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是什麼,它能用來防疫新冠病毒嗎?

2021-01-10 騰訊網

pixabay.com

撰文 | 商 周

責編 | 陳曉雪

●  ●  ●

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家派屈克·瓦倫斯(Patrick Vallence)在接受BBC Radio 4採訪時提出了一個「群體免疫」的概念,讓世界為之譁然。

對公眾而言,個體免疫是一個熟悉的名詞,但群體免疫卻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那麼什麼是群體免疫,它是否可以用來抵抗新冠病毒呢?

什麼是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population immunity、community immunity)指的是因為個體免疫的存在而保護一個群體免受某種傳染病的侵害 [1]。

科學的定義有時候很晦澀,讓公眾難以一下理解,這也就是科普存在的必要性所在。讓我試著慢慢把它解釋清楚。

先說這裡的個體免疫指的是什麼。

個體免疫指的是個人對病原體(比如病毒)有了免疫力,產生了針對病毒的抗體和特異性T細胞。這種免疫力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獲得,一是被病毒感染後痊癒,二是接種有效的疫苗。

當一個人對病毒有了免疫力,病毒再來到他(她)的身體裡的時候,就很快會被消滅。這樣的個體免疫就是群體免疫的基礎。

可能有人會問,個人有了免疫力也只能是保護自己啊,如何能夠去保護沒有免疫力的人呢?

請看下面的這張圖:

群體免疫的效應原理(繪圖:商周)

先解釋一下圖中的各種符號,綠色的人臉代表的是對病毒有免疫力了的人(通過之前的感染或者接種疫苗獲得的),淡藍色人臉代表是對病毒還沒有免疫力的人(沒有被感染過也沒有接種疫苗),而紅色的人臉代表的是被病毒感染後得病的人(可能有症狀、也可能沒有症狀)。圖中的那個菱形標誌代表的就是病毒。

如果病毒是隨機傳播的,而且無處不在,那麼個人的免疫力只能保護自己免受病毒侵害。就像圖A裡顯示的那樣,10個人裡假設有6個人有免疫力,剩下4個人沒有,那麼這4個人將會被病毒感染得病。

但在現實的世界裡,病毒的感染並不是隨機的,更不是無處不在。因為病毒需要在宿主細胞裡繁殖,病毒的傳染也是在人和人之間以某種方式進行的。所以一般來說一個傳染源只能把病毒傳給附近的人。

假設一個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是2,也就是說一個人被病毒感染後可以進一步把病毒傳給2個人。那麼,情況就會像圖中B裡顯示的那樣,10個人裡依然是6個人對這個病毒有免疫力,4個人沒有。假設其中1個沒有免疫力的人被病毒感染得病,然後他把病毒傳給了附近的兩個人,而這兩個人對病毒有免疫力。在這種情況下,病毒就不能夠繼續傳染下去,隨著那個最初被感染的人的死亡或痊癒,病毒也就自然消亡。

就這樣,雖然10個人裡依然有3個人對這個病毒沒有免疫力,但他們不會被感染而得病,原因就是因為其他個體有了免疫力而對整個群體都有了保護作用。

上面就是群體免疫的原理。

看到上面的解釋,有些讀者可能會說,在上面的圖裡如果那個病人把病毒傳給了那三個沒有免疫力的人,那傳染不就依然可以發生嗎?

的確,這種情況的確可能存在,問題是出現的概率。所以,群體免疫的效果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群體裡對病毒有免疫力的人的比例(越高越好),二是病毒的基本傳染數(越低越好)。

根據病毒的基本傳染數,我們大致可以估算出群體裡需要多少比例的人有免疫力才能控制這種病毒的流行。

常見傳染病的群體免疫閾值(數據來源:Wikipedia)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一個傳染病的基本傳染數越高,群體免疫閾值也就越大。換句話說,當一個病毒能夠由一個人傳染給其他人,可以傳染的人數越多,在群體水平上要控制這個病毒就需要更高比例的人有免疫力。

說到這裡總結一下:個體免疫是群體免疫的基礎,但兩者很不相同。個體免疫是通過對病毒的生物學反應起作用,從而將病毒清除;而群體免疫是通過阻斷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起作用,從而讓病毒消亡。

群體免疫不僅是一個理論,而且可以應用到實處。天花病毒的消滅就是一個好的例子:天花疫苗的接種並沒有達到100%,而且也不是100%的天花疫苗接種都有效,但只要人群裡有90%的人因為疫苗接種而有了免疫力的時候,天花就會因此而消亡。

但無論是面對個體免疫還是群體免疫,病毒都不會束手就擒。就像反擊人體免疫系統一樣,病毒對群體免疫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病毒對群體免疫的對策

