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群體免疫」政策是什麼意思?醫生:這招對新冠病毒不靠譜

2021-01-09 騰訊網

最近英國宣布的防疫政策,讓大家大跌眼鏡,特別是他們的首席科學家挖了一個大坑,提出的「群體免疫」的概念,更是引起了各方面的爭議。日前,英國政府又出來闢謠,說英國政府只是在疫情控制上進入的第二階段——「延緩」階段,是指對讓相對風險較高的人群,比如高齡老年人相對隔離,從而延緩疫情的進展,集中醫療資源救助感染者,而並非是採取的「群體免疫」政策,而這個說法,又被該國衛報的一篇報導打了臉:

根據《衛報》的報導,這份英國衛生部下屬的「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於近日傳達給英國衛生系統高官的「秘密」簡報顯示,英國新冠病毒疫情或將一直持續到明年春天,並將導致790萬人因感染住院。

消息的真假咱們無從考證,關於什麼是群體免疫,來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群體免疫是針對疫情的一種被動性的控制措施,簡單來說就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感染病毒並康復,康復者體內就會對病毒產生免疫性的抗體,從原則上說,體內產生抗體的人群,會對該種病毒產生免疫力,減少病毒感染的機率,人群中體內有抗體的人數越多,自然病毒發生傳播的難度就更大,從而產生阻斷疫情的效果。

如果說要實施所謂的群體免疫,可以在已經有了明確能夠產生抗體的疫苗的情況下,通過為全民接種疫苗的方式來實施群體免疫,而這種通過讓大家染病而產生抗體的群體免疫做法,面對引起死亡率較低的一些類似流感病毒之類的病毒,或許是可以的,但對於目前看來傳播性強,死亡率高的新型冠狀病毒,其實並不是適用。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採取這種不抵抗的政策,真的可行嗎?雖然大家有各種各樣的看法,甚至還有部分人為這樣的「優勝劣汰」的政策而叫好,但個人觀點看來,這樣的做法,付出的代價將是巨大的,也是非常不人道的。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到我國目前的防疫措施和疫情形勢了,事實證明,想要控制好疫情,一方面要積極的採取防控措施,通過人為的幹預手段來阻斷病毒的傳播,另一方面,也要對感染者進行積極的救治,儘量減少感染者繼續傳播病毒的可能性。以這樣的嚴格的手段控制和一線醫療工作者無私的奉獻和付出,才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而如果不對疫情進行防控,採取所謂的「群體免疫」的政策,靠民眾大規模感染產生抗體後再來抗擊疫情的做法,正好可以說是與我國的嚴格防控措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採取這種無為而治的不抵抗政策的英國,目前的疫情情況是確診人數為1960例,雖然沒有排在前幾位,但如果不積極採取管控措施,相信秘密簡報上的預計可能真的要成為現實。

如果一旦出現疫情爆發的情況,他們的科學家估計的死亡率是1%左右,而這個死亡率從目前看來,會遠遠高於這個數,我們來看目前海外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目前確診人數超過了3.1萬人,而死亡人數2503,粗算死亡率已經超過了8%,而我們國內武漢是發病率最高的地區,其發病人數為5萬例,死亡人數為2490,死亡率也接近5%,而如果英國真的出現爆發的情況,感染人數達到一定的層級時,對於醫療系統的考驗將是前所未有的,而死亡率也絕不可能僅僅是1%這麼低,而即使是百分之一,本來可能有效防控的一次疫情,引起政府的不作為而導致疾病出現爆發性流行,對於那些因為染病而失去生命的公民來說,又何談公平和什麼「群體免疫」呢?

