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海鮮和食材中會不會有病毒存活?專家回應

2020-12-04 澎湃新聞

進口海鮮和食材中會不會有病毒存活?專家回應

2020-06-21 0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進口海鮮和食材中會不會有病毒存活?如何做好食品安全?6月20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27場新聞發布會,回答社會和市民關切的問題。

進口海鮮和食材中會不會有病毒存活?檢驗檢疫能否檢出新冠病毒?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

1、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明確,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均無新型冠狀病毒通過食物傳播的報導。

2、包括海鮮在內的食物不會感染新冠病毒,但存在被新冠病毒汙染的可能。新冠病毒汙染食品或食品包裝材料後,在食品或食品包裝材料上不能繁殖,常溫存活時間有限,但在低溫下新冠病毒存活時間延長,因此目前還不能排除低溫冷藏食品和食品包裝材料作為病毒載體造成新冠病毒汙染環境並形成人群傳播的可能性。

3、檢驗檢疫是發現新冠病毒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國海關對進口的食品都進行採樣並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4、為了預防被新冠病毒汙染的食品進入食物鏈,當前加大各環節的監管力度,加強食品企業主體責任,加強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進口食品如海鮮、牛排等可否正常購買食用?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室主任李鳳琴:

可以正常購買食用。但要和平常一樣按照WHO的食品安全5要點做好防範,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使用清潔的食材和水

食材:購買時選用新鮮的肉、水產品、果蔬等食材;

水: 清洗和加工食物、清潔烹飪用具和餐具、洗手時均應使用清潔的水。

2、保持清潔

新冠期間應該在以下四個方面做好清潔:

保持家庭廚房加工臺面、餐具容器的清潔。

不要在水龍頭下直接衝洗生的肉製品防止濺灑汙染(若確實需要清洗,可將肉放到有水的盆子裡清洗,這樣不會產生飛濺的水花)。

製備食物,特別是處理生的肉、禽、水產品等之後,要使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至少20秒。

外出購物、食品製作過程接觸生鮮食材的手不要直接觸碰眼鼻。

3、生熟分開

加工和存放食品時要生熟分開;尤其在處理生肉、生水產品等食品時應格外小心,避免交叉汙染。

4、食物燒熟煮透

生鮮肉、水產品等食物加工時一定要燒熟、煮透。

5、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

(1)生肉、生水產品等食材在放入冰箱冷凍之前最好分割,並按一次食用量分別包裝,包裝袋要完整無破損;存放時要與熟食分開。

(2)食物做好後要儘可能在2小時內吃完,若一次吃不完應該放入冷藏設備中保存,吃前再次加熱。

對於集體食堂、餐館等集體供餐場所除了以上提到的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6、人

(1)加強對食堂工作人員的健康監測,若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狀要及時隔離就醫,不要帶病上班。