從科學層面來說,無論是個體免疫還是群體免疫,對病毒都是一種很強的選擇壓力,這種選擇壓力將讓病毒產生適應性的變化,從而讓自己生存下去。病毒為了活命,需要做出改變。如果不改變或者改變的不夠,病毒就得消亡。只有那些做出了有效改變的病毒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面對群體免疫,病毒做出的最有效的改變是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2]。抗原漂移指的是病毒通過改變自己的基因,讓蛋白的序列和結構改變,當蛋白改變得讓原本有免疫力的人識別不了的時候,這就是抗原漂移。因為原本有免疫力的人不再能識別這些改變了的病毒,那麼群體免疫的基礎就失效了。

什麼樣的病毒有「抗原漂移」的能力呢?要產生抗原漂移,病毒必須要有比較高的突變能力。按照核酸的類型,病毒可以分為兩類:DNA病毒和RNA病毒。其中DNA病毒發生基因突變的概率較低,而RNA病毒發生變異的概率就高得多 [3]。

DNA病毒的代表是B肝病毒和天花病毒,正是因為他們變異得慢,人類開發得疫苗容易持久有效,於是天花滅絕了,B肝也大大地受到了控制。

RNA病毒則不同,因為它們的突變率很高。

在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流感病毒。季節性流感的基本傳染數只有1.3左右,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有30%的人對流感病毒有了免疫力,那麼流感病毒就難以在人群裡傳播下去。但流感病毒善變,能夠快速地發生抗原漂移,於是流感一直都會發生 [4] 。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雖然我們不能預測它是否會像流感一樣變異,但它潛在的高變異能力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那麼,我們如果用群體免疫的策略來對付新冠病毒會如何呢?

新冠病毒和群體免疫

無論用哪種方法來控制病毒的傳染都要付出代價,付出代價更小的方法才是可取的方案。

新冠病毒的基本傳染指數在2.3左右[5] ,如果用群體免疫來控制它的流行,那麼大約需要讓60-70%左右的人有針對這個病毒的免疫力才行。新冠肺炎會導致15%左右的重症患者、還有隨之而來大約2%的病死率[5](註:這兩個值可能比實際要高,因為有些輕症患者沒有被檢測到),這就是要付出的代價。

因為現在還沒有新冠病毒的疫苗,假設英國真的要採用讓人自然感染的方式來逐漸獲得群體免疫這個策略來應對新冠病毒,那麼6600萬人口的英國將陸續迎來數以百萬的重症患者,還有數以十萬計的死亡。

而且,以上估算還有兩個前提:新冠病毒不發生抗原漂移、人在感染後會產生長時間的保護免疫。如果新冠病毒發生了變異導致了抗原漂移,或者人對新冠病毒的免疫不能夠長久有效,那麼人類面臨的代價將會更高。

我們目前還不清楚人們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免疫力能保持多久,作為RNA病毒的新冠病毒也存在著「抗原漂移」的可能。

當然,就像上面說的,群體免疫的獲得除了自然感染外,還有接種疫苗的方法,這也是眾多公司正在努力開發疫苗的原因。儘快開發出有效的疫苗,在病毒沒有發生抗原漂移之前誘導群體免疫,無疑是在群體水平上控制這個病毒的有效辦法。

但對於一個新的病毒,開發疫苗需要時間。現在全世界面臨的緊急問題是,如何去控制病毒的傳播。

中國為了控制病毒,採取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嚴格防控的措施,而且以及初步把病毒控制的下來。與此同時,中國人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每個國家國情不同,中國的經驗很難在其它國家複製。中國的防控經驗最大的啟示,可能就是這個病毒可以控制。

除了中國以外,還有一些在新冠防控方面取得了不錯效果的國家,比如新加坡和韓國。這些有效防控新冠病毒的國家的措施有一些相同之處,比如儘可能地檢出感染者,還有對感染者的嚴格隔離。這些相同之處,很可能就是控制新冠病毒上關鍵的所在。

病毒沒有國界,防控需要全世界所有國家的努力。雖然每一個國家都可以採取適合自己的策略,但如果在防疫上採取了放棄的姿態,受害的將是整個世界。

所幸的是,英國並沒有放棄(而且,英國衛生大臣已在3月15日撰文澄清,「群體防疫」並非英國的目標或戰略),歐洲各國也在進一步加強對新冠病毒的防控。在有效的疫苗出現之前,全人類一起努力儘量控制新冠病毒的蔓延,才是當前需要做的事情。

參考文獻

1. Fine et al. Epidemiol Rev. 1993;15(2):265-302.

2. Kanai et al. Vaccine. 2010 Jul 26;28(33):5437-44.

3. Duffy ey al. PLoS Biol. 2018 Aug 13;16(8):e3000003.

4. Boni et al. Theor Popul Biol. 2004 Mar;65(2):179-91.

5.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who-china-joint-mission-on-covid-19-final-report.pdf

