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專家解讀: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成年人能免疫多久?

2020-11-06 健康界國際

近日,一項由英國新冠病毒免疫學聯盟發起的研究表明,有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體內T細胞水平相當高,因而大多數成年人可能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後6個月內都含有抵抗新冠病毒的細胞(T細胞)免疫。

該研究可能是了解新冠病毒感染後是否可預防二次感染以及可維持多久免疫的關鍵。

研究人員追蹤分析了100名未住院治療的醫務工作人員的抗體情況。

該研究表示,這是首項能夠針對輕度或無症狀者(可能是感染人群中的大多數)感染後體內T細胞水平提供數據的研究。

由於之前的研究提示抗體水平可能會在感染後的頭幾個月內出現下降,因此,該研究結果可能會被視為更正面、積極的。

研究人員於2020年10月份下旬表示,8月份發布的數據(基於十萬人份的樣本容量)表明6%左右的英格蘭人體內都存在抗體,但其抗體水平在3個月內的下降幅度超過四分之一。

一旦病毒進入體內,人體內就會有一支細胞『軍隊』對其展開快速、全面而又常規的攔截。這就是所謂的先天性免疫系統,旨在阻止感染。若攔截任務失敗,先天性免疫系統則會爭取時間等待『專家』上場。

這些『專家們』由兩種白細胞---B細胞和T細胞組成,作用協同。當病毒在初始攔截中勝出時,部分T細胞就會著手消滅那些已經被病原體侵入的呼吸道細胞。

與此同時,T細胞還能發揮支持性作用,包括刺激B細胞合成抗體分子來使病毒無法移動或阻擾病毒侵襲其它細胞。這一適應性免疫系統也具備免疫記憶。但對新冠病毒來說,尚不清楚這樣的T細胞有多少,免疫記憶能保留多久。

在追蹤6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每個患者體內都能檢測到T細胞。其中,那些感染期間有症狀者的體內T細胞水平高於50%。

研究人員還表示,這意味著首次感染十分嚴重的患者將會有更強的免疫能力,或者說與之相反,無症狀者在T細胞水平較低的情況下也能夠控制病毒。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教授保羅•莫斯(Paul Moss)稱,考慮到T細胞能夠長期存活,研究將長期追蹤大量患者來更好地了解細胞免疫。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研究還發現T細胞水平與抗體反應峰值密切相關,細胞免疫反應甚至還有助於應對體內抗體水平隨時間下降的問題。

整體來說,該研究證實T細胞免疫可能要比抗體持續地更久,但這些永久性T細胞能否使人體對二次感染免疫尚不明確。

莫斯稱:「我認為這些數據可靠,甚至鼓舞人心,但這並不意味著患者就不會出現再次感染,需要大規模研究以揭示抗體和細胞學特徵如何協同保護人體。」

在該研究中,許多患者體內無法檢測到抗體,這並不意味著再次感染時合成抗體的B細胞不會立馬出現並採取行動。

該研究作者、英國公共衛生部(Public Health England)流行病學顧問沙姆・拉德哈尼(Shamez Ladhani)提醒稱,理想情況下,在社區進行B細胞和T細胞檢測就能對真正預測大規模免疫的免疫反應數量、細胞免疫是否能保護無抗體人群提供確切的思路。「但目前尚無大量證據表明廣泛的無抗體反應細胞免疫的存在。」

未參與該研究的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教授保羅・摩根(Paul Morgan)則表示:「雖然這種免疫能否抵禦再次感染尚未得到證實,但該研究還是讓人樂觀地認為新冠病毒感染可以誘發強勁且持續地保護性免疫反應。」

