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涉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例有這3大特點!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

2020-11-27 手機鳳凰網

每經編輯:王曉波

近日多地接連出現涉冷鏈食品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國家衛健委負責人已經給出了答案,總結多地接連出現的涉冷鏈食品散發病例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其一就是範圍擴大:檢測呈陽性的涉及進口冷鏈產品範圍已經從海產品,擴大到畜禽肉類產品。例如,剛剛我們提到的山西霍州是進口冷凍厄瓜多青蝦外包裝檢出陽性。此外,在天津海聯冷庫疫情中,其感染來源是攜帶新冠病毒的北美豬頭和受其汙染的德國豬肘。

央視新聞截圖

而第二個特點,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的範圍,已經從冷鏈食品擴展到遠距離運輸的貨櫃。例如,新疆喀什和上海的疫情都是因為貨櫃的裝卸這一環節出現了問題。

央視新聞截圖

第三,雖然有零星病例出現,不過公眾不用過於緊張。截至目前,全國對於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抽檢監測的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目前,沒有發現因為食用這些冷鏈食品引起的感染。

央視新聞截圖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

「進口生鮮還能不能吃?」面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陽性頻發,這個問題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焦點。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與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張流波表示,目前並沒有發現因為直接食用這些冷鏈食品引起的感染。感染風險主要是在搬運、操作等環節,並沒有發現因食用食品本身引發感染。

張流波介紹,對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表面進行安全有效的消毒,可以實現將新冠肺炎病毒滅活,消毒後再接觸表面,感染風險是非常低的。但是病毒核酸仍可能存在,如果進行過消毒後,核酸檢測仍呈陽性,公眾不必過度緊張。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表示,烹飪過程也要保持清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生熟分開、燒熟煮透、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

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後,公眾應該怎麼辦?

先消毒、後洗手、防飛濺、查周邊、高溫洗、速處理。

張流波提示,公眾在接觸進口冷鏈食品時,應首先對外包裝表面進行消毒,隨後進行手部清潔與消毒。處理外包裝時,要避免對周邊環境造成汙染。同時做好周邊環境的清潔與消毒,接觸食品的炊具及時清洗,使用過的殘渣單獨包裝,及時處理。

「在採購新鮮食材時,避免用不乾淨的手觸摸口、眼、鼻。」李寧介紹,從流行病學溯源分析來看,感染人群是特定環境下反覆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的高風險人群,比如搬運工等。

