安全關聯度的關注在明顯加大。與提升人體免疫力相關的食品營養健康問題備受消費者關注。「老問題」穿上「新馬甲」,此前已被多次解讀的安全問題,今年再成熱點。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得以緩解,形成了中國食品安全由「危機應對」向「風險預防」的有序轉變,其中科技界與傳媒界的互補對接,影響重大。

作者:宿志紅

相關焦點

  • 春節還能正常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權威專家給出科學解讀
    近來因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人們對疫情和食物安全關聯的關注度顯著加大。春節臨近,大家還能像往年一樣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1月8日,在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要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食物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極低,幾十萬份食品樣品中檢出核酸的陽性率僅有萬分之0.48。
  • 春節還能購買冷凍食品嗎?權威專家:消費者感染機率僅為……
    紅網時刻記者 劉璇 長沙報導近來因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人們對疫情和食物安全關聯的關注度加大。春節臨近,大家還能像往年一樣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表示,要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食物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極低,幾十萬份食品樣品中檢出核酸的陽性率僅有萬分之0.48。專家:對於消費者來講 感染機會非常小陳君石指出,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是食源性疾病。
  • 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虎嗅網
    難道新冠病毒偏愛冷凍環境嗎?各種冷凍海鮮、肉類還能吃嗎?一、低溫和塑料,確實利於病毒保存不單是新冠病毒,很多病毒都耐冷不耐熱,非常不怕凍。許多病毒可以在 4 °C 的冷藏室環境下保存一個月,在冷凍條件下保存數年,在超低溫和凍幹條件下穩定存活。
  • 冷凍食品中的新冠病毒可以存活21天?
    近兩個多月以來,我國先後從北京、大連、煙臺、深圳、廈門和蕪湖等9個地方在冷凍食品中檢出新冠病毒。無論是厄瓜多凍白蝦還是巴西凍雞翅等,其來源大多為南美洲。專家指出,這與當地疫情嚴重、冷凍海鮮等食品加工過程較容易汙染有關。除此以外,在越南、菲律賓和紐西蘭發生的本地病例也與冷凍食品有關。
  • 2020食品安全熱點一:疫情中如何保障食品安全?專家:注重清潔勤消毒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在解讀中表示,為了避免食品被病毒汙染,消費者要注意保持清潔、生熟分開、徹底煮熟、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同時,食品企業也應嚴格遵守相關規範,重視員工的防護以及生產環境的清潔和消毒。春節臨近 疫情防控再次被熱議目前,中國已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
  • 多地進口生鮮檢出新冠病毒 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冷凍環境、光滑表面利於病毒依附冷凍食品,尤其是冷凍海鮮,成了近期「新冠陽性」新聞裡經常出現的關鍵詞,相關報導接連出現。目前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的樣本均為冷凍食品產品的外包裝,這說明大多數是因其包裝被病毒汙染且因為其運輸和存儲的環境使病毒得以存活下來。
  • 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 就不能吃了?
    摘要:冷凍食品包裝上有新冠病毒,不能吃了?海淘包裹已被汙染,摸了就會感染?真相真的是這樣嗎?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時值年底,各種購物節頻至。
  • 冷凍海鮮、毒蘑菇、酸湯子,2020食品安全10大熱點全在這兒!
    新冠兇猛,冷凍食品還能吃嗎?誤食毒蘑菇還能「看小人」?這個段子可不好笑!一碗「酸湯子」殺死9個人,木耳銀耳裡也能出現這種毒?堅決反對餐桌浪費,是因為糧食不夠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多位專家對2020年度十大食品相關熱點詞進行了深入解讀。
  • 近期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增加,專家提醒:新冠病毒冷鏈傳播嚴重,請小心應對,但不必過於恐慌
    近期,天津、上海、內蒙古相繼確診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讓不少民眾又緊張起來。多名專家表示,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已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不必對近期幾個地區出現的散發病例過於恐慌。,病毒的冷鏈傳播需引起大家重視。
  • 冷凍食品頻頻檢測出新冠病毒,我們該如何避免感染?
