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新冠病毒R0上升,群體免疫終成泡影

2020-10-18 陳述根本

/陳根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在129日發表的論文中,分析了武漢市最早確診新冠肺炎的425名患者,通過對五組人際傳播病例的分析,估計人際傳播(從第一人傳至第二人)的時間的中位數為7.5±3.4天,估計R0值為2.2,即一名患者可以傳染2.2人。

二月初,medRxiv上傳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新冠病毒的臨床回顧研究,研究包含並分析了截至126日的8866個病例,4021個確診病例,4845名疑似患者,通過研究得出了R0約為3.77的結論。

47日,美國疾病管制局期刊《新興傳染病》發表了關於新冠的最新研究結論,研究人員通過兩種建模方法(到達模型和病例計數模型),更新了R0值假設連續間隔為69天,新冠肺炎R0中位數為5.795CI 3.88.9),也就是說,一名新冠患者可以傳染5.7人,是之前認為的2-3倍。

R0估計值也隨著對新冠病毒研究的不斷深入而改變,由最開始2.2上升至5.7,這樣的結果,對於現階段的防疫控制,R0的變化意味著什麼?群體免疫隨著R0的上升,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世界範圍內,新冠病毒研究的更新對於我們的生活又將產生什麼改變?

R0的社會屬性

R0是流行病學家為了追蹤疾病傳染性的一種方式,是病原體傳染性強弱的一個指標,指在沒有外力介入,同時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一個感染到某種傳染病的人,會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多少個人的平均數。

R0的估計數值與傳染病的傳播有直接聯繫,當R0大於1的時候,傳染病會迅速傳播開,變得流行,如果不防控,就會指數增長;R0等於1的時候,傳染病是地方性的(endemic),可控的,與人群長期存在;只有當R0小於1的時候,傳染病才會因為無法傳播開而逐漸消失。

R0目前的應用和估算的難度在於,它同時包含了對人類行為和病原體生物學特性的估計。R0會隨著抗疫政策、人群隔離行為等環境因素,在傳染病流行的進程中發生變化。最容易影響的參數就是人與人的接觸頻率,會根據人口密度、社會組織類型、防疫政策等因素產生巨大變化。這也就是R0的社會屬性

R0的準確計算是對流行病規模的預測和防疫措施的制定十分關鍵的一環。R0低就意味著造成了更高難度的控制,會付出更多的生命代價;R0高就容易導致防疫措施用力過猛,從而對經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普林斯頓大學和喬治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對「無症狀感染的傳播速度對於預測基本傳染數R0的幹擾」進行了分析,並將分析結果發布在了medRxiv上。

在一場流行病中,能夠被確診和隔離的多為有症狀的病例(因為他們有治療需求),而無症狀的感染者佔的比例卻很少。相較於有症狀的病例,無症狀的感染者很難發現和隔離,他們更有可能在傳染期內保持正常的社交和出行模式。所以這兩種不同類型的傳播很有可能體現出不一樣的特性。

研究人員用世代間隔(一個個體被感染到這個個體感染給他人的時間)來表述不同群體的傳播速度,通過建模方法,發現如果無症狀傳播的世代間隔長於有症狀傳播的世代間隔,那麼R0就會被低估。如果輕症患者沒有被確診和記錄,也能以同樣的方式影響傳播模式,對R0的預測則會產生更大的系統誤差。

從已有經驗看,COVID-19傳染性較強,且可以無症狀傳染,這就增加了病原體的傳播時長和人與人每次接觸傳染的概率,而應對不同人群對R0可能造成誤差的情況,積極的措施是對人群進行大規模的檢測,從而獲得足夠多的數據,以做出正確的決策。

紐約時報比較了美國,義大利和韓國在這次疫情中的測試情況。

韓國在二月底疫情爆發前已經有一個測試的小高潮,而且整個測試的總量比實際疫情數量要高出30倍以上。韓國做到了在不大面積封城的情況下兩周內就越過峰值,義大利則是在疫情開始以後才跟進大量測試。美國的測試雖然開始的時間略早於疫情,但是在疫情開始以後測試數量卻一直沒跟上去,美國CDC也並沒有及時公布檢測數據,截至目前,美國累計確診超60萬,累計死亡達26千人以上。

R0的社會屬性導致R0並不是一個精確的固定值,而是隨著環境因素不斷發生變化,當R0指數隨著研究不斷更新,我們能做的也只是調整防疫措施來進一步對抗病毒帶來的風險。

群體免疫終成泡影

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是當足夠多的人對導致疾病的病原體產生免疫後,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因此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群體免疫理論表明,當群體中有大量個體對某一傳染病免疫或易感個體很少時,那些在個體之間傳播的傳染病的感染鏈便會被中斷。