相關焦點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13日在接受英國天空電視臺採訪時,派屈克表示,約60%的英國人將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英國目前約有6600萬人口,根據派屈克的預測,即有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  英國政府做此決定是因為判定本國疫情「遏制」階段失敗,已經進入「拖延」階段,疫情暴發不可避免。
  • 新冠群體免疫靠譜嗎?看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
    新冠肺炎剛興起的時候,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華萊士(Patrick Wallace)最早提出了群體免疫理論,立即就把大家雷住了。英國政府其實根本就不鏽逗,後面也沒有採取所謂的群體免疫策略,還是實行了保持社交距離、封城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世界上真正踐行了群體免疫的國家,恐怕只有瑞典了。目前瑞典這個一千萬人口的小國,因為新冠已經死了6000人,按照人口比例相當於中國死了84萬人。
  • 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英國的「群體免疫」,是豪賭還是謊言?
    牛津大學研究:英國半數人口已感染新冠病毒根據《金融時報》,牛津大學一項新冠肺炎模型研究分析,英國半數人口或已感染新冠病毒。若這一結論得到證實,意味著兩個多月來,新冠肺炎在英國的傳播已經使該國獲得了顯著的群體免疫力,這項研究很快將在醫學預印本平臺medRxiv上發表。
  • 英國第三次全境封鎖是不是證明「群體免疫」政策的失敗
    英國首相宣布封鎖 眾所周知,歐洲很多國家在此次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採取了「佛系」的抗疫策略—群體免疫,這類佛系「放手」防疫政策出現了例如沒有正式封城,沒有強制戴口罩,學校、酒吧
  • 群體免疫是什麼,它能用來防疫新冠病毒嗎?
    對公眾而言,個體免疫是一個熟悉的名詞,但群體免疫卻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那麼什麼是群體免疫,它是否可以用來抵抗新冠病毒呢? 新冠病毒的基本傳染指數在2.3左右[5] ,如果用群體免疫來控制它的流行,那麼大約需要讓60-70%左右的人有針對這個病毒的免疫力才行。新冠肺炎會導致15%左右的重症患者、還有隨之而來大約2%的病死率[5](註:這兩個值可能比實際要高,因為有些輕症患者沒有被檢測到),這就是要付出的代價。
  • 「群體免疫」成笑話,英國發現「變異版」新冠病毒,傳播速度更快
    撰文:泉泉眾所周知,英國政府在疫情爆發初期採取了「群體免疫」政策。該政策並沒有成功控制住疫情,反而令疫情加劇惡化。進入11月份之後,世界各國接連爆發了第二波新冠疫情,英國自然受到了猛烈衝擊。近日有消息稱,英國境內發現了變種的新冠肺炎病毒,這種變種病毒正在持續擴散。
  • 英國「群體免疫」行得通嗎?
    「新冠病毒會引起很強的群體免疫力嗎?還是像流感一樣,每年都會出現新的病毒株,需要重複接種疫苗?我們還有很多關於新冠病毒免疫反應的知識需要學習。」只要6000多萬英國人中的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並康復後獲得免疫,則英國將獲得對新冠病毒的群體免疫力。推行這樣的理念可以理解為,在把老年人和基礎病患者等面對新冠的高危人群隔離保護起來後,讓「年富力強者」主動或被動遭遇病毒後出現抗體,形成社會的「群體免疫」,使得高危個體周圍最終都是對這種疾病有抵抗力的人。
  • 群體免疫成病毒培養皿,歐洲各國是否應向英國索賠
    近日,新冠病毒在倫敦爆發式傳播引起國際高度關注。爆發式傳播的主因有二,一是倫敦新冠病毒出現新變種,傳播性較普通新冠病毒高70%,堪稱高攻擊性病毒;二是英國最早提出群體免疫論,為新冠病毒的傳播、再傳播、交叉感染提供了理想環境,堪稱高攻擊性病毒巨大培養皿。 群體免疫究竟啥意思?
  • 英國決定讓60%民眾感染新冠,為了「群體免疫」要犧牲多少人?
    「今日焦點」是丁香醫生的資訊欄目。當日重要的公共衛生事件、健康話題,我們會作出快速易懂的專業解讀。英國疫情數據繼中國、義大利、丹麥等多個國家實行「封城」策略以後,突然有了不一樣的聲音——英國決定實行「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計劃。
  • 英國新冠變異,給世界帶來三大挑戰!群體免疫還行得通嗎?
    詹森這次出爾反爾,是因為新冠病毒比希特勒還難搞。  英國中南部封城的理由:發現的新冠新變異體比此前的病毒傳染性高出70%。  新毒株的變異會造成三大嚴重挑戰:  其一,衛生系統壓力大;其二,群體免疫遇挑戰;其三,考驗疫苗。  大凡流行病,都會帶來巨大的醫療挑戰。
  • 英國決定讓60%民眾感染新冠!此次「群體免疫」,超10w民眾急了!
