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運輸存在安全隱患,為什麼我們還要進口海鮮?原因是這個

2020-12-04 一諾家的常事

大家好,2020還剩最後不到倆月,新冠病毒也快蹦的一年了。最近國內零星幾個省的新冠病毒病例都指向幾個關鍵詞,進口、冷鏈、肉類、海鮮。我丈母娘看到新聞提出一個疑問,為什麼海鮮肉類這麼危險,還要讓他們走進國門。今天這期文章就來說說為什麼二零二零年後疫情幾乎都與海鮮冷鏈有關,以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為什麼不限制進口冷鏈食品呢?從七月份到現在,我們在進口冷凍海鮮和肉類食品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的次數已經超過十次,病毒怎麼就盯上了冷鏈環節呢?首先來說海產品的生存環境相對比較複雜,容易滋生寄生蟲、病毒,還有細菌等等。

所以為了防止海鮮變質,在運輸的過程中就需要冷凍,於是這些海鮮和肉類就得頻繁出入各種倉庫和物流集散地。這些地方大多溫度低、溼度大,病毒在低溫環境,比如零下十幾攝氏度並不會被凍死。一般來說,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如果把病毒放到攝氏零下一百八十度的環境,比如液氮裡,它有可能存活十幾年乃至上百年。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

早在二零一四年,研究人員就在西伯利亞凍土層中提取出了三萬年前的巨型病毒,他們在實驗室的培養下重新恢復活力,並且還具備傳染性。所以冷鏈造就的低溫環境為病毒提供了存活空間,而海鮮和肉類在人員複雜的市場進行流通和售賣,這更為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更廣的傳播鏈。其實我國每年的海鮮出口量和進口量相差並不是特別大。就讓二零一九年來說,全年水海產品進口數量是四百四十四萬噸,出口數量是四百一十九萬噸。況且我們自家產的海鮮也很香,海鮮又不是必需品,大家都少吃點,進口海鮮也不會怎麼樣。

那麼我們能不能幹脆不要進口這類食品了呢?先說結論,想靠停止進口海鮮來把新冠病毒擋在國門外是不現實的。原因有兩點,首先,成本不允許大批量從國外進口冷凍海鮮能夠降低成本。你可能會說進口的東西不應該更貴嗎,為什麼反而會降低成本呢?那我們就來設想一下,如果停止進口冷凍海鮮將會發生什麼?首先與進口貿易企業、批發市場,以及那些對食材有需求的行業。比如日料店,他們想要繼續在這個行業生存,就只能把需求轉向國內市場。僧多粥少最終會導致物價上漲,物價上漲就意味著企業的成本大幅提高。

此時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是提高商品的出售價格。短期內價格上升引起人們對現有市場的判斷失誤,或者是所有的價格不會同步變動,進而引發通貨膨脹,形成惡性循環。或者有的企業利潤持續走低,出現虧損,甚至停工倒閉,工人沒有工作,下崗、失業,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逐級增加。無論怎樣,在全球疫情尚不穩定的今天,這波都是血虧。第二個原因就是現實情況不允許。

我很久之前在博主開水族館的生物男那裡看到一個故事,廣西警方搞了一次抓賭被抓的。是中國最大的幾個做走私巴沙魚生意的賣家,甚至有的賣家能夠擁有全國四成以上的市場。注意這是一個賣家的市場份額可想而知,大大小小的走私商加起來是怎樣的規模。但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一次抓毒導致了中國巴沙魚價格短時間內急劇上漲,價格幾乎翻了一倍。這說明在國際市場上,肉類和海鮮走私一直是一個歷史悠久且規模巨大的產業。

正規進口的產品尚且做不到每個貨櫃挨個檢測,尚且都是抽檢,更別提走私夾帶的了。有時候你甚至都無法分辨眼前的魚蝦是正規進口的還是走私的。就算停止進口渠道阻擋了這部分病毒,其他渠道根本無法檢測和控制。這也提醒消費者,進口產品請一定到正規市場。超市購買,所以現階段海鮮和肉類的進口停不了,也做不到。