群體免疫的計算完全依賴R0的估算,但由於R0估算受不同模型和社會環境的影響,R0的計算值差別也會很大。除了病原體本身的傳染性外,還要考慮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抗疫措施和人群隔離情況等因素。這些措施同樣會影響到R0的估值,進而影響到群體免疫數字的估算。

群體免疫的實現,同樣需要全社會的密切配合。以麻疹(measles)為例。一篇被廣泛引用的討論群體免疫的論文給出了幾種重要傳染病的R0和群體免疫(H)估計。麻疹傳染性強,R0值很大,至少需要人群中90%以上的注射疫苗才能夠達到群體免疫。

通常來說,傳染病消失所需的綜合疫苗功效和群體免疫的閾值計算為1– 1/ R0R0 = 2.2時,此閾值僅為55%。這也就解釋了英國當局在3月份提出的群體免疫策略,即通過放開疫情的防控,讓大量人口感染後自愈獲得免疫力,然後集中醫療力量救治人群中的危重症患者

R0 等於5.7時,該閾值上升到82%,這意味著必須通過疫苗接種或事先感染超過82%的人口實現免疫後,才能得以實現群體免疫而停止傳播。日前,疫情嚴重的義大利、西班牙目前實際感染人數也只在10-20%,超六十萬人感染的美國,感染率也僅在2-3%

再說瑞典目前為止最接近於實行群體免疫策略的國家。總人口1000萬左右,比杭州市總人口略少杭州市累計確診169例,0死亡,而瑞典累計確診9141例,累計死亡793例。這樣的結果還是建立在瑞典不檢測輕症患者瑞典疫情曲線仍在爬坡中的基礎之上。此前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估計,瑞典實際有3.1%的人口感染了病毒(截至328),相比之下,挪威和英國當時分別為0.41%2.5%。斯德哥爾摩大學數理統計學教授TomBritton研究稱,4月底瑞典的首都將有40%的人口感染病毒,即便如此,離82%的群體免疫也還差了一半以上。

3 29 日,美國公共政策企業研究院 (AEI)發布了一份報告,題為《全國應對冠狀病毒:重新放開路線圖》。

這是一份長達 20 頁的報告。報告指出了美國應對新冠疫情的 4 個階段:當前美國處於第一階段,即延緩擴散。將來所有州逐個放開屬於第二階段。在第三階段,美國就會建立起群體免疫保護,社交疏離也會解除。最後一個階段則是為應對下一次大流行做準備。

其中,第三階段尤為關鍵。按照報告的預測,只有在研發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或者其他預防手段、有效療法,建立起群體免疫保護之後,社交疏離才會解除,美國社會才能重新步入正軌。

儘管各國專業人員已在大力研發新冠疫苗,但目前新冠病毒並沒有研發成功的疫苗來實現強大的群體免疫。正確滅活的疫苗致死率和產生不良反應的概率都低至幾乎可不計,但是一個健康人因為新冠肺炎死亡的概率估計值目前在1-2%,而有其他基礎疾病和年齡較大的病人則會高得多,若繼續堅持群體免疫的策略,則意味著總人口中82%*1%=0.82%會因此而過早去世,R0的變化也使群體免疫終成泡影。

410日,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與韓國防疫專家在線交流中韓防控經驗中,針對新冠肺炎的防控,鍾南山表示,現在應該考慮迅速發展疫苗,疫苗是人為的,接種免疫的辦法不能靠大多數人得了這個病以後產生群體免疫,這個方法行不通,付出的代價和犧牲太大,所以要進行人為幹預。

美國這項研究也表明,新冠肺炎傳染性比此前意識到的要高得多,再加上該疾病的無症狀感染比例較大,這意味著在開發出足量、有效的疫苗之前,重新恢復正常社會活動可能會變得更加困難。

這意味著在新冠肺炎防疫實踐中,需要採取更加積極的疾病監測、密切接觸者追蹤、病例隔離及早期的有力社交疏離來努力減緩或遏制病毒的傳播。這也意味著,如果沒有有效的疫苗,我們很有可能將與新型冠狀病毒長期共存。

新冠疫情就像歷史的一個浪頭拍過來,我們不知道這是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還是偶然的一次潮湧波動,最後會平靜,還是會沸騰,歷史的拐點才剛剛開始。

