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進口冷鏈食品病毒,這些港口是怎麼做的?

2020-11-25 網易新聞

2020-11-24 19:24:24 來源: 港口圈

舉報

  

  繼9月下旬青島發現兩名碼頭工人無症狀感染新型肺炎病毒後,全國多地在進口冷鏈商品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港口冷鏈運輸食品環節新冠肺炎病毒的境外輸入與防控,再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對此,張伯禮院士建議建立冷凍進口食品熔斷機制。雖然疫情的傳播源頭尚未有定論,但進口冷鏈物品不得不令我們警惕和防範,這個漏洞一天沒被堵上,同樣的險情就極有可能出現在其他地方。境外人員的輸入,我們可以通過嚴格隔離、普遍篩查來阻擋,但處於『暗處』的冷凍食品或貨物的防控就更加需要嚴密嚴格。

  為了嚴防境外輸入,張伯禮提醒港口、冷鏈運輸及食品從業人員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規範和要求進行操作,運輸、銷售、加工處理進口冷凍食品時要戴口罩、帽子、手套;加強自我健康監測,一旦出現發燒、咳嗽、乏力等症狀,要即刻離崗、就醫並報告,不能帶病上崗。

  近日,交通運輸部連發《公路、水路進口冷鏈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術指南》和《港口及其一線人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四版)》兩份指南,進一步規範港口和進口冷鏈食品運輸的防疫工作。指南要求,在冷鏈物流過程中,不能使貨物直接接觸地面,司機及隨行人員應當避免與門衛值班員、工作人員有不必要的接觸。港口工作人員儘量避免與船員發生直接接觸,進口冷藏貨櫃拆箱作業當中,人員應相對固定,實行閉環管理,全程穿防護服、佩戴口罩以及防護手套、防護面罩等用品,至少每周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此外,海關總署會同交通部、國家衛健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研究制定《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進口冷鏈食品首次與境內人員接觸前實施預防性全面消毒處理,從源頭上最大程度降低新冠病毒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

  來自海關總署方面的消息顯示,中國已經與有冷鏈食品輸華貿易的全部109個國家的主管部門進行了溝通和磋商,累計抽查50個國家140家進口冷鏈食品生產企業,對查出問題的22家企業採取了暫停或撤銷其註冊資格等措施。

  在輸入型風險增大的壓力下,我國各大港口的防疫政策正在升級,啟動應急預案,對涉及貨物進行嚴格消毒的同時,也對冷鏈從事人員開展大規模排查。

  廣州港


  廣州南沙港相關業務人員表示,碼頭不涉及掏箱環節,基本不接觸貨物的包裝,整個查驗和拆箱都是在海新冷庫進行,嚴格按之前國務院頒布的進口冷鏈要求通知執行,具體包括:1. 先在冷藏箱堆場對箱體進行消毒;2.所有入倉的貨物都要進行貨物包裝六面消毒;3.海關根據查驗指令安排查驗消毒及核酸檢測,其中進口水產品核酸檢測率達百分之百。

  上海港


  上海自11月16日零時起執行新發布的《關於對高風險進口冷鏈食品實行中轉查驗的通知》。關於對高風險進口冷鏈食品實行中轉查驗通知如下:

  1.對從上海口岸入關,進入市內儲存、加工、銷售的高風險進口冷鏈食品實行中轉查驗管理,已在口岸環節消毒的進口冷鏈食品除外。中轉查驗庫包括政府指定的公共中轉查驗庫和企業自有冷庫中設置的獨立中轉查驗庫(區域)。

  2.為保障進口冷鏈食品高效有序地從港區轉到中轉查驗庫,提貨應到網上進行預約。預約時,須按要求如實填報貨主、報關單、車輛、司機、貨物流向等完整信息,並籤署《疫情防控工作告知承諾書》。

  3.進口冷鏈食品貨主和儲運企業應當落實企業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提貨時應當查驗進口冷鏈食品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對已標註「業經消毒」的進口冷鏈食品,可直接運往目的地。未標註「業經消毒」的進口冷鏈食品,且本企業不具備中轉查驗庫(區域)的,須使用本市交通部門指定的運輸車輛運至中轉查驗庫,統一進行核酸檢測和外包裝消毒。