(2)工作人員工作期間做好個人防護。除穿戴必要的工作服(帽)外,要帶好防護口罩。

(3)勤洗手。接觸食物前、加工食物前及加工過程中接觸其他物品、便後等都要洗手。

7、環境

(1)公共接觸物品(如水龍頭、門把手、冰箱冰櫃、各種電器開關按鈕等)表面要及時清洗和消毒。

(2)保持食物加工操作間接觸臺面、刀板等加工器具和容器的清潔乾燥,及時清理廚餘垃圾。

8、提倡分餐、使用公勺公筷。

來源:北京發布

原標題:《進口海鮮和食材中會不會有病毒存活?專家回應》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冷鏈運輸存在安全隱患,為什麼我們還要進口海鮮?原因是這個
    今天這期文章就來說說為什麼二零二零年後疫情幾乎都與海鮮冷鏈有關,以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為什麼不限制進口冷鏈食品呢?從七月份到現在,我們在進口冷凍海鮮和肉類食品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的次數已經超過十次,病毒怎麼就盯上了冷鏈環節呢?首先來說海產品的生存環境相對比較複雜,容易滋生寄生蟲、病毒,還有細菌等等。
  • 最新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在冷凍肉類及海鮮上存活長達21天
    不論這樣的情況發生在哪個國家,人們都會不禁猜想難道冷凍食品真的會傳播新冠病毒嗎?病毒到底可以存活多久?科學家們不僅在冷凍食品上檢測到新冠病毒,而且還發現病毒可以在冷凍肉類及海鮮食品上存活長達21天!!!病毒可以存活21天意味著,食用進口肉類及海鮮有感染病毒的風險!此外,進口肉類對局部報告0病例的地區有潛在疫情反彈的風險!
  • 41天10地冷凍食品檢出新冠病毒,多地緊急通報!世衛組織回應……
    6、7月23日,遼寧大連,凱洋海鮮的冷庫食品、加工車間、宿舍、食堂等食品和環境的多份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7、8月11日,山東煙臺,進口冷凍海鮮產品外包裝樣本檢測出新冠病毒。「冷凍海鮮產品通常儲存在低溫的環境,而環境的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所以容易在冷凍海鮮產品中或者其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
  • 多地進口生鮮檢出新冠病毒 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冷凍環境、光滑表面利於病毒依附冷凍食品,尤其是冷凍海鮮,成了近期「新冠陽性」新聞裡經常出現的關鍵詞,相關報導接連出現。目前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的樣本均為冷凍食品產品的外包裝,這說明大多數是因其包裝被病毒汙染且因為其運輸和存儲的環境使病毒得以存活下來。
  • 李蘭娟:零下20度 新冠病毒可存活20年!
    19日,在杭州海關舉辦的「李蘭娟院士抗疫事跡分享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就海關如何在進出口物資檢疫檢測環節加強新冠肺炎的排查給出建議和看法。她提出,新冠肺炎病毒可在低溫環境內長時間存活,海關應加強對冷鏈食品的全面排查,同時對新冠肺炎檢測呈陽性的進出口物資進行追蹤溯源。
  • 至少10起冷凍食品包裝新冠陽性事件 新冠病毒可在冷鏈長時間存活...
    7月23日,遼寧大連通報,在凱洋海鮮冷庫食品、加工車間、宿舍、食堂等食品和環境的多份樣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並陸續出現員工確診新冠病毒。8月11日,山東煙臺通報,有3家企業自大連口岸進口的同一外籍貨船冷凍海鮮產品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目前,全國已有至少九省市在進口冷凍食品上檢測出新冠病毒。
  • 專家分析多起冷鏈食品檢測呈陽性事件對進口規模及世界市場的影響
    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分析此類事件可能對中國冷鏈食品進口規模和世界市場產生的影響及應採取的防控措施。進口冷鏈食品上的新冠病毒從何而來?近一周時間內中國已相繼有山東、西安、廈門等數十個省市在進口冷鏈食品中排查出新冠病毒陽性。
  • 北京海鮮市場,或揭開新冠病毒來源!
    目前來說,主要的疑點就是海外進口的三文魚:6月12日晚,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確認,他們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 目前,還不好肯定,這次新冠病毒,一定是進口三文魚傳人,畢竟,根據北京市疾控中心回應,並非所有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上都查出了新冠病毒。
  • 山東煙臺進口冷凍海鮮包裝新冠呈陽性?為何新冠總跟海鮮扯上關係?
    8月9日,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對冷鏈食品及從業人員摸排檢測中發現,有3家企業自大連口岸進口的同一外籍貨船冷凍海鮮產品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疑似陽性。 8月10日,市疾控中心覆核,3份外包裝樣本呈陽性。經核查,涉疫產品除少量加工出口外,其餘產品均儲存在冷庫中,未流入市場。
  • 研究顯示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進口凍肉或致跨境傳播
    在4°C冷藏及–20°C和–80°C冷凍的樣品中,傳染性可保持3周。不論有沒有食物,培養後回收的SARS-CoV-2觀察不到顯著差異。9月19日,兩人曾在夜班期間裝卸了來自境外的進口冷凍海鮮。溯源中,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專家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中國疾控中心10月17日通報,「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此次分離出活病毒,還意味著什麼?
  • 研究顯示冷鏈條件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進口凍肉或致跨境傳播
    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通報,其在對青島港疫情溯源調查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該通報稱,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 此前,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一個研究團隊也曾提出此種假設,並進行了實驗。
  • 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虎嗅網
    僅最近幾天,權威渠道公開新聞報導的案例就有:8 月 9 日,煙臺 3 家企業自大連口岸進口的冷凍海鮮產品,3 份外包裝樣本核酸陽性;8 月 11 日,深圳市龍崗區一份從巴西進口的冷凍雞翅核酸檢測陽性;8 月 12 日,蕪湖一家餐飲店的冷凍海鮮核酸檢測呈陽性;8 月 13 日,西安方欣市場的厄瓜多進口蝦包裝核酸陽性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漢鼎好醫友市場信息網   2020-10-21 10:47:47   來源:    評論:   昨天上午,青島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條件可長期存活。
  •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究竟能活多久?
    在整個實驗中,SARS-CoV-2的滴度在4°C,–20°C和–80°C時保持恆定。在4°C冷藏及–20°C和–80°C冷凍的樣品中,傳染性可保持3周。不論有沒有食物,培養後回收的SARS-CoV-2觀察不到顯著差異。
  •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能活多久?
    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通報,其在對青島港疫情溯源調查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該通報稱,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此前,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一個研究團隊也曾提出此種假設,並進行了實驗。
  • 齊齊哈爾關注: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能活多久?
    9月19日,兩人曾在夜班期間裝卸了來自境外的進口冷凍海鮮。溯源中,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專家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中國疾控中心10月17日通報,「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此次分離出活病毒,還意味著什麼?
  • 冷凍食品中的新冠病毒可以存活21天?
    近兩個多月以來,我國先後從北京、大連、煙臺、深圳、廈門和蕪湖等9個地方在冷凍食品中檢出新冠病毒。無論是厄瓜多凍白蝦還是巴西凍雞翅等,其來源大多為南美洲。專家指出,這與當地疫情嚴重、冷凍海鮮等食品加工過程較容易汙染有關。除此以外,在越南、菲律賓和紐西蘭發生的本地病例也與冷凍食品有關。
  • 冷鏈進口食品,為何頻繁查出攜帶新冠病毒?_騰訊網
    「冬眠」中醒來,可以保存較長時間。 早期就有專家做過實驗,通過對比新冠病毒(紅色)和非典病毒(藍色)在常溫條件下,不同材質表面上的病毒活性程度,發現兩者衰減曲線都十分接近,尤其在塑料表面上,兩者病毒都能存活很好。
  •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病毒...
    9月19日,兩人曾在夜班期間裝卸了來自境外的進口冷凍海鮮。溯源中,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專家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中國疾控中心10月17日通報,「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此次分離出活病毒,還意味著什麼?
  • 海鮮市場為何頻繁發現病毒?李蘭娟院士:零下20度可存活20年
    最近一段時間,先是三文魚,後是生豬肉,國內海鮮市場、國外肉禽加工廠都經常爆出新冠病毒集體感染病例,讓人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