    這次從青島的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證實了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就有可能導致人類感染病毒。專家提醒:現在全國很多地區進入低溫天氣,今年將是60年最為寒冷的冬季,這為流感病毒等多種病毒及細菌的生存和傳播造成了有利條件,也增加了疫情發生的可能性和複雜性。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漢鼎好醫友市場信息網   2020-10-21 10:47:47   來源:    評論:   昨天上午,青島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條件可長期存活。
  • 至少10起冷凍食品包裝新冠陽性事件 新冠病毒可在冷鏈長時間存活...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 8月13日,廣東省深圳市發現1份從巴西進口的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同日,陝西省西安市1份厄瓜多進口凍蝦的外包裝被檢測出新冠病毒。據不完全統計,自7月以來,國內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為什麼進口生鮮外包裝上多次發現新冠病毒?是否存在疫情傳播風險?
  • 南極36人感染新冠,病毒可能被冰封嗎?為什麼不把冷凍食品停了?
    智利的南極基地暴發疫情,36人感染新冠病毒。 至此,七大洲全部被波及。之前很多人稱,就新冠疫情來說,南極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病毒很難到達南極大陸,然而實際的結果是,南極也不過是一步之遙。南極有海洋包圍著的南極洲,北極有陸地包圍著的北冰洋。兩極的冰雪王國凝固了全球70%以上的淡水,擁有全球最厚的冰層(約4800米)和最低的空氣溫(-89℃)。
  • 41天10地冷凍食品檢出新冠病毒,多地緊急通報!世衛組織回應……
    據不完全統計,自7月以來,國內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為什麼進口生鮮外包裝上多次發現新冠病毒?是否存在傳播風險?6、7月23日,遼寧大連,凱洋海鮮的冷庫食品、加工車間、宿舍、食堂等食品和環境的多份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7、8月11日,山東煙臺,進口冷凍海鮮產品外包裝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
  • 冷鏈進口食品,為何頻繁查出攜帶新冠病毒?_騰訊網
    新冠病毒,為何能夠通過冷鏈產品來進行傳播? 我們總以為病毒害怕冷凍,所以冷凍環境下能夠迅速殺死病毒。 (將病毒接種在雞肉、牛肉、三文魚表面,在 4℃(冷藏)和 -20℃(冷凍)條件下放置 21 天后,新冠病毒還具有感染活性) 除了耐凍,新冠病毒還很「粘」
  • 如何安全食用冷凍冰鮮食品?專家建議這樣做
    ,全球範圍內也沒有發生人因食用某種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因此對於冷凍食品市民不必過度恐慌。如何安全食用冷凍冰鮮食品,北京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大家,務必做到以下幾點:Q1選購時1.到正規的超市或市場選購生鮮產品,選購時可使用一次性塑膠袋反套住手挑選冷凍冰鮮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同時,正確佩戴口罩。
  • 新冠病毒可「物傳人」冷凍下可長期存活
    10月20日,青島市副市長欒新在疫情發布會上指出,已找到充分的證據鏈,證實新冠病毒可通過物傳人,且該病毒在冷凍條件下可長期存活。日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官網表示,研究人員從用於儲存進口冷凍魚的包裝中分離出活性冠狀病毒,該發現進一步證實了新冠病毒可通過國際冷凍食品供應鏈傳播的猜想。
  • 進口海鮮和食材中會不會有病毒存活?專家回應
    如何做好食品安全?6月20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7場新聞發布會,回答社會和市民關切的問題。進口海鮮和食材中會不會有病毒存活?檢驗檢疫能否檢出新冠病毒?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1、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明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均無新型冠狀病毒通過食物傳播的報導。2、包括海鮮在內的食物不會感染新冠病毒,但存在被新冠病毒汙染的可能。
  • 國外研究發現 新冠病毒在冷藏和冷凍的魚類和肉類中可存活三周以上
    據福克斯新聞24日報導,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人員上周發表的一項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在冷藏和冷凍的魚類和肉類中可以存活三周以上。這或許給紐西蘭等部分國家再次爆發疫情找到一種合理的解釋。研究人員發現,這些作為試驗樣本的食物三周後仍被新冠病毒汙染。不管是在冷藏溫度4°C的環境下,還是在冷凍溫度零下20°C的環境下,試驗樣本中存在的具有傳染性的新冠病毒的數量都沒有減少。存在食品傳播病毒引發疫情的可能這項研究結果被發表在生物學預印網站bioRxiv上,未經同行評審認證。
  • 科學解讀: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
    大家有疑惑過: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嗎?8月9日,煙臺3家企業自大連口岸進口的冷凍海鮮產品,3份外包裝樣本核酸陽性;8月11日,深圳市龍崗區一份從巴西進口的冷凍雞翅核酸檢測陽性;8月12日,蕪湖一家餐飲店的冷凍海鮮核酸檢測呈陽性;8月13日,西安方欣市場的厄瓜多進口蝦包裝核酸陽性;難道新冠病毒偏好冷凍嗎?沒準還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