  4.進入中轉查驗庫的高風險進口冷鏈食品,經核酸檢測合格和外包裝消毒後,由中轉查驗庫通知貨主提貨,並出具《上海市進口冷鏈食品出庫證明》。

  據了解,目前上海海關一天通過檢查差不多20多個冷鏈箱,做到了箱箱消毒等工作。

  天津港


  全國凍品進口的第一大口岸天津11月17日發布了《天津市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預防性全面消毒衛生指南(試行)》。《指南》明確,要加強對重點部位、重點場所環境、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等的預防性全面消毒。出冷庫前對貨物轉運存放區域,冷庫、冰箱和冰櫃,公共區域,冷鏈食品外包裝實施消毒;在流動環節,要對運輸工具、大型農貿、批發市場等實施日常清潔消毒。

  山東港口


  作為全國最大的冷凍箱接卸口岸,山東港口2019年冷凍箱吞吐量近100萬TEU,居全國沿海港口第一位。其中青島港對所有進口冷鏈產品每件必檢,對在港口等口岸區域和冷庫等場所從事進口冷鏈食品裝卸、搬運、運輸等工作的人員,每3至5天進行一次核酸檢測。上述人員在完成進口冷鏈食品相關作業後、檢測結果出來前,要實行封閉管理,在指定區域休息。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提醒稱,新的研究發現,原本以為只有冷鏈運輸環節作為新冠病毒載體,實際上進入冬季以後,很多貨物運輸也產生了類似於冷鏈運輸的環節。所以,除了冷鏈以外,其他涉及到國外的貨物也要加強檢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冷鏈食品怎麼吃更安全?能否停止冷鏈食品進口?海關總署回應
    其次,各地在進行進口冷鏈疫情防控工作時,雖然會結合全球疫情最新形勢全面收集信息,科學確定抽檢商品種類和批次,但進口冷鏈食品數量多,抽檢難以發現所有病毒。冷鏈食品還能吃嗎?而對很多人擔心的冷鏈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天津市衛健委就安全食用冷鏈食品提出建議。
  • 省衛生健康委召開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培訓會
    為進一步做好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11月17日下午,省衛生健康委在蘭州召開全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培訓會。會議傳達了省委、省政府領導關於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省疾控中心專家就《甘肅省進口冷鏈食品監管總倉新冠病毒核酸監測方案(試行)》《甘肅省進口冷鏈食品存儲總倉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引(試行)》做了專題培訓。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明出席會議並講話。
  • 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從國外「進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權威...
    央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記者孫冰潔)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多個省份,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從國外「進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接觸了冷鏈食品如何消毒?
  • 【最新】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發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    為切實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防範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海關總署會同交通運輸部、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研究制定了《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已經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同意。
  • 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題:進口冷鏈食品能否吃得放心?——五問冷鏈食品安全  新華社記者彭韻佳、沐鐵城、慄雅婷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
  • 【最新】蘭州市焦家灣冷凍廠1份進口冷鏈食品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情況通告 11月13日,蘭州市疾控部門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對城關區焦家灣冷凍廠進口冷鏈食品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抽樣檢測,發現從天津海關入關的進口冷凍蝦內包裝樣本有1份檢測結果呈陽性。
  • 我國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
    「目前很多國家正處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各種物體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裝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汙染。」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說,新冠病毒在低溫條件下存活時間長,因此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就可能成為新冠病毒跨境傳播的載體。我國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目前,全國抽檢陽性率是萬分之零點四八,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裝上。
  • 進口冷鏈食品到底還能吃嗎?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說,疫情傳播呈現出「從物到人」和「從人到人」並存的特徵。24日,天津第155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表示,海聯冷庫感染來源為北美豬頭。
  • 冷鏈食品疫情防控要點解析
