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關注: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能活多久?

2020-11-03 看齊

北京新發地的疫情源頭在哪?這個問題,中外學者都在研究。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困擾是,零號病人「西城大爺」在6月11日被確診之前,北京已經56天無新增了,本地傳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假設:進口冷鏈食品傳播。他們通過實驗發現,在4°C及-20°C的條件下放置21天後,添加到雞肉、三文魚、豬肉裡新冠病毒仍有傳染性。該研究結果的預印本於8月17日在bioRxiv在線發表。



國內,北京學者繼續深挖新發地批發市場,疫源逐步鎖定到批發市場負一層一個水產攤位上。該攤位唯一的進口商品是冰鮮三文魚。研究人員對該市場供應商冷庫採樣,在三文魚魚體上檢出了陽性樣本。對於疫源,他們的結論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


在上文發表過程中,中國疾控中心在對青島港疫情溯源時,從進口鱈魚外包裝樣本中分離到活病毒。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發布,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


不止青島,山東省內諸多城市正在被陽性進口凍肉所擾。


4°C及-20°C的條件下,

新冠病毒可存活21天


近日,山東煙臺冷鏈產品中一批外包裝檢出陽性的巴西進口凍豬肉流入省內多地。10月30日來,涉事巴西凍豬肉已讓購銷地文登、安丘啟動摸排。此前,山東省乳山市曾於10月21日、29日兩次抽檢出進口冷鏈食品陽性。


山東流入地正對菜場、餐廳等關聯場所的接觸人員進行摸排,截至發稿時未有陽性病例通報。


而在9月下旬的青島港疫情中,兩名冷鏈產品裝卸工人檢出陽性。9月24日,兩名工人在「應檢盡檢」人員檢測中被發現,確診為無症狀感染者。20天後,其中一名工人轉為確診病例,另一名工人在23天後出院。


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通報,其在對青島港疫情溯源調查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該通報稱,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


此前,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一個研究團隊也曾提出此種假設,並進行了實驗。


研究者將200μL的 3 × 106) TCID50/ml SARS-CoV-2(新冠病毒)分別添加至三文魚、雞肉和豬肉的樣品(每個樣品大小為500 mm3)中,將其分別在4°C, –20°C及–80°C儲存,並分別在添加後的在1,2,5,7,14和21天採樣,每種條件下重複三次。


在整個實驗中,SARS-CoV-2的滴度在4°C,–20°C和–80°C時保持恆定。在4°C冷藏及–20°C和–80°C冷凍的樣品中,傳染性可保持3周。不論有沒有食物,培養後回收的SARS-CoV-2觀察不到顯著差異。


該圖顯示了21天內病毒的傳染性。病毒的滴度通過一定的稀釋確定。SARS-CoV-2被單獨儲存,或與魚肉、雞肉、豬肉一同儲存。測試溫度為冷藏(4°C)及冷凍(–20°C和–80°C)。圖源:圖片來自bioRxiv。

研究團隊表示,其實驗表明,在與國際食品貿易運輸、儲存條件相關的時間和溫度下,SARS-CoV-2可以存活。在4°C(冷藏標準)及-20°C(冷凍標準)的條件下放置21天後,添加到雞肉、三文魚、豬肉裡的SARS-CoV-2傳染性沒有下降。


研究團隊寫到,「我們認為受汙染的進口食品傳播病毒給工人和環境是有可能的」。


該研究成果於8月17日在bioRxiv在線發表,論文題目為《Seeding of outbreaks of COVID-19 by contaminated fresh and frozen food》。論文的通訊作者為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傳染病科的Dale Fisher,其他四位作者來自愛爾蘭都柏林大學食品安全中心及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等高校。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論文還未經同行評議。


冷鏈與「零號病人」


這項實驗的起點,來自研究團隊的一個疑問:本地疫情已剷除後,為何會再度爆發疫情?這需要有個解釋。其時,研究團隊觀察到幾起事件,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爆發疫情時,已有56天無本地新增。紐西蘭也發生過「來源不明」的疫情,在疫情新發之前當地已有102天無新增。