掃描圖中二維碼

3月17日(周二)晚8:00

聽童朝暉院長講述抗疫前線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喬治亞大學:群體免疫是不切實際的防疫策略
    對於2019年年底爆發的新冠疫情的控制可以概括為兩種基本策略:遏制策略。這種策略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通過嚴格的控制措施抑制甚至消除病毒在目標人群中的傳播,直到將病毒傳播降低到不再可能持續發生內源(本地性)傳播的程度。第二階段防疫重點轉移到阻止外源性輸入可能再次引發重新爆發,以防止疫情死灰復燃。
  • 公衛·速遞|用一種數學模型揭示群體免疫對新冠病毒在人群異質性的...
    公衛·速遞|用一種數學模型揭示群體免疫對新冠病毒在人群異質性的影響 2020-07-02 0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如果說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是一場全球性戰役的話,英國政府近日拋出的「群體免疫」策略被各國醫學專家視為「直接向病毒亮白旗」,但也有人辯護「這種做法此前曾很有效」。到底「群體免疫」是什麼樣的醫學概念?它與這次新冠疫情當真「匹配」嗎?  「群體免疫」有嚴格適用範圍  率先拋出「群體免疫」理論的是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
  • 「群體免疫」成笑話,英國發現「變異版」新冠病毒,傳播速度更快
    撰文:泉泉眾所周知,英國政府在疫情爆發初期採取了「群體免疫」政策。該政策並沒有成功控制住疫情,反而令疫情加劇惡化。進入11月份之後,世界各國接連爆發了第二波新冠疫情,英國自然受到了猛烈衝擊。近日有消息稱,英國境內發現了變種的新冠肺炎病毒,這種變種病毒正在持續擴散。
  • 國家群體免疫,病毒競爭上崗
    資本主義國家深陷新冠二次爆發的水深火熱中,中國國內近期也零星曝出相關偶發案例,而當「病毒變異」這種本該只在《生化危機》中出現的情況真的到來後,大家也沒法安心地當一個吃瓜群眾。那麼問題來了——1. 新冠病毒變異到底是什麼情況?2. 現有的疫苗還會有效嗎?3. 變異後的病毒會對經濟產生進一步影響嗎?病毒為什麼會變異?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對此,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解釋說,目前最重要的是讓疫情儘量延後達峰,讓病例數增長曲線更趨平緩,避免醫療體系不堪重負,並希望最終能在「更多人群中產生對這一疾病的一定程度免疫力」。  本來是科學顧問為解釋政府做法的合理性而提及的概念,但「群體免疫」的說法引來了更大的爭議。  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不得不對此澄清。
  • 如果美國真的新冠群體免疫了怎麼辦?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首先來了解下:人類歷史上有靠群體免疫消滅的病毒嗎?有!但是,人類實現群體免疫都是依靠疫苗,比較著名的病毒就是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痺症)和天花(種牛痘)。人類還從來沒有靠硬抗實現群體免疫的!美國人正在創造一項壯舉!
  • 英國決定讓60%民眾感染新冠!此次「群體免疫」,超10w民眾急了!
    今天蒙特內哥羅共和國檢測出第一例新冠感染病例,自此歐洲全境淪陷,所有歐洲國家都出現了新冠病毒。 當歐洲國家紛紛開始採取封國、停課、停學等等措施來控制新冠疫情時,只有頭最鐵的英國依舊我行我素,憑藉「群體免疫」的大膽防疫策略引起了全球熱議!
  • 英國的「群體免疫」政策是什麼意思?醫生:這招對新冠病毒不靠譜
    最近英國宣布的防疫政策,讓大家大跌眼鏡,特別是他們的首席科學家挖了一個大坑,提出的「群體免疫」的概念,更是引起了各方面的爭議。「秘密」簡報顯示,英國新冠病毒疫情或將一直持續到明年春天,並將導致790萬人因感染住院。
  • 新型冠狀病毒科普:新冠疫苗與群體免疫
    糖基化位點越多,意味著新冠病毒能裝上「盔甲」的部位越多,研發疫苗的困難也就相應越大。就如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科學顧問、牛津大學糖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擁有超過35年的愛滋病毒疫苗研發經驗的Raymond Dwek教授在近日針對新冠疫苗的研討會上指出,新冠病毒這種非比尋常的糖基化程度,會讓病毒容易產生多種突變,也就是「這種結構的存在會讓我們疫苗開發變得非常困難。」
  • 「群體免疫」闖下大禍,致新冠發生變種,世衛:傳染性變得更強了
    在全世界抗疫的大背景下,英國政府卻在早前就宣布將實施「群體免疫」政策,因為英國政府的財政情況不容樂觀,並且對新冠還抱有「大號流感」的僥倖心理,於是就放任新冠病毒在英國的肆虐,但就在12月14日,英國BBC報導稱英國衛生部門確認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型變種,傳染性相比原來的病毒更更強了,目前預估感染變種新冠病毒的人數已經超過千人
