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2020-12-06 閩南網

  如果說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是一場全球性戰役的話,英國政府近日拋出的「群體免疫」策略被各國醫學專家視為「直接向病毒亮白旗」,但也有人辯護「這種做法此前曾很有效」。到底「群體免疫」是什麼樣的醫學概念?它與這次新冠疫情當真「匹配」嗎?

  「群體免疫」有嚴格適用範圍

  率先拋出「群體免疫」理論的是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13日在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派屈克表示,約60%的英國人將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英國目前約有6600萬人口,根據派屈克的預測,即有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

  英國政府做此決定是因為判定本國疫情「遏制」階段失敗,已經進入「拖延」階段,疫情暴發不可避免。為將新冠肺炎的高發期從傳統流感季節的4月延緩至夏季,以緩解醫院面臨的壓力,英國政府決定容忍疫情緩慢發展,期待大部分人在隱匿性感染後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從而在人群中獲得普遍免疫,以控制疫情。

  「群體免疫」的概念被廣泛用於傳染病防控中。根據牛津大學發布的報告,「群體免疫」只適用於具有傳染性的疾病,對於非傳染性疾病則無效。形成「群體免疫」的核心是需要有足夠多的人具有免疫能力。

  根據德國哥根廷大學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系講席教授於曉華發表的文章,「群體免疫」是否有效,需要達到「群體免疫」門檻,這與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值(即平均一個病人傳染的人數,R0

  運用「群體免疫」成功克制流行病也有諸多成功案例。在歷史上,被人類消滅的烈性傳染病天花就是依靠「群體免疫」的原理。根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數據,在天花被消滅之前,它已困擾人類至少3000年,僅在20世紀就奪去3億人的生命,最後一例已知天花流行病例據報1977年發生在索馬利亞。隨著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疫苗,世衛組織於1980年宣布消滅天花。在歷史上,人們也利用「群體免疫」的原理,通過接種疫苗控制麻疹、牛瘟等疾病的傳播。

  但牛津大學強調,只有在大多數人都接種過疫苗的情況下,「群體免疫」才有效。例如每20人中有19人需要接種麻疹疫苗,才能保護未接種疫苗的人。如果人們沒有接種疫苗,「群體免疫」就會失效。2000年,聯合國宣布美國已經消滅了麻疹,然而到了2019年,麻疹在美國全面暴發,主要就是因為接種麻疹疫苗的人數減少,「群體免疫」失效。

  國內一位不具名的流行病學專家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群體免疫」理論本身沒有問題,但前提是已經研發出疫苗。此次英國在新冠病毒疫苗尚未完成研發的情況下,採取這種被動的「群體免疫」策略,令人想起英國歷史上有家長帶著孩子去出水痘的孩子家中聚會,讓自己的孩子獲得免疫力。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14日發布的文章則認為「群體免疫」完全是英國首相的「謊言」。饒毅表示,一般來說,如果少數人不肯打疫苗,但大多數人接種疫苗後獲得免疫力,病毒可能碰不到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導致傳播鏈中斷,呈現「群體免疫現象」。但在一個新病毒出現、沒有疫苗、極少數人可能有先天免疫力的情況下,不遏制病毒傳播,把全體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現「群體免疫」的。僅靠少數天然有抵抗力的人,不可能像大量接種過疫苗獲得免疫力的人那樣,堵住病毒在人群的傳播。他批評稱,此舉完全否定了人類基本醫療進步,如果這樣,「我們是否應放棄所有疫苗的努力?」

  新冠疫情有太多不確定因素

  世衛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裡斯14日對英國用「群體免疫」策略對抗新冠病毒的做法提出質疑。她明確表示,新冠病毒在人類中存在的時間還不夠長,目前在科學上對新冠病毒的知識也不夠了解,所以還不知道它在免疫學方面的作用。

  之所以會提出「群體免疫」這種應對方式,派屈克與英國衛生官員的一個主要判斷基礎是「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狀較輕」,英國公共衛生部發布的指導也強調,英國不會為輕症患者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但這一判斷基礎遭到大量質疑。北京大學美年公眾健康研究院教授寧毅14日認為派屈克的假設是錯誤的。寧毅評價稱,「這是個『視死如歸』的策略,也是不切實際的。」