央視新聞曾報導過紐西蘭的這起疫情。在沒有本地社區感染102天後,8月11日,奧克蘭市一個家庭出現4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屬於本地感染,感染路徑不明。


據福克斯新聞網(Fox News)當地時間8月12日報導,紐西蘭衛生總幹事Ashley Bloomfield稱,其中一個陽性病例在奧克蘭一家食品冷庫公司工作,那裡正在被排查是否是可能的感染源。「我們從海外研究中知道,病毒可以在一些冷凍環境中存活相當長的時間。」


澎湃新聞查詢紐西蘭衛生部官網發現,10月10日,奧克蘭相關感染者被作為一個「新冠肺炎典型集群」在該網公布。網站顯示,「新冠肺炎典型集群」是指有傳播關聯的10個或以上病例,且他們不來自於同一個家庭。集群即包含確診病例,也包含疑似病例。


「奧克蘭8月集群」統計數據顯示,截止當地時間10月10日,該集群已有病例179人,年齡層分布廣泛,9歲以下有23人,70歲以上有6人,20到49歲有81人。


「奧克蘭8月集群」病例統計,截止當地時間10月10日,共計179人。圖源:紐西蘭衛生部官網截圖。

截止北京時間11月2日,該集群的狀態仍是「開放」。該網站注釋,當所有病例被隔離後,經過兩個潛伏期(即28天)仍無新增病例,集群才會被認為是「關閉」。網站顯示,「奧克蘭8月集群」的源頭還在調查中。


在新加坡及愛蘭研究團隊看來,一個被感染的食品經手者,可能會成為新一輪爆發的「指數病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也曾提出此類觀點。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被汙染的冷鏈食品相當於一個導火索,「在一個沒有疫情或已經成功控制本地疫情傳播的地方,病毒經汙染物帶進來,人因接觸汙染物感染,產生新的『零號病例』,從而觸發聚集性新冠疫情或暴發疫情。北京新發地是這樣,大連、青島也是這樣。在觸發疫情之後,疫情傳播擴散主要的方式還是人傳人(經飛沫)。」


據公開信息顯示,7月,大連在連續100多天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後出現本地病例,前五日確診病例中近八成是凱洋海鮮公司員工及家屬。9月,青島港兩名裝卸工人感染新冠,其在青島市胸科醫院隔離期間,因共用CT室,造成院內感染,累計確診12人。


活病毒意味著什麼?


那麼,青島港兩名裝卸工人又是因何感染?


9月19日,兩人曾在夜班期間裝卸了來自境外的進口冷凍海鮮。溯源中,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專家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中國疾控中心10月17日通報,「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分離到新冠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此次分離出活病毒,還意味著什麼?


「過去在樣本中『檢測出』冠狀病毒核酸陽性,核酸陽性不一定是活病毒,此次『分離到』活病毒,意味著一定存在活病毒,且能造成傳播或感染。」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曾公開表示。吳尊友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活病毒、死病毒以及病毒碎片都可以檢測出核酸陽性,但其中只有活病毒具有傳染性。」


那麼,冷鏈是否有助於病毒存活?


江南大學教授、博導,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研究所所長姚衛蓉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冷凍產品在包裝後,通過長途運輸,再零售,最終到達消費者,溫度一般都需要控制在-18℃左右。在此冷鏈過程中,病毒等微生物不會被凍死也不會生長繁殖,能一直保持存活狀態。


不同溫度下新冠病毒的存活情況,前述新加坡及愛爾蘭研究團隊給出了參照。


常溫條件下,在21–23°C時,新冠病毒在銅表面無法存活超過4個小時、在紙板表面無法存活超過24小時、在不鏽鋼表面和塑料表面無法存活超過3天。而在他們的實驗中,在4°C及-20°C的低溫條件下,3周後新冠病毒仍具有傳染性。


這啟發了相關領域專家對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疫情溯源的思考。


吳尊友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由於北京新發地、大連和青島這幾起疫情都是由海產品引起,那麼使我們想到了最早在武漢發生的那些疫情也是在華南海鮮市場,是不是也是由於進口海產品引起,這個也給我們一個提示,使我們有一個新的思路、新的技術方向。」


