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周四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產生的抗體弱於成年人,且抗體種類較少,這說明兒童清除病毒的速度比成年人快很多。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1月5日報導,此前有其他研究顯示,過度強烈的免疫反應可能是一些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的原因。兒童免疫反應較弱反而暗示他們在新冠病毒有機會肆虐前就已將病毒消滅,這或許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兒童很少出現重症。這也可能說明為什麼兒童傳播病毒的可能性比較小。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免疫學家唐娜·法伯將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免疫學》雜誌上。
法伯團隊研究了四組病人體內的新冠病毒抗體:19名未曾住院就已康復的康復血漿成年捐獻者,13名因新冠病毒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成年住院患者,16名因多系統炎症症候群入院治療的兒童以及31名沒有出現症狀的兒童。
所有組別的被感染者都產生了抗體。此前已有研究顯示多數人感染新冠病毒後會出現強有力的免疫反應。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免疫學家彼得·布羅丁說:「這進一步說明,(與其他任何病毒相比),新冠病毒感染本身以及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沒有太大差別。」
但兒童和成年人體內抗體的種類存在差異。兒童體內主要產生了能夠識別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IgG抗體。相比之下,成年人體內產生了針對刺突蛋白及其他病毒蛋白的多種抗體,這些抗體抑制病毒的能力也更強。
法伯說:「兒童的保護性反應比較低,而且抗體反應的範圍較小,這是因為兒童沒有受到嚴重感染。」
此外,兩組受試兒童都沒有產生針對病毒核衣殼蛋白的抗體。核衣殼蛋白位於病毒遺傳物質周圍,因為處於病毒內部,不像刺突蛋白那樣位於病毒表面,所以人體免疫系統只會在病毒大量傳播的時候才會發現核衣殼蛋白,並生成相應的抗體。
法伯解釋說:「兒童體內找不到這些抗體,說明兒童被感染後的病程比較短。」
這一發現恐怕將質疑那些針對核衣殼蛋白抗體的檢測手段。雅培、羅氏、奎斯特診療、美國實驗室公司等企業提供的許多抗體檢測都專門針對核衣殼蛋白抗體,因此可能漏檢那些已經成功清除病毒的兒童。
體內病毒水平較低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兒童傳播病毒的效率通常不如成年人。
但也有專家要求以謹慎態度解讀此次研究結果,因為此次實驗僅僅包含了單一時間點的樣本。然而,人體產生的抗體類型會隨著感染進程發生變化。此次研究的局限性在於,科研人員可能只是在比較不同感染者在不同感染階段的情形。
還有專家提醒說,此次研究的規模太小,無法就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免疫反應差異得出結論。參加研究的兒童在3歲到18歲之間,年齡中值為11歲。但另外一些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威脅青少年的程度與威脅成年人相當。
來源:參考消息網