原文來源:The Guardian

原文標題:T-cell Covid immunity 'present in adults six months after first infection

相關焦點

  • 英國研究:感染新冠病毒後,抗體水平會「迅速降低」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近日公布一項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攜帶的病毒抗體,會隨著時間逐漸消失。有美媒形容,這一結論可能會對「群體免疫」論者構成「當頭一棒」。然而,中國研究人員早在6月份就已經做出類似發現,並在英國期刊上公布。
  • 研究發現:兒童清除體內新冠病毒或比成年人快很多
    美媒稱,周四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產生的抗體弱於成年人,且抗體種類較少,這說明兒童清除病毒的速度比成年人快很多。所有組別的被感染者都產生了抗體。此前已有研究顯示多數人感染新冠病毒後會出現強有力的免疫反應。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免疫學家彼得·布羅丁說:「這進一步說明,(與其他任何病毒相比),新冠病毒感染本身以及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沒有太大差別。」但兒童和成年人體內抗體的種類存在差異。兒童體內主要產生了能夠識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IgG抗體。
  • 全球爆出多例新冠患者二次感染,別慌!權威專家在線解讀
    新冠肺炎(COVID-19)康復患者的免疫力持久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密切關注的話題。 新冠肺炎的康復者是否會再次感染? 人體免疫力能夠為我們提供多久保護? 注射疫苗後還會感染新冠病毒嗎?
  • 外媒:兒童為何比成年人感染新冠病毒機率低?
    外媒稱,疫情暴發以來,兒童只佔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一小部分,這一趨勢一直以來都讓科學家感到十分困惑。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揭示了其中的原因:兒童免疫系統清除新冠病毒的能力似乎比成年人更強。據智利《第三版時報》網站12月10日報導,澳大利亞墨爾本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免疫學家梅拉妮·尼蘭表示,兒童的免疫系統發現病毒後就會產生快速而有效的免疫反應,在病毒有機會自我複製以至於病毒測試結果呈陽性之前,將這些病毒清除。
  • 專家解讀在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未見對疫苗影響 無須恐慌
    專家解讀在英國出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未見對疫苗影響 無須對變種恐慌聖誕節臨近,英國部分地區新冠病毒傳播速度加快,疫情令人擔憂。從發現病毒新變種到如今,短短兩周已在英國和歐洲多國引發不同響應。19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了更嚴格的封鎖措施,稱這種變異新冠病毒似乎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新菌株導致感染人數呈螺旋式上升。
  • 俄科學家故意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得出結論:「群體免疫」沒用
    據英國《每日郵報》28日報導,俄羅斯科學家亞歷山大切普爾諾夫(Alexander Chepurnov)現年69歲。今年2月,他在去法國滑雪時首次感染了新冠病毒。為了測試抗體水平,他故意讓自己暴露在沒有防護的新冠患者面前讓自己重新感染新冠。
  • 英國專家:變種新冠病毒或能繞過人體免疫系統,所有疫苗或將失效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導語:在即將告別2020年之際,迎來的不是疫情被攻克的好消息,而是新冠病毒出現變異毒株。根據英國政府在12月底的通報,不僅在其境內發現已經變異的新冠毒株感染患者,並且研究表明變異病毒比原來毒株的傳播率要激增70%。
  • 英國新冠抗體攜帶人群比例不增反降,群體免疫徹底破滅?
    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截至9月英國有4.4%的人口攜帶新冠抗體,較6月下降了1.6個百分點,降幅達到26%。這意味著,第一波疫情中治癒患者體內的新冠抗體水平很可能在數個月內迅速下降,要通過自然感染實現群體免疫基本不可能。研究表明,人體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的反應與流感病毒和其他能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類似,即無法產生永久抗體。
  • 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英國的「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謊言?
    新冠疫情,至今依然影響全球每一個人。在武漢爆發病毒傳播後,我國迅速做出了各個控疫情措施,終於經過不懈努力將疫情控制穩定,疫情逐漸也有所緩解。然而,在世界各地疫情又再次爆發,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都陷入了「抗疫」戰爭中。
  • 專家解讀:汙染≠感染 新冠病毒不可能感染魚類等水生動物
    人民網北京6月17日電(記者 孟哲)北京新發地市場從進口三文魚的切割案板上被檢測出新冠肺炎病毒後,三文魚被推上風口浪尖。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病毒病防控崗位專家、農業農村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專家委員會淡水魚組組長、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水產病害防治重點研究領域首席科學家曾令兵表示,解讀漁業涉新冠病毒文獻務必要嚴謹。「汙染」與「感染」,一字之差,謬誤千裡;任何物品或食品都有可能通過各種途徑被病毒汙染,但這和病毒感染是兩碼事。新冠病毒可能汙染水產品,但不可能感染魚類等水生動物。