外防輸入是重中之重


新加坡及愛爾蘭研究團隊提出,他們的發現,加之中國報告的從進口凍雞肉、凍蝦包裝檢出陽性,應該使得食品安全部門及食品行業警覺,在「新常態」的環境中,病毒正帶來非傳統的食品安全風險。


公開報導顯示,連月來,我國已從進口凍肉及包裝上多次檢出陽性。


10月,厄瓜多進口冷凍鯧魚內包裝檢出陽性,煙臺進口凍豬肉外包裝檢出陽性。8月,深圳進口凍雞翅表面檢出陽性。7月,大連、廈門、西安、萍鄉、重慶等五地的厄瓜多凍蝦檢包裝檢出陽性。


其它檢出陽性的凍肉還有進口鱈魚、進口三文魚等。目前,全國已有至少九省市在進口冷凍食品上檢測出新冠病毒。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報導,世界貿易組織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就成為全球第一大食品農產品進口市場。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各類肉進口總量484.1萬噸,水產品進口量626.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58%和19.9%。今年受疫情影響,為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價格,我國進口肉類仍保持快速增長。2020年1至6月,我國肉類(包括雜碎)進口475萬噸,相比上年同期增幅達73.5%。


在龐大的進口規模之下,我國相關部門正在快速反應。


10月31日,因厄瓜多進口冷凍鯧魚內包裝檢出陽性,海關總署對厄瓜多1家企業採取緊急預防性措施,全國海關暫停接受涉事企業進口申報一周。早在8月,海關總署就已發布了厄瓜多進口凍蝦檢疫要求。


10月26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發布了《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兩份技術指南,提出建立冷鏈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員工健康登記制度和健康異常報告程序,並要求對來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地區或國家的冷鏈食品外包裝進行嚴格消毒。

10月27日,國家衛健委針對兩份指南發布問答,指出,專家風險研判認為,從事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活動的人員一旦感染新冠病毒,並在感染後未及時調離工作崗位,繼續從事食品生產、裝卸、運輸、貯存及銷售等工作,病毒就有可能會通過感染者汙染食品及其包裝材料表面,並隨著冷鏈食品擴散,如果相關防控工作不到位,就存在導致相關的接觸者感染和病毒傳播的潛在風險。


問答還指出,目前,我國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國外的疫情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外防輸入成為我國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張婷婷