相關焦點

  • 進口冷鏈食品到底還能吃嗎?
    進口冷鏈食品屢成「雷區」,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如何全面消毒?面對與「冷鏈」相關的熱點關注,多部門專家解答公眾疑問。一問:進口冷鏈食品為何屢成「雷區」?11月7日,經天津入境的德國進口豬前肘外包裝標本和印度進口凍帶魚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11日,天津市靜海區1份大比目魚外包裝塗抹樣本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12日,天津市津南區某冷凍批發市場發現1份混檢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今年6月以來,全國多地局部疫情源頭都指向進口冷鏈食品,三文魚、厄瓜多冷凍蝦等產品屢次被檢出攜帶新冠病毒。
  • 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從國外「進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權威...
    央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記者孫冰潔)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多個省份,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從國外「進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接觸了冷鏈食品如何消毒?
  • 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題: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新華社記者彭韻佳、沐鐵城、慄雅婷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
  • 冷鏈食品怎麼吃更安全?能否停止冷鏈食品進口?海關總署回應
    其次,各地在進行進口冷鏈疫情防控工作時,雖然會結合全球疫情最新形勢全面收集信息,科學確定抽檢商品種類和批次,但進口冷鏈食品數量多,抽檢難以發現所有病毒。冷鏈食品還能吃嗎?而對很多人擔心的冷鏈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天津市衛健委就安全食用冷鏈食品提出建議。
  •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選購食用時要注意什麼?進來看看
    近期 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 及其外包裝檢出核酸陽性 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 選購時要注意什麼? 冷鏈生鮮食品如何加工烹調? 一起來看看
  • 【速遞】冷鏈食品還能吃嗎?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說,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進口冷鏈食品屢成「雷區」,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
  • 我國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
    「目前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各種物體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說,新冠病毒在低溫條件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新冠病毒跨境傳播的載體。我國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目前,全國抽檢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上。
  • 選購進口冷鏈食品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近日獲悉,為使消費者安全的選購和食用冷鏈食品,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布如下消費提示。進口冷鏈食品需注意哪些環節?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較長,主要通過人的呼吸道、飛沫和人與人密切接觸、人與物直接接觸傳播。
  • 進口冷鏈食品陽性檢出率高,還能吃嗎?
    進口冷鏈食品陽性檢出率高,還能吃嗎? 來源:健康麗水原標題:《進口冷鏈食品陽性檢出率高
  • 天津3份雪糕樣本新冠檢測呈陽性 冷鏈食品防疫如何「不掉鏈」?
    截至14日14時,已對該企業進行全面封控,禁止人員及貨品進出,已對庫存涉疫貨品進行封存,對出庫貨品進行追蹤。14日當晚,該官方微博再次發布公告表示,截至目前,真正通過零售進入天津市場的大橋道涉疫雪糕有65箱共390盒(每箱6盒)。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對這65箱的銷售去向進行追蹤。此外,1812箱批發售往外省市(均已通報當地防疫指揮部)。據了解,涉疫雪糕為家庭分享裝,每盒淨含量450克。
  • 福建省「五全」措施嚴防進口冷鏈食品疫情
    進入「人物並防」階段發布會上,省衛健委副主任王喜瑛介紹,當前國外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高發態勢,境外輸入確診病例時有發生,國內部分地區相繼報告出現本地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已轉入「人物並防」階段。針對近期通報的數批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事件,福建省以「五全」管理措施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
  • 冷鏈進口食品,為何頻繁查出攜帶新冠病毒?_騰訊網
    早期就有專家做過實驗,通過對比新冠病毒(紅色)和非典病毒(藍色)在常溫條件下,不同材質表面上的病毒活性程度,發現兩者衰減曲線都十分接近,尤其在塑料表面上,兩者病毒都能存活很好。 這也就意味著:在常溫條件下,原本在空氣只能存活3小時的病毒,在塑料上能夠存活3天。
  • 關於進口冷鏈食品,天津最新通知來了!
    為貫徹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疫情防控要求,市防控指揮部組織制定了《天津市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預防性全面消毒衛生指南(試行)》《天津市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健康管理規範》。,最大限度防止因食品包裝材料被新冠病毒汙染造成的疫情擴散,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相關文件要求,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市防控指揮部組織制定了《天津市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預防性全面消毒衛生指南(試行)》。
  • 防範進口冷鏈食品病毒,這些港口是怎麼做的?
    近日,交通運輸部連發《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術指南》和《港口及其一線人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四版)》兩份指南,進一步規範港口和進口冷鏈食品運輸的防疫工作。指南要求,在冷鏈物流過程中,不能使貨物直接接觸地面,司機及隨行人員應當避免與門衛值班員、工作人員有不必要的接觸。
  • 關於進口冷鏈食品,湖北發布最新通知!
    湖北剛剛印發《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和《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試行)》。全文如下:關於印發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和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的通知各市、州、縣指揮部,省指揮部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組各成員單位:為深入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人物同防」工作機制,進一步做好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規定和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冷鏈食品管理與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舉行...
    近期,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爆發期,各種物體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冷鏈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發布會
    近期,多地在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國外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疫情爆發期,各種物體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溫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跨境遠距離運輸攜帶新冠病毒的載體。
  • 【最新】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發布
    紮實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做好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檢測工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消毒對新冠病毒的殺滅作用,有效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含食用農產品,下同)輸入風險,實現「安全、有效、快速、經濟」目標,在確保進口冷鏈食品安全的同時,提升口岸通關效率,避免貨物積壓滯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我國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
    「目前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各種物體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說,新冠病毒在低溫條件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新冠病毒跨境傳播的載體。我國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目前,全國抽檢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上。
  • 新發地疫情可能源於受汙染進口冷鏈食品
    該論文通過對今年6月北京疫情相關病例、環境與食品等樣品的核酸測序和病毒基因組序列分析,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揭示了該疫情可能源於冷鏈食品汙染,提出冷鏈運輸可能是新冠病毒傳播的新途徑。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自主開發的低病毒載量樣品處理方法,對110個病例和環境樣本進行了高通量核酸測序,共獲得了72條高質量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分析發現,這些序列均具有8個特徵性突變位點,這些位點在我國此前的本土和輸入病例中從未發現過。與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資料庫比對,發現除C6026T之外,具有其它7個突變位點的病毒主要存在於歐洲。這些結果進一步提示,新發地疫情病毒毒株可能為境外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