    食品夥伴網訊 近期冷鏈食品及相關產品檢出新冠病毒事件頻出,如何建立有效的預防管控機制,避免出現相關事件及財產損失,特結合各冷鏈食品防疫指南、方案、專家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方便冷鏈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地參考。
  • 交通運輸部:聚焦進口冷鏈食品運輸等環節 做好疫情防控
    中新網12月3日電 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李華強3日表示,為防止新冠病毒通過冷鏈物流渠道傳播,交通運輸部門聚焦進口冷鏈食品的裝卸和運輸環節,堅持人物同防,持續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要強化運輸工具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
  • 鄆城縣市場監管局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
    為進一步加強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切實防範進口冷凍冷藏肉品、海產品新冠病毒風險,鄆城縣市場監管局多措並舉,加強對轄區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及相關從業人員的風險排查及核酸檢測工作。一是加強排查。
  • 濟南市啟用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
    摘要:12月1日,山東省濟南市正式啟用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今後凡進入濟南域內的進口冷鏈食品,均須在抵達24小時前通過「山東冷鏈」進行報備。
  • 注意,涉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例有這3大特點!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
    每經編輯:王曉波近日多地接連出現涉冷鏈食品新冠肺炎散發病例,國家衛健委負責人已經給出了答案,總結多地接連出現的涉冷鏈食品散發病例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其一就是範圍擴大:檢測呈陽性的涉及進口冷鏈產品範圍已經從海產品,擴大到畜禽肉類產品。例如,剛剛我們提到的山西霍州是進口冷凍厄瓜多青蝦外包裝檢出陽性。
  • 北京新發地疫情病毒來自冷鏈進口食品
    ,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研究人員揭示,該疫情中病毒源頭極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並提出,冷鏈運輸或為新冠病毒傳播新途徑。6月中旬,北京進一步推進核酸篩查,共發現368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這些感染者均與新發地市場有直接或者間接關聯:其中169人是新發地市場的工作人員,103人於5月30日至6月12日期間去過新發地市場,其餘96人均為上述人員的接觸者。未發現獨立於該市場的早期傳播鏈或獨立傳播鏈,提示新發地市場是此次疫情暴發的單一源頭。
  • 新發地市場疫情病毒源頭極可能源於冷鏈進口食品
    10月23日,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聯合在《國家科學評論》發文,通過分析相關病例、環境與食品等樣品的核酸測序和病毒基因組序列,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揭示,始於今年6月的北京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中,病毒源頭極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並提出,冷鏈運輸或為
  • 冷鏈進口食品,為何頻繁查出攜帶新冠病毒?_騰訊網
    >,還是生鮮市場,這些場所都相對封閉,低溫潮溼,再加上人群密集,所以更有利於病毒傳播。 既然發現外國進口的冷鏈食品會傳播新冠病毒,為何我國不乾脆直接禁止進口? 第一,冷鏈病毒感染能力較小 雖說病毒的確能夠通過冷鏈食品來傳播病毒,但冷鏈病毒感染力並不誇張,要知道我國進口的冷鏈食品都是萬噸級,而能夠傳播病毒感染能力食品,卻還不到0.001%。
  • 進口冷凍食品為何不能一禁了之?
    儘管全國海關已進一步加大了進口冷鏈食品的檢疫力度,並已暫停出現員工聚集性感染企業的產品輸華,但最近這些病例的出現再次讓人們對於進口冷鏈產生了疑問。產品從離開工廠到裝箱上船需要人工操作;進口的冷凍貨櫃貨物進入冷庫時,凍品需要裝卸工人一件件手工掏箱,然後再用叉車轉移至冷庫儲存。「如果有工人感染了病毒,在裝箱、開箱時與人交談、咳嗽、打噴嚏,都有可能讓病毒附著在包裝袋或貨櫃上。」   不過,即便國內某些局部疫情和進口冷鏈食品有關,目前來看更可能是海鮮等產品在養殖、運輸、銷售等環節中「沾上」了病毒,而非自己「感染」了病毒。
  • 關於進口冷鏈食品,湖北發布最新通知!
    湖北剛剛印發《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和《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試行)》。全文如下:關於印發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和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南的通知各市、州、縣指揮部,省指揮部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組各成員單位:為深入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人物同防」工作機制,進一步做好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規定和
  • 最新結論來了 北京新發地疫情病毒來自冷鏈進口食品
    外匯天眼APP訊 : 10月23日,清華大學、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聯合在《國家科學評論》發文,通過分析相關病例、環境與食品等樣品的核酸測序和病毒基因組序列,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研究人員揭示,該疫情中病毒源頭極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並提出,冷鏈運輸或為
  • 北京新發地疫情病毒來自冷鏈進口食品
    10月23日,清華大學、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聯合在《國家科學評論》發文,通過分析相關病例、環境與食品等樣品的核酸測序和病毒基因組序列,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研究人員揭示,該疫情中病毒源頭極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並提出,冷鏈運輸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