  饒毅認為,雖然新冠病毒感染有無症狀者、有大量輕症患者,但輕症患者和無症感染者都已經證明能傳染給其他人,他們沒有形成「天然屏障」。所謂「天然屏障」是說他們不僅自己沒有症狀或輕症,而且不傳染給其他人。而事實是,他們傳染了。

  儘管根據中國疾控中心公布的數據,新冠肺炎輕症病例佔比約為80%,但北京援鄂醫療隊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新冠病毒的病情變化快,如果輕症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會大幅增加重症率和死亡率。目前中國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達3.9%,遠高於病毒性流感,英國如果不採取強制隔離措施,放任感染,恐怕會看到比3.9%更高的死亡率。

  此外注射疫苗獲得「群體免疫」時,疫苗的安全性已經過層層驗證,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非常小。即便這樣,注射疫苗後也有30分鐘的留觀時間。但這樣對輕度感染者的保護手段在英國政府提出的「群體免疫」策略中完全不存在。目前已知新冠病毒感染者中有相當部分會發展成重症甚至是危重症,需要醫護人員嚴密監測病程發展。而英國要求輕症病人自行在家隔離,一旦出現病情加重,如何保證他們能得到及時救治?輕症患者康復後一定能獲得免疫力嗎?

  前世衛組織孕產婦、兒童和青少年衛生司司長安東尼·科斯特洛14日表示,英國的「群體免疫」可能不會持久,如果新冠病毒和流感一樣,每年都會出現需要重新研發疫苗的新毒株,「群體免疫」效果很有限。

  英國此舉可能後果很嚴重

  對於英國「群體免疫」策略的後果,數百名科學界人士14日向英國政府發出公開信,稱「在當下這個關口尋求『群體免疫』似乎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這將使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受到更大壓力,且使更多人冒不必要的風險。」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也表示,新冠疫情是可控制的。那些決定放棄採取用基本公共衛生措施防控的國家最終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問題,將給衛生系統帶來更沉重的負擔,現在需要採取更嚴厲的措施加以控制。世衛組織前兒童和青少年衛生司司長安東尼·科斯特洛14日表示,英國這種尋求建立「群體免疫」的抗疫策略和其他國家脫節,這可能與世衛組織的策略衝突,世衛組織的政策是通過跟蹤所有病例來遏制病毒傳播。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15日表示,「群體免疫」策略通常在疾病死亡率非常低時才使用,但此次疫情死亡率在1%至3%之間,如果使用有關策略,大量老年人或長期病患者染病後就必須住院,急診室、病房,甚至ICU全部都會「爆滿」,可能讓醫療系統癱瘓。此外,這也可能會讓醫生、護士感染,甚至會導致醫護人員的死亡,將引起很大的恐慌。

  正如袁國勇所言,英國政府的計劃需要新冠疫情保持儘可能低的死亡率。愛丁堡大學全球公共衛生主席德維·斯裡達哈爾14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政府似乎並沒有遵循防控流感的策略,更何況這次不是流感。新冠病毒的情況要差得多,而且對健康的影響令人髮指。」

  此外,英國「群體免疫」策略還將帶來包括倫理等各方面的嚴峻後果。饒毅質疑說,依賴第一輪感染後形成「群體免疫」,是以放棄第一輪被感染的那部分人為代價。如果新冠病毒像流感那樣每年都發生變異,是否每次都要放棄同樣比例的人?如果這次為獲得「群體免疫」讓全國1%的人去世,那下次為什麼要保護其他疾病的易感者?如果都不保護,人類文明的底線何在?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15日表示,從目前各國坦然接受新冠病毒的廣泛傳播現實來看,新冠疫情後續發展不容樂觀,英國等「佛系」抗擊疫情國家將變成病原輸出國,為醫療資源更加不發達的地區帶來更大的威脅。

  美國學者最新發布的研究顯示,如果義大利早點行動,仍有望控制疫情傳播,但他們反應過來時已經太晚了。而對於英國政府的決策,一名義大利人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每一天的拖延都會帶來大量死亡和經濟損失,這是來自義大利的經驗。」