  • 中國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獼猴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會獲得短暫免疫力!
    中國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獼猴在感染新冠病毒後會獲得短暫免疫力!周四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項中國研究稱,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的試驗猴子在28天後不會再次感染。
  • 媒體刊文解讀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傳播性或增加,但不會更致命
    19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了更嚴格的封鎖措施,稱這種變異新冠病毒似乎更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新菌株導致感染人數呈螺旋式上升。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以及包括加拿大在內的其他一些大陸國家,正在限制從英國來的航班,人們也越來越擔心在英國首次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具有強大傳染力。那麼,這個新的變異病毒究竟是個什麼「來頭」?它是怎麼變異的,是否更致命呢?
  • 新冠群體免疫靠譜嗎?看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
    英國政府其實根本就不鏽逗,後面也沒有採取所謂的群體免疫策略,還是實行了保持社交距離、封城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世界上真正踐行了群體免疫的國家,恐怕只有瑞典了。目前瑞典這個一千萬人口的小國,因為新冠已經死了6000人,按照人口比例相當於中國死了84萬人。
  • 俄專家:免疫系統對「衛星V」與對新冠的反應一樣 但不會感染病毒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1日消息 「衛星V」疫苗臨床試驗組織方之一、俄羅斯衛生部所屬謝切諾夫大學轉化醫學與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瓦季姆∙塔拉索夫稱,接種「衛星V」疫苗後感染不了冠狀病毒,但免疫系統對疫苗的反應與對新冠病毒本身的反應一樣。
  • 美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了什麼
    美國首例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揭示了什麼海洋英國《柳葉刀·傳染病》雜誌12日刊發有關美國首例確認「二次感染」新冠病例的研究報告,顯示新冠患者康復後仍有可能再次受感染且症狀有可能更嚴重。研究人員指出,目前科學界對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免疫狀況仍有不少未知,建議民眾繼續重視防疫。不少專家學者認為,「二次感染」病例表明,依靠消極抗疫以實現「群體免疫」的策略行不通。【全球發現5例】報告研究的病例是一名25歲的美國男性患者,來自內華達州沃肖縣,48天內感染兩種不同新冠病毒毒株。
  • 俄專家:免疫系統對「衛星V」與對新冠的反應一樣 但不會感染病毒
    ,但免疫系統對疫苗的反應與對新冠病毒本身的反應一樣。  塔拉索夫表示:「感染不了,從另一方面說,免疫系統的反應與對新冠病毒本身的反應一樣。」  俄羅斯衛生部8月11日註冊了全球首款COVID-19疫苗「衛星-V」(Sputnik V)。該疫苗由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與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共同研發,採用兩劑次接種程序,分別以兩種人類腺病毒為載體,接種時間間隔三周。
  • 英國開啟全球首個新冠病毒人體試驗!
    路透社報導稱,當地時間17日,英國成為全球首個批准新冠病毒「人體挑戰試驗
  • 群體免疫是什麼,它能用來防疫新冠病毒嗎?
    ),而紅色的人臉代表的是被病毒感染後得病的人(可能有症狀、也可能沒有症狀)。 因為現在還沒有新冠病毒的疫苗,假設英國真的要採用讓人自然感染的方式來逐漸獲得群體免疫這個策略來應對新冠病毒,那麼6600萬人口的英國將陸續迎來數以百萬的重症患者,還有數以十萬計的死亡。 而且,以上估算還有兩個前提:新冠病毒不發生抗原漂移、人在感染後會產生長時間的保護免疫。
  • 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它從哪裡來?變異後有什麼影響?致死性更強嗎?
    病毒總在變異,而且大多數變異不會影響病毒的致死性或是傳染性。拿這次的變異病毒為例,其中的一些變異可能單純是偶然產生的,並不會影響到病毒的機能。 但其中有3處變異讓專家繃緊了神經。 第1處是69-70Del——兩個胺基酸的缺失,首次是在一位正在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的新冠確診患者身上單獨發現的。
  • 英國一項重大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至少可以提供5個月的免疫力
    周四(1月14日),CNBC報導指出,英國一項重大新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已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可能在至少5個月內擁有某種形式的免疫力。  初步調查結果發表英國公共衛生(PHE)的SIREN研究——該組織調查了數千名英國醫護人員,試圖確定先前的感染是否能預防未來的感染——與以前沒有感染過該病的人相比,發現的抗體提供了83%的預防再感染的保護。  該報告稱,這種免疫力似乎至少可以持續5個月。周四發表的研究發現,攜帶抗體的人再感染的情況很少見,專家在參與研究的6614名參與者中發現了44例可能的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