我們的做法是從源頭上管控好進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中國消費者的健康。僥倖可能伴隨災難,科學才會帶來幸運。本期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讚和關注,咱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冷鏈食品怎麼吃更安全?能否停止冷鏈食品進口?海關總署回應
    近幾個月,進口冷鏈食品被發現核酸檢測呈陽性,成為個別地區疫情反覆的主要原因。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次成為疫情風險點?其次,各地在進行進口冷鏈疫情防控工作時,雖然會結合全球疫情最新形勢全面收集信息,科學確定抽檢商品種類和批次,但進口冷鏈食品數量多,抽檢難以發現所有病毒。冷鏈食品還能吃嗎?而對很多人擔心的冷鏈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天津市衛健委就安全食用冷鏈食品提出建議。
  • 交通運輸部:聚焦進口冷鏈食品運輸等環節 做好疫情防控
    中新網12月3日電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李華強3日表示,為防止新冠病毒通過冷鏈物流渠道傳播,交通運輸部門聚焦進口冷鏈食品的裝卸和運輸環節,堅持人物同防,持續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要強化運輸工具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 武漢採取最嚴措施確保冷鏈食品安全:入庫先看核酸檢測報告 進口凍...
    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了解到,對於進口冷鏈食品,武漢已經採取史上最嚴措施,進行「紅區」管理,嚴格執行證明查驗制度,確保冷凍冷藏肉等凍品的安全。連日來,記者走進江城部分冷庫、冷鏈運輸企業,以及賣場銷售終端,現場探訪冷鏈產品如何經過查證、消殺等層層關卡,最終安全來到市民的餐桌。
  • 上海到南昌冷凍運輸公司冷鏈物流海鮮冷鏈2021推薦之一
    上海到南昌冷凍運輸公司冷鏈物流海鮮冷鏈2021推薦之一 上海踏信冷鏈物流有限公司主要做倉儲管理,城市配送,各大城市支線零擔整車運輸,上海發全國長途整車零擔運輸業務,主要涉及果蔬類,餐飲類,電子產品類,超市賣場類,畜牧業,食品類等。
  • 山東煙臺進口冷凍海鮮包裝新冠呈陽性?為何新冠總跟海鮮扯上關係?
    8月9日,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對冷鏈食品及從業人員摸排檢測中發現,有3家企業自大連口岸進口的同一外籍貨船冷凍海鮮產品外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疑似陽性。 8月10日,市疾控中心覆核,3份外包裝樣本呈陽性。經核查,涉疫產品除少量加工出口外,其餘產品均儲存在冷庫中,未流入市場。
  • 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題: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新華社記者彭韻佳、沐鐵城、慄雅婷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
  • 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從國外「進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權威...
    談及原因,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表示,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暴發期,各種物體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肺炎病毒汙染,而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肺炎病毒的載體。
  • 我國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
    目前抽檢陽性主要集中於外包裝,陽性率萬分之零點四八  加強對相關從業人員定期核酸檢測  冬季海陸空等運輸溫度視同冷鏈,要加強防護和檢測  本報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申少鐵)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5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冷鏈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冷凍海鮮怎樣才能保安全?
    □記者楊璐文圖    前一段時間,全國多地在進口冷凍食品,尤其是冷凍海鮮食品貨櫃內壁和外包裝樣品上檢測出新冠病毒,公眾對此頗為關注。為什麼「中招」的總是冷凍海鮮?海鮮市場食品安全情況如何?近日,記者走進位於鄭州市的中西部地區最大的海產品、畜禽類產品及速凍食品冷鏈物流批發交易市場——河南中原四季水產物流港一探究竟。
  •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究竟能活多久?
    這個問題,中外學者都在研究。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困擾是,零號病人「西城大爺」在6月11日被確診之前,北京已經56天無新增了,本地傳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假設:進口冷鏈食品傳播。
  •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能活多久?
    這個問題,中外學者都在研究。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困擾是,零號病人「西城大爺」在6月11日被確診之前,北京已經56天無新增了,本地傳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假設:進口冷鏈食品傳播。
  • 冷鏈食品外包裝首次分離出新冠活病毒意味著什麼?專家:以前我們...
    作為此次青島疫情的「零號病人」,董某某、陳某某是青島大港公司裝卸工人,於9月19日夜班裝卸了來自境外進口的冷凍海鮮。青島市疾控中心對兩人的工作環境進行了採樣。根據他們採集提供的樣本,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專家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
  • 研究顯示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進口凍肉或致跨境傳播
    這個問題,中外學者都在研究。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困擾是,零號病人「西城大爺」在6月11日被確診之前,北京已經56天無新增了,本地傳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假設:進口冷鏈食品傳播。
  • 《環球時報》記者探訪多地冷鏈「紅區」的超嚴管理
    在國內10多個省份先後在進口冷鏈食品或外包裝上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甚至因此成為個別地區疫情反覆的主要原因後,全國多地由此實施針對進口冷鏈食品的嚴格檢疫措施。11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冷鏈食品管理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
  • 齊齊哈爾關注: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能活多久?
    這個問題,中外學者都在研究。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困擾是,零號病人「西城大爺」在6月11日被確診之前,北京已經56天無新增了,本地傳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假設:進口冷鏈食品傳播。
  • 研究顯示冷鏈條件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進口凍肉或致跨境傳播
    這個問題,中外學者都在研究。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困擾是,零號病人「西城大爺」在6月11日被確診之前,北京已經56天無新增了,本地傳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假設:進口冷鏈食品傳播。
  • 肥西縣市場監管局:主「凍」出擊,精準管控進口冷鏈食品安全
    連日來,肥西縣市場監管局三河所在轄區範圍內組織開展了進口冷鏈食品監管安全大排查行動,主要以轄區商超、餐飲、農貿市場、食品生產企業及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為重點檢查對象,切實加強秋冬季疫情防控,全力排查冷凍肉類食品安全風險,嚴把市場準入關。
  • 注意,涉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例有這3大特點!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
    每經編輯:王曉波近日多地接連出現涉冷鏈食品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國家衛健委負責人已經給出了答案,總結多地接連出現的涉冷鏈食品散發病例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其一就是範圍擴大:檢測呈陽性的涉及進口冷鏈產品範圍已經從海產品,擴大到畜禽肉類產品。例如,剛剛我們提到的山西霍州是進口冷凍厄瓜多青蝦外包裝檢出陽性。
  • 北京市冷鏈食品追溯平臺11月1日正式運行 冷鏈中如何鎖鮮防疫?
    進口冷鏈食物可以不吃嗎?冷鏈如今是如何深度參與我們生活的?冷鏈中如何鎖鮮防疫? 我們能離開冷鏈運輸嗎? 對於進口冷鏈,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玉鳴表示,中國市場消費升級以後,對於肉類特別是海鮮類產品的消耗增大,「一刀切」地禁止海外冷鏈進口是不現實的。 此外,冷鏈運輸已嵌入我們的生活。
  • 至少10起冷凍食品包裝新冠陽性事件 新冠病毒可在冷鏈長時間存活...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 8月13日,廣東省深圳市發現1份從巴西進口的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同日,陝西省西安市1份厄瓜多進口凍蝦的外包裝被檢測出新冠病毒。據不完全統計,自7月以來,國內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為什麼進口生鮮外包裝上多次發現新冠病毒?是否存在疫情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