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 潔
今年6月以來,已有10餘省份在冷鏈凍品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冷鏈進口海產品或為疫情源頭。11月24日,天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表示,海聯冷庫感染來源確定為北美進口豬頭。
此外,在溯源過程中,多個病例將矛頭對準冷鏈及相關環節。有關專家曾表示,在事實證據的累計下,我們可以認為,來自疫情國家的冷凍食品等極有可能將病毒一併帶到中國。
儘管全國海關已進一步加大了進口冷鏈食品的檢疫力度,並已暫停出現員工聚集性感染企業的產品輸華,但最近這些病例的出現再次讓人們對於進口冷鏈產生了疑問。
進口冷鏈食品如何來到我們的餐桌?
食品冷鏈是指易腐食品在產地被收購或捕撈之後,利用現代製冷技術將其保持在其必需的低溫環境下,在此基礎上,經過加工、貯藏、運輸、分銷和零售等環節到達消費者手中,以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減少損耗,防止汙染的特殊供應鏈系統。
按照《GB/T 28577 冷鏈物流分類與基本要求》的規定,冷鏈也有不同的溫度,冷鏈物流分為超低溫物流、冷凍物流、冷藏物流等,其中常見的冷鏈是冷凍和冷藏。冷藏食品的代表有牛奶、蔬菜、水果等;冷凍食品的代表是水產品、肉類、冰淇淋等。
在實際物流服務中,企業會按需設定冷鏈運輸的服務溫區。-18℃是國家標準對於冷凍物流的推薦標準,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到許多雪糕、速凍餃子等凍品的包裝上有「貯藏條件:-18℃以下」的字樣,家用冰箱冷凍室、冷庫凍品冷藏室的溫度是-18℃,冷藏車的規格中也包含-18℃這一檔位。
為什麼選擇-18℃這一檔?主要原因有四個:不同食物冰點不同,只有溫度足夠低時,食物中的大部分水才能凍結;大部分嗜冷微生物-18℃才停止繁殖;抑制引起食物內部化學反應的酶活性;其是最經濟性的冷凍溫度。
「就目前發現的情況來看,新冠病毒在低溫的環境下,可在外包裝存活較長時間。」上海海事大學自貿區供應鏈研究院副教授何軍良曾向媒體模擬了從南美洲某國進口牛肉到中國的一整套流程。
第一步,牛肉在當地加工好後,會用小包裝包好,接著進入打包成箱;接著,物流公司會將其裝到貨櫃中,運往港口;然後,牛肉在港口通過檢驗檢疫和進出口報關後裝船來到我國境內某港口後,同樣要經過檢驗檢疫和相關流程,通關後代表著進入國內市場;最後,牛肉並不一定迅速進入流通市場,可能放在港口後方的冷庫內,等到有發貨需求時再提貨發出,進入到超市、批發市場等。
「冷凍食品從國外進入國內鏈條較長,且涉及環節以及操作主體較多,很難判斷具體病毒是從何而來或者判斷是在哪個環節被汙染。」何軍良表示。一方面,國外疫情仍在蔓延,存在源頭汙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冷鏈運輸過程中,也會存在被過程環境或操作人員汙染的風險。
冷鏈環節很長,其生產、運輸、消費區域比較分散,每個環節都需要人工介入,任何一環出現紕漏都可能提升系統的風險值。產品從離開工廠到裝箱上船需要人工操作;進口的冷凍貨櫃貨物進入冷庫時,凍品需要裝卸工人一件件手工掏箱,然後再用叉車轉移至冷庫儲存。「如果有工人感染了病毒,在裝箱、開箱時與人交談、咳嗽、打噴嚏,都有可能讓病毒附著在包裝袋或貨櫃上。」
不過,即便國內某些局部疫情和進口冷鏈食品有關,目前來看更可能是海鮮等產品在養殖、運輸、銷售等環節中「沾上」了病毒,而非自己「感染」了病毒。研究者認為,水生生物的生理結構與人類差異太大,跟人交叉傳染病毒的概率很低。
境外有何防疫措施?