  本報記者 趙覺珵 本報特約記者 武 彥

原標題:「群體免疫」抗疫靠譜嗎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新華社倫敦3月15日電新聞分析:英國的「群體免疫」,是科學還是無奈?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劉石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加劇,英國採取的旨在延緩高峰而非強力控制的應對措施以及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有關「群體免疫」的言論引起很大爭議。  這究竟是英國政府依據最新科學證據做出的決策?還是面對衛生系統和經濟發展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 群體免疫可行?大錯特錯
    aim is to 旨在 目標是Herd immunity:syn group immunity, 群體免疫,社區免疫意為:if enough people are immune, those without immunity can be protected.當足夠多的人產生免疫後,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也會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
  • 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時間:2020-03-31 16:4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代指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指 人們 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 群體免疫力高,是指群體中對傳染具有抵抗力的個體佔比高 群體中對疾病具有抵抗力的個體達到7成以上,一般認為該群體不會發生該疾病的大規模傳染 而通過感染疾病來獲得個體免   原標題:群體免疫什麼意思什麼梗?
  • 英國「群體免疫」行得通嗎?
    「新冠病毒會引起很強的群體免疫力嗎?還是像流感一樣,每年都會出現新的病毒株,需要重複接種疫苗?我們還有很多關於新冠病毒免疫反應的知識需要學習。」只要6000多萬英國人中的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並康復後獲得免疫,則英國將獲得對新冠病毒的群體免疫力。推行這樣的理念可以理解為,在把老年人和基礎病患者等面對新冠的高危人群隔離保護起來後,讓「年富力強者」主動或被動遭遇病毒後出現抗體,形成社會的「群體免疫」,使得高危個體周圍最終都是對這種疾病有抵抗力的人。
  • 喬治亞大學:群體免疫是不切實際的防疫策略
    」——論文直接以「傳播動力學揭示COVID-19群體免疫策略不切實際」作為標題。具體的是通過減少(而不是制止)病毒傳播,在保護弱勢群體的前提下,允許部分人通過自然感染獲得免疫,逐步減少易感人群,最終讓人群獲得群體免疫而實現對疫情的長期控制。
  • 英國的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佛系免疫?
    大家好學習使人進步,我是log宇,今天聊一聊英國的群體免疫。前幾天,英國首相詹森說,英國決定讓大約60%--70%的英國人口接觸病毒,可以犧牲50萬人,也叫佛系抗疫,以獲得群體免疫。根據英國的醫學顧問瓦蘭斯說群體免疫就是足夠多的人對一種疾病免疫時,他們就為其他一些易感染人群提供了保護。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而且他會縮短傳染病的整體時間,減少疾病對生產力的影響時間。這個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不少爭議。
  • 英政府拋出「群體免疫」策略引爭議 此舉或產生嚴重後果
    到底「群體免疫」是什麼樣的醫學概念?它與這次新冠疫情當真「匹配」嗎? 「群體免疫」有嚴格適用範圍 率先拋出「群體免疫」理論的是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13日在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派屈克表示,約60%的英國人將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
  • 群體免疫的虛假承諾
    支持讓病毒順其自然的觀點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受約束的,這些觀點都有一個共同的誤解,那就是什麼是群體免疫,以及如何最好地實現群體免疫。在這裡,《自然》雜誌回答了關於這個有爭議的想法的五個問題。什麼是群體免疫?當病毒不能傳播時,群體免疫就會發生,因為它不斷遇到免受感染的人。
  • 群體免疫有效嗎?Does herd immunity work?
    簡單解釋一下啥有群體免疫。1個人得了病,傳染給2個人,然後再以指數的速度不斷在群體裡傳播,直到整個群體都被傳染上這種疾病。在病毒傳播的過程中,可能有十分之一的人因為各種原因死掉了,大量的人都被處於被感染但是未死掉的狀態。