相關焦點

  •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能活多久?
    他們通過實驗發現,在4°C及-20°C的條件下放置21天後,添加到雞肉、三文魚、豬肉裡新冠病毒仍有傳染性。該研究結果的預印本於8月17日在bioRxiv在線發表。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發布,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不止青島,山東省內諸多城市正在被陽性進口凍肉所擾。
  •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究竟能活多久?
    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發布,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不止青島,山東省內諸多城市正在被陽性進口凍肉所擾。
  •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病毒...
    進口凍肉問題頻出,新冠病毒在冷鏈條件下能活多久?北京新發地的疫情源頭在哪?這個問題,中外學者都在研究。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困擾是,零號病人「西城大爺」在6月11日被確診之前,北京已經56天無新增了,本地傳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假設:進口冷鏈食品傳播。
  • 研究顯示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進口凍肉或致跨境傳播
    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發布,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不止青島,山東省內諸多城市正在被陽性進口凍肉所擾。
  • 研究顯示冷鏈條件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進口凍肉或致跨境傳播
    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官方發布,這是「首次在實驗室外證實在冷鏈運輸特殊條件下新冠病毒可以在物品外包裝上存活較長時間,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 不止青島,山東省內諸多城市正在被陽性進口凍肉所擾。
  • 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 專家從冷鏈分離出新冠活病毒
    近期針對冷鏈檢測出新冠病毒的報導不斷,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的新聞更是引發全球關注。來自新加坡和愛爾蘭的研究者提出了一個假設:進口冷鏈食品傳播。他們通過實驗發現,在4°C及-20°C的條件下放置21天後,冷鏈條件下新冠病毒可存活3周。
  • 冷鏈進口食品,為何頻繁查出攜帶新冠病毒?_騰訊網
    但事實上,不僅僅是新冠病毒,很多病毒都十分耐冷而不耐熱,不少病毒可以在4℃的冷藏室環境下保存一個月,在冷凍條件可以保存數年,在超低溫的條件下可以穩定存活。 而新冠病毒雖說直接冷凍研究尚未得到確切的結論,但從所屬的冠狀病毒家族中,能夠發現病毒普遍都耐凍,目前已知的冠狀病毒可以再﹣20℃條件下可以保存2年。
  • 高福: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首次分離新冠活病毒意義何在
    導讀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向財新記者介紹,過去講「檢測出」指的是樣本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核酸不一定是活病毒,而此次「分離到」活病毒,意味著一定存在活病毒,且能造成傳播或傳染
  • 關於印發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和湖北省...
    各市、州、縣指揮部,省指揮部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組各成員單位:為深入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人物同防」工作機制,進一步做好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規定和《湖北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防控工作方案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 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
  • 專家分析多起冷鏈食品檢測呈陽性事件對進口規模及世界市場的影響
    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分析此類事件可能對中國冷鏈食品進口規模和世界市場產生的影響及應採取的防控措施。進口冷鏈食品上的新冠病毒從何而來?近一周時間內中國已相繼有山東、西安、廈門等數十個省市在進口冷鏈食品中排查出新冠病毒陽性。
  • 新冠病毒被證實"可由物傳人"!那麼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那麼病毒在不同的物體表面可以存活多久?
  • 金斯瑞科普|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病毒在物體表面存活多久?
    會上,青島市副市長欒新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除了人傳人之外,接觸傳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病毒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那麼病毒在不同的物體表面到底可以存活多久呢?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漢鼎好醫友市場信息網   2020-10-21 10:47:47   來源:    評論:   昨天上午,青島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條件可長期存活。
  • 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從國外「進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吃嗎?權威...
    央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記者孫冰潔)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波及多個省份,涉及產品範圍從海產品到畜禽肉類產品,進口物資被病毒汙染範圍從冷鏈食品擴展到貨櫃。新冠肺炎病毒是否正從國外「進口」?進口冷鏈食品還能不能吃?接觸了冷鏈食品如何消毒?
  • 新冠病毒最近的這幾個發現,可能會對新冠病毒的防控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目前新冠病毒的跨物種的傳染的問題,雖然還沒有確切的證據所有被感染的物種都能回傳,但以目前的消息來看,至少對水貂養殖這塊的需要提高警惕。養殖人員最少得定期進行核酸檢測,每隻賣出去的水貂得有相應的記錄可追尋。
  • 省衛生健康委召開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培訓會
    為進一步做好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11月17日下午,省衛生健康委在蘭州召開全省進口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培訓會。會議傳達了省委、省政府領導關於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省疾控中心專家就《甘肅省進口冷鏈食品監管總倉新冠病毒核酸監測方案(試行)》《甘肅省進口冷鏈食品存儲總倉預防性消毒技術指引(試行)》做了專題培訓。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陳明出席會議並講話。
  • 至少10起冷凍食品包裝新冠陽性事件 新冠病毒可在冷鏈長時間存活...
    為減少損耗、防止汙染和變質,在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和零售、使用過程中,各個環節始終處於產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溫環境下。那麼,在進口生鮮外包裝上發現新冠病毒是否與其採用冷鏈技術有關?「關鍵問題在於冷凍這個溫度。」
  • 厄瓜多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 中國海關加強進口冷鏈食品...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中國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10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日前兩地海關從厄瓜多企業生產的凍南美白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中國海關總署已經加強進口冷鏈食品源頭管控。
  • 北京新發地的新冠病毒來自哪裡?最新結論來了!買菜炒菜需留心
    青島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的新冠病毒,這表明,感染源頭是進口冷凍鱈魚的包裝。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中國疾病控制中心在官網通報中也表示,本次從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鏈物品為載體具備遠距離跨境輸入的可能。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導致無有效防護的易感接觸者發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