    今天蒙特內哥羅共和國檢測出第一例新冠感染病例,自此歐洲全境淪陷,所有歐洲國家都出現了新冠病毒。 當歐洲國家紛紛開始採取封國、停課、停學等等措施來控制新冠疫情時,只有頭最鐵的英國依舊我行我素,憑藉「群體免疫」的大膽防疫策略引起了全球熱議!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新華社倫敦3月15日電新聞分析:英國的「群體免疫」,是科學還是無奈?  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劉石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加劇,英國採取的旨在延緩高峰而非強力控制的應對措施以及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有關「群體免疫」的言論引起很大爭議。  這究竟是英國政府依據最新科學證據做出的決策?還是面對衛生系統和經濟發展壓力下的無奈之舉?
  • 英國脫歐是把腦子也留在歐盟了麼?群體免疫,是物競天擇還是優勝劣汰
    導讀:「這都21世紀了,英國你不主動防疫,居然還用群體免疫策略......看來詹森是可能覺得英國人口實在是太多了吧。」2020年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表示,將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
  • 英國欲用「群體免疫」法應對新冠?專家:現實版《人類清除計劃》
    新冠疫情來襲,英國居然宣布採取「不抵抗政策」。3月12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宣布如何應對新冠疫情時說英國要靠「群體免疫」來對付新冠肺炎,所謂「群體免疫」指的是當一個群體中有足夠多的人感染了某種疾病的時候,由於大家大都產生了針對導致這種疾病的病毒的抗體,所以這種病毒就無法在人群中大規模傳播了,因此就會漸漸趨向於消失。
  • 美國出現新情況,兒童患上新冠症候群,方舟子群體免疫成國際笑話
    科莫稱:紐約州正同美國疾控中心、紐約基因中心、洛克菲勒大學等機構合作,對這一新型症候群進行分析研究。大部分患兒在檢測後發現新冠病毒陽性或攜帶病毒抗體,醫務人員懷疑這一病症同新冠病毒有關。他沒有透露更多細節,表示將持續向公眾發布信息。
  • 新型冠狀病毒科普:新冠疫苗與群體免疫
    英國醫生Edward Jenner無意中發現感染了牛痘的擠奶女工不會感染天花,並據此推測牛痘病毒可以預防天花。於是,他在一名八歲男孩的手臂上接種了牛痘病毒,並在男孩從牛痘中康復後,又在他的手臂上接種了天花病毒,結果男孩完全沒有被天花感染。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疫苗實驗。
  • 英國的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佛系免疫?
    大家好學習使人進步,我是log宇,今天聊一聊英國的群體免疫。前幾天,英國首相詹森說,英國決定讓大約60%--70%的英國人口接觸病毒,可以犧牲50萬人,也叫佛系抗疫,以獲得群體免疫。說起這個咱們先聊一聊誰是馬爾薩斯,馬爾薩斯是英國的人口學家,年輕時候觸不到對象,30歲時候還沒對象,因為他兔唇,長的比較磕磣,而且思維和正常人不一樣,他是一個水瓶座,很具有創造性。後來他尋思沒啥意思就去研究人口的增長,後來他發現人類的食物隨時間的變化是線性增長的,大致相當於一次函數。但是人口的增長是指數型增長的,啥叫指數呢,比如3,9,27,81,這叫指數呈雪崩式的。
  • 「群體免疫」闖下大禍,致新冠發生變種,世衛:傳染性變得更強了
    在全世界抗疫的大背景下,英國政府卻在早前就宣布將實施「群體免疫」政策,因為英國政府的財政情況不容樂觀,並且對新冠還抱有「大號流感」的僥倖心理,於是就放任新冠病毒在英國的肆虐,但就在12月14日,英國BBC報導稱英國衛生部門確認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型變種,傳染性相比原來的病毒更更強了,目前預估感染變種新冠病毒的人數已經超過千人
  • 「群體免疫」爭議背後:還原英國抗疫邏輯
    英國政府並非直接舉雙手投降、「0舉措」,首席醫療官明確表示在延遲階段,為了延緩病毒傳播,會採取更多行動。英國政府也不是不隔離,而是選擇在最合適的時機進行隔離  3. 「群體免疫「的核心主張是如果絕大多數人(60%)感染這種病毒後能夠建立群體免疫力,那麼更多的人就會因此而受益,過分抑制可能會在之後造成疫情反彈。
  • 英國新冠抗體攜帶人群比例不增反降,群體免疫徹底破滅?
    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截至9月英國有4.4%的人口攜帶新冠抗體,較6月下降了1.6個百分點,降幅達到26%。這意味著,第一波疫情中治癒患者體內的新冠抗體水平很可能在數個月內迅速下降,要通過自然感染實現群體免疫基本不可能。研究表明,人體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的反應與流感病毒和其他能引起感冒的冠狀病毒類似,即無法產生永久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