  • 曾光:國外真的在群體免疫嗎?中國的防疫會陷入被動嗎?
    跟群體免疫相對立的理論是什麼?是把疫情控制了,我們研製出疫苗,通過疫苗人工免疫來實現,這兩種理論是對立的,而我們中國採取的是防控加疫苗的策略。 新冠病毒不同於其它病毒,易在城市中傳播 曾光教授強調,提出群體免疫這個觀點的人,他能提出一個病毒傳播的路線圖嗎?
  • 群體免疫是什麼,它能用來防疫新冠病毒嗎?
    對公眾而言,個體免疫是一個熟悉的名詞,但群體免疫卻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那麼什麼是群體免疫,它是否可以用來抵抗新冠病毒呢? 什麼是群體免疫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population immunity、community immunity)指的是因為個體免疫的存在而保護一個群體免受某種傳染病的侵害 [1]。 科學的定義有時候很晦澀,讓公眾難以一下理解,這也就是科普存在的必要性所在。
  • 西方國家搞「群體免疫」,快玩不下去了?
    然而,即使美國、英國等地的疫情已如此嚴峻,以川普為首的許多政府官員仍舊在大力宣傳所謂的 「群體免疫」。我們不禁好奇,一些西方國家宣稱的 「群體免疫」 真的能實現嗎?如果 「群體免疫」 策略真的靠譜,那到底還需要多少人感染才能實現群體免疫效果?
  • 「群體免疫」爭議再起,科學界又撕裂了嗎?
    在一些人看來,該《宣言》代表了科學界內部對於「群體免疫」的意見撕裂。事實上,該《宣言》一出,諸多科學家和學術機構對此表示強烈反對,「沒有科學證據支持他們的立場」。首先,沒有證據表明我們能很快達到群體免疫,恢復正常生活可能導致成千上萬人的感染和死亡,也給有色人種帶來更大的風險;其次,該《宣言》無視與病毒作鬥爭的現有方法,包括佩戴口罩、保持距離、勤洗手、進行檢測和實施隔離等等;瑞典等開展類似群體免疫做法的國家已經失敗,在北歐國家中,瑞典的死亡率最高。
  • 「群體免疫」:達爾文進化論的思路?
    (第一行:沒人獲得抗體,所以群體基本淪陷;第二行:極少數人獲得抗體,仍導致群體中絕大多數人被感染;第三行,絕大多數人形成抗體,群體免疫需要達到的效果也就是右側出現佔絕大多數的黃色小人,這樣就實現群體免疫的效果,極少部分未獲抗體者不會對群體造成大的影響。)
  • 群體免疫與SARS-Cov-2的意義
    換句話說,群體免疫是由於缺乏大量的易感個體,因此受感染的個體無法使流行病繼續傳播。它源於通過自然感染或接種疫苗獲得的個體免疫力。群體免疫一詞最初是在一個多世紀前引入的。在20世紀後半葉,隨著計劃免疫的擴大,對免疫覆蓋率目標的制定,消除疾病的討論以及對疫苗接種計劃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的需要,該術語的使用變得更加普及。
  • 英國的「群體免疫」政策是什麼意思?醫生:這招對新冠病毒不靠譜
    最近英國宣布的防疫政策,讓大家大跌眼鏡,特別是他們的首席科學家挖了一個大坑,提出的「群體免疫」的概念,更是引起了各方面的爭議。 消息的真假咱們無從考證,關於什麼是群體免疫,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 「群體免疫」金錢下的謊言
    抗疫初期國家即調集大量人力物力、不惜代價啟動全國抗疫行動,截至3月13日,全國各級財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已經達到了1169億元,經過數月的努力,我國抗疫得到全面的控制;反觀部分西方國家,為了保住所謂的經濟發展竟然發明出了群體免疫的詞彙來坑蒙本國人民,且不說新冠作為一種新型病毒我們對它毫不了解更別說高效的救治方案,單說病毒是否能群體免疫都是個不確定的事,每年全世界都會有大量的人患病毒性感冒
  • 群體免疫,將讓中國陷入「囚徒困境」!
    高病死率背後的防疫策略 4月6日被送入ICU的英國首相鮑裡斯曾在3月上旬公開宣布,英國將執行「群體免疫」策略。這個策略並未完全按照首相的意圖執行——由於英國患病者爆發式上漲、重症病人暴增導致醫療系統進入緊急狀態,不得不修改防疫策略,採取更嚴格的隔離策略。
  • 英語小課堂:惹爭議的「群體免疫」怎麼說?
    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對政府的「群體免疫」措施進行解釋。他表示:「我們希望讓絕大多數人感染這種病毒後能夠建立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如此一來更多的人就會因此而受益。」
  • 堅持群體免疫政策,瑞典現在怎麼樣了?
    疫情下,瑞典民眾享受好天氣/英國《衛報》 這是瑞典堅持群體免疫政策的景象。自3月12日起,瑞典宣布對輕症和疑似患者不再檢測,只檢測已收治入院的患者或危險群體患者。 截至4月27日,瑞典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8649例,死亡2194例。其死亡病例遠高於同在北歐的丹麥(422例)、挪威(201例)和芬蘭(190例)。 專家預計斯德哥爾摩實際確診人數已經突破10萬人,且疫情正逐漸向瑞典北部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