相關焦點

  • 陳根:群體免疫的入門和入土,《柳葉刀》研究再證明
    近日《柳葉刀》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結果用科學的數據再一次證明了群體免疫的不可取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是當足夠多的人對導致疾病的病原體產生免疫後,使得其他沒有免疫力的個體因此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
  • 陳根:從免疫不持久到免疫可持久,新冠抗體能在人體留多久?
    文/陳根2020年6月,medRxiv上一項尚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顯示,康復患者的抗體在感染後的數月內出現了顯著下降,在當時就引發了學界的關注和廣泛討論。就這一免疫持久性課題,全球範圍內的研究人員都展開了多項研究,其中最主要的幾項研究包括美國研究人員展開的一項研究。根據該項研究提供的數據,這些患者獲得保護屏障的概率很高,而且抗體帶來的免疫保護至少可以持續7個月。該項研究將很快在醫學期刊《免疫》雜誌上發表。
  • 陳根:新型免疫細胞,可以逆轉老年痴呆?
    文/陳根 對於數百萬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人來說,長期以來,神經系統疾病的破壞性影響都被認為是不可逆轉的,比如阿爾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
  • 耶魯專家詳解「群體免疫」:對新冠疫情控制意味著什麼?哪些因素會...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一篇來自耶魯專家團隊對「群體免疫」的綜述,文章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解釋了影響群體免疫效果的多個重要指標和因素,包括阻斷傳播所需達到的閾值、保護期限、人群接觸特點、T細胞免疫反應,以及疫苗的作用和自然感染的風險;進而探討了群體免疫對於新冠疫情控制的意義。
  • 方舟子:新冠病毒是青銅,群體免疫就行,科學家:它是王者會變異
    導讀:新冠病毒殺了人類一個措手不及,而像方舟子這類偽專家至今還在宣揚新冠病毒只是青銅級別,比流感強一點,用群體免疫的辦法就行,但是真正的科學家卻已經指出新冠病毒幾乎是王者級別存在,還已經變異了!究竟要如何對付這個病毒人類完全沒有準備好,只能一邊與新冠病毒鬥爭,一邊尋找抗擊它的辦法,不過就在大家都認真研究之時,有一個國家的專家居然提出了棄療般的辦法,那就是用群體免疫的辦法來對付它,而像方舟子自作聰明還跑出來說群體免疫就是最科學的辦法,新冠病毒只是青銅而已,人類可以靠自已形成免疫力對付它,新冠病毒真的 如此脆弱不堪嗎?
  • 群體免疫的虛假承諾
    醫院已經人滿為患,城市正在周圍的森林裡挖掘新的墓地。但到了8月,情況發生了變化。儘管在6月初放寬了社會距離的要求,這個擁有200萬人口的城市已經把每天超額死亡的人數從120人左右減少到幾乎為零。九月份,兩組研究人員發布了預印文件,暗示馬瑙斯夏末2019冠狀病毒疾病病例增長放緩已經發生,至少部分是因為該社區的大部分人口已經接觸到病毒,現在已經免疫了。
  • 美白宮疫情顧問阿特拉斯辭職 曾支持「群體免疫」
    此前,他曾提出「群體免疫」的想法,並多次與白宮新冠病毒工作組其他成員發生衝突。據報導,在阿特拉斯的辭職信中,他「讚揚了川普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的工作」,同時祝願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一切順利」。30日晚間,阿特拉斯還在社交媒體上確認了辭職消息。
  • 耶魯專家詳解「群體免疫」 疫苗仍是最安全途徑
    近日,《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一篇來自耶魯專家團隊對「群體免疫」的綜述,文章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解釋了影響群體免疫效果的多個重要指標和因素,包括阻斷傳播所需達到的閾值、保護期限、人群接觸特點、T細胞免疫反應,以及疫苗的作用和自然感染的風險;進而探討了群體免疫對於新冠疫情控制的意義。
  • 陳根:研究發現新型免疫細胞,如何拯救不可逆的老年痴呆?
    文/陳根對於數百萬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人來說,長期以來,神經系統疾病的破壞性影響都被認為是不可逆轉的,比如阿爾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的一項發現,為退行性神經系統疾病(如ALS和多發性硬化症)以及創傷性腦和脊柱損傷和中風引起的損傷恢復提供了希望——研究人員研究了一種新型免疫細胞
  • 英國第三次全境封鎖是不是證明「群體免疫」政策的失敗
    英國出現變種新冠病毒後,1月4日新增超過5.8萬例新症,創單日新高,407名患者因疫死亡。首相詹森4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英國第三次實施全境封鎖措施到至少2月中旬。除採購生活必需品或照顧老幼外,任何人不得外出,所有學校也必須關閉至2月。
  • 英國決定讓60%民眾感染新冠!此次「群體免疫」,超10w民眾急了!
    今天蒙特內哥羅共和國檢測出第一例新冠感染病例,自此歐洲全境淪陷,所有歐洲國家都出現了新冠病毒。 當歐洲國家紛紛開始採取封國、停課、停學等等措施來控制新冠疫情時,只有頭最鐵的英國依舊我行我素,憑藉「群體免疫」的大膽防疫策略引起了全球熱議!
