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王曉波
近日多地接連出現涉冷鏈食品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國家衛健委負責人已經給出了答案,總結多地接連出現的涉冷鏈食品散發病例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其一就是範圍擴大:檢測呈陽性的涉及進口冷鏈產品範圍已經從海產品,擴大到畜禽肉類產品。例如,剛剛我們提到的山西霍州是進口冷凍厄瓜多青蝦外包裝檢出陽性。此外,在天津海聯冷庫疫情中,其感染來源是攜帶新冠病毒的北美豬頭和受其汙染的德國豬肘。
央視新聞截圖
而第二個特點,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的範圍,已經從冷鏈食品擴展到遠距離運輸的貨櫃。例如,新疆喀什和上海的疫情都是因為貨櫃的裝卸這一環節出現了問題。
央視新聞截圖
第三,雖然有零星病例出現,不過公眾不用過於緊張。截至目前,全國對於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抽檢監測的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目前,沒有發現因為食用這些冷鏈食品引起的感染。
央視新聞截圖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
「進口生鮮還能不能吃?」面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陽性頻發,這個問題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焦點。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與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張流波表示,目前並沒有發現因為直接食用這些冷鏈食品引起的感染。感染風險主要是在搬運、操作等環節,並沒有發現因食用食品本身引發感染。
張流波介紹,對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表面進行安全有效的消毒,可以實現將新冠肺炎病毒滅活,消毒後再接觸表面,感染風險是非常低的。但是病毒核酸仍可能存在,如果進行過消毒後,核酸檢測仍呈陽性,公眾不必過度緊張。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表示,烹飪過程也要保持清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生熟分開、燒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
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後,公眾應該怎麼辦?
先消毒、後洗手、防飛濺、查周邊、高溫洗、速處理。
張流波提示,公眾在接觸進口冷鏈食品時,應首先對外包裝表面進行消毒,隨後進行手部清潔與消毒。處理外包裝時,要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同時做好周邊環境的清潔與消毒,接觸食品的炊具及時清洗,使用過的殘渣單獨包裝,及時處理。
「在採購新鮮食材時,避免用不乾淨的手觸摸口、眼、鼻。」李寧介紹,從流行病學溯源分析來看,感染人群是特定環境下反覆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的高風險人群,比如搬運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