  • 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英國的「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謊言?
    牛津大學研究:英國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根據《金融時報》,牛津大學一項新冠肺炎模型研究分析,英國半數人口或已感染新冠病毒。若這一結論得到證實,意味著兩個多月來,新冠肺炎在英國的傳播已經使該國獲得了顯著的群體免疫力,這項研究很快將在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發表。
  • 曾光:國外真的在群體免疫嗎?中國的防疫會陷入被動嗎?
    跟群體免疫相對立的理論是什麼?是把疫情控制了,我們研製出疫苗,通過疫苗人工免疫來實現,這兩種理論是對立的,而我們中國採取的是防控加疫苗的策略。 新冠病毒不同於其它病毒,易在城市中傳播 曾光教授強調,提出群體免疫這個觀點的人,他能提出一個病毒傳播的路線圖嗎?
  • 半數健康群體已有針對新冠病毒的T細胞 意味著什麼?
    不同的媒體也對這一亮點進行了解讀,有的認為這些預先存在的免疫力能幫助我們抵抗新冠病毒;有人推測這些預先存在的免疫力決定了我們是否會被新冠病毒感染;甚至還有人把這近50%的有預存免疫反應的人和群體免疫聯繫起來,覺得這可能會大大加快群體免疫的進程……那麼,這篇令人矚目的研究究竟發現了一些什麼?這些發現又意味著什麼?是否能夠幫助我們抵抗新冠呢?
  • 英國的群體免疫到底為哪般?犧牲60%的人群?真相是什麼?
    英國政府首席科學官派屈克·瓦蘭斯提出,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最近很多朋友都被這一條新聞刷屏了,那什麼是群體免疫呢?就好比說,當病毒作為」抗原「進入人體後,我們身體會針對這種」病毒「產生具有保護性作用的蛋白質(抗體),也就是說當一個群體對某種病毒有很強的免疫力稱之為群體免疫。
  • 陳根:新冠病毒R0上升,群體免疫終成泡影
    R0估計值也隨著對新冠病毒研究的不斷深入而改變,由最開始2.2上升至5.7,這樣的結果,對於現階段的防疫控制,R0的變化意味著什麼?群體免疫隨著R0的上升,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世界範圍內,新冠病毒研究的更新對於我們的生活又將產生什麼改變?
  • 「群體免疫」與「悶死病毒」兩種抗疫模式的利弊得失
    自從英國首相詹森,說出英國要採用「群體免疫」的辦法,來抵禦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全球譁然,「群體免疫」的詞兒,成了全球的熱搜詞。儘管一零半爪,中國老百姓也知道,這種所謂「群體免疫」的方法,和中國現在「抗疫模式」相比,是一種與中國完全不同的抵抗疫情的模式,它的理論基礎、邏輯思路和實踐行為都與現行的中國模式完全不同,當然所花費的總體成本也完全不同。
  • 研究:人體內新冠抗體隨時間消退 群體免疫無法實現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倫敦消息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體內新冠病毒抗體會迅速消退,這意味著無法維持穩定的群體免疫。研究報告指出:「根據對英國36.5萬多人的研究,新冠病毒抗體反應隨時間而減弱。
  • 方舟子:新冠病毒是青銅,群體免疫就行,科學家:它是王者會變異
    導讀:新冠病毒殺了人類一個措手不及,而像方舟子這類偽專家至今還在宣揚新冠病毒只是青銅級別,比流感強一點,用群體免疫的辦法就行,但是真正的科學家卻已經指出新冠病毒幾乎是王者級別存在,還已經變異了!究竟要如何對付這個病毒人類完全沒有準備好,只能一邊與新冠病毒鬥爭,一邊尋找抗擊它的辦法,不過就在大家都認真研究之時,有一個國家的專家居然提出了棄療般的辦法,那就是用群體免疫的辦法來對付它,而像方舟子自作聰明還跑出來說群體免疫就是最科學的辦法,新冠病毒只是青銅而已,人類可以靠自已形成免疫力對付它,新冠病毒真的 如此脆弱不堪嗎?
  • 美國出現新情況,兒童患上新冠症候群,方舟子群體免疫成國際笑話
    導讀:新冠疫情是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的病毒疫情,近期美國紐約的兒童更是患上了新冠病毒的症候群,更是預示著這種病毒的厲害之處,而像方舟子之類鼓吹群體免疫在今天已經成為國際笑話了!而這一種情況的出現也更加打臉此前由方舟子之類假科普專家的臉,方舟子此前曾經大力鼓吹由英國科學家提出的群體免疫,認為那是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戰勝病毒唯一科學的辦法,方舟子的言論甚至得到了國內一些公知的贊同,然而病毒用它的所向披靡深深地打腫這些人的臉,讓他們這些言論成為了國際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