  • 西方國家搞「群體免疫」,快玩不下去了?
    然而,即使美國、英國等地的疫情已如此嚴峻,以川普為首的許多政府官員仍舊在大力宣傳所謂的 「群體免疫」。我們不禁好奇,一些西方國家宣稱的 「群體免疫」 真的能實現嗎?如果 「群體免疫」 策略真的靠譜,那到底還需要多少人感染才能實現群體免疫效果?
  •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答
    接種疫苗後,一方面絕大部分人可以獲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過有序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斷新冠肺炎的流行。03、新冠病毒疫苗怎麼打,去哪兒打?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都是在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批准的接種單位進行。通常情況下,接種單位設在轄區的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或者綜合醫院。
  • 公衛·速遞|用一種數學模型揭示群體免疫對新冠病毒在人群異質性的...
    公衛·速遞|用一種數學模型揭示群體免疫對新冠病毒在人群異質性的影響 2020-07-02 0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如果說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是一場全球性戰役的話,英國政府近日拋出的「群體免疫」策略被各國醫學專家視為「直接向病毒亮白旗」,但也有人辯護「這種做法此前曾很有效」。到底「群體免疫」是什麼樣的醫學概念?它與這次新冠疫情當真「匹配」嗎?  「群體免疫」有嚴格適用範圍  率先拋出「群體免疫」理論的是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
  • 美國出現新情況,兒童患上新冠症候群,方舟子群體免疫成國際笑話
    導讀:新冠疫情是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的病毒疫情,近期美國紐約的兒童更是患上了新冠病毒的症候群,更是預示著這種病毒的厲害之處,而像方舟子之類鼓吹群體免疫在今天已經成為國際笑話了!,稍有不注意這種病毒就會讓人類付出更沉痛的代價,一點都不能放鬆,因為新冠病毒開始侵略人類的未來——兒童!
  • 群體免疫是什麼,它能用來防疫新冠病毒嗎?
    對公眾而言,個體免疫是一個熟悉的名詞,但群體免疫卻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那麼什麼是群體免疫,它是否可以用來抵抗新冠病毒呢?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雖然我們不能預測它是否會像流感一樣變異,但它潛在的高變異能力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那麼,我們如果用群體免疫的策略來對付新冠病毒會如何呢?
  • 「群體免疫」金錢下的謊言
    抗疫初期國家即調集大量人力物力、不惜代價啟動全國抗疫行動,截至3月13日,全國各級財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已經達到了1169億元,經過數月的努力,我國抗疫得到全面的控制;反觀部分西方國家,為了保住所謂的經濟發展竟然發明出了群體免疫的詞彙來坑蒙本國人民,且不說新冠作為一種新型病毒我們對它毫不了解更別說高效的救治方案,單說病毒是否能群體免疫都是個不確定的事,每年全世界都會有大量的人患病毒性感冒
  • 新冠病毒疫苗怎麼打?權威指南來了
    06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後不用再戴口罩嗎? 在人群免疫屏障沒有建立起來之前,即使部分人群接種了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識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鬆。一方面,疫苗免疫成功率不是100%,在流行期間還會有較少部分已接種的人可能發病。另外一方面,在沒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況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傳播。
  • ...稱: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等人正商討「群體免疫」的可行性!
    正當新冠疫情造成全美20多萬人喪生之際,《國會山報》報導稱,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阿扎及白宮新冠病毒顧問斯科特·阿特拉斯正與一批專家商討在美國施行「群體免疫」的可行性。圖自新華社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布的實時疫情數據,截至美東時間5日晚20時23分,美國累計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達到7453829例,其中死亡病例達到210127例。「群體免疫」這個概念在親川普的福克斯新聞中經常被討論,並得到保守派團體和評論員的認可,他們希望看到美國經濟完全重新開放。川普最近一次公開提起「群體免疫」是在9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