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兩份工作指南,對港口和冷鏈食品運輸的防疫工作進一步規範。指南要求,在冷鏈物流過程中,不能使貨物直接接觸地面,司機及隨行人員應當避免與門衛值班員、工作人員有不必要的接觸。港口工作人員儘量避免與船員發生直接接觸,進口冷藏貨櫃拆箱作業中,人員應相對固定,至少每周開展一次核酸檢測。
與此同時,11月12日,中國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表示,海關總署已強化了源頭管控,與有冷鏈食品輸華貿易的全部109國的主管部門進行了溝通磋商。截至11日24時,中國對發生員工感染新冠肺炎的20個國家99家生產企業採取了暫停其產品進口的措施,其中82家企業是在出現疫情後自主暫停了對華出口。
冷鏈食品被檢出陽性案例中,檢出陽性次數最多的進口國分別為厄瓜多、阿根廷、巴西、俄羅斯、印度,涉及凍魚、凍蝦、凍牛肉、凍豬肉、凍雞翅等。為此,部分國家制定了有針對性的措施。
此前厄瓜多進口的凍南美白蝦外包裝上檢測出新冠病毒,中國消費者非常關心,厄瓜多駐華使館北京領事處第一時間表示,厄瓜多政府已同中國政府舉行多次會見會談,據該國外長路易斯加耶戈斯稱,厄方已向中國保證,將履行「必要程序」,以確保該國出口到國際市場的產品的安全性。
厄瓜多國家水產養殖協會主席坎波薩諾稱,已制定新的對華出口對蝦衛生防疫規範。具體包括:一是對工人進行新冠肺炎排查檢測,一旦發現感染者立即隔離,直至轉陰後方可返工;二是對對蝦外包裝進行嚴格檢查,防止新冠病毒汙染表面;三是對貨櫃內外部進行消殺處理。
三文魚進口國挪威海產局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總監博薇婭則對媒體表示:「挪威海產生產商在工廠設施中全面遵循了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提出的要求,在嚴格的衛生和汙染防治要求下進行生產工作。」
11月,濟南市在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標本分別來自巴西、玻利維亞和紐西蘭的牛肉產品。紐西蘭總理傑欣達·阿爾登第一時間表態,她相信紐西蘭出口的肉類製品中沒有夾帶新冠病毒,「這對於紐西蘭而言至關重要,因為紐西蘭境內基本上已經沒有新冠病例了,所以我相信我們出口的產品不會存有新冠病毒。」截至目前,紐西蘭活躍病例僅為58例,全部處於隔離狀態,是疫情控制比較成功的歐美國家。
因此,紐西蘭外交與貿易部等部門呈給她的初步結論認為,涉及紐西蘭產品的核酸陽性樣本很大可能是被放置在同一場地的其他國家產品所汙染的。
事實上,這正點出了境外疫情控制的尷尬。當中國國內只有零星散發病例的時候,中國的防疫重點能夠從「人傳人」轉移到「物傳人」,但對於世界大多數國家來說,因為存在過多的活躍病例,即便冷鏈食品真的具有傳染性也無法被注意到,更何況對其進行相應的抗疫措施。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專家戴爾·費舍爾明確指出,在歐美國家,對食品進行檢測顯然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們人傳人的案例還有很多。而中國對於新冠病毒則是零容忍。」
施行「零容忍政策」的中國開始對進口產品進行審查,這也令一些食品生產國感到沮喪,他們希望中國停止對食品進行新冠病毒的檢測,有人甚至稱中方的做法「等同於貿易限制」。對於這些無端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稱,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仍然嚴峻情況下,中國政府主管部門本著生命至上理念,著眼於切實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對進口食品採取了有關檢測措施,這是完全必要、合理和正當的。
此前,戴爾·費舍爾曾在一篇論文中指出,冷凍食品很有可能在新冠肺炎已得到控制的地區引發疫情。「我們認為,受到汙染的進口食品有可能將病毒傳染給工人。一名被感染的食品處理人員有可能成為新一波疫情的原發病例。」
費舍爾的研究為我們提了醒。冷凍食品市場可能是食品安全的首要環節。如果可以在冷凍食品包裝的外部發現病毒,則也有可能在這些包裝內部也發現該病毒。因此,食品加工廠和包裝廠,應為工人提供一切保護,以使其免受感染,並防止其將病毒傳播到食品中;應對工人進行定期檢測,如果檢測呈陽性,則應給予經濟支持,以便他們可以在家隔離,在工作場所要使用口罩、手套和消毒劑。
為什麼冷鏈進口不能停?
當「物傳人」成為新冠病毒新的傳播方式後,許多市民有疑問:為什麼國家不直接將進口冷鏈食品一禁了之?這背後有多重考慮。
首先,進口冷鏈食品在很大程度上有補充國內供需、平抑物價的作用。以豬肉為例,在今年生豬供應收縮的行情下,進口的需求更為旺盛。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我國豬肉進口均價從今年1月份的每千克22.4元持續跌至8月份的每千克16.5元,與8月底全國農批市場每千克48.42元的豬肉平均售價相比,豬肉進口價格優勢較大,一定程度上推動進口量增加。如果沒有這些豬肉補充,8月份的平均豬肉價格可能遠高於48元一公斤。
還有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豬蹄。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國,也是全球最大的豬蹄需求國。但在其它很多國家,豬蹄往往和豬內臟等豬副產品一起用來製作寵物飼料或者被當做廢品處理,由此形成了巨大的價格差。業內人士表示,進口豬蹄比國內豬蹄便宜50%。所以,為了要防止新冠病毒傳播而徹底切斷進口冷鏈並不現實。
此外,進口的水海產品中,還有一部分在國內去皮、去骨後用於再出口。「如果一刀切禁止,必然會涉及大批量的就業,還會牽涉到毀約賠款等問題。」專家表示,中國在國際產業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能做的就是儘量減小和規避風險。
目前,海關方面已經加大了對於進口冷鏈的檢測。根據國檢政策,所有進口凍肉、禽肉和水產品在清關後,必須入庫進一步檢驗檢疫。北京新發地疫情後,步驟又多了一道——核酸檢測。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進口冷鏈食品預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中,明確要求各地對進口冷鏈食品要實現全流程閉環管控,其中,「凡是不能提供消毒證明的,一律不能上市銷售」。顯然,我國正將進口冷鏈食品的疫情防控納入到常態化防控體系之中。
在大型商超、農貿市場等消費終端,進口檢疫證明、核酸檢測報告及追溯信息是驗貨必不可少的三張證明。進口冷鏈食品被卸載到專用的周轉推車上後,迎接它們的依然是消毒液,隨後才會被送往進口冷鏈食品儲存專區,最終出倉銷售。
對於進口冷鏈肉類食品引發的消費擔憂,吳尊友表示,在市場上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都是經過檢測的商品,目前是安全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王貴強也表示,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消化道感染,現在肉蛋魚、海鮮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世衛組織也多次強調,新冠病毒通過食品外包裝傳播的概率微乎其微。也就是說,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有了遠距離傳播的能力,但這仍屬於小概率事件。(記者 周潔)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